• 首页>诗词 > 诗词
  • 李欣唐诗从行

    1. 李欣 翻译古从军行

    古从军行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知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译文:

    白天士卒们登山观察报警道的烽火;

    黄昏为了饮马他们又靠近了交河。

    行人在风沙昏暗中听到刁斗凄厉;

    或听到乌孙公主琵琶声幽怨更多。

    野营万里广漠荒凉得看不见城郭;

    大雪霏霏迷漫了辽阔无边的沙漠。

    胡地的大雁哀鸣着夜夜惊飞不停;

    胡人内的士兵痛哭着个个泪流滂沱。

    听说玉门关的交通还被关闭阻断;

    大家只得豁出命追随将军去拼搏。

    年年征战不知多少尸骨埋于荒野;

    徒然见到的是西域葡萄移植汉家。

    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全诗记叙从军之容苦,充满非战思想。万千尸骨埋于荒

    野,仅换得葡萄归种中原,显然得不偿失。

    2. 塞下曲李欣诗词鉴赏

    李颀(读音qi 旗音,二声)。

    李颀(690——751?),颍阳人(今郑州登封市)。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曾官新乡县尉;天宝初,流连于长安、洛阳,后辞归故乡隐居。《全唐诗》收录其诗3卷,120余首,《全唐诗续拾》补其诗2首,断句2则。其边塞诗风格豪放,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过境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惜别浮桥驻马时,举目四望南山岭。《送陈章甫》[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吏停舟渡不得。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客昨日今如何。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

    3. 李欣 古从军行 体现了盛唐诗歌的哪些特征

    《 古从军行 李欣 》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起调雄浑旷放,一片神行,中以一、二联揽写大景物而意气磅礴,再接之以感慨万分的唱叹。骨气老劲,刚健有力。与崔颢诗不同的是,诗中缺乏鲜亮的色调,铺天盖地的野云、纷纷雨雪、哀鸣胡雁等阴冷的意象,蕴含着狂生末路的郁勃不平之气,透出一种极苍凉的悲怆情怀。

    特征:

    1、刚劲健之美:

    《王昌龄、崔颢、李颀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

    与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同时出现于盛唐诗坛的,有一群具有北方阳刚气质的豪侠型才士。他们较热衷于人世间的功名富贵,动辄以王侯公卿自许,非常自信和自负,颇有横绝一世、骏发踔厉的狂傲气概。尽管他们入仕后的境遇和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反差甚大,颇多失意之感,但仍不失雄杰之气。他们的诗歌创作,具有豪爽俊丽而风骨凛然的共同风貌,创造出了清刚劲健之美。

    2、唐诗的全面繁荣

    天元、天宝盛世唐诗的繁荣。这个时期,出现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的让人心驰神往。出现了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把边塞生活写的瑰奇壮丽、豪情慷慨。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等一大批名家。当然最重要的是伟大诗人李白,以其绝世的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则滚滚滔滔,美如清水芙蓉。

    后人对此期唐诗,有许多的评论,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

    3、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

    到了开元15年前后,无论是情思格调、意境兴象,还是声律形式,都已经为唐诗繁荣的到来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如:殷璠《河岳英灵集叙》:“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

    从表现领域说,逐渐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漠,作者也从宫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诗歌写边塞的开阔境界和豪迈气势。高处:登山望烽火,地处:饮马交河边。概貌:万里无城郭,雨雪连大漠。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情思格调说,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健之气也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诗歌运用多种手法,写战士之痛苦与激愤。“公主琵琶幽怨多”,“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皆是侧面描写,这种描写避免了重复和单调。同时,“公主”一句的出现,使得在展现阳刚、雄浑之美的时候,用阴柔、幽婉之美与之相辅、相济,体现美学原则上的多样化特点。同时,诗人用极为平静的口气叙述充满了感情的事件,如“闻到”、“应将”诸语字面上显得不咸不淡,不冷不热,但是,越是这样平静却越能体现诗人满腔的激愤之情。特别是末句的“空见”二字避免了许多的抒情与议论,而又胜过任何的抒情、议论。

    从诗的形式来说,再永明体的基础上,唐人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把四声二元化,一时解决了黏式律的问题,从律句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体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如,诗歌在声调上的抑扬顿挫,诗人特别喜欢用连绵词,如双声词:刁斗、琵琶,又如叠音词:纷纷、夜夜、双双、年年,等等,造成了很好的语音效果。每句的音节停顿也极为整齐,而其重读音节往往落在情感波动的最高点上。

    4. 李欣有哪些七言古诗

    李欣《古意》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古意 【唐】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释】 ①古意:诗题为“古意”,表明这是一首拟古诗。

    ②长征:将士远途出征。③蝟毛磔:蝟:“猬”的异体字,即刺猬,哺乳动物,身上长满硬刺。

    磔(zhé ):张开。④辽东:指辽河以东地区,今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

    战国、秦、汉至南北朝设辽东郡。又为军镇名,明初设置,辖境相当于今辽宁省大部分。

    惯:惯常,一向。能:擅长。

    ⑤羌笛:羌族民间吹奏乐器。出塞:乐府《横吹曲辞•汉横吹曲》旧题。

    唐人乐府有《前出塞》、《后出塞》、《塞上曲》、《塞下曲》等,都是从《出塞》这一曲调演变而来。 【翻译】 好男儿远636f7079e799bee5baa631333337626162征边塞,他从小生长在幽燕。

    马蹄下敢与伙伴比输赢,从来不把七尺之躯看重。战场上奋勇杀敌,杀得敌人不敢向前。

    胡须猬毛似地又短、又硬、又多,直向外怒张着。辽阔原野昏黄的云天,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可是未曾立功怎能回归。有个辽东少妇妙龄十五,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

    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曲调,吹得三军将士泪如雨下。 【赏析】: 此诗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

    开始六句,把一个在边疆从军的男儿描写得神形毕肖,栩栩如生,活跃在读者眼前。第一句“男儿”两字先给读者一个大丈夫的印象。

    第二句“少小幽燕客”,交代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一带人,为下面描写他的刚勇犷悍张本。这两句总领以下四句。

    他在马蹄之下与伙伴们打赌比输赢,从来就不把七尺之躯看得那么重,所以一上战场就奋勇杀敌,杀得敌人不敢向前。“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这三句把男儿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一个男儿,谁都想见识见识吧!可是诗不可能如画那样,通体写出,只能抓特征。于是抓住胡须来描绘。

    然而三绺五绺长须,不但年龄不符合,而且风度也太飘逸了,因此诗人塑造了短须的形象。“须如蝟毛磔”五字,写出须又短、又多、又硬的特征,那才显出他勇猛刚烈的气概和杀敌时须蝟怒张的神气,简洁、鲜明而有力地突出了这一从军塞上的男儿的形象。

    这里为了与诗情协调,诗人采用简短的五言句和短促扎实的入声韵,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接下去,诗人又用“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替诗的主人公布置了一幅背景。

    闭目一想,一个虬髯男儿,胯下是高头战马,手中是雪亮单刀,背后是辽阔的原野,昏黄的云天,这气象是何等的雄伟莽苍。但这一句的妙处,还不仅如此。

    塞上多风沙,沙卷入云,所以云色是发黄的,而内地的云则是纯白的。这一句中黄云白云表面似乎在写景,实则两两对照,寓情于景,写得极为精细。

    开首六句写这男儿纯是粗线条、硬作风,可是这远征边塞的男儿,难道竟无一些思乡之念吗?且看男儿在向前看一看那陇上黄云之后,也还不免回首一望故乡。故乡何在?但见一片白云,于是不能不引起思乡之感。

    这一层意思,诗人以最精炼最含蓄的手法,表达在文字的空隙中,于无文字处见功夫。但如果接下去,写思乡念切,急于求归,那又不象是这样一个男儿的身份了,所以在这欲吐不吐、欲转不转之际,用“未得报恩不得归”七个字一笔拉转,说明这一男儿虽未免偶而思乡,但因为还没有报答国恩,所以也就坚决不想回去。

    这两个“得”字,都发自男儿内心,连用在一句之中,更显出他斩钉截铁的决心,同时又有意无意地与上句的连用两个“云”字相互映带。前六句节奏短促,写这两句时,景中含有情韵,所以诗人在这里改用了七言句,又换了平声韵中调门低、尾声飘的五微韵。

    但由于第八句中意旨还是坚决的,所以插用两个入声的“得”字,使悠扬之中,还有凛烈的劲道。 一般想法,再写下去,该是根据“未得报恩不得归”而加以发挥了。

    然而,出乎意外,突然出现了一个年仅十五的“辽东小妇”,面貌身段不必写,人们从她的妙龄和“惯弹琵琶能歌舞”,自可想象得出。随着“辽东小妇”的出场,又给人们带来了动人的“羌笛出塞声”。

    前十句,有人物,有布景,有色彩,而没有声音:“今为羌笛出塞声”这一句,少妇吹出了笛声,于是乎全诗就有声有色。“羌笛”是边疆上的乐器,“出塞”又是边疆上的乐调,与上文的“幽燕”、“辽东”贯串在一起。

    这笛声是那样的哀怨、悲凉,勾起征人思乡的无限情思,听了这一曲,不由“使我三军泪如雨”了。这里,诗人实际上要写这一个少年男儿的落泪,可是这样一个硬汉,哪有一听少妇羌笛就会激动的道理?所以诗人不从正面写这个男儿的落泪,而写三军将士落泪,非但落,而且落得如雨一般多。

    在这样尽人都受感动的情况下,这一男儿自不在例外,这就不用明点了。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炼,功力极深,常人不易做到。

    此外这四句采用了上声的七麌韵,“五”、“舞”、“雨”三个字,收音都是向下咽的,因而收到了情韵并茂的艺术效果。 全诗十二句,奔腾顿挫。

    5. 诗人李欣写的所有诗.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足以表现他的诗歌成就的大致有这样三个方面

    一是边塞诗,如《古意》、《古从军行》,以豪迈的语调写塞外的景象,揭露封建帝王开边黩武的罪恶,情调悲凉沉郁。

    二是描写音乐的诗篇,如《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听安万善吹□篥歌》,记述的是当时自西域传入的新声,可以看出唐朝文化艺术的多方面发展。三是寄赠友人之作,有《送陈章甫》、《别梁□》、《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赠张旭》等,着力描叙一些不得施展怀抱的,有才能的人物。诗中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发展了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

    三是修道生活情趣,殷□称之为"杂歌咸善,玄理最长"(《河岳英灵集》),但有浓厚的消极思想,不能代表其主要成就。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李颀诗集 1卷。今存《李颀集》有《唐人小集》本1卷;《唐诗二十六家》本3卷。《全唐诗》编为 3卷,但仍有遗漏。如宋代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李颀诗"条提到并加以称许的"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四句,就不见于《全唐诗》。生平事迹见《唐才子传》。

    古意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能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送陈章甫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琴歌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6. 李欣 翻译古从军行

    古从军行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知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译文:白天士卒们登山观察报警道的烽火;黄昏为了饮马他们又靠近了交河。

    行人在风沙昏暗中听到刁斗凄厉;或听到乌孙公主琵琶声幽怨更多。野营万里广漠荒凉得看不见城郭;大雪霏霏迷漫了辽阔无边的沙漠。

    胡地的大雁哀鸣着夜夜惊飞不停;胡人内的士兵痛哭着个个泪流滂沱。听说玉门关的交通还被关闭阻断;大家只得豁出命追随将军去拼搏。

    年年征战不知多少尸骨埋于荒野;徒然见到的是西域葡萄移植汉家。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

    全诗记叙从军之容苦,充满非战思想。万千尸骨埋于荒野,仅换得葡萄归种中原,显然得不偿失。

    李欣唐诗从行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