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富春赏析

    1.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古诗赏析该怎么做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作者: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

    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蓬坐,

    翠色随人欲上船。

    【注释】:琅琅上口,清新雅致!诗歌描绘了富春江沿途山明水秀的动人景色,犹如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画。语言清晰明朗,比喻贴切生动。

    斜阳下,一只篷船驶行在富春江中,两岸景色吸引了坐在船中的诗人。他不禁推开船篷,想使两岸景色尽收眼底。富春江山水最鲜明的特点是一片青翠碧绿:两岸山峦林木茂密;江中绿水涟漪。这里简直无处不绿,使作者感到这一片翠色正在紧紧地追随着他,甚至似乎涌上了船头。这两句诗清新而活泼,写出了富春江山水活的生命。

    2. 求一首古诗的赏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湖指杭州西湖,西子是指美女西施. 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非常的漂亮怡人.形容西湖的湖光山色美艳迷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烩灸人口的诗篇,把西湖与美人西施相比,使人们对西湖产生了无限美好的遐想.在此前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对西湖美景也往往留连忘返.他作诗云: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这两首诗把西湖晴、雨、晨、暮的景色都巧妙地展现出来.西湖宛如一位江南少女,气质娴雅,精神灵秀,给人一种婀娜多姿又不流于娇柔做作的美感.。

    3. 唐诗赏析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虽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赏析:全部注释 1.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

    《长安志》:"升平坊东北隅,汉乐游庙。"注云:"汉宣帝所立,因乐游苑为名。

    在曲江北面高原上,余址尚有。……其地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

    京城之内,俯视指掌。 ①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②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译文】 傍晚时分心情郁闷,于是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

    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从古至今人们多认为意思是:“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

    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4.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文章赏析

    这两首诗描写了浙江富春江一带春日美丽如画的景色“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吴昀《与朱元思书》)第一首开头“沿江无数好山迎”,用一“好”字对青山之美作了高度概括,且以“无数”形容,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

    “迎”字将山水拟人化,使人感到亲切:次句“才出杭州便眼明”,可见富春江这一带的青山秀水比杭州西湖更胜一筹:三四句写所过之处,但见青山夹岸,斜阳下,一只篷船驶行在富春江中,两岸景色吸引了坐在船中的诗人。他不禁推开船篷,想使两岸景色尽收眼底。

    富春江山水最鲜明的特点是一片青翠碧绿:两岸山峦林木茂密;江中绿水涟漪。这里简直无处不绿,使作者感到这一片翠色正在紧紧地追随着他,甚至似乎涌上了船头。

    这两句诗清新而活泼,写出了富春江山水活的生命。

    5. 唐诗《春尽》赏析

    这是韩偓晚年寓居南安之作,与《安贫》表现同一索寞情怀,而写法上大不相同。《安贫》直抒胸臆,感慨万端;本篇则融情入景,兴寄深微。

    春尽,顾名思义是抒写春天消逝的感慨。韩偓的一生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变故,晚年寄身异乡,亲朋息迹。家国沦亡之痛,年华迟暮之悲,孤身独处之苦,有志难骋之愤,不时袭上心头,又面临着大好春光的逝去,内心的抑郁烦闷自不待言。郁闷无从排遣,唯有借酒浇愁而已。诗篇一上来,就抓住醉酒这个行为来突出“惜春”之情。不光是醉,而且是连日沉醉,醉得昏昏然,甚且醉后还要继续喝酒,以致衣服上溅满了斑斑酒痕。这样反复渲染一个“醉”字,就把作者悼惜春光的哀痛心情揭示出来了。

    颔联转入写景。涓细的水流载着落花漂浮而去,片断的云彩随风吹洒下一阵雨点。这正是南方暮春时节具有典型特征的景象,作者把它细致地描画出来,逼真地传达了那种春天正在逝去的气氛。不仅如此,在这一幅景物画面中,诗人还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那漂浮于水面的落花,那随风带雨的片云,漂泊无定,无所归依,不正是诗人自身沦落无告的象征吗?扩大开来看,流水落花,天上人间,一片大好春光就此断送,不也可以看作诗人深心眷念的唐王朝终于被埋葬的表征?诗句中接连使用“细”、“浮”、“别”、“断”、“孤”这类字眼,更增添了景物的凄清色彩,烘托了诗人的悲凉情绪。这种把物境、心境与身境三者结合起来抒写,达到融和一体、情味隽永的效果,正是韩偓诗歌写景抒情的显著特色。

    颈联再由写景转入抒情。芳时,指春天。芳时恨,就是春归引起的怅恨。但为什么要说“人闲易有芳时恨”呢?大凡人在忙碌的时候,是不很注意时令变化的;愈是闲空,就愈容易敏感到季节的转换,鸟啼花落,处处都能触动愁怀。所以这里着力点出一个“闲”字,在刻画心理上是很精微的。再深一层看,这个“闲”字上还寄托了作者极深的感慨。春光消去,固然可恨,尤可痛心的是春光竟然在人的闲散之中白白流过,令人眼瞪瞪望着它逝去而无力挽回。这不正是诗人自己面临家国之变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沉痛告白吗?下联“地迥难招自古魂”,则把自己的愁思再转进一层。迥,偏远的意思。招魂,语出《楚辞·招魂》,原指祈祷死者复生的一种宗教仪式,这里只是一般地用作招致魂魄。诗人为惜春而寄恨无穷,因想到如有亲交故旧,往来相过,互诉心曲,也可稍得慰藉,怎奈孤身僻处闽南,不但见不到熟悉的今人,连古人的精灵也招请不来,岂不更叫人寂寞难堪?当然,这种寂寥之感虽托之于“地迥”,根本上还在于缺乏知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韩偓此时的孤愤心情,同当年的陈子昂确有某种相通之处。

    结尾处故意宕开一笔,借流莺的殷勤相顾,略解自己的春愁,表面上冲淡了全诗的悲剧色调,实际上将那种世无知音的落寞感含蓄得更为深沉,表达得更耐人寻味。

    通篇扣住“春尽”抒述情怀,由惜春引出身世之感、家国之悲,一层深一层地加以抒发,而又自始至终不离开春尽时的环境景物,即景即情,浑然无迹,这就是诗篇沉挚动人的力量所在。

    6. 富春山图 赏析 800字

    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证实是乾隆皇帝搞错了。

    《富春山居图》久经磨难,终于得以保存下来。现藏的《富春山居图》分两卷,前半卷为《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5月18日,《剩山图》点交仪式在京举办,于6月1日在台北故宫与《无用师卷》合展。自此,完整的《富春山居图》才得以展现在国人面前。

    它的作者黄公望在“元四家”中,是对后代山水画发展影响最深广的.。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井西老人,江苏常熟人本性陆,名坚,父母早逝,家贫无依,自幼聪敏勤学,博览群书,经,史,九流之学无不通晓,工书法,通音律,能作散曲。年轻时在浙西廉访使署充当书吏,因经办田娘征收事被诬下狱。出狱后,改名大痴,从此不问政事,浪迹江湖,其后信奉全真教,成为清修道士,卖朴云游与杭州,松江等地。50岁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晚年酷爱富春山水,在春茗结庐定居,黄公望所作山水画,继承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又受宋末元初赵孟颊。容和自身对自然实景之感受,加以发展,自成一家,其特点在于,作浅降色,山头多基石,笔势雄伟,作水墨,颇文稀少,笔意简远,超逸有致,论者以为峰兰浑厚,草木华滋。年七旬时,在富春江畔小洞天居所,创作《富春山居图》,以水墨披麻描绘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构思之时,足迹遍及富春江两岸,越六七年而成。满纸空灵秀逸,气度沉雄,后人誉之为画中之兰亭。

    他年资最高,直接受教于赵孟頫,从五代荆浩、关仝及北宋李成启学,所以画的品格极高。元代画家开始以纸为画本,赵孟頫的《水村图》已见干笔皴擦,元画灵动松秀的笔墨已然初具,而黄公望享年85岁,至其晚年则纸本水墨的技法已经炉火纯青。其《富春山居图》,可以说是代表其晚年风格的经典之作。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这幅山水长卷,是我国艺林的瑰宝,它取材于风景秀丽的富春山水,这位国画大师和富春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剧《县志》记载,黄公望晚年放浪江湖,爱富春山水之胜,拨墨画大岭山图,他死后坟葬附近的庙山坞。这里可以看出,黄公望和晚年,长期在富春江两崖从事创作,而且定居于富春江畔向来被认为是黄公望的山水画的代表作,创作这幅画时,他年近80,费了几年时间才画成,值得高兴的是,经历了630年漫长的岁月,我们今天还能看到这件著名的山水长卷的一部分,它能流传到现在,有过不平凡的经历,据说,这幅画在明清两代,曾为许多画家辗转收藏,后来,到了一个姓吴的收藏家手里 ,他临死时,嘱咐家人将《富春山居图》等书画烧掉,作为他的殉葬品。幸亏他的儿子不忍这幅名画成灰,从火中救出此画。但画得开头和中间部分已被烧毁,从此,《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成为前后两段。原画主要是描写浙江富春江带的山水景色。所画富春讲两岸树木,似初秋景色,十几个峰,一峰一状;几十棵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多端,茂林村舍,渔舟小桥,亭台飞泉,令人目不暇接,丰富而自然。画法有董源,巨然的文笔披麻索。用笔简练,使水墨发挥了极

    7. 唐诗宋词赏析

    静夜思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唐诗富春赏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