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有关唐诗之美的文章

    1. 以"唐诗之美"为话题,撰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务

    唐诗之美

    唐诗造就了中国人最初的美感。

    唐诗的美是一种凝练,

    用最少的字说最多的意思,

    如繁花千朵缀满一枝。

    字多即淡,语繁则乱,

    大美山水只着一墨,

    看似美在字,实则美在心。

    唐诗言简意达的灵性,

    即便隔着1300年的时光烟尘,

    那些五言七言的句子穿空而来,

    依然有浅香漫出纸面溢于唇边。

    唐诗的美是含蓄的,

    如薄云遮月、烟笼寒沙,

    朦胧中有意蕴,平常处见非凡,

    好像每一处文字都能显现一处光影,

    看着不禁悲伤起来、寂寞起来、叹息起来、惆怅起来。

    写诗的人与看诗的人隔着遥遥时空在一个微妙的节点契合了,

    仿佛初秋的子夜你走着走着一抬头,

    居然与李太白邀饮的明月相视一笑。

    诗歌、诗歌,唐诗如歌,

    每一句抑扬顿挫起伏里,

    都跳跃着韵律。也正因如此,

    唐诗使得光阴亦是可以驻足倾听。

    寒山寺的钟声、白帝城的猿鸣、

    玉关里的捣衣声、石上流的清泉

    ……短小的字句潜藏着天地万物的景象。

    时光里触手可及的凉意,

    藉着唐诗一字一句走入心底。

    唐诗美如酒,每一次品都有不同的境界和味感。

    儿时背唐诗,感觉十分拗口,重字不重意;

    青年时读唐诗,偶尔契合心情,常常略有所思;

    工作后品唐诗,如置身景画,美在不言中。

    唯是唐诗可以如花如月如歌如诵,

    素纸上墨花点点散开,

    浸染了数朝数代的锦绣山河,

    美如溪水流过无数人的心房。

    唐诗就是一段岁月,

    亘古地停留着时光中,倚文字、扶光影,

    在生命中流转不息。唐诗的美是大美,

    大美总是无形。我的单薄文字只能抒我的胸臆,

    不能也不敢言尽。不过是倾听千年之前的声音,

    让自己在唐诗中和古人来一次心灵的共鸣,

    穿宋元明清,梦回大唐。(编辑:张东杰 来源:哈工大报)

    2. 诗词之美(作文)

    诗词之美,宛如星空一般,璀璨夺目。然而,它的美丽是在不能缺少任何一个部分的前提下,不然它还叫星空吗?

    词宛如一颗颗光芒四射的星星,虽然它们次于月亮之下,但它们一直一直都在努力着,拼搏着,奋斗着!它们竭尽全力散发着星光,总是试着把一颗颗早已暗淡了心照亮,为世界多添一份温暖,一份光明。那份浓烈而又陌生的温暖。跟着柳七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跟着易安笑看那海棠花“绿肥红瘦”,跟着辛师忧国忧民,去“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在一股股暖流涌上心头,多情的诗人一个个映入眼帘,带着我穿过一块又一块的芳香地,仿佛这份温暖渐渐地,在我不经意间悄悄照进了我的心里,顿时把我那小小的心窝哄的暖暖的。

    正是因为一个个诗人的奋起,拼搏,直至死去。。。。。。或许,他们的灵魂真的在守护着他们的词,但你可曾想过,星星,它目睹了一切的一切,但它们的忧伤,谁来分担!那一个个微笑,确是在掩饰内心的孤单又害怕。

    于是,它们的母亲出现了,那就是月亮,它代表着诗,千百年来,它一直听着星星们的苦衷,而星星也开始渐渐开朗起来,甚至有时不忍哈哈大笑,身为母亲的它,爱戴着世间每一个人,让他们不怕黑夜,因为有月亮。

    当然,诗也是十分难理解的,在这里,你能看到李白落寞的才能,杜甫沉郁的容貌;你能看到沙场的冷酷,怨妇的悲鸣;你能看到诸目思入的游子,折柳相送的离人。

    灵动的诗与词,它用黑夜的寂静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那一丝丝温暖,教会了我什么是爱,什么是恨,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忧伤。

    清风吹拂大地,月光轻轻的颤抖着,迎着前方,默默的。。等待新一天的开始。

    最后,请让我淋浴在这星光中,慢慢睡去,接着,思绪开始飞翔,飞到那无边无尽的星空,永远,永远。

    3. 关于中国古典诗词意境之美的文章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千百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与古人在追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是密不可分。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

    ‛ 诗词只有达到美的至境———意境美,才能给人以真正的美感。 所谓意境美,是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动图景和所体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一种美的形态,它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是想象空间的艺术化境界。

    意境美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多方面的。 本人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将从古典诗词中人物之形象、事物之传神及用词之精妙,来浅谈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所呈现出来的意境之美的认识。

    李白、孟浩然、韦应物等 人为代表创作的山水诗,用自然清新、明艳清丽的语言描物写景,抒情表意,创作出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诗中有画、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澄明性灵境界。如李白的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 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 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等。

    事 实上,意境的创造决不仅限于此,意境美是一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象地说明了诗人追求意境的构思过程。

    它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艰苦的探索,若加工不足则失之 浅露,加工太过则失之雕琢。最高境界是一种不露痕迹的美,正如古代的绘画一样,所传达的是意境中的神韵之美。

    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 啸。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字字平淡无奇而境界自出,其中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其妙处正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的美在神而不在 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这意境不仅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的人又是如此悠然自乐,尘 虑皆空,真令人流连忘返。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人创作诗歌追求的终极目标和最高理想,是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它从立意命题,内容形式上尽善尽美,追求个性与共性并重,微观与宏观统一,主体与客体交融,是浑然天成,自然和谐的审美境界。

    总 的说来,意境是诗人和艺术家直觉和理解、情感和思维、意识和无意识相互交融,共处于兴奋状态下所获得的既能恰当地寄托自己的情感心意,又能巧妙地使之生发 延展的知觉表象,它只须抓住那些能唤起特定情感的自然特征,便能以一种洗练,含蓄的形式,给人以强烈的情感上的影响,使景物的特点和人的情怀自然地结合起 来,从而才能普遍引起人的喜悦或为之动容的情感,也就是美感。

    4. 以“唐诗之美”为话题取一个作文题目

    唐诗让我陶醉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唐诗更是诗中的精品。

    唐诗总以其独特的 韵味感染着我们,使我们沉醉于其特有的魅力中,并深深地爱其熏 染。唐朝时期的代表性诗人有追求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诗歌反映 现实生活状况的诗圣杜甫、“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以及许 许多多非常有才华的诗人,他们对唐诗的辉煌影响力功不可没。

    唐诗的美艳景色,景物让我向往。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 雨晦,丽日蓝天,变幻的风云真是让人美不胜收,例如关于春天的 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写冬季景色的“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用那自然 平淡的笔调,描绘出了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虽平淡无奇,细细平 味,奇妙无穷。

    渐渐的,我似乎真的来到了一片竹林之中,皎洁的 月亮铺撇着大地……唐诗中的美妙景色让我似乎身临其境陶醉于其 。唐诗的真挚感情,豪强壮志让我陶醉。

    如杜甫的《望岳》显示 出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抱负。他的豪情‘他的志向,震撼人 心,让我深感佩服。

    我陶醉在它的感情之中。唐诗中诗人的真情实感让我陶醉。

    像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至今读未,乡情真切。诗人回到久别的故乡,感慨世事沧桑。

    虽平 淡,却人味石实足。我似乎从其读到了些许:时光匆匆,切莫白白 浪费…… 每当我读起唐诗时,总会被其魅力感染,且陶醉其中。

    唐诗,让我陶醉 我爱高山,爱它的雄伟高峻;我爱流水,爱它的纯洁柔和;我更爱唐诗,爱它的景、它的情、它的意……唐诗,它令我深深地陶醉。诗之景韵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月夜,皎洁的月光撒到幽静的竹林子里,似乎给竹林披上了一件银色的外套。

    独坐林中,或弹弹琴,或吹吹口哨,静静地欣赏着这美妙的月夜。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王维用那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了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虽平淡无奇,细细品味,奇妙无穷。

    品着品着,我似乎真的来到了一片竹林之中,皎洁的月光铺撒着大地…… 渐渐地,我醉了,我陶醉在了这美妙的诗之景中。诗之情韵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雄伟泰山,神奇秀丽,分割日夜,横跨齐鲁大地。山中云气曾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

    杜甫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他的豪情,他的志向,震撼人心,让我深感佩服。品着品着,我似乎被他所感染了,变得坚强起来,心中也多了一份豪情…… 渐渐地,我醉了,我陶醉在了这豪放的诗之情中。

    诗之别韵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年少时便离开了家乡,到了老了才回家来。口音没改变,但双鬓却已经斑白了。

    儿童们看见了我,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啊?贺之章回到久别的故乡,感怀良多。

    他用朴实的笔调,感慨世事沧桑。虽平淡,却人情味实足。

    细品诗境,别有一番韵味。品着品着,我似乎读到了些许:时光匆匆,切莫白白浪费…… 渐渐地,我醉了,我陶醉在了这深深的寓意之中。

    沉一室斑斑驳驳的树影,凝一缕忽焉忽有的思绪,在幽幽静静的氛围里,去倾听那长长短短、折来叠去的诗之韵。诗之景韵,诗之情韵,诗之别韵。

    唐诗,它令我深深地陶醉。唐诗,让我陶醉 古诗词让我陶醉 人们常说:诗是山,沉稳;词是水,灵动。

    美文是流动的风景,让人沉醉。我记得,第一次背诗是在四岁那年,那时的我,只会背诗,并不会欣赏诗。

    我背的第一首诗是《鹅》。只记得当时妈妈说背过一首诗,给我一角钱。

    从小到大,我背过无数首诗,用赚来的钱给妈妈买了一支口红,给爸爸买了两盒烟。你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怎样的一种惬意呀!我多想走入这诗中,与诗人一起欣赏风光呀!刘禹锡果然不同凡响,就凭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易安笔下渗出的愁情惹得多少人泪水流下?“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游子的思念是多么的绵长!“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从司马迁的劝诫中,你找到人生的价值了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王勃笔下,滕王阁竟是如此的迷人!你听!杜甫对黑暗的控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李白醉饮,唱和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低吟,那是苏东坡的声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执手相望,柳才子念叨着“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岳阳楼上,那是谁在诉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翁亭边,又是谁在与禽鸟、游人同乐?古诗文就像一座华丽的殿堂,一草一木都是一段故事、一道风景。

    说风格,有婉约、豪放;论题材,有山水田园、边塞战争;话情怀,有忧国忧民、怀才不遇…… 慢慢走,欣赏这美景,聆听千百年的故事。置身其中,诵读这名诗,好词佳句,妙文,采撷那熠熠星光;对话古诗文大家,感受他们的不凡人生,品味那“吟安一个字,粘断数茎须”的妙处,体验出口成章的成就感…… 古诗词将伴我一生,让我回味不。

    5. 谁帮我找一篇800字左右的写古诗词之美的文章啊

    走进古诗的风景

    自然进化,是按美的规律,人成百灵之长;

    上帝造人,是按美的原则,人便体曲流畅;

    耶稣塑人,给予美的内涵,人便心地向善。

    缪斯更青睐诗人,便给他们一双双慧眼和用之不竭的灵感。诗人们没敢辜负神灵的厚爱,将那醇如琼浆的自然美,景观美,心灵美,社会美灌注在人,事,物象之中,凝聚在审美的诗格之间。只要你漫步诗林便领略到那千姿百态,风情万种的古诗意象之美。

    晚照昏鸦,空山落叶,柳堤断桥,悲情系于其中。

    飞泉含响,菊花冷艳,黄鹂鸣翠,美情寄于其里。

    高山断雾,谗岩摩天,大江东去,惊涛拍岸……何其壮美!以其雄浑,旷阔而激荡人心。

    绿村环村,红杏出墙,春草幽生,渔舟莲动……何其隽秀!以其端丽,纤婉而怡人之情。

    古诗意象之美,可谓美不胜收;意象之多,可谓不胜枚举。那林林种种,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古诗意象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当你展开诗卷,涉足诗林,你犹如步入一片美的山野,一所美的园林,一列美的画廊,一条美的街巷……触及那纷呈的美学现象,便能触摸诗人的内心,探索往昔的生活,翱翔在想象和幻想的浩渺世界。这由自然界和人类心灵构筑的世界,愉悦人心,陶情怡性,令人兴喜万分。

    二、艺海拾贝

    1.明月古今有,常照诗词间

    ——谈古诗中明月意象

    明月因其有皎洁、圆满、旷远、神秘等特性。贴近人们的心灵,诗人们便以含情脉脉的审美眼光观照蝉娟,从这冰冷的自然之物中发现了温情的诗意。固此中国古代咏月的诗篇可谓是积累盈箱,汗牛充。

    最早写月的要数《诗经•阵风•月出》

    月出皎兮 使人僚兮

    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

    诗人思念他的亲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因为月儿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普照一切,笼盖一切,可谓是“隔千里兮共明月”。这便容易使人产生一种旷远或是迷离,怅惘的感受。这种感受正与人们的相思之情相吻合的,因此诗人们常借月抒情,并能翻古为新,悠悠托出绵绵情思,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人由望月而怀远,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长夜漫漫,怨情顿生,怨谁呢?怨烛光而灭之,披衣出门那姣好圆满的明月又是如此地撩人心绪,更让人难以入睡。相思赠物吧,只有满月光,它饱含我满腔心意可又无以传送,只好借梦欢聚。全诗围月而写,情由月生、由月而深,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情深意厚。

    借月寄相思,李白就有佳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杜甫的《月夜》中写道:今夜鹿 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更是望月思家的千古传诵的名作。

    6. 关于唐诗宋词的文章

    这两位作家有诗词鉴赏方面的书籍,但是相关文章、论文没发现,有个古典诗词国学泰斗级人物,叶嘉莹,她写过相关文章,比如《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秋兴八首集说》代序》《说杜甫《赠李白》诗一首——谈李杜之交谊与天才之寂寞》《从李义山《嫦娥》诗谈起旧诗新演——李义山《燕台四首》李义山《海上谣》与桂林山水及当日政局》

    《从比较现代的观点看几首中国旧诗》等,而她的一本书《迦陵论诗丛稿》里边全是对各朝各代一些诗词的演讲稿,或者论文。这本书可以在网上搜索到电子书,也可以在书店购买。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希望对你有帮助

    7. 关于唐诗的文章,

    闻一多论唐诗

    最早看见这本华东师大的小巧可爱的是在小城读大学的时候。和靖兄陪刘宗迪老师闲逛书店。我取了姜德明主编的那套书话系列的郑振铎书话,那段时间正着迷于和。,兼以板式厚重庄严,手感颇佳。(按:当然,这些普通册子是入不得布衣里各位大家的法眼的,)见此哪有不收之理。只是余钱不多,再多买就要和口腹之欲起争执,拿定这本之后只能望洋兴叹了。

    刘老师选的就是闻一多的,好象还评价了几句,说闻先生引入文化学,人类学的有关理论结合中土固有之文字训诂考证之学来治神话,别开天地。其他的都记不得了。

    晚上一伙人就在刘老师家吃的火锅,觥筹交错,相与甚欢。回寝室后还点着蜡烛夜游了一阵,雷雨交加,烛影摇摇,四围鼾声起伏,至今如在目前。

    这些不太久的场景现在居然也成为了往事,人这一生有点意思,还没开始品味呢,就只剩回忆在斜阳影子里孑孑孤立,形影相吊了。如今人事消沉,刘老师去了北京,靖兄留了下来,重聚料已是空想,尤其是听说憨厚淳朴的靖兄也在生之重重波折中消沉颓唐,实在觉得残酷不想去面对细思的。回到书上来吧。先是买了上古的

    8. 我身边的诗词之美 作文

    古诗是凝固的旋律,是智慧的乐章,是祖先献给世界的一份厚礼,更是劳动人民用勤劳和睿智筑起的韵律长城。

    古诗,文有尽而意深远,是美的享受; 古人,时有尽而智恒远,是爱的凝聚。古诗,渗透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即使在新世纪的今天也无处不在。

    当你吃饭时,望着桌上香喷喷的饭菜,你可懂得这是“粒粒皆辛苦”的成果;当你熄了灯,仰望满天繁星闪烁时,你可体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意境; 当你深情抚摸长辈们粗糙大手的时候,你可领悟这是“饱经风霜”的见证; 当你敬仰岁寒三友的风姿时,你可品味“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实真”的感受;当你…… 在我们的生活中,古诗到处可见,虽只有寥寥几行字,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古往今来,诵读古诗的人很多,但懂得欣赏、细细品味的人却不多。

    用心领会吧!古诗会引领你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畅览在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里,尽情遨游在智慧的海洋上,让你回味无穷……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品味古诗,来弘扬传统和古老的文化,让古诗丰富我们的生活,让中华民族的瑰宝发扬光大。

    9. 感受一篇古诗之美,400字以上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汉字是先人们智慧的结晶,而古诗更是汉字文化的精髓所在.因此,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深深地沉迷于那千古流传的优美诗句.古诗乃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结晶,从古诗中可以看出古人的一些伟大的志向,或忧国忧民的情怀,有的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动人诗篇,还有的是讽刺衰末朝.

    我觉得读古诗不但能提高语感,而且能提高写作能力,更能感受其中的美.诗歌像春花,她为我们展现了人间最美好的生活,诗歌像秋月,她为我们倾唱出人们最细微的心曲;诗歌的一半像海水,她蕴积深厚而又波澜壮阔;诗歌的一半像火焰,她真挚勃发而又明亮昂扬;诗歌也像一只嘶哑的鸟,深情的赞美这丰饶的土地;诗歌更像一个前行的人,怀揣使命走向明天.

    人们喜欢古诗的第二个原因是:古诗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无稽之谈,而是来自于生活、美景、事情、经历等多种真实事例,这才使古诗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我对读古诗的深切感受就是好,因为读古诗可以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努力进取,报效祖国.

    10. 求关于唐诗宋词的文章

    我们要对古人诗词的创作,好的名篇佳句,我们要鉴,你鉴什么呀,你有多大(水平),你的水平够什么层次,我们首先要想这个,我们读懂了古人的话,古人那是说什么,他有没有针对性,一系列的问题,不是拿过一首诗来,七言绝句,“半亩方塘一键井,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活不要念和,和水来就不好听来,南方人的那是个入声字,是个仄声就这么念,二十八个字这就鉴赏。

    从何说起,这两个字这里边的学问就大了,孟子说 孟子几句最精彩的话,我们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必不可忘的这几句话,说诵其诗吟诵,诗是要诵的,不是读也不是今天这个朗诵,古人要有声调的音 音诗,“诵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 可乎”, 那行吗?不行,怎么办呢,底下孟子说了,“事以论其世也”,所以我们要论他那个世,他生活的那个时代,这是我们先秦圣贤所说的话,对我们有启示,我们有一句成话叫知人论世。就是从这儿来的,把这几句话浓缩简明化,四个大字 “知人论世”,这是我们汉字汉语最美的地方,大家要体会,我们那个汉字汉语太可爱了,太宝贵了。

    好 我们的一首唐诗宋词,要知其人 要论其世,这个是拿下来串讲串讲,这个字怎么讲,是这么回事吗 不是 不是的,我们要真正读懂古人一篇作品,要需要我们很多先决条件,这是我今天首先要提出来,和大家共同讨论的一个问题。 我们中国向来有诗国之称,从上到下古古今今,人人几乎都喜欢诗,甚至于做诗,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度,诗的普遍性,普及性有这么大的,这是事实。

    但是我们中华是怎么产生的呢,我粗粗想来,有这么三大方面,第一是我们中华民族,人类最高智慧所创造的,这个汉字语文,因为我们中华诗就是汉字文学,对不对,哪里也离不开汉字,还有什么中华诗词,我想这个没什么问题,但是这个汉字太美妙了。我认为是我们民族,最高智慧的一个创造,全世界各民族都是拼音字为主,创不出这么一种文字来,一切鉴赏唐诗宋词的,各式各样的心得体会,正面的反面的,问题疑问不懂,都有汉字大根源那里发生、产生,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中华民族的,审美眼光与别的不同,他看宇宙、天地、山川、万物、草木,一切一切它有自己的一个审美观,他认为这样,别人看不出这个里边那个美,他看出来了,或者说别人认为那样子美,他说我们的美这样,由这里那个诗人,由于他审美的眼审美的心,他才发生了诗是吧,这是第二讲的很简单很粗略,第三一点,中华民族诗人的表现手法,极为独特你有好的汉字,你有好的审美独特的眼光,你不会表达表现,那你能有好诗不可能是吧,你写出来那个是诗吗,能够打动我们的心灵心弦,不太可能,那么这样子说起来,这第三点表现才能,独特的表现手法,极端重要是不是,由这三大点组合起来,才构成了我们中华的,高水平的极为美好的那个诗词,宏观的说完了,然后我们应该说一说,要具体的某一个诗人,那么这个又怎么一个情况,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他做诗是怎么一回事,也应该说几句,什么样叫诗人?诗人的定义是什么?他会写诗,老诗人的诗是五言七言,平平仄仄,新的是白话诗,自由体等等这个,他会这样的,我不写散文,我那个话都不连着,我把它一句句排起来,我诗人我是诗人吗?我这个诗人太好当了,那里边有多少诗。听见一个北大的老教授,说了这么一句话,使我大为震动,老教授说 看完了《全唐诗》,均有一千多首是诗,其他的都不是诗,这话怎么讲就是排列出来,句子整齐押韵,这看起来像诗,不是诗,因为它那里边没有那个质,没有那个素,它本身没有诗,它是采了诗的形式,来表达他的某些要说的话。

    哎呀,让他这样一说,这唐诗也不是每一首都好,这确实是需要“鉴”,那个老教授大概就是说,他鉴的、他分析、他看出来,这个根本不是诗。有两个例子我亲身的体会,就是两大名家 唐代是白居易,宋代是陆放翁、陆游,盛名传遍世界,唐诗我几乎没有很好地读过,我唯独这两位大家的全集,我耐着性子,不是爱着性子 ,耐着性子,这就是我们天津的麻烦。

    那个“耐”和“爱”分不清,我耐着性子读,白居易全集和陆游的全集,读得我是昏昏欲睡,真正好的能打动我的,吸引我的却是很少很少,如果我们不承认这一点,那就谈不到一个“鉴”字了,是吧 这个“鉴”是实事求是,谨慎谦虚地“鉴”,而不是狂妄的,哎呀,我这个眼怎么搞,不能是这个,但是呢,我们要培养自己一点真正辨别,审辩的能力。这个还是需要,那个不是诗,这个多的不得了,所以,南宋的大家,杨万里他说他的诗论是,诸位听起来可能惊讶,那个诗,我刚说了,诗是汉字产生的,他说,诗是文的一种,去文把文去了才有诗,所以这个诗讲立意新,去意把意去了才有正诗,诸如此类去理,有的是专门讲理的,说道理的诗,他在诗里边跟人辩论呢,这也叫诗,他就用这种方式说话,去文、去理、去意,说连个意都没有了,那还叫作品,那还叫文学,那更怎么还这样的才叫诗,我们怎么理会这位大诗人的,这个说话的用意,我们学古人的东西,你不要死在他句下,你要活,你要体会他要说的是什么,你别。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