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简述唐诗达到顶峰的表现

    1. 为什么说唐诗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顶峰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在这个时期,众多杰出的诗人将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了顶峰。

    唐代的诗人非常多,除了闻名世界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外,还有其他3700多位。 他们的作品有5。

    4万多首保存在《全唐 诗》中。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

    有的揭露封建社会 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有的描绘祖国河 山的秀丽多娇。 在创作方法上,唐诗既有现实主义的流 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 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这形成了 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多种多样。唐代的古体诗主要 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 作绝句,一种叫作律诗。

    唐诗不仅继承了前代 的五言和七言古诗,并且把诗歌发展为叙事言 情的长篇巨制。 唐诗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 练的艺术特色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 抒情诗找到了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依然为 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2. 为什么盛唐时期唐诗发展到顶峰

    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唐代的诗坛,不仅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像杜甫、像韩愈、像白居易、等等等等,“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巨匠,宋朝以后的诗从创作时,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无从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

    于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来了,放声一唱,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看看这胸襟气度!在交通和通讯工具不发达的古代,山那边是什么样子很少有人知道,天涯是不可能若比邻的。这只有人充满自信,相信能自由自在的活着,不会有政治地震与任何外力来阻隔人相会的愿望,才能从容不迫唱出这样的豪情。

    于是陈子昂来了,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如春雷炸响一样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多么悲壮的歌声,像从历史的深处腾出,不仅一声就唤醒了永远辉煌的盛唐诗,而且直到今天仍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审美的冲击波!

    于是那一群气势磅礴的边塞诗人来了,他们是盛唐的仪仗队,展示着盛唐的国威。王昌龄来了,高唱战地进行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于是高适来了,他的千古绝唱《燕歌行》如钱塘江潮一样而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于是岑参来了,这个渴望建功立业的诗人满怀激情高唱着:“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这群边塞诗人,或歌颂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或诉说战争的艰苦和残酷,都那么英姿飒爽,气势灼人,因为他们是盛唐的诗人,盛唐诗坛的风云人物,喷发的是永远震撼人心的边塞英雄交响曲。

    终于李白来了,他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里才能找到的感觉。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超级巨人,把盛唐精神上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然而,盛极一时的唐五朝终于酿出了“安史之乱”,这一场延续了八年的战争,把盛唐的气象一下扫得七零八落。于是杜甫颜色憔悴地走来了。这个悲天悯人的诗人,虽然到“安史之乱”爆发那一年已经四十四岁,但他唱不出盛唐的理想主义,唱不出盛唐的浪漫气质。他用嘶哑的歌喉唱出来的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一片中唐的血泪,是目睹盛唐气象破灭的悲哀。

    于是韩愈来了。这位个性极强、想把盛唐气象召唤回来以重新振起自信的诗人,开创了一个奇崛险怪的诗派。他大声疾呼,用诗一样的语言喊出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千古名言。显示出想用地震的强力重新推出一个高峰的魄力。于是白居易来了,一出场就倔强地唱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显示出唐王朝e5a48de588b67a6431333236376632仍然是一个具有活力的存在。他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诗歌的风格浅切平易,与韩愈的奇崛险怪双峰并峙,使唐诗呈现出又一个气象万千的新天地。

    然而,唐王朝毕竟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唐诗也从中唐的再度繁荣跌进了晚唐的衰飒。于是李商隐来了。他眼前一片朦胧,不知风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路向哪里去。他的歌声是古人感伤的、低沉的,望着逐渐黯淡的黄昏,一唱一咽地低吟着:“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是在哀叹自己的不得意,可我们从中也看到了唐王朝的日暮途穷。

    唐王朝,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道辉煌,终于黯然熄灭了。唐诗也以寒蝉一样凄切的声音,唱出了最后的失落。韦庄站在南京古城墙上唱着:“江南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是在哀悼六朝的沦落,也是为唐五朝送终,为唐诗留下最后的叹息。

    唐诗结束的时候,它的影响却刚刚开始。到唐代才终于定型的绝句,兴起于唐代的律诗,穿越千年,被一直沿用到今天。今人写旧体诗,提笔就是一首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大概很少有人想过,这是唐朝诗人铸成了现成的模子,才使我们起诗来能这么方便。宋、元、明、清这几代的诗人,绝大多数或深或浅,或直接或间接都曾受到过唐朝的影响。且不说个人,就说较大的诗派和较有影响的诗歌运动吧。

    看了这些 便能领悟了~~

    3. 为什么唐诗被称为是诗歌的顶峰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诗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的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流风所及,过和尚、道士、妓女等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唐代的诗坛,不仅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像杜甫、像韩愈、像白居易、等等等等,“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巨匠,宋朝以后的诗从创作时,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无从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 于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来了,放声一唱,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看看这胸襟气度!在交通和通讯工具不发达的古代,山那边是什么样子很少有人知道,天涯是不可能若比邻的。

    这只有人充满自信,相信能自由自在的活着,不会有政治地震与任何外力来阻隔人相会的愿望,才能从容不迫唱出这样的豪情。 于是陈子昂来了,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如春雷炸响一样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多么悲壮的歌声,像从历史的深处腾出,不仅一声就唤醒了永远辉煌的盛唐诗,而且直到今天仍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审美的冲击波!于是那一群气势磅礴的边塞诗人来了,他们是盛唐的仪仗队,展示着盛唐的国威。

    王昌龄来了,高唱战地进行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于是高适来了,他的千古绝唱《燕歌行》如钱塘江潮一样而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于是岑参来了,这个渴望建功立业的诗人满怀激情高唱着:“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这群边塞诗人,或歌颂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或诉说战争的艰苦和残酷,都那么英姿飒爽,气势灼人,因为他们是盛唐的诗人,盛唐诗坛的风云人物,喷发的是永远震撼人心的边塞英雄交响曲。

    终于李白来了,他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里才能找到的感觉。

    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超级巨人,把盛唐精神上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然而,盛极一时的唐五朝终于酿出了“安史之乱”,这一场延续了八年的战争,把盛唐的气象一下扫得七零八落。

    于是杜甫颜色憔悴地走来了。这个悲天悯人的诗人,虽然到“安史之乱”爆发那一年已经四十四岁,但他唱不出盛唐的理想主义,唱不出盛唐的浪漫气质。

    他用嘶哑的歌喉唱出来的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一片中唐的血泪,是目睹盛唐气象破灭的悲哀。 于是韩愈来了。

    这位个性极强、想把盛唐气象召唤回来以重新振起自信的诗人,开创了一个奇崛险怪的诗派。他大声疾呼,用诗一样的语言喊出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千古名言。

    显示出想用地震的强力重新推出一个高峰的魄力。于是白居易来了,一出场就倔强地唱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

    显示出唐王朝仍然是一个具有活力的存在。他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诗歌的风格浅切平易,与韩愈的奇崛险怪双峰并峙,使唐诗呈现出又一个气象万千的新天地。

    然而,唐王朝毕竟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唐诗也从中唐的再度繁荣跌进了晚唐的衰飒。

    于是李商隐来了。他眼前一片朦胧,不知风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路向哪里去。

    他的歌声是古人感伤的、低沉的,望着逐渐黯淡的黄昏,一唱一咽地低吟着:“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是在哀叹自己的不得意,可我们从中也看到了唐王朝的日暮途穷。

    唐王朝,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道辉煌,终于黯然熄灭了。唐诗也以寒蝉一样凄切的声音,唱出了最后的失落。

    韦庄站在南京古城墙上唱着:“江南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是在哀悼六朝的沦落,也是为唐五朝送终,为唐诗留下最后的叹息。

    唐诗结束的时候,它的影响却刚刚开始。到唐代才终于定型的绝句,兴起于唐代的律诗,穿越千年,被一直沿用到今天。

    今人写旧体诗,提笔就是一首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大概很少有人想过,这是唐朝诗人铸成了现成的模子,才使我们起诗来能这么方便。

    宋、元、明、清这几代的诗人,绝大多数或深或浅,或直接或间接都曾受到过唐朝的影响。且不说个人,就说较大的诗派和较有影响的。

    4. 为什么到了唐代中国古典诗歌达到顶峰

    唐朝是广为认知的诗歌天堂, 所谓”唐诗宋词元曲”, 其中把诗归结于唐, 也可看出唐朝在诗歌历史上的地位与垄断之势。

    而关于唐诗繁盛的原因,从古至今,众说纷纭。总和起来, 就是唐朝的经济, 政治, 文化, 历史这四方面都极为适合诗歌的发展, 从而使得其在唐朝达到一个空前绝后的顶峰。

    唐代发达的经济,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在历史上, 唐朝时期的中国是个可称之为天朝大国的时代大唐王朝则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顶峰。

    如此繁荣的经济给艺术这一类的东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简单来说, 就是如果人民还吃不饱肚子, 脑袋随时可能搬家的状态下, 恐怕不是大发诗情的好时机。

    而唐代国富民强, 前有太宗贞观, 后有玄宗开元。杜诗云:“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社会几乎达到了上古大同的地步。

    在这样国泰民安的时代, 诗歌找到了能让其茁壮发展的肥沃土壤。 而唐代实行的宽松政治政策, 也对诗歌的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经诗赋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唐诗繁荣的又一社会原因。 首先作为统治这个朝代的王族, 唐帝国一代雄主傲视群伦, 胸襟眼界之开阔前所未有。

    更重要的,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连太宗李世民也具有外族血统, 因此唐王朝的民族政策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开明。

    “正因为有这样的政治背景,李姓王朝才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面对化外文明,此等自信,积弱之宋实难企及,明清两代,国势渐衰,也难望其项背。” 大唐朝奉行的国策是‘中国既安,四夷自服’,讲究对待外族一视同仁。

    很多域外文化溶入中华文化之中,呈现一片天朝大国的风尚。唐代的自信,使它的诗人具备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般如许的胸襟, 各族文化更是百花齐放, 万家争鸣。

    其次, 唐朝极重诗才, 严羽的《沧浪诗话》曰:“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虽不全面, 但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高祖武德四年开科取士, 第一场既考诗赋,考五言排律,每诗要求 12 句, 太宗开[文学馆]「弘文馆」以征文人。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唐代的统治者之好诗词歌赋, 犹甚往朝。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 录入四万八千九百余首, 唐太宗李世民的《帝京篇十首并序》列位卷首。

    而后的高宗,则天,中宗,睿宗,至此道高手玄宗李隆基, 都对此十分重视。不仅如此,王室成员中的后宫佳丽,公主王孙,能言诗的也不在少数, 他们所起的引领推动作用也不可忽视。

    再有, 唐皇帝重视诗,更重视诗人, 很少广兴文字狱而耸人听闻。太宗有《望送魏征葬》,玄宗有《送贺知章归四明》, 宣宗有《吊白居易》。

    甚至连犯了死罪的诗人照样为他们编集出版,以示不泯。如此的宽容,历代少有。

    唐代咏史诗、讽喻诗,直露且锋利非常, 比起前代被贬的苏东坡或是清代常有的诛族惨案, 唐代的诗人是很幸运的。他们的君王既不特别神经过敏, 也不过于疑神疑鬼, 否则以当时的文风, 十有八九是要杀头的。

    第三点文化, 也是唐诗不可或却的兴盛条件之一。在这里文化即指文化背景而说。

    其一, 唐朝上至宫廷秘闻, 下至生活百景无一不可入诗, 内容比前代丰富百倍, 格律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37623364更加成熟完整,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 古体近体两种诗体共生。丰富的文化背景, 给唐诗带来了绚丽多彩的发挥天地。

    而在文化背景当中的另一点, 就是唐代诗人不仅限于王侯将相, 清代编撰的《全唐诗》, 作者除文人和帝王将相以外,更有“市井小民,贩夫走卒、和尚尼姑,娈童妓女,渔民樵夫,神棍艺人,甚至乞公丐婆”。再加上唐朝是一个思想十分自由开放的社会, 给唐代文学的空前发达繁荣提供了机会。

    在这种文化氛为之下, 唐诗的蓬勃发展是绝对可以理解而且是必然趋势的表现。 最后的原因, 则是相对贫乏的历史积累给唐朝诗歌的君临天下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唐诗之前虽有诗经楚歌,陈宫梁体, 但并无任何需要仰视的高峰。能白纸为画, 从心所欲, 自然挥洒自如毫无顾忌。

    以此使得后世之人犹如泰山在望, 遮阴蔽日, 目光所及均不离隙, 时有心生戚戚之感。鲁迅先生曾说“唐后无诗”, 也意由此。

    汇总上面所说, 唐诗的兴盛确有其原因。无论从经济, 政治, 文化, 历史哪一方面来说, 唐朝都具备了更甚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条件, 给诗词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绝佳环境,使唐诗如一颗灿然明珠, 在中国文化史上烁烁生辉, 艳压群芳。

    5. 求诗词来表达一个人达到了顶峰,却感到无比的孤寂

    答案是:高处不胜寒 “高处不胜寒”现在比喻一些位高权重的人,没有知心的朋友,经常感觉被别人从高高的位置上推下来.简单的说就是,站在高高的地方承受不住那里的风寒.又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修为上所达到的极高境界。

    境界越高,能够做伴的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与寒冷。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 简述唐朝文学艺术发展到新的高峰的三个突出表现

    诗歌: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唐代诗歌创作繁荣,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体制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高,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

    ① 初唐诗歌。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上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

    ② 盛唐诗歌。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

    ③ 中唐诗歌。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

    ④晚唐诗歌。晚唐诗风渐趋纤巧。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 唐朝的诗歌艺术是中国诗的巅峰。

    雕塑:

    唐代雕塑艺术整体发展,并达到了中国雕塑史上的顶峰。因此,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中,唐代雕塑占有精彩的篇章。唐代国富民强,对墓俑、造像等雕塑品的需求量很高。唐代雕塑大量使用传统的铲地、镂雕与圆雕,大量使用阴刻细线,用阴刻表现细部与绘画线描一样,用繁密的细线与短阴线表现装饰衣纹、阴阳凹凸面等等。动物丰满健壮,活泼和谐,生活气息浓郁,与金银器、瓷器、铜器等鸟纹一致。人物形象善歌善舞、吹拉弹奏各种乐器,场面欢快;构图新颖,刀法娴熟。总之雕刻工艺精巧,注重整体造型的准确,又在细部刻划上下功夫,大中显精神,细中见灵气,具有丰满健壮,雍容大度,浪漫豪放的时代气息。

    绘画和书法:

    唐代书法艺术也有较高的成就,唐代书家林立,众派纷呈,这与经济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活跃有一定的联系,盛唐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也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书法风格由初唐方整劲健趋向雄浑肥厚。真草更彻底的摆脱了王家的书派的束缚,形成自己的新风格。这时出现了张旭、怀素、颜真卿和柳公权等著名的书法家。他们分别在狂草和楷书方面开创了新的境界。篆隶二体又重新出现书坛,虽未见超出古人之上,但颇有一些名家。晚唐时随着国势渐衰,书法也没有初唐、盛唐兴盛,但也出现了一些书法家杜牧、高闲、裴休等。

    7. 为什么盛唐时期唐诗发展到顶峰

    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

    唐代的诗坛,不仅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像杜甫、像韩愈、像白居易、等等等等,“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巨匠,宋朝以后的诗从创作时,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无从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

    于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来了,放声一唱,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看看这胸襟气度!在交通和通讯工具不发达的古代,山那边是什么样子很少有人知道,天涯是不可能若比邻的。这只有人充满自信,相信能自由自在的活着,不会有政治地震与任何外力来阻隔人相会的愿望,才能从容不迫唱出这样的豪情。

    于是陈子昂来了,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如春雷炸响一样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多么悲壮的歌声,像从历史的深处腾出,不仅一声就唤醒了永远辉煌的盛唐诗,而且直到今天仍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审美的冲击波! 于是那一群气势磅礴的边塞诗人来了,他们是盛唐的仪仗队,展示着盛唐的国威。王昌龄来了,高唱战地进行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于是高适来了,他的千古绝唱《燕歌行》如钱塘江潮一样而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于是岑参来了,这个渴望建功立业的诗人满怀激情高唱着:“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这群边塞诗人,或歌颂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或诉说战争的艰苦和残酷,都那么英姿飒爽,气势灼人,因为他们是盛唐的诗人,盛唐诗坛的风云人物,喷发的是永远震撼人心的边塞英雄交响曲。 终于李白来了,他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里才能找到的感觉。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超级巨人,把盛唐精神上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然而,盛极一时的唐五朝终于酿出了“安史之乱”,这一场延续了八年的战争,把盛唐的气象一下扫得七零八落。于是杜甫颜色憔悴地走来了。

    这个悲天悯人的诗人,虽然到“安史之乱”爆发那一年已经四十四岁,但他唱不出盛唐的理想主义,唱不出盛唐的浪漫气质。他用嘶哑的歌喉唱出来的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一片中唐的血泪,是目睹盛唐气象破灭的悲哀。

    于是韩愈来了。这位个性极强、想把盛唐气象召唤回来以重新振起自信的诗人,开创了一个奇崛险怪的诗派。

    他大声疾呼,用诗一样的语言喊出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千古名言。显示出想用地震的强力重新推出一个高峰的魄力。

    于是白居易来了,一出场就倔强地唱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显示出唐王朝仍然是一个具有活力的存在。

    他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诗歌的风格浅切平易,与韩愈的奇崛险怪双峰并峙,使唐诗呈现出又一个气象万千的新天地。 然而,唐王朝毕竟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

    唐诗也从中唐的再度繁荣跌进了晚唐的衰飒。于是李商隐来了。

    他眼前一片朦胧,不知风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路向哪里去。他的歌声是古人感伤的、低沉的,望着逐渐黯淡的黄昏,一唱一咽地低吟着:“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他是在哀叹自己的不得意,可我们从中也看到了唐王朝的日暮途穷。 唐王朝,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道辉煌,终于黯然熄灭了。

    唐诗也以寒蝉一样凄切的声音,唱出了最后的失落。韦庄站在南京古城墙上唱着:“江南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在哀悼六朝的沦落,也是为唐五朝送终,为唐诗留下最后的叹息。 唐诗结束的时候,它的影响却刚刚开始。

    到唐代才终于定型的绝句,兴起于唐代的律诗,穿越千年,被一直沿用到今天。今人写旧体诗,提笔就是一首五绝、五律、七绝、七律。

    大概很少有人想过,这是唐朝诗人铸成了现成的模子,才使我们起诗来能这么方便。宋、元、明、清这几代的诗人,绝大多数或深或浅,或直接或间接都曾受到过唐朝的影响。

    且不说个人,就说较大的诗派和较有影响的诗歌运动吧。 看了这些 便能领悟了~~。

    8. 唐诗的准备期、顶峰期、发展与成熟期各有什么特点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 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 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有6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 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 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 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 诗中用字的平仄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 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 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代是我国诗史上的黄金时代,各体诗歌全面成熟。

    300年间,诗才 辈出,作品繁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诗坛上万紫千红,百花争艳。 1。

    初唐时期——准备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 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

    2。 盛唐时期——顶峰期。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 期,题材广泛,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 表。

    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 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 代表作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杜甫的 “三吏”、“三别”等。

    3。 中唐与晚唐时期——发展与成熟期。

    在中晚唐时期,诗人各有成 就。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 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的诗明 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中晚唐诗人较著名的还有韦应物、刘长卿、韩愈、孟郊、柳宗元、李贺、李商隐、杜牧等。

    简述唐诗达到顶峰的表现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