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把盛唐诗歌的风貌归结为雄壮与浑厚

    1. 盛唐诗歌的风貌可以归结为

    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

    雄壮浑厚确是盛唐诗的风貌特征.南朝以至初唐诗风,大抵绮靡柔弱,雕琢词句,缺乏雄浑之气,它被盛唐诗人扬弃了.盛唐以后的中晚唐诗,有的偏于平易柔弱,如大历十才子、白居易、贾岛、姚合等,缺乏雄壮;有的偏于雄健,如韩愈,但因刻意追求奇险,缺乏浑成自然,所以雄浑确是盛唐诗区别于初唐与中晚唐诗的突出特征.严羽最推崇盛唐诗,于盛唐诗中最推崇李白、杜甫两大家.《沧浪诗话·诗评》称道李杜等盛唐诗人诗“如金鳷〔鳷(zhī)〕传说中的异鸟.(大鸟)擘海,香象渡河”,是赞美其雄壮.严羽又强调诗歌应写得浑然天成,不露文辞斧凿痕迹,即所谓“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沧浪诗话·诗辩》),并认为盛唐诗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严羽大力推崇提倡盛唐诗风,不但因为盛唐诗的确写得好,还有其时代背景.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其作品以杜甫晚年一部分刻意锤炼字句的篇章和韩愈、孟郊诗为学习对象,写得瘦硬刚健而缺乏自然浑成之美.南宋后期流行的永嘉四灵诗派,取法贾岛、姚合,气局狭小,缺乏雄壮阔大的气象.严羽竭力主张作诗应取法盛唐,寓有针砭当代诗风、补偏救弊之意.

    说盛唐诗雄壮浑厚,是就其总体风貌特征和主要倾向而言.大致说来,盛唐诗绝大多数是浑厚的,但有一部分诗篇特别是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田园诗篇,风格冲淡闲逸,虽也自然浑成,但并不雄壮.这类诗篇在盛唐诗中毕竟只占少数.盛唐气象是一种宏观性的概括.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诗人们面对当时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他们喜欢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边陲奇伟的风光、紧张的战斗和自己的豪情壮志.他们追求“鲸鱼碧海”(杜甫《戏为六绝句》语)的壮阔诗境.这就形成了盛唐诗的雄壮风貌.二是对前代优秀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盛唐诗人竭力扫除南朝至初唐的浮靡诗风,重视向汉魏古诗、乐府诗学习,注意发扬汉末建安时代明朗刚健的优良诗风.从诗歌本身的继承关系说,盛唐诗的雄浑特征,得力于此.

    一部分盛唐诗,较充分地反映了唐帝国强盛期的时代面貌,但盛唐气象和盛唐时代面貌不是一回事.文学史上的盛唐,指唐玄宗、肃宗两朝,约五十年.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国势开始衰落,中经安史之乱,更是社会动荡,民生凋敝,但以杜甫为代表的盛唐后期诗,仍然富有雄浑的特征.举例来说,杜甫的《望岳》诗写于盛唐前期,固然表现了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伟抱负.他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写于安史之乱前夕,表现了唐帝国岌岌可危的形势和诗人的忧心忡忡,却仍然气象雄浑.杜甫晚年所写的《登楼》《登高》两首七律,表现唐朝受外族侵凌的衰败局面和诗人的迟暮心情,境界仍然雄壮阔大.此类的例子尚多.杜甫晚年的这类诗篇,往往被明清诗论家誉为表现盛唐气象的佳作.李白晚年在安史之乱后所写的不少诗篇,也具有雄浑风貌.盛唐后期,时代面貌大变,但李、杜等人在前期所形成的心态没有消失,所追求的明朗刚健诗风也没有消失,所以仍能写出不少雄浑的诗篇.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盛唐诗是唐诗史上的高峰,以雄壮浑厚为特征的盛唐诗气象,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盛唐之音

    指唐代自开元至大历间,为唐诗的全盛时期,唐诗分期者称为盛唐,有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以前,是唐代社会高度繁盛而且极富于艺术气氛的时代.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准备和酝酿,至此终于达到了全盛的高峰.虽然,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盛唐为时最短,其成就却最为辉煌.这一时期,不但出现了伟大的诗人李白,还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许多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便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的主要特征;而即使是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满、光彩熠熠的.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

    2. 如何理解“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盛唐歌成就

    ①“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盛唐诗歌,常被诗评家以“盛唐气象”四个字将它与其它时代的诗歌风貌相区别,这种概括有助于更明确地把握盛唐诗歌特征。

    但对于这样的概括,一方面有人望文生义,把“盛唐气象”理解为单纯的对时代的颂歌,对唐帝国文治武功的夸耀,以及对躬逢盛世、如鱼得水的情感抒发。 另一方面有人回转过来通过检查盛唐诗歌发现其中并没有多少歌颂盛世之作,相反,许多诗歌是表示对现状的不满,包括对种种阴暗面的揭露、抗议,因而认为“盛唐气象”一词,是对开元、天宝诗歌主流的歪曲。

    以上两种看法皆失之片面,而根源在于对“盛唐气象”涵义的理解存在偏差。 ②“盛唐气象”的概念来自严羽。

    严羽《沧浪诗话·考证》云:“‘迎旦东风骑蹇驴’绝句,决非盛唐人气象。”严氏辨其“非盛唐人气象”,显然是指“迎旦东风骑蹇驴”瑟缩委琐,见不到盛唐人的笔力,也缺少盛唐劲健的主体精神。

    这与严氏《答吴景仙书》所云:“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 ”可以说是分别从正反两面对“盛唐气象”涵义的一种阐发。

    因此“盛唐气象”指的是诗歌风貌,具体即指诗歌“笔力雄壮,气象浑厚”,与内客上是否直接歌颂国家之盛,歌颂文治武功,乃至粉饰太平,本不是一回事。 ③具有“盛唐气象”的诗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感动激发,希望趁时而起,建立功业;一类是理想与现实矛盾,针对自身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社会上的不平现象发出怨怼之词。

    感激与怨怼看似相反,但实际上联系非常紧。感激而望成就功业,遏挫即成怨怼。

    所以在具体作品中,两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④盛唐诗人的感激之作,理想主义色彩很浓。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它是为时代的召唤、时代的需要所吸引,要轰轰烈烈大干一番的人生意气和事功精神的表现。 盛唐人的这种感敏奋发,颇不同于一般狭隘的个人名利追逐,它往往表现自建功立业的荣誉感与使命感乃至奉献精神的结合。

    由于主体精神强旺,盛唐人谈起建功立业,又往往表现得情绪激昂,富有信心。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套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谓壮怀激烈。

    ⑤盛唐诗人的怨怼之作,包含着诗人与时代社会的冲突,但盛唐诗人要求于那个时代的往往不是简单的仕途出身,不是薄禄微官问题,而是要成就“济苍生,安黎元”的大事业。这种宏愿,在玄宗统治后期是只好落空的,以致出现了类似鲲鹏太大,海水和风力无法支持的矛盾。

    但冲突的内容既然是在较高的层次上展开的,就仍然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和非同一般的气魄与力度。(。

    3. 盛唐诗歌发展得如何

    盛唐大体上是指唐玄宗先天元年至房代宗永泰末年,即公元 712年至公元766年,是唐诗发展的第二个历史时期,也是唐代诗歌 最辉煌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诗歌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豪迈乐观、激昂慷慨、枳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和强烈的匡时济世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产生了一大批光彩夺目的诗坛巨匠,使蛊唐 诗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 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宋代严羽在《沧浪诗 话》中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笔力雄壮,气 象浑厚。

    此后的明清诗论家继承了严羽的观 点,常把“雄壮”、“浑厚”(有时合称雄 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称之为盛唐 气象。 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准备和酝酿,终 于达到了全盛的髙峰。

    虽然,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盛唐为时最短,却 取得了最辉煌的成就。这一时期,不但涌现 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还留下了许 多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

    盛唐气象的形成,是对前代优秀诗歌传 统的继承和发扬。从南朝到初唐,诗歌的风 貌大多追求绮靡柔弱,重视雕琢词句,缺乏 雄浑之气。

    盛唐诗人竭力扫除南朝至初唐的 浮靡诗风,向汉魏古诗、乐府诗学习,注意发扬汉魏明朗刚健的优良诗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以前,是唐代社会髙度繁盛而且 极富于艺术气氛的时代。

    诗人们生活在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大抵开阔胸襟,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他们喜欢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边疆奇 伟的风光,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追求壮阔的诗境。

    这就形成了盛唐诗的雄壮风貌。 中、晚唐的诗歌,有的偏于平易柔弱,如大历十才子、白居易、贾岛、姚合等,缺乏雄壮,有的偏于雄健,如韩愈等,但由于刻意追求奇险,而缺乏 浑成自然,所以雄浑确是盛唐诗区别于初唐与中、晚唐诗歌的突出特征。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