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宋词不同的美

    1. 那些唐诗宋词比较优美

    你可以去书店买一本诗词曲鉴赏之类的书,看自己的口味,因为实在太多了…… 下面一些不一定都是唐宋时期的……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晏几道《鹧鸪天》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恨离人远。

    欲将幽恨寄青楼,争奈无情江水、不西流。——《虞美人》秦观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自遣》罗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更漏子》李煜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柳永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客行》李白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凭寂寞厌厌地。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忆帝京》 柳永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苏轼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汉乐府民歌。楼外楼,山外山,楼山之外人未还。

    人未还,雁字回首,早过忘川。抚琴之人泪满衫,扬花萧萧落满肩。

    ---苏轼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梨花》苏轼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 只有相思无尽处。

    ——《木兰花》晏殊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采桑子》纳兰性德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阮郎归》辛弃疾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江城子·别徐州》苏轼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冯唐 江山如画,美人如诗,娑婆世界,步步生莲。《步步生莲》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弘一法师 《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 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旁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人生在世一蜉蝣,转眼乌头换白头。《莫愁诗》石天基 轻吟一句情话,执笔一副情画。

    绽放一地情花,覆盖一片青瓦。共饮一杯清茶,同研一碗青砂。

    挽起一面轻纱,看清天边月牙。爱像水墨青花,何惧刹那芳华。

    ——徐志摩《水墨青花》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长相思》李煜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秦观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秦观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李白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仓央嘉措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诉衷情》欧阳修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相思怨》李冶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

    2. 古诗词中的各种美

    唐诗

    中国自《诗经》、《楚辞》、《汉赋》、《乐府》以来一直有作诗的传统。《诗经》的诗句多以四字为一句。从汉到魏晋南北朝发展出来的古体诗,有不固定字数的、亦有五言、六言或七言的,但句数不限。隋唐除了承袭了古体诗的体裁,亦同时发展出对结构更为工整的近体诗,如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对押韵、平仄等等格律上有更严格的要求。在结构上讲求工整均称之余,诗所包含的题材多样化,既有抒发个人情感,亦有深刻反映现实社会的作品,意境深远,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宋词

    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3. 唐诗宋词中美诗美词

    天净沙 秋 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春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山坡羊 潼 关 怀 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列女操 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一、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二、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三、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五、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六、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七、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八、辛弃疾--南乡子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八、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九、严蕊--如梦令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

    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十、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十一、姜夔--忆王孙 冷红叶叶下塘秋。 长与行云共一舟。

    落江南不自由。 两绸缪。

    料得吟鸾夜夜愁。 十二、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十四、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006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007李白: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008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汤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 比较唐诗与宋词的相同不同

    诗中有画”是诗词创作的高境界,也是诗词评论中常用的褒扬之辞。

    这里的诗中这“画”大体上蕴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形体,二是色彩。李清照照词《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之句,以人比黄花,不但有形,而且有色,既描绘了憔悴的面色,又刻划了娇弱的体态。

    用黄花的形色作比,把闰中少妇憔悴、娇弱、病态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人把“形”与“色”统一于一体,创造了浑然一体的诗词画意。

    本文试图略去诗词中有关形体的刻划,单纯对其色彩加以品评。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诗词中生动的形体刻划影响我们对色彩的品味,另一方面暂时放置“形体”不论,可以更加深刻地领会诗词中有关色彩描绘的丰富内含和艺术魅力。

    一、两类色彩,风格各异。 唐宋时代的诗人十分注意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色彩,并在作品中把这些色彩生动地表现出来。

    他们不像画家那样把色彩直接铺陈在读者面前,而是通过对于色彩的描绘和形容,通过读者的想象,间接地把动人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总观诗人笔下描绘和形容色彩的词,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用以描绘和形容有明确色相的色彩的词。如:赤、红、橙、蓝、紫、黑、白等。

    这类词每一个都表现了明确而固定的色相。不论是单独出现,还是同别的词组成其它语汇,这类词所表现 的色相都有是固定不变的。

    无需依靠上下文义来判断。 例如: 1、“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千秋岁》) 2、“朱门酒肉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4、“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5、“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6、“霜黄碧梧白鹤。”(杜甫《暮归》) 7、“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8、“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这类描绘色彩的词不论在什么环境中,其色相不变。

    第二类是用以描绘和形容没有固定色相的色彩的词。这类词所描绘的色相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各不相同,要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

    如:青、绿、碧、苍、翠等词。 例如: 1、“青”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不同的色相。

    “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其中青为蓝色;在“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青为灰蓝色;在“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漫兴》)中青为石绿色;在“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题临安邸》)中青为灰绿色;而在“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中青则为黑色。

    2、“碧”在不同语境中表现的色相也是各不相同。“便引诗情到碧宵”(刘禹锡《秋词》)“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明月不归沉碧海”(李白《哭晁卿衡》)“闲来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万里浮云卷碧山”(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映阶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这些句子中碧空、碧水、碧山、碧草所描绘的色相各异。

    碧空描写蔚蓝色的天空;碧水形容澄澈的绿水;碧山指的是翠绿的山峦;碧草即是嫩绿的青草。碧字所描绘的具体色彩,只有品味全诗方可领会。

    3、“翠”字在“翠掩重门燕子闲”(郑会《题邸间壁》)中为绿色,而在“燕姬翠黛愁”(杜甫《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中则为浓黑色。 4、“苍”在色相的表现上更为宽泛。

    “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游园不值》)“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高标跨苍穹”(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日暮苍山远”(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寒山转苍翠”(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此五句中苍字所表现 的色相各不相同。 总观上述两类词在诗词中的具体运用,会让人明显地感觉出不同的色彩风格。

    第一类词表现 了明确色相,产生出一种明快、清爽的色彩效果。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独特感受和强烈的激情。

    红、黄、橙、蓝、紫等每一个词都浸透了诗人的心绪。第二类词与第一类词相比显得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在苍、翠、青等词汇的运用上,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这类词像是寄托了某种弦外之音,造成一种细腻、繁复、微妙的色彩效果,以其丰富的节奏韵律创造了另一种美的境界。

    二、两种手法,各显千秋。 唐宋诗人描绘色彩的手法是各不相同的。

    如同画家用同样的颜料画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一样,其手法是丰富多样的。这里把唐宋诗人描绘色彩的典型手法粗略地归纳为两种,并加以简单地分析。

    一是对比调合法。这是唐宋诗人运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描绘色彩的手法。

    这种手法的最大特点是强调生活中各种色相的个性。根据色相之间的对比程度,我们可以把这种手法归纳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类型:强烈对比,即不同色调的色彩对比。 “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江南绝句》)中“红”对“绿”,“紫蝶黄蜂俱有情”(李商隐《二月二日》)中“黄”对“紫”‘“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中“白”对“青”,这些不同色调的色彩都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又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中莲叶和天色形成一个绿色的调子,而荷花和落日又形成了红色的调子,两种。

    5. 急求唐诗与宋词的审美差异 以具体诗词为例 很急 谢谢

    诗词审美意境之表现(一)唐诗的意境唐人有关意境的研究与创造有划时代的意义。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史, 主要是唐诗真正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创造出韵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的诗歌意境。(1) 盛唐诗人在其诗歌创作中, 创造出兴象玲珑、韵味无穷、高度浓缩、多层次又轮廓明晰的意境。

    我们看下面几首诗: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之一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王维《辛夷坞》各诗无一不是情景交融契合, 并且能再造想象, 引人遐思, 含蓄蕴藉, 言外有意, 余味无穷。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王维诗时就称赞其作品:“词秀调雅, 意新理惬, 在泉为珠, 着壁成绘, 一字一句, 皆出常境。”

    (2) 中唐诗人在其诗歌创作中, 创造出以心照境、心与境谐、境生象外、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的趋于内向化、主观化的意境。所以, 中唐诗歌的意境便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我们看下面几首诗: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I>——司空曙《江村即事》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老兔寒蟾泣天色, 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 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 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

    ——李贺《梦天》上面前两首诗, 以心照境, 写得不即不离, 含蕴深远, 境生象外, 言外有意, 是诗人对世理人生无可无不可的独特情趣与心境的真实写照, 尤其“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明写客观物境, 实则更是诗人心灵世界的外化, 象外有象, 弦外有音。第三首诗也表现出中唐诗境的特殊风貌: 一方面境界深远, 言外有思, 同时全诗又弥漫着一种浓重的主观情思即怀古伤今的感慨, 由此人们读之, 一种主观化的色彩, 一种浓郁的伤悼之情沁人心脾。

    第四首李贺之作主观化色彩更为突出, 诗中天上境界以及由天上看人间的景观都是诗人主观臆度而出, 是诗人心灵世界的曲折反映。这种诗境同前两种一样, 反映出唐诗之意境由盛唐到中唐的转变痕迹: 突出点是由外向型、开张型向内向型、主观型的演变。

    (3)晚唐诗在意境方面以朦胧美最为突出。这个时期诗歌本来有多种意境: 一是怀古咏史诗深沉含蓄的意境, 如杜牧的《登乐游原》, 薛逢的《悼古》, 王枢的《和严恽落花诗》等都是如此。

    二是爱情诗细美幽约、迂回曲折的意境。如杜牧、李商隐有关爱情题材的诗作多是如此, 而李商隐则更为突出, 如其《锦瑟》, 特别以爱情为题材的无题诗更是如此。

    三是味外有味、韵外有致、景外有景的多重意境, 这方面以司空图为代表。在整个晚唐时期, 在诗歌意境的创造上, 李商隐的朦胧诗造诣最高, 在整个中国诗史上独标风韵。

    以上所言是唐诗在意境创造方面的主要成就和特征, 尽管这几种意境各有独到之处, 但总体上都以韵味深长为特征, 这是唐诗各种意境的共同点。(二)宋词的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词以境界为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诗话》中也说:“诗有诗境,词有词境,诗词一理也。” 他们都认为宋词也同唐诗一样具备意境。

    在诸多的意境中,雄浑、深静、迷离渺远应是最为常见的。(1)雄浑之境宋词发展到苏东坡、辛弃疾时代,词的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融入自己广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和浓郁的生活情趣,还将炽烈的爱国热情和饱满的斗争精神倾注于词,极大地开拓了宋词表达的内容,给宋词注入了刚健壮烈的风骨。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将骇目惊心、雄伟奇绝的长江景观与雄壮威武的历史融于一体。在这里,自然与历史,空间与时间,雄壮与飞动都凝固了,读者获得的力量与震撼,是发自于内心的酣畅淋漓与灵魂的净化,因此这首词被誉为豪放词的杰出代表。

    具雄浑之境的词大都突破了儿女之情、离愁别绪,或咏壮丽的自然景物,或抒发登临怀古之情,或叙边关征战,或抒爱国之志,或论史谈玄,或叙师友之谊,或高楼远眺,或夜读遨游……无不表现出词人慷慨激昂、雄奇奔放的气势。词人们往往选用“旌旗角声”、“征衣”、“鹧鸪声声”、“落日危楼”、“西风瘦马”、“孤标红梅”等来营造孤愤、旷达、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雄浑之境。

    如: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

    6. 如何理解唐诗宋词之美

    我喜欢唐诗宋词元曲,为我国的文学瑰宝的魅力所折服,从而感叹。想在这里介绍一点心得体会,或许对一些朋友有益。

    我很喜欢文学,中国的文化让我如痴入迷,文学是人的灵魂的折射,是民族才华和智慧的结晶。在浩瀚的文学大海中,唐诗,宋词,元曲,经典之作、流芳百世之作相当多,茶余饭后信手拈来,或吟之,或书之,皆让人亦喜,亦悲,亦叹。诗以唐冠,宋以词称,曲以元盛。诗中有画,词中有画,曲中有画,诗情画意,词韵墨香,曲风赋骨,诗言志,词咏怀,曲抒情。唐诗的豪迈洒脱,宋词的清丽绮美,元曲的古朴明快;李白的浪漫,李清照的忧伤,苏轼的豪放,陆游的柔情……都让人迷恋。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以为,源远悠久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孕育出魅力无穷的灿烂文明,精品文学作品琳琅满目,光彩照人,让你爱不释手,如痴似醉。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多少代传唱至今,就像是高山流水,停云落月,让人流连忘返,魂牵梦绕;让人眼界大开,获益匪浅;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我以为,欣赏文学,鉴赏文学作品,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力,要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再造作者的艺术境界,领会作品的深层意味,升华作品的审美情趣。从而深刻感受文学的精彩之所在,领会意境美,品味语言美,体会韵律美。让好的作品陶冶我们的性情,培养我们的气质,提高我们的修养,激励我们热爱生活,珍惜年华,创造自己的绚丽人生。

    诗仙李白的诗,气势磅礴,狂敖不羁,飘逸潇洒诗圣杜甫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诗魔白居易,他的诗风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算是朴而近古,写诗非常刻苦。宋词中,我喜欢苏轼、李清照、秦观、李煜、陆游的词。

    应该说,我的文学修养,还远远不能很好地领略鉴赏这些文学大师作品的意境和韵律,这或许和我的个人悟性、文化程度、生活体验有关。有个名人曾经说过,世间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一种潜心的感悟和品味,只要用心去寻找、去发现、去聆听、去体验,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绚丽多彩。

    千古绝句,万代流传。

    7. 急求唐诗与宋词的审美差异 以具体诗词为例 很急 谢谢

    诗词审美意境之表现(一)唐诗的意境唐人有关意境的研究与创造有划时代的意义。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史, 主要是唐诗真正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创造出韵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的诗歌意境。(1) 盛唐诗人在其诗歌创作中, 创造出兴象玲珑、韵味无穷、高度浓缩、多层次又轮廓明晰的意境。

    我们看下面几首诗: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之一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王维《辛夷坞》各诗无一不是情景交融契合, 并且能再造想象, 引人遐思, 含蓄蕴藉, 言外有意, 余味无穷。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王维诗时就称赞其作品:“词秀调雅, 意新理惬, 在泉为珠, 着壁成绘, 一字一句, 皆出常境。”

    (2) 中唐诗人在其诗歌创作中, 创造出以心照境、心与境谐、境生象外、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的趋于内向化、主观化的意境。所以, 中唐诗歌的意境便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我们看下面几首诗: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I>——司空曙《江村即事》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老兔寒蟾泣天色, 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 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 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

    ——李贺《梦天》上面前两首诗, 以心照境, 写得不即不离, 含蕴深远, 境生象外, 言外有意, 是诗人对世理人生无可无不可的独特情趣与心境的真实写照, 尤其“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明写客观物境, 实则更是诗人心灵世界的外化, 象外有象, 弦外有音。第三首诗也表现出中唐诗境的特殊风貌: 一方面境界深远, 言外有思, 同时全诗又弥漫着一种浓重的主观情思即怀古伤今的感慨, 由此人们读之, 一种主观化的色彩, 一种浓郁的伤悼之情沁人心脾。

    第四首李贺之作主观化色彩更为突出, 诗中天上境界以及由天上看人间的景观都是诗人主观臆度而出, 是诗人心灵世界的曲折反映。这种诗境同前两种一样, 反映出唐诗之意境由盛唐到中唐的转变痕迹: 突出点是由外向型、开张型向内向型、主观型的演变。

    (3)晚唐诗在意境方面以朦胧美最为突出。这个时期诗歌本来有多种意境: 一是怀古咏史诗深沉含蓄的意境, 如杜牧的《登乐游原》, 薛逢的《悼古》, 王枢的《和严恽落花诗》等都是如此。

    二是爱情诗细美幽约、迂回曲折的意境。如杜牧、李商隐有关爱情题材的诗作多是如此, 而李商隐则更为突出, 如其《锦瑟》, 特别以爱情为题材的无题诗更是如此。

    三是味外有味、韵外有致、景外有景的多重意境, 这方面以司空图为代表。在整个晚唐时期, 在诗歌意境的创造上, 李商隐的朦胧诗造诣最高, 在整个中国诗史上独标风韵。

    以上所言是唐诗在意境创造方面的主要成就和特征, 尽管这几种意境各有独到之处, 但总体上都以韵味深长为特征, 这是唐诗各种意境的共同点。(二)宋词的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词以境界为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诗话》中也说:“诗有诗境,词有词境,诗词一理也。” 他们都认为宋词也同唐诗一样具备意境。

    在诸多的意境中,雄浑、深静、迷离渺远应是最为常见的。(1)雄浑之境宋词发展到苏东坡、辛弃疾时代,词的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融入自己广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和浓郁的生活情趣,还将炽烈的爱国热情和饱满的斗争精神倾注于词,极大地开拓了宋词表达的内容,给宋词注入了刚健壮烈的风骨。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将骇目惊心、雄伟奇绝的长江景观与雄壮威武的历史融于一体。在这里,自然与历史,空间与时间,雄壮与飞动都凝固了,读者获得的力量与震撼,是发自于内心的酣畅淋漓与灵魂的净化,因此这首词被誉为豪放词的杰出代表。

    具雄浑之境的词大都突破了儿女之情、离愁别绪,或咏壮丽的自然景物,或抒发登临怀古之情,或叙边关征战,或抒爱国之志,或论史谈玄,或叙师友之谊,或高楼远眺,或夜读遨游……无不表现出词人慷慨激昂、雄奇奔放的气势。词人们往往选用“旌旗角声”、“征衣”、“鹧鸪声声”、“落日危楼”、“西风瘦马”、“孤标红梅”等来营造孤愤、旷达、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雄浑之境。

    如: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秋到边城角声。

    8. 唐诗与宋词的异同

    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

    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

    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

    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

    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

    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

    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

    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被视为诗余小道。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以脂粉气浓烈的祟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到了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

    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盲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

    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有词牌。

    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宋词的流派 1. a.婉约派:北宋初年,受到晚唐、五代的词风影响,以婉约为主。这类词作以小令为主,辞句婉丽,内容偏重男女之情,游子思乡之叹,远人别离之恨。

    格调含蓄婉约,后世推为词的正宗。 b.豪放派:此派之词是北宋词坛之大突破。

    这类作品,气势豪迈,意境清新,不拘音律,随意抒写。题材广泛,内容或抒发感情,或议论说理,境界较婉约派扩大,感情亦较奔放。

    c.格律派:格律派词人多精通音律,能自创新词调,作品格律严谨,音调谐美,辞句工巧典丽,内容以抒情和咏物为主。 2. 宋词的代表作家作家 时代 风格特色 词集名称 李煜 字重光,世称李后主 五代 前期反映宫庭生活,格调华丽后期倾诉亡国之痛,格调哀怨 《南唐二主词》 柳永 字耆卿,初名三变 北宋 多写都市繁荣生活工於羁旅行役擅写长调语言显浅平易 《乐章。

    唐诗宋词不同的美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