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宋词鉴赏心得5篇

    1. 【唐诗宋词心得体会】

    诗中有画”是诗词创作的高境界,也是诗词评论中常用的褒扬之辞.这里的诗中这“画”大体上蕴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形体,二是色彩.李清照照词《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之句,以人比黄花,不但有形,而且有色,既描绘了憔悴的面色,又刻划了娇弱的体态.用黄花的形色作比,把闰中少妇憔悴、娇弱、病态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人把“形”与“色”统一于一体,创造了浑然一体的诗词画意.本文试图略去诗词中有关形体的刻划,单纯对其色彩加以品评.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诗词中生动的形体刻划影响我们对色彩的品味,另一方面暂时放置“形体”不论,可以更加深刻地领会诗词中有关色彩描绘的丰富内含和艺术魅力. 一、两类色彩,风格各异. 唐宋时代的诗人十分注意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色彩,并在作品中把这些色彩生动地表现出来.他们不像画家那样把色彩直接铺陈在读者面前,而是通过对于色彩的描绘和形容,通过读者的想象,间接地把动人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总观诗人笔下描绘和形容色彩的词,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用以描绘和形容有明确色相的色彩的词.如:赤、红、橙、蓝、紫、黑、白等.这类词每一个都表现了明确而固定的色相.不论是单独出现,还是同别的词组成其它语汇,这类词所表现 的色相都有是固定不变的.无需依靠上下文义来判断. 例如: 1、“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2、“朱门酒肉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5、“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霜黄碧梧白鹤.”(杜甫《暮归》) 7、“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这类描绘色彩的词不论在什么环境中,其色相不变. 第二类是用以描绘和形容没有固定色相的色彩的词.这类词所描绘的色相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各不相同,要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如:青、绿、碧、苍、翠等词. 例如: 1、“青”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不同的色相.“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其中青为蓝色;在“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青为灰蓝色;在“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漫兴》)中青为石绿色;在“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题临安邸》)中青为灰绿色;而在“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中青则为黑色. 2、“碧”在不同语境中表现的色相也是各不相同.“便引诗情到碧宵”(刘禹锡《秋词》)“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明月不归沉碧海”(李白《哭晁卿衡》)“闲来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万里浮云卷碧山”(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映阶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这些句子中碧空、碧水、碧山、碧草所描绘的色相各异.碧空描写蔚蓝色的天空;碧水形容澄澈的绿水;碧山指的是翠绿的山峦;碧草即是嫩绿的青草.碧字所描绘的具体色彩,只有品味全诗方可领会. 3、“翠”字在“翠掩重门燕子闲”(郑会《题邸间壁》)中为绿色,而在“燕姬翠黛愁”(杜甫《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中则为浓黑色. 4、“苍”在色相的表现上更为宽泛.“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游园不值》)“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高标跨苍穹”(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日暮苍山远”(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寒山转苍翠”(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此五句中苍字所表现 的色相各不相同. 总观上述两类词在诗词中的具体运用,会让人明显地感觉出不同的色彩风格.第一类词表现 了明确色相,产生出一种明快、清爽的色彩效果.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独特感受和强烈的激情.红、黄、橙、蓝、紫等每一个词都浸透了诗人的心绪.第二类词与第一类词相比显得曲折含蓄、耐人寻味.在苍、翠、青等词汇的运用上,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这类词像是寄托了某种弦外之音,造成一种细腻、繁复、微妙的色彩效果,以其丰富的节奏韵律创造了另一种美的境界. 二、两种手法,各显千秋. 唐宋诗人描绘色彩的手法是各不相同的.如同画家用同样的颜料画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一样,其手法是丰富多样的.这里把唐宋诗人描绘色彩的典型手法粗略地归纳为两种,并加以简单地分析. 一是对比调合法.这是唐宋诗人运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描绘色彩的手法.这种手法的最大特点是强调生活中各种色相的个性.根据色相之间的对比程度,我们可以把这种手法归纳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类型:强烈对比,即不同色调的色彩对比. “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江南绝句》)中“红”对“绿”,“紫蝶黄蜂俱有情”(李商隐《二月二日》)中“黄”对“紫”‘“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中“白”对“青”,这些不同色调的色彩都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又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中莲叶和天色形成一个绿色的调子,而荷花和落日又形成了红色的调子,两种调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再如“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乡村四月》)其中山野之绿和江水。

    2. 唐诗宋词心得各5篇

    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文化灿烂,纵横千里,诗之国度,词之故乡。唐诗宋词,任我飞翔! 诗由情生,词为愁作:爱恨情愁,生离死别,闺妇思君,慈母爱儿,游子远行,故人重逢。

    一杯淡酒,西出阳关,海内知己,天涯比邻,望断江水,孤帆过尽。 李有太白,浪漫豪迈。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行路之难,歧路犹在。长风破浪,济得沧海,抽刀断水,举杯消愁。

    仰天大笑,岂做蓬蒿?不为权贵,催眉折腰。力士脱靴,赐金放还,浮云流水,美酒相伴。

    杜有子美,忧国忧民,生不逢时,国亡家破。妻离子散,家书难求,感花溅泪,恨鸟惊心。

    无边落木,萧萧而下,不尽长江,滚滚而来。安得广厦,大庇寒士,风雨不动,茅屋独破。

    壮志未酬,孤独左右。 游子陆游,一心报国,收拾河山,北定中原。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铁马冰河,梦中才来。东风也恶,桃花吹落,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人也空瘦,泪痕消透,驿外梅花,零落依旧。 词有苏轼,豪放旷达,仕途坎坷,阴雨难测。

    三次遭贬,两下南蛮,流放离京,心系家园。几时明月,把酒问天,琼楼玉宇,何处胜寒?君王岂知,百姓冷暖,白堤之后,苏堤再造,为民谋福,名垂千古,苏门三士,流芳百世。

    千里婵娟,离合悲欢,阴晴圆缺,自古难全。十年生死,茫茫难忘,幽梦还乡,尘面如霜,柔肠寸断,为情所伤。

    大江东去,浪花淘尽,风流人物,赤壁周郎。人生如梦,早生华发,叹古伤今,人月难圆。

    读 诗 上海 王俊愉 我手头上有三本《唐诗三百首》,其中两本还是近两年刚出炉的精品,雪白的纸张,新颖的装帧,精美的印刷……然而我却是不大去触摸的。因为它们夺目的外表让我觉得少了一份唐诗的凝重与古雅。

    与之相较,我更喜欢中华书局1957年版的旧本。褐黄的纸张,竖排的版本,带着一种古装书的气息,显得简朴而厚重。

    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作者面广,流派纷呈,体裁众多,因而就多方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复杂感情。唐诗可以让我透过书页窥见长安城那车水马龙、如真似幻的繁华,看见未央宫中长裙如风,摇曳生姿的宫女。

    一首唐诗就像一幅工笔的花鸟,写意的山水,散透的人物画卷,灵气而耐看,将气质的华丽隐于朴素的文字之后,简单的表达,勾勒的却是耐人寻味的意境。 物换星移,世事变迁,历史一去不返,时间在销蚀着一切,盛唐的遗迹渐渐地消亡了,不变的只有华美的诗句。

    卷帙浩繁的唐诗就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当它被写在纸面上,便有了不朽的生命,可以连接古今,诉说兴衰。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可以在忙中偷闲之时,独处僻静之角,捧一本《唐诗三百首》,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自远古而来却清晰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大川深谷。

    我们可以看到唐诗在浔阳江头琵琶女伤感的眼睛中停留,在霓裳羽衣舞的奢华中掠过,在哀鸿遍野的战场上空徘徊,在妙绝天下的名山大川中漫步……唐诗是历史的沉淀,时代的产物。历史上如果少了唐代,今天我们的中华文学就将缺失最亮丽的瑰宝。

    可以想像,如果没有了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今天的寒山寺钟声将索然无味;如果没有了杜牧“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那心力交瘁的忧郁,今日的秦淮河可能就少了一份醉人的韵味;没了“我愿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的柔情,今夜的星空将黯然失色;同样,若没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豪放,今朝的美酒就显得寡然无味。唐诗就是诗化了的中国,几乎凝结了我们中国人所有的情感,读唐诗恰似与古人的一次情感对话,你可以在一刹那间抽离都市的繁华,在诗句垒起的世界里寻找一种别样的心境,灵魂的乐土。

    然而,诗人们的意境我们又真正了解几分呢?张继的寒山寺是他沧桑人生和失意心境的统一,而今,寒山寺的钟声至多寄托着人们新年的祝祷;秦淮河在诗人的笔下是繁华掩盖不住的苍老,千百年来挥之不去的哀怨,而今,秦淮河却流光溢彩,歌舞升平,游人如织。对于寒山寺,张继的失意是没有了,然而,秦淮河的忧郁又存几分呢?诗是不变的,人却变了,于是心境就和人一起变了。

    在今天标新立异的现代生活中,与唐诗竞争的对手可谓太多太强了。人们会敲击电脑键盘,在网上搜集各种信息,肯读李杜诗集的人却越来越少;人们可以目不转睛地关注股市的涨跌,却不屑翻阅诗词典籍。

    于是,他们疏远了王维的秋,岑参的雪,于是,他们时而浮躁,时而沉闷。 其实,在古人的唯美和今人的高速之间,唐诗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应该是一剂很好的调节剂,这种难得的文化瑰宝不应只属于那个古老而又华丽的时代。

    如果你有闲暇时间而又无谓虚掷,为何不静下心来读几页唐诗?在杜甫的月亮下,李白的山水边,王维的田园中,你会感受到一份宁静和安详,你会感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在物质和精神的两极间保持宁静和平衡。 简评 身处市场经济汹涌澎湃的大潮中,面对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作者却在静心捧读《唐诗三百首》,畅游于杜甫的月亮下、李白的山水边、王维的田园中,这是怎样一种宁静与安详、古雅与凝重、灵性与趣味?这。

    3. 求5篇古诗词的赏析文字~400字的如题~5篇400字的诗词赏析文字~尽

    早发白帝城 李 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 3. 啼:叫.-------------------------------------------------------------------------------- [简析]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 “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别董大高 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沧县)人,曾做过散骑常侍.有《高常侍集》.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吹绿了. 7.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本诗是“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的著名例证.--------------------------------------------------------------------------------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有《临川先生文集》. 塞下曲卢纶月 黑 雁 飞 高,单 于 夜 遁 逃.欲 将 轻 骑 逐,大 雪 满 弓 刀.[注释]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2.月黑:没有月光.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4.遁:逃走.5.将:率领.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7.逐:追赶.-------------------------------------------------------------------------------- [简析] 这是卢纶《塞。

    4. 唐诗鉴赏学习心得

    唐诗鉴赏学习心得

    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章”,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种代表性的文体。这些文体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与升华,以至一提起某个时代,人们便会联想起某种文体;一提起某种文体,人们便会联想起某个时代。如汉朝的赋,六朝的骈文,唐朝的诗,宋朝的词,元朝的曲,明清两朝的小说、戏曲,民国的白话文学等。这些文体在所代表的时代里,作者最多,作品最繁茂,艺术成就最高,如山岳峥嵘,百花竞艳,美不胜收。

    唐诗是中国诗歌艺术之巅峰,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词,作为比诗体更自由的韵文体裁的文体,发起于唐,历五代,至宋而大成。宋词实乃词中经典,由小令到中、长调,可谓流派纷呈,风格各异,名篇佳作,精华毕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好诗已被唐人做尽一样,好词也被宋人做完了。

    唐诗宋词,犹如日月同辉,珠联璧合,共同永载中华诗歌艺术史册,流芳百世。

    唐代为我国诗之盛世。唐人以种种因缘,在诗坛上留空前之伟绩。唐帝国从七世纪初建国到八世纪中叶安史叛乱之前一百多年间,经济一直是上升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即使在安史叛乱之后,由于南方的开发与南北交通保持畅通,经济和文化增长的势头也未停顿下来。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界标,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乱前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乱后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峰对峙,在诗歌创作方面,显示了盛唐之所以为盛。

    唐诗是在既继承前代传统,又大胆革新、勇于创造的基础上繁荣发展起来的。初唐诗人陈子昂提出以复古为革新的主张,冲破了齐梁以来宫廷文学的苑囿,恢复了汉魏的传统,重新使诗歌与社会政治结合起来,为唐诗开拓了一条健康的道路。盛唐诗人在初唐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六朝的艺术技巧,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传统,努力表现他们自己时代的社会生活,出现了诗歌创作的高潮。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便是这高潮中两位伟大的诗人。中唐时期,又有白居易提倡新乐府运动,这个运动成为贯穿晚唐的现实主义的巨大潮流。

    村居苦寒

    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唐宪宗元和六年,作者因母亲去世,退职回到故乡下邽的渭村,居丧三年。在这段时间,他对劳动人民的生活有进一步的了解,对他们的痛苦深表同情。元和八年(八一三)冬天,他写了这首诗,记下自己的感触。

    唐代中后期,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域大为减少。但它却供养了大量军队,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侣、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民负担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对此深有体验。他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同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的“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夏旱诗》)一样,当系他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的实录。

    这首诗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写农民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他们是多么痛苦呵!后一部分写自己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门,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盖,既无挨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诗人把自己的生活与农民的痛苦作了对比,深深感到惭愧和内疚,以致发出“自问是何人?”的慨叹。

    古典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很多,把农民的贫困痛苦与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加以对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象此诗中把农民的穷苦与诗人自己的温饱作对比的却极少见,尤其这种出自肺腑的“自问”,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难能可贵的。

    除对比之外,这首诗还具有这样几个特点:语言通俗,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平易,情真意实。这些特点都体现了白诗特有的通俗平易的艺术风格。

    5. 求5篇诗词的鉴赏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优,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哟哟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燕,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鸦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评析】本篇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反复咏叹作者渴望招纳贤才以建立功业的急切心情。

    “对酒当歌''四句,是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慨当以慷”四句抒写诗人意识到 “人生几何”后产生的渴求贤才的忧思。

    以下两引《诗经》成句。先引《子衿》,写求贤不得,殷切期待;后引《鹿鸣》,写求贤既得,故尽礼娱宾。

    “明明如月”四句,再写求贤不得的忧虑。“越陌度阡”四句又写既得贤才的欢乐。

    “月明星稀”四句,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者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深深焦虑。最后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整首诗格调苍凉,感情深沉。这首诗有鲜明的艺术特点。

    一是跌宕悠扬、隐约曲折的表达方式。开头似为感叹人生短促,消极地借酒浇愁,连接下文,实为时光流逝,更应爱惜寸阴,为求得贤才、成就功业的急迫追求作铺垫。

    表现求贤若渴的心情,则从深长思之到热忱款待,从恳切招贤到忧伤不得,回环往复,起伏变化。二是引用《诗经》成句,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为思念贤才,渴望来归。“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为来归之后,盛情礼遇。这有助于形成全诗庄重古朴的格调,并与结尾运用周公的典故协调一致。

    三是运用比兴手法,形象生动,含蓄深沉。以月明星稀之夜鸟鹊的南飞,喻指贤者奔走四方;以绕树而飞、择木而接喻指贤者择主而从。

    既然如此,只有像周公那样,才能得到,贤才的拥戴,顺理成章。这表现了作为政治家的诗人宏伟的抱负和阔大的胸襟。

    6. 求五篇诗词鉴赏

    六、柳永《雨霖铃》 雨霖铃①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② 都门帐饮无绪,③ 留恋处,④ 兰舟摧发。⑤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 暮霭沈沈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⑨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⑩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 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

    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

    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品评】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 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

    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

    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

    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 ‘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 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 “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 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

    “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

    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 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七、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鹊桥仙: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

    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飞星:流星。

    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

    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

    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评解: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

    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织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

    “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

    “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

    “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

    7. 求10篇唐诗宋词的鉴赏文章

    长恨歌 七言古诗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子弟白发新, 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 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 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 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 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 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 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 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解】: 1.汉皇:指唐明皇。

    2.御宇:上帝治理天下。 3.“姊妹”句:姊妹指杨贵妃受宠后,其姊妹三人皆封夫人。

    4.渔阳鼙鼓:指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叛乱。 5.薄:临近、靠近。

    6.信:任凭。 7.碧落:道家称天空为碧落。

    8.青娥:年轻美貌的女子。 9.玉扃(jiong1):门闩。

    10.迤(yi3)逦(li3)开:一路敞开。 11.阑干:纵横。

    12.“昭阳”两句:意谓和玄宗的恩爱已成为过去,永远断绝了。在蓬莱宫中却要长久度过寂寞的岁月。

    13.钿(dian4)合:镶金花的合子。 14.“此恨”句:玄宗和杨贵妃生死离别的遗恨,永无绝期。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歌颂爱情的长篇叙事诗,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 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 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 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又鸟)犬升天。

    并反复渲染玄宗之 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 ”的内因。

    形象地暗示唐玄宗迷色误国,是这悲剧的根源。“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 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 死”是爱情悲剧的形成。

    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 思。

    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临邛道士鸿都客” 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

    诗人采用浪漫主义手法, 忽而天上,忽而人间,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 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深化“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 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令人低回沉思。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 。

    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 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

    8. 古代诗歌鉴赏五篇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分析]

    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分析]

    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尺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分析]

    虞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借蝉“垂緌”状和“流响”声:“清露”之洁、“疏桐”之高挺来喻其不与流俗相同的高洁品格。这样,“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寄托之笔,便水到渠成了。

    骆宾王的《咏蝉》则由蝉及人,由人到蝉,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既是指蝉,更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我们自是不难从“露重”、“风多”中窥见作者那因环境窘迫而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恻苦楚的心境。至此,“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李商隐的《蝉》则情调与前两首相异,李诗借“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的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的本性清高而孤苦无告的凄苦之情。“高难饱”和“很费声”哀中有恨,“疏欲断”之声和“碧无情”之树两两相对,无理反衬,这哪是咏蝉呢,简直是述说自己的身世遭际嘛!至此,“我亦举家清”的长叹才会令人扼腕。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分析]

    分析感情只能从人物的形象特点中来。抓人物语言:“念”、“悠悠” 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