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越南语读唐诗

    1. 粤语为什么读唐诗那么好听

    粤语好听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粤语的调多。普通话是四个调,粤语有九个调。

    至于这九个调怎么说,可以学一下用粤语数数,三九四零五二七八十,这九个数刚好是粤语的九个调。粤语九个调里面除了第一声和第二声和普通话一样外,其他七个调都是普通话里没有的。

    这九个调从最高调到最低调皆有,所以听起来起伏不定,抑扬顿挫,层次感非常明显。粤语本身的音调就像一段旋律,当它在谱上一段旋律契合的曲子,自然很好听。

    调多还有一个作用是减少同音字,普通话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同音字太多。小学时候从拼音学起的普通话,声母有23个,韵母24个,调4个,理论上来说可以有23 x 24 x 4 = 2208个发音。

    而粤语声母19个(比普通话少了四个翘舌),韵母53个,调9个,理论上可以有19 x 53 x 9 = 9063个发音。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粤语的发音丰富程度要远远大过普通话。

    据说是语言大师赵元任先生所写的神文《季姬击鸡记》,普通话读是ji ji ji ji ji,粤语读是gwai gei gik gai gei。再比如这八个字,事,室,市,世,适,试,噬,式,普通话是同一个读音,但粤语是八个互不相同的读音。

    粤语里很多韵母都是普通话没有的,比如《浮夸》高潮之前的部分,全为“oi”韵,《偏偏喜欢你》基本全为“eoi”韵。第二个原因,我觉得是因为粤语没有降调,降调就是类似于普通话第四声。

    我查过全国一些主要方言的音调,粤语是唯一一个没有降调的方言,它九个调都是比较平的调。降调给人的感觉是语气比较重。

    武汉话听起来不够友好,一个原因就是降声太重。但在闽南,漳州人调重,泉州人调平,漳州人说泉州人讲话不好听,还是我们好听,有力度。

    等我屏蔽了那些漳州朋友后,我就来反驳这个问题。三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点,粤语保留了入声。

    入声在今天听起来很陌生,那是因为在普通话和北方方言里,入声已经完全消失了(除了山西、河南一带的晋语,据称和客家话非常相近)。但是在所有的南方方言里,入声基本都保留了下来。

    入声就是那种发音很短促、以爆破音结尾的音。比如“十”这个字,粤语读sap2(数字是调值,12345相当于do re mi fa so),闽南话读zap2,p的音不爆破,但有读p的嘴型,阻碍住气流。

    这和英语里失爆读法很像,比如september这个词,读的时候不会把sep的p这个音发出来,但明显会有p的闭合嘴型来阻住气流,因而使得sep这个音节很短促。再比如sit down,你发音再标准也读不出sit的t这个音,但是一定会有发t的嘴型,t这个音阻碍住气流,使得sit这个音非常短促。

    这个词组里的sit的发音,和粤语“舌、薛、窃”字读音一样。日语的促音,还有很多日语汉字的音读,也是受汉语入声影响。

    比如学校,日语读gakkou,中间有个促音,和入声一模一样。单论“学”这个字,粤语读hok,日语读gaku,因为学这个字是个入声字,韵尾为k,日本人没法读这个不发音的k,所以就干脆把不发音的k变成ku,读作一个确定的音节。

    再比如“石”,粤语读sek,日语读seki,也是同理。绝大部分入声字在日语里的音读都是如此,六、七、力、雪、室、畜,不胜枚举。

    所以说语言是相通的。pk 就是粤语里的三个入声韵尾,也是古汉语里的三个入声韵尾。

    入声是汉语的伟大发明,它最大的两个作用,一个是可以减少同音字,一个是丰富情感。入声字短促、铿锵有力、带有节奏感的发音特点,就已经决定了它可以有丰富情感的效果。

    最大的体现是在诗词里,今天很多诗词用普通话读起来已经没有韵味了,豪放的如岳飞的《满江红》,婉约的如柳永的《雨霖铃》,它们都是入声韵。白居易写《长恨歌》《琵琶行》,每到伤感处皆改用入声韵。

    这些入声韵诗词普通话读来平淡无奇,但用粤语读就很有味道。我觉得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曹植的《七步诗》,语文课里学过这首诗,当时读起来觉得不押韵。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汁、泣、急,有一个字出韵,而且感情听来比较平淡。

    但如果用粤语来读,汁、泣、急分别读zap5、jap5、gap5,而且三个都是最高调,读来铿锵有力,沉郁悲壮。被亲哥逼成那样,要是我我也肯定用入声韵来写,别说曹植了。

    用粤语读这些入声韵诗词的时候会明显觉得,那种倾注在韵脚上的激昂或凄凉,普通话是永远读不出来的。而且很多非入声韵的诗词也是如此。

    小时候语文课里学诗词,发现好多诗词读起来不押韵,我当时并不知道原因,以为古人就是这么写的,现在终于知道这是语音变化的原因,很多普通话不押韵的诗词,粤语和闽南话读起来就很押韵。这个可以举的例子太多,比较著名的,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深、心、金、簪,这诗总共就四句,就出现了三个韵。

    而这首诗如果用粤语读就非常押韵,四个字分别读sam、sam、gam、zam。这是因为普通话在形成过程中不仅消失了入声,还消失了一些韵尾,比如-m,全部归于-n了。

    心字粤语读“sam55”,闽南语读“xim33”,普通话里就成“xin55”了。现在普通话里的“搞定”一词就来源于粤语,原词。

    2. 读唐诗这么唱

    《读唐诗》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相思的红豆, 巫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唐诗像祖先在向我诉说。

    相思的红豆, 巫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唐诗像祖先在向我诉说。

    3. 读唐诗里面有什么古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转】。

    4. 读唐诗中有哪八首古诗

    行宫

    唐代: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新嫁娘词

    唐代: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哥舒歌

    唐代: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 留别王维 / 送崔九

    唐代: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终南望余雪

    唐代: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听筝

    唐代: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玉台体

    唐代: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送别 / 山中送别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 一作:年年)

    越南语读唐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