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安禄山唐诗

    1. 《凝碧池》诗的全文

    凝碧池

    王维

    万户伤心生野烟,

    百官何日更朝天。

    秋槐落叶空宫里,

    凝碧池头奏管弦。

    凝碧池,唐代洛阳禁苑中池名,据计有功《唐诗纪事》载:安禄山叛逆唐王朝之后,曾大会凝碧池,逼使梨园弟子为他奏乐,众乐人思念玄宗欷嘘泣下,其中有雷海清者,掷弃乐器、面向西方失声大恸,安禄山当即下令,残酷无比地将雷海清肢解于试马殿上。诗人王维当时正被安禄山拘禁于菩提寺,闻之,作诗云“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落叶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大概是“醉别西楼醒不记”。

    碧,字面上的意思,碧水。

    2. 谁能帮我解析两首唐诗啊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案: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赏析〕

    《全唐诗》所录吴融《华清宫》诗分作两组,一组二首,另一组四首。这是《华清宫二首》的第一首。

    华清宫是与唐云宗、杨贵妃的名字密切相联。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它选取杨贵妃看到贡品荔枝来到骊山之下时心情欢悦的角度,揭露了统治阶级为一己私利而不恤民生疾苦的罪恶。吴融的这首《华清宫》在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上与杜牧诗有某些类似之处,以小显大,通过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揭露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难,但所创造的意境,却独具一格。

    首句“四郊飞雪暗云端”,侧重写华清宫外的大雪。一个“飞”字具有动态的美感,绘出了离宫禁城四郊朔风呼啸,雪花飞舞的景色;一个“暗”字,从色彩的角度写出大雪排空而至的威势,由视觉感受勾出触觉感受,令人极易从诗歌画面中领略到宫外刺骨的寒意,给人一种凛冽感。

    次句“惟此宫中落便干”,笔锋由宫外转入宫内,一个“惟”字限制了雪落的特殊范围,一个“便”字,从时间的角度传神地写出了雪落宫苑迅速溶化、消失的情景,含蓄地写出了宫中之暖,与首句成为对照。

    第三句“绿树碧帘相掩映”,具体而形象地刻画了宫中的融融春意。华清宫地下温泉喷涌,地上宫殿金碧辉煌,禁墙高筑,能够遮风御寒,因此宫中温度较高,树木常年青绿。这里的“绿树”代表了宫中大自然造物者与宫外的不同,“碧帘”则反映出宫中主人生活的奢靡。

    结句“无人知道外边寒”,写出了华清宫主人耽情声色,不以国事为重,不以民苦为忧的昏庸形象,诗人含蓄地指出:唐玄宗既然连自然界物候的变迁、冬天的到来都一概不知,那他又怎么能够知道“寒冷”呢?一国之君不知寒冷的滋味,又怎么能够对国事明察秋毫、对人民的苦乐谨记心上呢?这样的昏庸之辈,为安禄山野心的萌生、壮大自觉与不自觉地提供土壤。

    这首诗意境新颖,讽意含蓄,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鲜明对比,造成结构的错落、诗情的跌宕。

    夸张的成功运用也成为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李约《过华清宫》赏析:君主追求淫逸,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结果,兵变作乱,帝后升天,惟有千年长生树仍直直地长在那里。

    3. 唐诗中的萧姓诗歌,唐朝时期有哪些诗词作家姓萧,叫舍名字,都有哪些

    萧颖士(717~768),字茂挺,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郡望南兰陵(今江苏常州)1。

    唐朝文人、名士。萧高才博学,著有《萧茂挺集》。

    门人共谥“文元先生”。工于书法,长于古籀文体,时人论其“殷、颜、柳、陆,李、萧、邵、赵,以能全其交也。”

    工古文辞,语言朴实;诗多清凄之言。家富藏书,玄宗时,家居洛阳,已有书数千卷。

    安禄山谋反后,他把藏书转移到石洞坚壁,独身走山南。其文多已散佚,有《萧梁史话》……《江有枫一篇十章》年代: 唐 作者: 萧颖士江有枫,其叶蒙蒙。

    我友自东,于以游从。 山有槭,其叶漠漠。

    我友徂北,于以休息。 想彼槭矣,亦类其枫。

    矧伊怀人,而忘其东。 东可游矣,会之丘矣。

    于山于水,于庙于寺, 于亭于里,君子游焉。于以宴喜,其乐亹亹。

    粤东可居,彼吴之墟。有田有庭,有朋有书, 有莼有鱼,君子居焉。

    惟以宴醑,其乐徐徐。 我朋在矣,彼陆之子。

    如松如杞,淑问不已。 我友于征,彼郑之子。

    如琇如英,德音孔明。 我思震泽,菱芡幕幕。

    寤寐如觌,我思剡溪。 杉筱萋萋,寤寐无迷。

    有鸟有鸟,粤鸥与鹭。浮湍戏渚,皓然洁素, 忘其猜妒。

    彼何人斯,曾足伤惧。 此惧惟何,惧寘于罗。

    彼骄者子,谗言孔多。 我闻先师,体命委和。

    公伯之愬,则如予何。 怅然山河,惟以啸歌,其忧也哉。

    《菊荣一篇五章》年代: 唐 作者: 萧颖士采采者菊,芬其荣斯。紫英黄萼,照灼丹墀。

    恺悌君子,佩服攸宜。王国是维,大君是毗。

    贻尔子孙,百禄萃之。采采者菊,于邑之城。

    旧根新茎,布叶垂英。彼美淑人,应家之祯。

    有弦既鸣,我政则平。宜尔栋崇,必复其庆。

    采采者菊,于邦之府。阴槐翳柳,迩楹近宇。

    彼劳者子,喧卑是处。慨其莫知,蕴结谁语。

    企彼高人,色斯遐举。采采者菊,于宾之馆。

    既低其枝,又弱其干。有斐君子,是焉披玩。

    良辰旨酒,宴饮无算。怆其仳别,终然永叹。

    岁方晏矣,霜露残促。谁其荣斯,有英者菊。

    岂微春华,懿此贞色。人之侮我,混于薪棘。

    诗人有言,好是正直。《凉雨一章》年代: 唐 作者: 萧颖士习习凉风,泠泠浮飙。

    君子乐胥,于其宾僚。有女斯夭,式歌且谣。

    欲言终宥,惟以招邀。于胥乐兮。

    《有竹一篇七章》年代: 唐 作者: 萧颖士有竹斯竿,于阁之前。君子秉心,惟其贞坚兮。

    有竿斯竹,于阁之侧。君子秉操,惟其正直兮。

    彼蔚者竹,萧其森矣。有开者合,宛其深矣。

    回檐幽砌,如翼如齿。 冬之宵,霰雪斯瀌.我有金炉,熹其以歊. 夏之日,炎景斯郁。

    我有珍簟,凄其以栗。 彼纷者务,体其豫矣。

    有旨者酒,欢其且矣。 友僚萃止,跗萼载韡. 彼美公之姓兮,那欤应积庆兮,期子惟去之柄兮。

    《江有归舟三章》年代: 唐 作者: 萧颖士江有归舟,亦乱其流。之子言旋,嘉名孔修。

    扬于王庭,允焯其休。舟既归止,人亦荣止。

    兄矣弟矣,孝斯践矣。称觞燕喜,于岵于屺。

    彼游惟帆,匪风不扬。有彬伊父,匪学不彰。

    予其怀而,勉尔无忘。《蒙山作》年代: 唐 作者: 萧颖士东蒙镇海沂,合沓馀百里。

    清秋净氛霭,崖崿隐天起。于役劳往还,息徒暂攀跻。

    将穷绝迹处,偶得冥心理。云气杂虹霓,松声乱风水。

    微明绿林际,杳窱丹洞里。仙鸟时可闻,羽人邈难视。

    此焉多深邃,贤达昔所止。子尚捐俗纷,季随蹑遐轨。

    蕴真道弥旷,怀古情未已。白鹿凡几游,黄精复奚似。

    顾予尚牵缠,家业重书史。少学务从师,壮年贵趋仕。

    方驰桂林誉,未暇桃源美。岁暮期再寻,幽哉羡门子。

    《越江秋曙》年代: 唐 作者: 萧颖士扁舟东路远,晓月下江濆。潋滟信潮上,苍茫孤屿分。

    林声寒动叶,水气曙连云。暾日浪中出,榜歌天际闻。

    伯鸾常去国,安道惜离群。延首剡溪近,咏言怀数君。

    《游马耳山》年代: 唐 作者: 萧颖士兹山表东服,远近瞻其名。合沓尽溟涨,浑浑连太清。

    我来疑初伏,幽路无炎精。流水出溪尽,覆萝摇风轻。

    高深变气候,俯仰暮天晴。入谷烟雨润,登崖云日明。

    乾坤正含养,种植总滋荣。草树皆秀色,雏麋乱新声。

    攀岩挹桂髓,洞穴拾瑶英。此地隐微径,何人得长生。

    宿心尚葛许,弥愿栖蓬瀛。太息宦名路,迟回忠孝情。

    还丹昧远术,养素惭幽贞。安得从此去,悠然升玉京。

    《送钟员外(赋月)》年代: 唐 作者: 萧彧丽汉金波满,当筵玉斝倾。因思频聚散,几复换亏盈。

    光彻离襟冷,声符别管清。那堪还目此,两地倚楼情。

    《送德林郎中学士赴东府(得菊)》年代: 唐 作者: 萧彧离情折杨柳,此别异春哉。含露东篱艳,泛香南浦杯。

    惜持行次赠,留插醉中回。暮齿如能制,玉山甘判颓。

    《洛出书》年代: 唐 作者: 萧昕海内昔凋瘵,天网斯浡潏。龟灵启圣图,龙马负书出。

    大哉明德盛,远矣彝伦秩。地敷作乂功,人免为鱼恤。

    既彰千国理,岂止百川溢。永赖至于今,畴庸未云毕。

    《临风舒锦》年代: 唐 作者: 萧昕丽锦匹云终,襜襜展向风。花开翻覆翠,色乱动摇红。

    缕散悠扬里,文回照灼中。低垂疑步障,吹起作晴虹。

    既与丘迟梦,深知卓氏功。还乡将制服,从此表亨通。

    《夜梦》年代: 唐 作者: 萧妃昨日梦君归,贱妾下鸣机。极知意气薄,不著去时衣。

    故言如梦里,赖得雁书飞。《咏舞》年代: 唐 作者: 萧德言低身锵玉佩,举袖拂罗衣。

    对。

    4. 谁能帮我解析这首唐诗

    题作“泊杨子岸”,据首联“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看来 ,作者应该是离开“江南避地”北上,路过扬州杨子县 ,夜泊津渡而写下此诗的 。“维扬郡”,即扬州 。因为《书·禹贡》有“淮海惟扬州”的话,而在《毛诗》中,凡《 尚书 》中的“惟”字都写作“维”所以“维扬”就成为扬州的代称。杨子,县名,属扬州。隋末杜伏威曾置戍守于此,名杨子镇。唐高宗末期,废镇置县,因镇为名。地处长江与大运河之交,为南北交通枢纽。“杨”字,后通作“扬”。首联是说,刚刚离开隐居之地不久,来到杨子县津渡;沿着运河北上,家乡便越来越远了。诗人一开篇就强调这种背井离乡的感触,给全诗抹上了一层凄迷低回的色调。首句的“才”字与二句尾的“遥”字,两相呼应,下得极有分量:才入维扬,就感到乡关已远,那么日后路途中的心境如何,不就可以想象得到了吗?

    入题即抒发浓重的离情,简洁明快,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情绪调动起来,起法高妙。颔联描绘所见之景。“林藏初霁雨”意谓,雨后初晴,两岸的树木都被雨水洗刷过,远远望去,树色郁郁葱葱,一片苍翠。着一“藏”字,意蕴丰富:雨既停止,天已放晴,若去寻找雨的踪迹,只能从树叶树枝挂着的水珠上见出分晓 ,这就是所谓“初霁雨”了。但诗人并非在近处来看单棵树木,而是远望一片树林,而大片树林所挂的水珠是无法辨清的。只能看出那一团苍翠的、湿漉漉、雾蒙蒙的大概罢了。如此可见“藏”字下得极妙。“风退欲归潮”,意思是说,雨晴风起,风吹江面,因为下雨而新涨的潮水已开始减退。这就形象地描绘出风吹潮涌的景观。而雨后风起,又为结句的“寒气”作了铺垫。这两句所写两岸树木及江潮的景观,紧紧把握住雨霁初晴的特征,意象鲜明,诗意清新。

    颈联描写津渡的夜景。“江火明沙岸”,写入夜之后,周围的景物已模糊不清,只有江上的渔火闪烁浮动,照亮了沙岸。唐人诗中写江上渔火,颇多名句,如:“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张祜《题金陵津渡》。等等,意境之美,各有千秋。“江火明沙岸”的意境近于杜诗,而着意还在于“明沙岸”,从而引起下句“云帆碍浦桥”。诗人借助渔火之光,突然发现,近岸的桥下停泊的船只不知从何时起已经密集如云。一个“碍”字,形容船多所造成的拥挤感,准确生动地刻划出杨子码头处于水运交通枢纽地位的特征。

    尾联“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写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诗人枯坐舟中,衣衫单薄,更觉雨后的江风寒气侵人肌骨,不胜其寒。“客衣”,点出作者的游子身份;“薄”字写出生活的困窘;“客衣”之“薄”与“寒气”之“饶”形成鲜明对比,且有因果关系,突出了诗人羁旅途中的艰辛,隐发飘泊失意之叹。两句似对非对,意味深永。

    5. 谁有唐宋时期的古诗啊

    古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赏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大约作于安禄山攻破洛阳以后。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明星”本是华山玉女名,但字面上又给人造成天上明星的错觉。首二句展现了一个莲峰插天、明星闪烁的神话世界。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诗人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美丽的玉女邀请李白来到华山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据《神仙传》载,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白鹿去见汉武帝,以为皇帝好道,见之必加优礼。但皇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这里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着李白自己的遭遇。天宝初年,诗人不是也曾怀着匡世济民的宏图进入帝阙吗?而终未为玄宗所重用,三年后遭谗离京。所以没奈何,只好把卫叔卿引为同调,而与之驾鸿雁游紫冥了。

    正当诗人恍惚间与卫叔卿一同飞翔在太空之上的时候,他低头看到了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社会的动乱惊破了诗人幻想超脱现实的美梦,使他猛然从神仙幻境折回,转而面对战乱的惨象。诗至此戛然而止,没有交代自己的去留,但诗中李白正视和关切现实,忧国忧民的心情,是十分明显的。

    在这首《古风》里,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强烈对照表现出来的。这就造成了诗歌情调从悠扬到悲壮的急速变换,风格从飘逸到沉郁的强烈反差。然而它们却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诗里,这主要是靠诗人纵横的笔力、超人的才能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李白后期的游仙诗,常常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把道家神仙的传说融入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使抒情主人公带上浓郁的谪仙色彩。这是和他政治上不得志,信奉道教,长期过着游山玩水、修道炼丹的隐士生活分不开的。但他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使魏晋以来宣扬高蹈遗世的游仙诗获得了新的生命。

    6. 过华清宫绝句其二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杜牧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借古讽今,选取了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场景,加以艺术概括,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

    【原文】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⑴

    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⑹,数骑渔阳探使回⑺。

    霓裳一曲千峰上⑻,舞破中原始下来⑼。

    【注释】

    ⑴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⑹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

    ⑺渔阳探使:《全唐诗》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

    ⑻霓裳:《霓裳羽衣曲》,当时的宫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舞曲十二遍亲自改编而成的。千峰:指骊山的众多山峰。

    ⑼舞破中原:指唐玄宗耽于享乐而误国,导致安史之乱。

    【白话译文】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赏析】

    此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方派中使辅璆琳以赐柑为名去探听虚实。璆琳受安禄山厚赂,回来后盛赞他的忠心。玄宗轻信谎言,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享乐了。“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正是描写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情景。这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是迷人眼目的的烟幕,又象征着叛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

    诗人从“安史之乱”的纷繁复杂的史事中,只摄取了“渔阳探使回”的一个场景,是颇具匠心的。它既揭露了安禄山的狡黠,又暴露了玄宗的糊涂,有“一石二鸟”的妙用。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表现了空间的转换,那么后两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则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前后四句所表现的内容本来是互相独立的,但经过诗人巧妙的剪接便使之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暗示了两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从全篇来看,从“渔阳探使回”到“霓裳千峰上”,是以华清宫来联结,衔接得很自然。这样写,不仅以极俭省的笔墨概括了一场重大的历史事变,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事变发生的原因,诗人的构思是很精巧的。

    将强烈的讽刺意义以含蓄出之,尤其是“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两句,不着一字议论,便将玄宗的耽于享乐、执迷不悟刻画得淋漓尽致。说一曲霓裳可达“千峰”之上,而且竟能“舞破中原”,显然这是极度的夸张,是不可能的事,但这样写却并非不合情理。因为轻歌曼舞纵不能直接“破中原”,中原之破却实实在在是由统治者无尽无休的沉醉于歌舞造成。而且,非这样写不足以形容歌舞之盛,非如此夸张不能表现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国破家亡的严重后果。此外,这两句诗中“千峰上”同“下来”所构成的鲜明对照,力重千钧的“始”字的运用,都无不显示出诗人在遣词造句方面的深厚功力,有力地烘托了主题。正是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表现手法,使之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全诗到此戛然而止,更显得余味无穷。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学者。大和二年(828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以七言绝句著称,境界特别宽广,寓有深沉的历史感。如《赤壁》、《题乌江亭》、《过华清宫》、《泊秦淮》、《清明》、《江南春绝句》、《山行》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篇。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全唐诗》收其诗八卷。

    满意请采纳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