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崔致远
1. 崔致远是谁
崔致远(857~?) 朝鲜新罗时期诗人。
字孤云后改字海云。王京(今大韩民国 庆尚北道庆州市)沙梁部人。
869年来中国学习,5年后进士及第,877年任宣州溧水县尉。881年任淮南节度使(驻地扬州)的从事。
后唐僖宗授都统巡官承务郎侍御史内供奉职。884年以唐使身份归国,被新罗国王授予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
894年向真圣王献时务策10余条,官至阿餐。后屡遭诬陷,外放为大山、富城郡守。
因对现实不满,隐居伽倻山,不知所终。他在中国10余年写有大量诗文,多数失传。
只有诗文集《桂苑笔耕集》(20卷)收在《四库全书》中。汉诗《秋夜雨中》、《江南女》等颇具盛唐、晚唐纯熟诗风。
归国后写有反映乱世黑暗、社会恶浊的诗《寓兴》、《古意》、《蜀葵花》等。他被朝鲜历代公认为汉文文学奠基人,为中朝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中国《新唐书·艺文志》有其传,《全唐诗》等均收有其作品。 崔致远最早提出马韩是高句丽的观点,影响了一代朝鲜半岛历史学家,但是其实是没有根据的。
统一新罗时代等同于现当代 归化中国籍的朝鲜族学者崔致远在对于朝鲜半岛地位和历史主线中,认为统一新罗为朝鲜半岛社稷的继承,而不承认渤海人宣称的高句丽继承国的地位。 897年在新罗与渤海争长的事件中,崔致远所作的《谢不许北国居上表》中,就是把渤海人称为“靺鞨”,称为“粟末小蕃”。
2. 崔致远是谁
崔致远,朝鲜新罗时期诗人,字孤云,王京(今庆州)沙梁部人。
12岁来中国学习,5年后宾贡科及第,在洛阳居住2年,开始写作。后任宣州溧水县尉。
受唐僖宗礼遇,授都统巡官承务郎侍御史内供奉职,赐紫金鱼袋。他在中国的10余年中,写了大量的诗文,多数失传。
现存的作品中,怀念故国之作是较优秀的篇章,如《秋夜雨中》:“秋风惟苦吟,世路少知音,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又如《山阳与乡友话别》:“相逢暂乐楚山春,又欲分离泪满巾,莫怪临风偏怅望,异乡难遇故乡人。”
以感情真切、深沉著称。884年,他以唐使身份归国。
新罗宪康王封他为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894年,进真圣王时务策10余条,官至阿餐。
后来屡遭诬陷,先后外放为大山、富城郡守。终因对现实不满,最后率家隐居伽倻山。
3. 崔致远的贡献
他在中国10余年写有大量诗文,多数失传。只有诗文集《桂苑笔耕集》(20卷)收在《四库全书》中。汉诗《秋夜雨中》、《江南女》等颇具盛唐、晚唐纯熟诗风。归国后写有反映乱世黑暗、社会恶浊的诗《寓兴》、《古意》、《蜀葵花》等。他被朝鲜历代公认为汉文文学奠基人,为中朝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中国《新唐书·艺文志》有其传,《全唐诗》及中国清末刊行的《唐宋百名家集》和《唐人五十家小集》中都收有他的作品。他是朝鲜汉文学的鼻祖。在中华大地上生活17年的年华中学习和接受了很多中国文学。崔致远在诗句上受到晚唐时期的七言律诗,七言绝句的影响,所创作的大部分诗歌是七言律诗七言绝句。风格上,受到了染有一层饱薄的孤冷、伤感和忧郁的潇洒风流。为丰富朝鲜的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 崔致远纪念馆怎么样
先介绍一下崔致远先生:崔致远(857~?)朝鲜新罗时期诗人。
字孤云或海云。王京(今庆州)沙梁部人。
869年来中国学习,5年后进士及第,877年任宣州溧水县尉。881年任淮南节度使的从事。
后唐僖宗授都统巡官承务郎侍御史内供奉职。884年以唐使身份归国,被新罗国王授予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
894年向真圣王献时务策10余条,官至阿餐。后屡遭诬陷,外放为大山、富城郡守。
因对现实不满,隐居伽倻山,不知所终。他在中国10余年写有大量诗文,多数失传。
只有诗文集《桂苑笔耕集》(20卷)收在《四库全书》中。汉诗《秋夜雨中》、《江南女》等颇具盛唐、晚唐纯熟诗风。
归国后写有反映乱世黑暗、社会恶浊的诗《寓兴》、《古意》、《蜀葵花》等。他被朝鲜历代公认为汉文文学奠基人,为中朝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中国《新唐书·艺文志》有其传,《全唐诗》等均收有其作品。 ——————————————————————————————————2007年10月16日 崔致远纪念馆开馆,我有幸参加了这个庆典。
下面是报刊的一个文章:今日扬州网消息:(义富 邹平 生锋) 今年是中韩建交15周年和中韩友好交流年。昨天,正值中国扬州.中。
5. 文集《桂苑笔耕》的作者崔致远所在国家是
朝鲜三国时期崔致远(857~?) 朝鲜新罗时期诗人。
字孤云或海云。王京(今庆州)沙梁部人。
869年来中国学习,5年后进士及第,877年任宣州溧水县尉。881年任淮南节度使的从事。
后唐僖宗授都统巡官承务郎侍御史内供奉职。884年以唐使身分归国,被新罗国王授予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
894年向真圣王献时务策10余条,官至阿餐。后屡遭诬陷,外放为大山、富城郡守。
因对现实不满,隐居伽倻山,不知所终。他在中国10余年写有大量诗文,多数失传。
只有诗文集《桂苑笔耕集》(20卷)收在《四库全书》中。汉诗《秋夜雨中》、《江南女》等颇具盛唐、晚唐纯熟诗风。
归国后写有反映乱世黑暗、社会恶浊的诗《寓兴》、《古意》、《蜀葵花》等。他被朝鲜历代公认为汉文文学奠基人,为中朝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中国《新唐书·艺文志》有其传,《全唐诗》等均收有其作。
6. 历史上姓崔的名人有哪些
崔杼(?-前546),又称崔子、崔武子。
春秋时齐国大夫,后为齐国执政。齐惠公时为正卿,以弱冠之年有宠于惠公。
惠公死,为高氏、国氏所逐,与国氏出奔卫国。后返齐,灵公时曾率军伐郑、秦、鲁、莒等国。
灵公病危,迎立故太子吕光(庄公),杀太傅高厚。前548年,因庄公与其妻棠姜私通,联合棠无咎杀庄公,立庄公弟杵臼(景公)为君,自己为右相。
两汉三国 崔广,汉初人,字少通,号夏黄公。与东园公、绮里季、甪里先生同隐居商山(今陕西省山县东),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四皓。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
太祖破袁氏,辟琰为别驾从事。曹操征并州,留琰傅曹丕于邺。
魏初,拜尚书。主曹丕为太子。
操贵其公亮,迁中尉。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加魏王,以为意指不逊。
罚琰为隶,后赐琰死。崔林(?-244年),字德儒。
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诸城)人,三国时曹魏大臣。曹操平定冀州,任命崔林为坞长,后改任御史中丞。
魏文帝时,为幽州刺史、大鸿胪、司隶校尉。明帝时,升任司空,封安阳亭侯,后进封安阳乡侯。
正始五年(244年)卒,谥孝侯。其家族即著名北方大族“清河崔氏”。
崔篆(?~?),西汉安平人。王莽时建新大尹(太守),临终作《慰志赋》。
崔骃,东汉文史学家,涿郡安平(今属河北省安平县)人。少与班固、傅毅齐名,曾为府掾,后改主簿,著有《达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称。
其子崔瑗,官至济北相。为著名书法家,工章草,其书“点画精微,神变无碍”,人称“草贤”,著有《草书势》崔瑗,字子玉,涿郡安平人,是汉代著名书法家,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
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对于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草圣”的书法家。
唐张怀瓘《玉堂禁经》:“八法(书法的基本笔法)起于隶字(今楷书)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钟繇)、王(王羲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草圣”张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
三国时魏人韦诞称其“书体甚浓,结字工巧”,即书体非常浓密,结字精致美妙。崔寔(?—170年),字子真,东汉政论家,安平人,著述颇丰。
崔烈(?~192年),东汉安平人,崔寔堂兄,官至司徒。崔州平,名不详,字州平,博陵 安平(今河北安平)人。
东汉末年隐士,太尉崔烈之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与荆襄一带的名士徐庶元直、石韬广元、孟建公威、庞统士元、诸葛亮孔明等人常有来往。
汉太尉崔烈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与徐庶、石韬、孟建皆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荆州名士、诸葛亮之友。亮与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
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先主来隆中见亮,忽见州平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
先主与语大悦,即请同归,州平以己无意功名,长揖而去。后先主二次往隆中,州平已与亮相约,出外闲游去矣。
晋十六国时期 崔洪(?~291),字伯良,西晋安平人,官至司农、吏部尚书。崔悦,字道儒,清河人。
崔林曾孙,崔宏的祖父。刘琨的内侄,刘群、卢谌、温峤的舅表兄弟。
卢谌法钟繇,崔悦法卫瓘而俱习索靖之草,皆尽其妙。与卢谌俱为刘琨司空从事中郎,后为段末波佐史。
没石氏,仕石虎,官至司徒左长史、关内侯。石虎末崔悦为新平相,为新平郡人所杀。
崔浩,清河东武城人,后魏时官至司徒。其修史以彰直笔,因暴露“国恶”,而遭灭门之灾。
南北朝时期 崔宏,南北朝时清河东武城(今德州武城)人,官至吏部尚书,曾执掌机要,参与草创过各种制度。崔灵恩,南朝梁东武城人,遍读五经,尤精三《礼》、三《传》,初为北魏太常博士,后归梁,累任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官至贵州刺史。
常聚徒讲学,着有《毛诗注》、《周礼集注》、《三礼义宗》。崔鸿,字彦鸾,南北朝时期东清河鄃(夏津县古时称鄃县)人。
著名史学家,撰《十六国春秋》。约生于北魏孝文帝(471~499)初,卒于北魏孝昌年间(525—527年)。
崔挺,北魏京师(今河南洛阳)人,字双根,少好学,孝文帝(471-499在位)时任光州刺史,大行开化之风,累官本州岛大中正、北海王司马。为官清廉,有人曾赠以玉璧,被挺推却,曰"昔无杨震之金,今岂有崔挺之璧?隋唐时期 崔立,将陵(今山东德州)人,金末自称太师、军马都元帅、尚书令、郑王。
崔道融,生卒年待考。唐代诗人。
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
乾宁二年(895年)前后 崔颢与《黄鹤楼》,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
《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崔致远,字孤云, 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了个人文集的大学者、诗人,一向被韩国学术界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的称誉。
晚年归隐,不知所终, 有诗文集《桂苑笔耕集》。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大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
早期多闺情诗,诗风浮艳,晚期诗风慷慨豪迈,后人辑其诗成《。
7. 崔姓的历史名人
崔广,汉初人,字少通,号夏黄公。
与东园公、绮里季、甪里先生同隐居商山(今陕西省山县东),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四皓。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
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太祖破袁氏,辟琰为别驾从事。
曹操征并州,留琰傅曹丕于邺。魏初,拜尚书。
主曹丕为太子。操贵其公亮,迁中尉。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加魏王,以为意指不逊。罚琰为隶,后赐琰死。
崔林(?-244年),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诸城)人,三国时曹魏大臣。
曹操平定冀州,任命崔林为坞长,后改任御史中丞。魏文帝时,为幽州刺史、大鸿胪、司隶校尉。
明帝时,升任司空,封安阳亭侯,后进封安阳乡侯。正始五年(244年)卒,谥孝侯。
其家族即著名北方大族“清河崔氏”。崔篆(?~?),西汉安平人。
王莽时建新大尹(太守),临终作《慰志赋》。崔骃,东汉文史学家,涿郡安平(今属河北省安平县)人。
少与班固、傅毅齐名,曾为府掾,后改主簿,著有《达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称。其子崔瑗,官至济北相。
为著名书法家,工章草,其书“点画精微,神变无碍”,人称“草贤”,著有《草书势》崔瑗,字子玉,涿郡安平人,是汉代著名书法家,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
对于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草圣”的书法家。唐张怀瓘《玉堂禁经》:“八法(书法的基本笔法)起于隶字(今楷书)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钟繇)、王(王羲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
“草圣”张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三国时魏人韦诞称其“书体甚浓,结字工巧”,即书体非常浓密,结字精致美妙。
崔寔(?—170年),字子真,东汉政论家,安平人,著述颇丰。崔烈(?~192年),东汉安平人,崔寔堂兄,官至司徒。
崔州平,名不详,字州平,博陵 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东汉末年隐士,太尉崔烈之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
与荆襄一带的名士徐庶元直、石韬广元、孟建公威、庞统士元、诸葛亮孔明等人常有来往。 汉太尉崔烈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
与徐庶、石韬、孟建皆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荆州名士、诸葛亮之友。
亮与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
先主来隆中见亮,忽见州平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先主与语大悦,即请同归,州平以己无意功名,长揖而去。
后先主二次往隆中,州平已与亮相约,出外闲游去矣。 崔洪(?~291),字伯良,西晋安平人,官至司农、吏部尚书。
崔悦,字道儒,清河人。崔林曾孙,崔宏的祖父。
刘琨的内侄,刘群、卢谌、温峤的舅表兄弟。卢谌法钟繇,崔悦法卫瓘而俱习索靖之草,皆尽其妙。
与卢谌俱为刘琨司空从事中郎,后为段末波佐史。没石氏,仕石虎,官至司徒左长史、关内侯。
石虎末崔悦为新平相,为新平郡人所杀。崔浩,清河东武城人,后魏时官至司徒。
其修史以彰直笔,因暴露“国恶”,而遭灭门之灾。 崔宏,南北朝时清河东武城(今德州武城)人,官至吏部尚书,曾执掌机要,参与草创过各种制度。
崔灵恩,南朝梁东武城人,遍读五经,尤精三《礼》、三《传》,初为北魏太常博士,后归梁,累任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官至贵州刺史。常聚徒讲学,着有《毛诗注》、《周礼集注》、《三礼义宗》。
崔鸿,字彦鸾,南北朝时期东清河鄃(夏津县古时称鄃县)人。著名史学家,撰《十六国春秋》。
约生于北魏孝文帝(471~499)初,卒于北魏孝昌年间(525—527年)。崔挺,北魏京师(今河南洛阳)人,字双根,少好学,孝文帝(471-499在位)时任光州刺史,大行开化之风,累官本州岛大中正、北海王司马。
为官清廉,有人曾赠以玉璧,被挺推却,曰昔无杨震之金,今岂有崔挺之璧? 崔立,将陵(今山东德州)人,金末自称太师、军马都元帅、尚书令、郑王。崔道融,生卒年待考。
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
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
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崔致远,字孤云, 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了个人文集的大学者、诗人,一向被韩国学术界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的称誉。晚年归隐,不知所终, 有诗文集《桂苑笔耕集》。
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大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早期多闺情诗,诗风浮艳,晚期诗风慷慨豪迈,后人辑其诗成《崔颢集》。
崔护,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官至岭南节度使。其诗《题都城南庄》,有句“人面桃花相映红”千古传诵。
崔安潜,生卒年不详,字进之,河南人。唐朝末年为忠武军节度使,著名大臣。
崔琳,唐代武城人。政事开明,开元(公元713-729年)间为中书舍人,累官太子少保。
为唐玄宗器重,曾书其名,以金瓯覆盖之。崔玄暐,唐代博陵人。
长安初(公元701年)为天官侍郎,历任凤阁侍郎、中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