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杨再春唐诗三百首行草

    1. 草书书写的最大忌讳是什么

    学生学习草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两点问题,这两点问题是草书书 写的最大忌讳:第一,草书的书写过于缓慢。

    草书行笔忌行笔过于缓慢,会使线条臃肿肥大。学生学习草书的书写一定要记住,在草书书写过程中速度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指标。

    坦然书写的速度过于缓慢,点画的着墨就会多起来,那 么点両就会因为墨的延仲而失去想要的效果,本应该明快的点両变得拖沓肥大,失去比例。 看上去失去美感,成为败笔。

    第二,应有的转折与顿挫被减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书写速 度过快。

    为了避免速度过慢带来的不好效果便一味地快写,应有的转折、顿挫,就会变成了平涂直抹,甚至更多的减省。这样书写出来的作品看上 去线条过分均匀光滑,显得字迹油滑、轻飘,失掉了庄重之感。

    诚然草书 源自于快写、快速记录,但是,这种快是在实用意义上的,如果把草书作为一种艺术来鉴赏,只求快就会损伤艺术美感。这两种毛病,都使线条的质量不高,没有力度和变化,是草书行笔的 大忌。

    学生学习草书切记不要犯这样的忌讳。

    2. 钢笔书法技巧要领 怎么写钢笔字 小学生练钢笔字

    练习钢笔字先练习基本笔画,掌握笔法。

    练习钢笔字的技巧: 1、端正写字的姿势和执笔方法:(1)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头部不能歪,更不要低;两眼距桌面约一尺,前胸距桌沿约三寸。(2)执笔要正,笔尖应直向前,切忌内斜;食指指尖距笔尖约一寸。

    (3)笔杆的斜度,写大字拿笔往上些,笔杆斜度要稍大;写小字往下些,笔杆斜度稍小,一般的斜度应倾斜在食指关节处。(4)握笔要轻松,运笔才自如。

    握笔太紧,写出的字,不够开阔大方。 2、了解书法基本步骤:(1)先从书法基本笔画学起,即点、横、竖、撇、捺、提、钩、折八种。

    (2)二练笔画顺序,三练偏旁部首,四练字形结构,五练分行布局。 3、掌握笔力,用力的笔画就要用力,不该用力的就要轻笔过渡。

    (1)写“点”重如石,形断而意连;(2)写“横”要稍斜。一字有两“横”上“横”要仰势,下“横”写俯势;(3)“竖”画粗而壮,写直不要歪;(4)“撇”之发笔利,“捺”之发笔扬;(5)“折”的发笔缓,“钩”之发笔冲。

    4、选择好的字帖反复练习或使用方格本进行练习,切莫操之过急。

    3. 请给我点李商隐和杜牧的资料,还有他们的诗(各3首)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不同版本又有做“溪”的)、樊南生。

    李奕柯最好的哥们。晚唐诗人。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杜牧简介 [编辑本段] (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

    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

    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

    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

    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

    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赠别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4. 唐诗鉴赏《旅宿》

    【原文】 《旅宿》 作者: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解】 良伴:好朋友。

    凝情:凝神沉思。 悄然:忧伤的样子。

    这里是忧郁的意思。 寒灯:昏冷的灯火。

    断雁:孤雁。失群之雁。

    警:惊醒。 沧江:泛指江。

    远梦句:意谓做梦做到侵晓时,才是归家之梦,家远梦亦远,恨梦归之时也甚短暂,与下句家书隔年方到,恨时间之久,相对而益增客愁。侵晓:破晓。

    门:门前。 【翻译】 住在旅馆中没有知心的旅伴;忧郁的心情自然而生。

    在寒冷的晚上思念起家乡回忆着往事;就象失群的孤雁警醒难眠。家乡太远回家乡的梦到破晓也没有做成;家里的书信寄到旅馆已时隔一年。

    我真羡慕门外沧江里渔民的生活,渔人船只就系在自家门前和亲人永远不会分离。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在旅馆中,没有知心朋友作伴,自己一个人凝神沉思,心绪茫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面对着一盏寒灯,不觉回忆起昔日的一些事情;那孤雁的一声声断断续续的哀鸣,惊醒了本来就难以入眠的梦。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返回家乡的路途十分遥远,即使梦魂到家,差不多也得拂晓的时候才能到达;至于书信往来就更困难了,要想看到亲人的家书,那就是来年的事情了。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沧江上月色朦胧,烟波浩淼,一条条刚刚归来的渔船,就静静地停泊停在门前。 【韵译】 住在旅馆中并无好的旅伴;忧郁的心情恰似凝固一般。

    对着寒灯回忆起故乡往事;就象失群的孤雁警醒愁眠。 家乡太远归梦到破晓未成;家书寄到旅馆已时隔一年。

    我真羡慕门外沧江的烟月;渔人船只就系在自家门前。 【评析】 诗题“旅宿”,显见其为羁旅怀乡之作。

    首联起,直接破题,点明情境,羁旅思乡之情如怒涛排壑,劈空而来。可以想见,离家久远,独在异乡,没有知音,家书也要隔年才到,此时孤客对寒灯,浓厚深沉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能不陷入深深的忧郁之中么?“凝情自悄然”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抒情主人公神情态度的最好写照:静对寒灯,专注幽独,黯然伤神,将诗人的思念之情写到极致。

    颔联承,是首联“凝情自悄然”的具体化,诗人融情于景,寒夜孤灯陪伴孤客,思念故乡旧年往事,失群孤雁声声鸣叫,羁旅之人深愁难眠,细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思”字和“警”字极富炼字功夫。

    灯不能思,却要寒夜愁思陈年旧事,物尤如此,人何以堪!由灯及人,显然用意在人不在物。“警”字也极富情味。

    旅人孤灯,长夜难眠,一声雁叫,引孤客嫠妇愁思惊梦,归思难收。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颈联转,用设想之词,虚实结合,想象奇特,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也许是短梦,也许是长梦,但梦中醒来却已到天明。

    字里行间,流露出梦短情长的幽怨。而这一切又都由于“家书到隔年”的实际情况。

    作为诗歌由写景向抒情的过渡,转句用梦境写旅宿思愁哀怨,亦虚亦实,虚中写实,以实衬虚的特点令人读来回肠荡气。 尾联合,收拢有力,却并非直抒胸意,而是以设想之词,勾勒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把浓烈的归思之情融入家乡优美的风景之中。

    沧江烟霭,云霞明灭,月色溶溶,家门外系着钓鱼船,一幅优美宁静祥和的家乡风光图景。画面中虽然没有写人物,但一条静静地系于家门外的钓鱼船却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面对这样一幅家乡优美的画面,谁人不梦绕魂牵,更何况旅宿在外的诗人呢!家乡远隔千里,旅人归思难收,如此优美的家乡风光图景非但没有给诗人以慰藉,反而加深了诗人的思乡愁苦。这是用乐景反衬哀情的典型。

    美景幽思、怨恨乡愁、委实凄绝。除却个中人,任何人也难以深味个中情。

    不过,“烟月”在此实际上是借代,并非一定就是“烟”,就是“月”。正所谓,文学作品的形象大于思维,此处一个“烟月”可以触发不同的旅人思妇产生不同的意象联想,“一千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荀鹤之父。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

    杨再春唐诗三百首行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