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比较阅读下列两首咏柳的唐诗

    1.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5分)咏柳br/>唐

    【答案】【小题1】表现春天的创造力的美的形象,得势猖狂的势利小人形象。

    【小题2】贺知章咏物抒情,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曾巩借物说理,贬抑与嘲讽了小人尽管一时得志、气焰嚣张,但终究逃不出历史的惩罚。

    【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碧玉妆成一树高” ,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 “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 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曾巩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

    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再联系作者的写作主旨来分析两位诗人笔下“柳”的形象即可。【小题2】试题分析:贺知章意在借景抒情,表达对春天的喜爱;曾巩意在运用象征,来表示对得势猖狂的势利小人的嘲讽。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点评: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时借写景、叙事间接表达出来,也有时直接抒发情感。

    如果有直接抒情的语句,一定要借助这些诗句揣摩所要表达的感情。

    2.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题1:第一首诗的作者喜悦、赞赏柳;第二首诗的作者贬斥、嘲讽柳。

    小题2: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前者运用了比喻”、“后者运用了拟人”也正确)

    小题1:

    试题分析:从第一首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对柳树的赞赏,可以知道作者对柳树的态度是喜爱、赞赏。而第二首诗从“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可以知道作者并不喜欢柳树,而是贬斥、嘲讽。

    小题2:

    试题分析: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前者运用了比喻,而且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而后者运用了拟人,且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3.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第一首诗的作者喜悦、赞赏柳;第二首诗的作者贬斥、嘲讽柳。

    (2)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 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前者运用了比喻”、“后者运用了拟人”也正确)

    第一题考查的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贺诗中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曾诗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第二题考查的是诗歌中意象的特点和手法。贺诗中柳条的特点是色美、轻柔、形态也美。由此想到创造生机的春天;而曾诗写的是柳条随风乱舞,由此想到无原则立场的小人。

    4.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1)李诗写了春柳的繁盛和秋柳的零落憔悴,借秋柳自喻,表达自已人生的不如意。曾诗写了春柳倚势猖狂、自得意满的情状,以柳喻人,表达对这一类小人的憎恶。

    (2)①拟人:李诗中“逐”运用拟人手法,写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生动地表现柳枝的朝气蓬勃;曾诗“倚”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小人得志猖狂的丑态。

    ②托物言志:李诗以柳树自喻,表达自已人生不如意的悲叹;曾诗以柳喻人,表达对倚势猖狂的小人的憎恶。(此点也可答“比喻”)

    ③虚实结合:李诗实写秋柳的零落憔悴,虚写春柳的繁盛,两相对比,表达自已人生的变化。曾诗实写初春柳树倚仗东风猖狂之姿,虚写秋天清霜来临的无情,虚实结合,表达作者对其的憎恶之情。(答出两点即可)

    5.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题(8分)咏柳br/>李

    【答案】【小题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

    (2分,“悲叹之情”、“憎恶之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

    (3分,手法1分,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倚”字运用拟人手法,描写柳枝随风乱舞的情景,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3分,手法1分,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李商隐青年时就中进士,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长期沉沦下僚,此时悼念亡妻,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想而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不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处世的生动写照?曾诗以柳喻人,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 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

    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小题2】试题分析:“逐”有随着之意,用了拟人手法。

    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随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生机可爱。春日柳长,迎风摆动,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赋一“逐”字,把柳人格化。

    本是风吹柳动,却偏要写成柳逐风起,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让人联想到那迎风而动的柳条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绿裙,左摆右摇,煞是好看。 可谓将拟人手法运用得深入无痕。

    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点评: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6.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小题1:表现春天的创造力的美的形象,得势猖狂的势利小人形象。

    小题2:贺知章咏物抒情,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曾巩借物说理,贬抑与嘲讽了小人尽管一时得志、气焰嚣张,但终究逃不出历史的惩罚。

    小题1:试题分析:“碧玉妆成一树高” ,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 “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 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曾巩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

    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点评: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再联系作者的写作主旨来分析两位诗人笔下“柳”的形象即可。

    小题2:试题分析:贺知章意在借景抒情,表达对春天的喜爱;曾巩意在运用象征,来表示对得势猖狂的势利小人的嘲讽。点评: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时借写景、叙事间接表达出来,也有时直接抒发情感。

    如果有直接抒情的语句,一定要借助这些诗句揣摩所要表达的感情。 。

    比较阅读下列两首咏柳的唐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