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与现代歌词阅读

    1. 请简述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词的关系

    古典诗词是现代流行歌词的创作源泉之一,很多流行歌词都与优美的古典诗词有关。

    比如:中华民谣歌词: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其中就有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诗意在其中

    再如毛宁的《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其中有[唐]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意在其中

    2. 诗词与现代古风歌曲的歌词有何区别

    现代古风歌曲的歌词更加直白吧,没有诗词的简短与对整和从头对到尾的韵脚,只是比现代流行歌更婉转用词更文雅,比那些诗词更容易明白所要表达的内容,起码不用一边听一边让你分析文章大意一边翻字典,但并不是说现代古风歌曲一定比诗词好,它只是诗词想要融入现代的延伸体,没有现代不明白的古代的语序,只是保留了一些古代的字词使歌曲能脱俗一些。

    另外纠正一点,在古代,诗是诗,词是词,诗是用来吟诵的,而词是用来唱的,有人为它谱曲,有文人雅士唱,乐府就是个例子。

    话说要推荐歌么?☆*:.。. o(≧▽≦)o .。.:*☆

    3. 现代的歌词与宋词的区别

    现代歌词的创作沿袭着古典诗词的创作的路子起步发展起来的,然而,唐诗宋词与现代的流行曲曲毕竟还是不同时代的产物,毕竟表现出不同时代的语言和内容特征,并接受不同时代标准的审视与评判。

    我们说文学是为了体现生活而存在的,那么任何的一种文化形式必然反映一个时期的生活现实,体现一个特定时代的特征。正如我们都说唐诗宋词,而并没有泛称为唐诗宋词,就是因为它们分别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而流行歌曲则显然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不同于唐也不迥异于宋,所以它和前二者之间,还是有着更多显而易见的区别,这也正是如今很少讲他们主动放在一起比较的原因。 我们还是先从表现主题与内容上来讲吧。

    诚然,诗歌,任何时代的诗歌,都不会没有表达情感为主题,但不同时代的人,情感表达方式与内容却经常会是大相径庭的,这与每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内容与社会规范首先标准都不无关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使得人们更多地将目光主要投向国家家庭社会,求知求仕,江山社稷,祖国河山等方面在唐诗宋词中,想必你更多读到的是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这样的忧国情思,或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无边盛景,或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坦荡胸襟,又或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高无境界,也有“举杯望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个人感伤,也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人生顿悟。

    大文豪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更多地在描写山河世事等,或是个人成败得失间的情怀,而对于个人情感的东西,却小心地收藏起来,较少提及。宋词中描写个人情感算比较多了,但大多极尽含蓄之能事,像写离别,只能“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思念,明着不能来,只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两情相悦,顶多也就企盼着一个“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更多的只能感叹一下“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而现在的社会,人们对情感的态度更为开放,而个人化的东西也越来越受关注与重视,所以很多描写个人感情的作品大行其道,而在语言表达上,刚更直接坦白,比如初次相见便“一见钟情不能忘”,然后“为了这次约会,昨夜我想你想得无法入睡”,恋爱中总会问“我是不是你最疼的人”,分手时会说“舍不得你走,怎么能让我一个人留”,感情出变,居然连“第四者”都能出现,一方面大声质问“为什么背着我爱别人”最后只能面对“无言的结局”“分手时说分手,请不要说难忘记”,却搞不清楚“为什么思念总在分手后”,而这些东西,却恐怕连以风流著称的李后主恐怕也只是想想都不敢想的问题。 另外在用语上面,那时代特征就更加明显了,比如说很多流行歌曲都会提到电话,因为那是现代人交流的一个主要方式,这在唐宋时期就是闻所未闻的事情了,更不用提“穿新衣啦,剪新发型啦,奔腾电脑,WINDOWS98”和什么“穿着风衣听着MD”了。

    而唐宋时期的“宫墙柳,黄腾酒,红酥手”或者什么“一骑红尘妃子笑”,什么“酒榭歌台”,“红袖添香”,也都只能是那个时代的浪漫了,很少会出现在现代的流行歌曲里。这些都是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的,那是任谁也改变不了的。

    再从语言表达上来说。固然不少的现代歌词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借鉴或引用唐诗宋词这些东西,但生活化的语言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现代歌词创作的主流,现代词汇与文法依然是始终占据着歌词创作的主导地位。

    语言格式上要求也不同,唐诗宋词对格式都有严格的要求,而流行歌曲则只要压韵就行,甚至有的都不需要压韵。唐诗宋词的遣词造句十分考究,历史上曾有贾岛的“推敲”佳话传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而现代的流行歌曲的语言则重现代白话为基础和主导,更为直白,也更加口语化。

    古诗中诚然有少数的叙事体,但依然是“卖炭翁,采薪伐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土色”这样的文学腔,相信是不可能直白如“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和忙吗,身体好吗”的。 当今的歌词很多在语言上不太讲究规范性,更多是服务于曲调,所以其中的错误很多。

    尤以香港的歌词创作为甚,奇怪地现象是,最好的词作与最滥的词作都出现在香港。相比较而言,台湾的一些老牌词作家,更注重于诗词文化的结合,而且注重结合的方式。

    香港的词作爱用诗词文化,但多是滥用甚至曲解,这也是香港城市快餐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 不管怎么说,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探视宋词永远都会对现代包括今后的流行歌词创作起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现代文化对古典文化的借鉴与沿袭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唐诗宋词会是流行歌词创作中一个不可舍弃的的主题,一种取用不尽的源泉,一个无法回避的诱惑,从遣词造句,主题营造,已经铺陈方面,都为现代的创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

    4. 古诗词与现代诗词的区别

    古诗词(又称古体诗),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不论是字数、句型、平仄,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比较如“十六字令”它要求全词只有十六个字,多了不行,少了更不可以.再有,古诗词是很朗朗上口的,因为,创作古诗词一般都有相应的词牌曲,所以,对古诗词不能称为“朗诵”而是“吟诵”,“吟”是一种有曲调变化的发声形式,你可能知道李白的是《赠汪伦》吧,诗中说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他诗中所说“踏歌”就是吟诵着送别诗词来为李白送行.现代诗(也称新体诗),准确地说应当称其为“自由诗”,它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新文化运动时期,在反对“八股文”等一系列文化改革创新中,由郭沫若首先发明、创造并运用于诗歌创作之中的,像郭沫若所写的自由诗《女神》、《凤凰涅磐》等.这种诗歌摒弃古诗词的许多戒律,提倡自由,不受长短句约束,对平仄虽有要求,但不如古诗词严格,这种体裁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关系极为密切 .以上的是本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还请众位赐教.。

    5. 流行歌词与古诗词

    浅薄见解:

    尽管现代歌词的创作沿袭着古典诗词的创作的路子起步并发展起来的,然而,唐诗宋词与现代的流行歌词毕竟还是不同。

    时代的产物,毕竟表现出不同时代的语言和内容特征,并接受不同时代标准的审视与评判。

    著名词曲作家付林老师是这样认为的:歌词与古诗虽有相同的共性,但歌词就是歌词,不是诗,两者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现代流行歌词尤其是这样。如果用唐诗、宋词、元曲格律来理论,一定会坠入迷宫。古诗词非常讲究严格的格律,韵律押韵,结构对仗。

    流行歌词是唱出来的,在语言上不太讲究规范性,而更多是服务于曲调。

    但是,从广泛意义上来讲,歌词创作同样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歌的范畴,而且作为同一种语言文化,那么,它的起源也必定于我国古代诗歌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许多音乐创作人,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直接挑选经典的唐诗宋词,谱上曲,换一种角度来诠释千古佳句,如苏轼词《但愿人长久》。

    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题的广泛性。如大陆的陈小奇,他是大陆歌坛岭南派创作人中的领头人物。他有一个颇有影响的“涛声依旧”就是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面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还有冯小泉的《中华民谣》。

    唐诗宋词会是流行歌词创作中一个不可舍弃的主题,一种取用不尽的源泉,一个无法回避的诱惑,从遣词用句,主题营造,意境铺陈方面,都为现代的流行歌词创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

    6. 古诗与现代诗

    唐代边塞诗与宋朝爱国词比较

    王新年

    唐代边塞诗与宋朝爱国词,都描写边塞生活、抒发爱国情怀,但细细对照阅读,却发现唐代边塞诗昂扬,宋代爱国词凄凉。同为边塞诗词,却有着如此天壤之别,造成这种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236396533迥异风格的原因是什么?

    唐代边塞诗产生在盛唐时期,这一时期国家强盛,百姓殷实,遇边境祸乱唐王朝多能克敌制胜保住疆土。在唐代边塞诗人中,李颀可谓独树一帜。他的边塞诗善于通过将士的壮举,突出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其诗基调慷慨昂扬。即使是《送魏万之京》这样的赠别诗,也有“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的劝勉,告诫友人魏万到了长安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乐的地方而沉湎其中、蹉跎岁月,而是要抓住时机成就一番事业。“有唐以来”唯一的“诗人之达者”高适,一生几次到达边塞,因而对边塞生活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他的边塞诗多是赞扬边防将士的斗志,歌颂他们杀敌立功的豪情,当然诗中也有对士兵艰辛生活和将领骄奢淫逸的反映,但他的边塞诗气势雄健高昂,粗犷豪放,遒劲有力,尤有骨力。其“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塞上》)、“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燕歌行》)、“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送李侍御安西》)等诗句莫不激人奋进!

    而以边塞诗被历代广为传诵的岑参,曾经较长时间生活在西北边地,对戍边军旅生活、边塞的自然风光、西北风俗文化都有极为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这为他的边塞诗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火山云歌送别》等优秀诗作,都表达了不畏艰苦、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诗风昂扬奔放。素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美誉的王昌龄,也是盛唐边塞诗创作的重要作家,他的《从军行》历来脍炙人口,反映了边防将士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洋溢着高亢的战斗豪情。

    无需再多举例,李颀、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边塞诗人的作品,其共同特点就是:大都充满着保家卫国的豪情,克敌制胜的信念,格调昂扬奋进,读来给人一力的鼓舞。这种昂扬的情调是与盛唐时期的国势相吻合的。

    而宋朝则不同。两宋时期,与宋对峙并存的先后有辽、金、西夏、蒙古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而宋朝统治者,对异族入侵不像唐朝那样予以坚决反击,而是一贯采取赂敌求和的政策。这对于积贫积弱的宋朝来说,更始雪上加霜。同时,宋朝赂敌愈急,敌人入侵也愈急,这更削弱了宋朝国力,从而也更无力、无胆反击外敌侵略,偶有主战派,在一片求和声中也是孤掌难鸣,甚至惨遭不幸!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大胸怀名垂青史的北宋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事业满边陲”,虽不以文胜,但也留下了《岳阳楼记》、《渔家傲》这样的千古绝唱,他的表现边塞生活的《渔家傲》词在有宋一代更是独树一帜,风格卓异: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和作者的生活密切相关,北宋的主要边患有辽和西夏。由于宋王朝的一味退让,侵略者得寸进尺,侵扰不已,而一心为民的范仲淹一向反对赂敌求和的政策。公元 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镇守西北边疆。他抵挡西夏侵略,节度有方、名重一时,西夏很畏惧他,说“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他虽然率领将士取得了一时一地的胜利,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北宋朝廷的赂敌政策,因而也难以消除边患。这就是《渔家傲》一词读来沉郁、悲壮、凄凉的根源!在词中,作者把忧愤国事、御侮卫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边防将士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和对当权者赂敌政策的无可奈何,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感慨万千。

    再读一读南宋辛派词人的作品,我们更能强烈感受到词人们报国无门的无奈和“国破山河在”的悲叹,这与盛唐气象已相去甚远!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国势的强弱也会自然或不自然地渗入文学作品之中,唐代边塞诗和宋朝爱国词就是很好的例

    7. 古诗词与现代诗词的不同之处

    个人认为:1、古代诗词文体形式单一,诗多为绝句或者律诗,且一般为五言或者七言.词多为在词牌名下所作,同样的旋律,只是词的内容不同.而现代的诗词前后句长短可以不一,天马行空,或用拟人、比喻,或用排比、对偶.2、古代诗词很讲究平仄与押韵,前句的第二个字如果是平声,则后句的第二个字一般就为仄声,且前后句的最后一个字压同一个或者读音相近的韵母.而现代诗词则更通俗,更白话,讲究随性的柔美,没有刻意地创作.古人喜欢精简,把最多的内容用最少的文字叙述,而现代人喜欢将简单的内容描述地多样化、多元化、多情化.。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