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与纳兰性德风格相近的南唐诗人

    1. 李煜与纳兰性德的相似点有哪些,请举出实例~谢谢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汉族,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蓬居士。

    其词作现存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承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满洲正黄旗人,其词现存349首,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

    李煜和纳兰性德虽时隔七百多年,但在创作风格上,两人都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两人犹如一前一后的滚滚车轮,推动了我国词文学的向前发展。李煜词,尤其是他后期的词作,一扫绮罗香泽之态,摆脱调缪婉转之风,情感真挚,内容充实,形式质朴,风格自然清新,突破了花间之町畦,使词自晚唐五代以来,至李煜而首先一变。

    而纳兰词,以其凄婉又不失雄浑的风格,自然白描又不失其工巧的艺术手法,高标清初词坛,被况周颐评为“国初第一词人”。李煜词语纳兰词的关系,清代许多词评家都注意到了。

    如陈维松在《词评》中说:“纳兰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1[P34]周之琦在《箧中词》中说:“纳兰容若,李重光后身也。”

    2[P61]况周颐《蕙风词话》又云:“饮水词人所以为重光后身也。”3[P44]纳兰容若也曾说过:“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

    李后主兼而有之,更饶烟水迷离之致。”4[P343] 本文主要探讨一下李煜词和纳兰词的相似性及其表现。

    一、悲剧式的人生遭遇,文人共有的气质才情,成就了两人凄婉的词风。 李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但是无奈命运弄人,由于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皇太子大儿子李弘冀又在与叔父夺权的路上死去,身为六子的他,在纲常有序的封建社会却意外地登上了皇位。

    可是,从李煜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向往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的: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5[P31]和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楫春风一叶舟,一纶丝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5[P17] 两首《渔夫》词真切地表现出了李煜的归隐之心,并不觊觎功名政治,正如袁枚所说,这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但是,李煜身为一国之君,却缺少一个国君应有的英明、果敢、坚韧、强硬等品格,而更多的是一介文人特有的多愁善感的诗文气质,当面对摇摇欲坠的南唐王朝,只能委曲求全,苟且偷安,称臣于宋,沉迷于酒色词赋之中,妄图以此遁避现实的残酷与无奈,因此,前期李煜词多写宫廷享乐淫逸的生活,风格柔靡,大有“花间”遗气,如《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啼清夜月。

    5[P23] 然而,宋太祖赵匡胤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挥师金陵,破了一国国君的文人梦,从此李煜由一代国君变为阶下囚,他词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往昔绮丽柔靡的风格,转为国破家亡、身为阶下囚的无限感伤,凄凉悲壮,意境深寒。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5[P25]一代词帝,终于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慨后赐鸩命终。

    而纳兰性德,虽然身为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的儿子,文武双全,才华出众,搏康熙帝器重,拜为殿前一等侍卫,常年随康熙帝南狩北猎,入值宫中,此职貌似风光,实则不如一县令,这种“变相的软禁”,使得容若空有满腹才华,一腔热血,却抱负难施,只能悲愤地慨然高歌:“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天成已如此,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送荪友》)而当初明珠正处在党争的漩涡之中,难保常受帝眷,这就使得纳兰虽目睹龙颜之近,时亲天语之温,却时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镜,这种别人不得知的矛盾痛苦的心情,反映到词作中,自然成为凄苦之音。

    更痛苦的是情投意合的妻子卢氏不幸早逝,使得纳兰伤心不已,增添了纳兰短暂一生的悲剧色彩,这和李煜的爱妃小周后被宋太祖巧夺之遭遇惺惺相惜。 也许,两人成了封建专制的牺牲品,一个受命于“家天下”的封建纲常,一个屈尊于一国之主的封建权威,自己的人生选择早已不是自己能够掌控的了。

    二、词作内容与风格的相似性:以赤子之心写赤子之情。 王国维曰:“词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为词人所长处。”[5]p26的确如此,后主前期的生活,培养了他的赤子之心,于词人这是不可多得的,王国维又说:“客观只是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红楼梦》之作是也。

    主观之诗人,不必阅世,阅世愈浅,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5]p27观后主生平,大起大落,理应“阅世”且“深”,但是他的词作,不管是前期还是后期,都是以一颗赤子之心来写的。

    正如他那首著名词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

    2. 除了仓央嘉措和纳兰性德还有类似的词人吗

    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珠海)人。

    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还要具体吗?。

    3. 李煜与纳兰性德词风的异同

    纳兰性德和李煜是经常被拿来做对比的两个人,主要原因是两者的身世和情致都有相似之处。

    李后主贵为一国之君,纳兰则是相国公子,两人的词却又都显示出与身份不相符的天真和质朴;后主有亡国之恨,纳兰有丧妻之痛,所以他们的词在后期都是以哀婉动人。

    但两者的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后主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对世道的艰辛没有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前期,他的词多半是描写宫廷宴乐、歌舞升平的景象,如那首很著名的仄韵[浣溪纱]——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与此对应的,纳兰词早期作品中却隐隐透露出建功立业的抱负,如[风流子·秋郊射猎]。

    随着北宋日盛,李煜被迫去除帝号,词风也有所改变,像“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等词应该就是这段时间所写的,惆怅、落寞、百无聊赖。

    纳兰在此期间则经历了娶妻、科考落第、及第、结识顾贞观等情,作品中悲喜掺杂,呈现出多元化。

    李煜和纳兰性德的创作高峰都在后期,一个追思故国,一个痛悼亡妇,境界虽有大小之别,其感人触情者如一。至于代表作品,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

    楼主可以这样按照前中后三个阶段来比对两者不同时期的风格变化。仅供参考。

    4. 李煜与纳兰容若词风相似,何以见得

    后主的词作具有明显的前后分期,以南唐的灭亡为界,前期的作品多写一些花前月下莺歌燕舞之类的绮丽之篇,一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姿态。及至成为王亡国之君阶下之囚时,后主日夜有了对故国往事的思念,感怀身世,词作写尽了亡国之后的哀怨与凄凉,而今却是识尽愁滋味。字字感伤,句句啼血。

    纳兰性德词作先后结集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