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唐诗入门
1. 古诗词基础知识有什么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2. 诗词基本入门知识
“诗”: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
(在诗中有戏剧,而在戏剧中也有诗)(诗的害乎锤锻)(诗,一定是杰作,再不就是绝无存在价值的东西)(诗是会呼吸的思想,会焚烧的字)。我们常说的诗又指《诗经》。
《诗》三百,始终于周,《诗》,上通于道德,下止于礼义形式。中国古代把不合乐的叫“诗”,合乐的叫“歌”。
统称为诗歌。按有无故事情节又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语言是否有韵律,又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词”:属于诗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是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赋》。
注:“词”与“辞”在“言词”这个上是同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词”后来又逐渐按一定的曲调来填写,即词牌;如“满江红”“蝶恋花”“江城子”“西江月”“浪淘沙”等,它由曲名发展而成,例如“西江月”原本是唐朝教坊展柜唱的曲名,后来以这种形式填词,便逐渐成为一种词牌。[1] 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词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大调亦称长调(91字以上)。
词一般分上下两阕也称之为“片”。诗后人奉为经典;楚辞以其忠君意志的一再表达、比兴手法的完整运用,影响后代诗歌创作,形成创作传统。
《诗经》与《楚辞》因此也时常被认作古代诗歌将源头追溯到《诗经》与《楚辞》。诗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和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建筑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实际上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和着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的音乐美 诗歌语言特别要求富有音乐性,音乐美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因素,包括节奏、音调、韵律等。
诗句要求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符合一定的韵律,吟诵动听感人,具有音乐美。词的特点 词是合乐的歌词,所配合的音乐是隋唐以来新兴的燕乐。
对音乐的依附性,决定了词在体制风格上一系列的特点。 首先,词必须有词调,词调是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词调的名称叫词牌。
有的词牌原来和词的内容有关,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内容是回忆江南的风物、生活。但后人依据《忆江南》这个词牌填词时,仅取其曲调,而内容不必与江南有关。
这样一来,词牌仅仅表示一种曲调而已,于是有的词人就在词牌之下另注明题目。如苏 风波62字 洞仙歌83字 更漏子46字甘草子4河 传61字何满子74字 黄河清慢98字贺新郎116字 减字木兰花44字 锦缠道66字 江城子70字 浪淘沙54字临江字满庭芳95字 摸鱼儿116字 迈陂塘116字 南歌子52字 南乡子56字念奴娇100字 卜算子44字 菩萨蛮44字 普天乐46字 清平乐46字 鹊桥仙56字青玉案67字沁园春114字青门引42字 如梦45字苏幕遮62字水调歌头95字 双双浣溪沙48字 太常引49字踏莎行58字 唐多令60字天仙子68字 乌夜啼36字望海潮107字 武陵春49字 相见欢36字西江月50字 小重山58字谢池春66字 忆江南27字 忆王孙31字谒金门45字忆秦娥46字虞美人56字 一落索46字 阮郎归47字一斛珠57字玉楼春56字一剪梅60字 渔家傲62字 一丛花78字 御街行78字雨霖铃字 祝英台近77字 昼夜乐98字 烛影摇红96字 诉衷情33字定西番35字 诗的格式 五绝:仄起 平起 五律:仄起 平起 七绝:仄起 平起 七律:仄起 平起 编辑本段相关书籍1、《全唐诗》2、《全宋词》6、《乐府诗集》7、《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1—4卷)8、《百年绝句大典》9、《百年律》10、《诗韵合璧》相关诗句 西施故里浦阳江诗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浦阳通钱塘 古居游客日三千 浣纱银河落九天 ——易道风水道师尉汤渺 公元2011年辛卯仲夏 西施圣殿诗 五千载金鼎宝殿 一万年玉容天仙 画的是山河壮丽 唱的是国歌太平 ——易道风水道师尉汤渺 公元2011年辛卯仲夏[2] 题诗红粉池诗 苎萝山下天宫匠 红粉池名地共长 池边留影多才女 碧波青莲好鸳鸯 ——易道风水道师尉汤渺 公元2011年辛卯仲夏[2]。
3. 唐诗宋词的一些基础知识
杜甫——诗圣
李贺——诗鬼
郊寒岛瘦:孟郊 贾岛
元轻白俗:元缜 白居易
大李杜:中唐 李白杜来甫
小李杜:晚唐 李商隐杜牧
王维: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初唐四杰:王勃 骆宾王源 杨炯 卢照邻
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唐)苏洵 苏轼 苏辙 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宋)
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百:苏轼 辛弃疾
宋词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度(她晚年的作品严格上属于豪放派) 柳永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
七绝和七律实际上就是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
七言诗代表一句诗(2句诗是问做一联)由7个字组成,同样也有五言诗。
一首绝句由2联组成。
一首律诗由4联组成,分别答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4. 我想要一些语文古诗基础知识
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他们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所以也称“唐宋散文八大家”。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诗仙 李白诗圣 杜甫诗豪 刘禹锡诗魔 白居易诗鬼 李贺诗佛 王维诗囚 孟郊【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1、怀人思乡诗 2、赠友送别诗 3、边塞征战诗4、田园山水诗 5、咏史怀古诗 6、托物言志诗7、忧国伤时诗 8、建功报国诗 9、人生际遇诗10、闲适隐逸诗 11、生活杂感诗 12、即景抒情诗1、“怀人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怀人思乡诗”特有的一些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等“怀人思乡诗”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怀人思乡诗”抒写情感的方式: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2、赠友送别诗的特征:文字特征: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杨柳”、“行舟”、“劳歌”等词语;情感特征:表达的是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别后的孤寂和思念以及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刻画。
3、边塞征战诗的特征: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塞下”、“边城”、“烽火”、“羌笛”、“关山”、“月”、“大漠”等词语;情感特征: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和对家人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抨击。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5. 古诗基本知识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注释]1.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
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2. 缘:因为。
3. 此山:指的是庐山。[简析]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枫桥夜泊》赏析 文 / 火野隼枫桥夜泊 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评诗便要了解作者生平。知道了作者一生际遇才会了解他的诗的内涵。
张继,唐朝人,不第书生,生平所著不丰,惟有此诗流传深广,所谓“一言动天下”大概就是这样,这首诗作于作者科场失利返乡途中,因此诗中自然而然流露出凄凉悲苦的情绪。毕竟古时金榜题名才是正途。
作者的心情可以理解,只是不知道该替他惋惜还是庆幸,倘若他科场高中,中华诗坛就少佳作一篇了。言归正传。
这首诗的题目就很精练。“枫”是季节;“桥”是地点;“夜”是时间;“泊”是时间。
四个字,该介绍的都介绍了,“吝啬”到了极点。然后首句直接进行景物描写。
“月落乌啼”,有声有色有情。在古诗词中,凡用“月”“乌”者不外乎“凄愁悲苦”四字,太阴西坠,乌鹊哀鸣,张继的哀怨之气与郁闷之气贯注其中,不解人意的霜气偏偏充盈天地,为这浓秋之夜和张继心中洒下丝丝凉意。
视觉、听觉、触觉三管齐下,恰如其分地现出了他的心境。同样的景色在不同心境的人心中有不同的感觉。
同样是秋夜对月独处孤舟,李白苏轼二人定是要“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了。但换了失意的人,不过是“独步漫长宵,风过花零,遥望月空鸣”而已。
因此,作者在第二句中用一个“愁”字点出全诗主旨,一切描述都是为了突出这个“愁”字。寒水微波粼粼,江中渔火点点,再加上秋风的低吟,一片片枯败枫叶划过张继心头落在水面,恰恰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前途的迷茫,他的心中仅剩下一种感情--愁。
秋风送寒,独卧小舟,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这“对愁眠”甚至有几分“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苦伶仃了。一个落第书生形象跃然纸上。
恰在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偏也巧,诗境与寺名浑然一体,寒山秋夜孤舟,我到时怕是会闷死。
寒山寺每年正月初一凌晨鸣钟一百零八响,因为佛法认为人生愁苦有一百零八种之多,故而鸣钟解忧。一百零八钟响,一百零八忧解,开始新的一年。
这诚然是美好的祝愿,可惜张继秋季到此无缘聆听,他听到的是寒山寺每夜常例的“警世钟”,但这也让张继联想起了“钟声解忧”的传说。钟声一下下撞击他的耳膜,撞击他的心房,撞击他心中的苦闷,他多么希望这忧这愁真能随钟声而去。
作者用这样两句作尾,应该是激励自己重燃生活的希望,使始终压抑郁结的诗境有了个还算昂扬的结尾。读罢此诗,感触良多却尽在诗外。
一个读书人真的只有“功名”二子是最重要的?自隋到清,考出了多少进士,其中英才罕有。闻名于读书人本职工作--写作上的人偏多为无缘仕途的人,如张继,如蒲松龄,这难道就是鱼与熊掌不可皆得?立功名而闻于世的方法绝不只科场高中一途,古是,今亦是。
别董大高 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
6. 古诗词的基本常识
古代诗词鉴赏是这几年高考试卷必设的一个考点,经常考查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考诗词常识。它包括作者的姓名字号,诗词的写作时代,作品的体裁、题材,以及诗词中涉及到的常识。
2.考词句理解。这主要是对词句的诠释、疏通,以及把握这些词句在诗词中的语境义或蕴含义。
用了比喻或比拟等修辞手段的还要体会其表现义。 3.考整体鉴赏。
既有任选角度的鉴赏,也有规定角度的鉴赏。它一般涉及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或者要求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词的旨意及深刻的内涵。
4.考延伸的联想、想象。也就是对诗词内容作适当延伸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考查。
如就“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诗,问你如何领会“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种考查,考生就必须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意境,领会这个“闹”字如何把新春来临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写活的,不联想想象是无法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