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宋词与归隐

    1. 在唐诗宋词中徜徉

    夜深人静万籁寂静,或许思虑过多难以成寐,却成灯下夜读的好时辰。一杯清淡的香茶,一本厚重的唐诗宋词,细细地看,慢慢地品,静静地赏,一页页地翻开那千百年前的金戈铁马、风声鹤唳,一行行地览过那唐宋时的深深庭院、朱阁楼台。

    此时此刻,我仿佛窜进了文人骚客的盛会。这里各方大师齐集,各界名流尽显。他们一袭古装,长发飘飘,呤诗咏词,风姿万千:有古朴雄浑、感慨万千的陈子昂,有能诗能画、绝妙天成的王摩诘,有飘逸豪放、傲世不羁的李太白,有哀歌时世、沉郁顿挫的杜少陵,有为时著文、清扬畅丽的白乐天,有亦歌亦叹、凄婉优柔的李后主,有放浪形迹、洒脱不拘杜樊川,有流连坊曲、奉旨填词的柳三变,有细腻敏感、凄婉优柔的李易安,有洒脱任达、豪迈雄健的苏东坡,有报国无门、满腔孤愤的辛稼轩……诗人词客的心曲,那种愁,那种苦,那种恨,那种憾,似大江奔放,又似小河细流,从辽阔幽远中走来。

    于是我看到了:感时忧国,失意寂廖,于茫茫高台中,极目远眺北国苍茫广阔原野的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地天之悠悠,独怆然涕下。”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悲从中来,怆然流泪。

    于是我看到了:那个深谙儿女私情的李义山,曾大言不惭地高歌“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到后来还是慨叹“此情可等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想必其定有多少缠绵之事,离合之欢吧。人生风雨,集散悲喜,相怨相思,岂可随人所意,那句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可谓道尽人世间的万千别离情愫啊!

    于是我看到了:西城杨柳,碧野朱桥,飞絮落花,受挫失意的秦少游正深情呤叹:“人不见,水空流”,“恨悠悠,几时休?”,是牛郎织女给了他启迪吧,让他唱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绝世佳句,道出了爱情真谛,这可能使那个苏家才女苏小妹激动得辗转反侧了。

    闲暇之时,我常常吟吟唐诗,读读宋词,在清风明月之中超越现实,在书案灯下释放自我,去与千年前的文人墨客做一回知己,进入那个理想的古朴纯美的世界。有时候,我们是多么向往那种生活啊:归隐于一片“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山村,在日暮西亭中,汲泉煮茗,但觉人淡如花,一身宠辱皆忘;或者安身于一间“深深几许”的庭院,绿柳如烟,院门萦雾,只枕一帘幽梦,略带半身闲愁……

    人生,除了物质,还有文艺。 生活,除了金钱,还有诗意。也如荷尔德林所说:“人,诗意地居栖。”

    2. 唐诗宋词的区别或相同之处谁知道

    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的不同

    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 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异: 句式、句法、韵律、对仗 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首先从句式上看, 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不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 3、题材内容的差异:诗:以社会性的群体情感为主; 词:以作者个体的自我情感为主 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4、语言特色的差异:诗是典型的语言艺术 词是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诗来说,词的语言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5、风格的差异:诗庄词媚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3. 唐诗与宋词

    喜欢宋词,一直多于唐诗的。

    最初的接触,是在那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凄惨中留下的印记。以往,每当遇到些不如人意而又无法扭转的境况,这声慢的低呤就会不经意间浮现脑海。遥想当年国破家亡夫死词存的李清照,可否会相信千年后依然会有人在月下与她同呤?

    多少年过去了,于宋词的喜欢依然执着。几多豪放,几多婉约,构成了人间至真至美的图画。唐诗是特别好的,但平仄纷繁,韵脚复杂,非千锤百炼不能成句,若要成诗流芳千古须得付出多少才气与风华?自觉词却不然,平易近人许多,随意许多。循着突发的感触和藏匿已久的心事,且行且歌,当真妙不可言。大约现代诗但凭想像崇尚新奇的概念是始于宋词在韵律约束方面的解脱?

    一杯清茶,一把藤椅,一本宋词,阳台一角便拥有了极其丰富的世界,沉醉于宋词中浅浅的清愁,淡淡的落寞。也许是朝代的衰退影响了词人们的心情?词中多有拟歌先敛,欲笑还颦的无奈。春花秋月时时不了,西楼之上夜夜东风。物是人非自当流泪,孤雁单飞两处相思。大江东去后,淘尽的何止风流人物?千千心结,也不知谁来挽救。

    品味着词中各样忧伤。心,却在忧伤中一再宁静。他们,承载着各自的不幸,却把它用优美的文字表达,留给我们无尽的遐想。而这千年后再多的崇拜与认可,却终是解不了千年之前词人们的心结。于是告诉自己,永远不要承认自己是可怜的,哪怕要在忧伤中独自行走。这个世界之于我们,生命,已是最大的赏赐吧。

    4. 对唐诗宋词的理解

    也许在那个年代,唐诗与宋词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领域,然而,作为一个后人,我头脑中的唐诗与宋词已是水乳交融再也分不开了。

    从牙牙学语便开始一字一句地背唐诗与宋词,都是最简单的,也是最侩炙人口的作品。可是一个小孩不会了解那么多,所以打开始接触,唐诗和宋词便牢牢地系在一起了。

    唐诗标志着中国古典诗词的高峰,初唐时期便有优秀的“初唐四杰”为诗呈现出新的面貌。于是在很短的时间,伴随着唐的全盛,唐诗也到了这个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大放异彩的时期。

    “盛唐之音”是谓为壮观的,多种体裁的诗不断涌现出来,很多诗都有种蓬勃向上的盛唐时代精神。众人所知的便有李白与杜甫,都为这个时代涂上了绚丽而不退色的一笔。

    中唐先期,陷入了盛唐后的空寂,然而后期,许多优秀的诗作又如雨后春笋,在历史的诗篇上留下痕迹,到了晚唐,即便国家衰落,李商隐等人却为唐诗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让唐诗不随时代消亡。不知何时开始,也许还在唐代,宋词已在积极的文风中吸取营养了吧!于是,文学史上有了不同于诗的另一高峰——词。

    首先,崭露头角的大概是花间词派,因《花间集》而名,词风香软浓丽,让人陷入一种缠绵悱恻的词味中,其中有温庭筠情致幽远的作品及韦庄清丽疏淡的作品,影响很深。词的发展也是很快的,仿佛前一日人们在为绕梁不去的盛唐之音沉迷,而今晨词已占领了高峰。

    这当然与柳永、苏轼等优秀文人分不开。然而,相比于唐代的众多派别,词仅被后人定为婉约与豪放两派,一家可做两派词,这也使词更加灵活。

    诗与词,唐诗与宋词都是应运而生,值得后人百般咀嚼。王维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丽恬淡令人流连,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苍凉使人感伤,还有陆游用“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豪迈振奋人心,还有李后主的清冷小楼,一江悉绪;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苏轼的大江东去;姜夔的波心冷月;李清照心中的梧桐细雨。

    无不令人迷醉。

    那么,就让我迷醉在这唐风宋雨中吧。

    5. 求几首优美宋词带赏析的要写景的,或者写归隐之士不落俗尘的心境的

    鹤冲天 【宋】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注释】 这是一首直抒胸臆的名篇。 它与一般即景言情,融情人景的词作有所不同,但它仍能深深打动读者,原因是,它抒发了作者强烈而又真实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一种傲视公卿、轻蔑名利的思想。

    在整个封建社会,哪怕是所谓“圣明”的历史时期,科举考试也不可能没有营私舞弊、遗落贤才的通病。 “明代暂遗贤”、“未遂风云便”等句,蕴含着作者自己的无限辛酸和对统治集团的讥讽揶揄,它道出了封建社会中许多失意知识分子的内心感受,获得了广泛的共鸣。

    这首词的社会意义也正表现在这里。正因为这首词刺痛了统治阶级,所以作者终生失意,备受压抑排摈。

    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载:“初,进土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 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及皇帝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这首词所表现出的那种蔑视功名,鄙薄卿相的倾向是很明显的。 整个看来,这首词的基调,它的主导方面,无疑是积极的。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这些话,充分表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行动方向。 历史证明,作者的一生是忠实于这一誓言的。

    他为下层妓女填写过许多词篇,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相当普及的程度(见叶梦得《避暑录话》),并且获得了“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的社会效果(见胡寅《酒边词序》)。一个古代白衣词人的作品,其流传程度如此广泛,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封建统治阶级把他长期摈斥于官场之外,甚至毁灭了他的政治前途,但另外一方面,这又恰恰成全了他。正由于他长期仆仆风尘,奔波于下层人民之中,才使他成为北宋独具特色的词人,成为中国词史上具有转折意义和具有深远影响的大词家。

    他死后,曾得到下层人民,特别是妓女们的同情和尊重,从传说中的“吊柳七”等活动中,可以看出,他的确获得了“白衣卿相”这样重要的历史地位。 过去,有人指出这首词含有“自我解嘲”的意味,同时还指出这首词反映了封建时代文人失意时的“颓废思想和堕落生活”。

    这些,无疑是正确的,今天也必须予以指出。但同时也应当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当作者落第失意之后,便在“烟花巷陌”之中去“寻访”“意中人”。

    这“意中人”,其实就是作者的知己,亦即“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样的思想情绪既表现出作者身世漂零之感,同时又反映出他对妓女们的同情。

    这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而且还带有消极反抗的情绪。就“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等词句来看,作者的态度显然是消极的、颓废的,但也要看到,其中含有许多难言的苦衷。

    在封建社会里,一个人敢于如此直截表明自己的‘’堕落”,这对封建“礼法”来说,难道不是有“叛逆”之嫌吗?那些道貌岸然的上层统治阶级,他们在玩弄女性方面不知要卑劣到何等程度,而表面上却故作“风雅”、“庄重”。柳永此词与之相比,真不知要纯洁和高尚几多倍了。

    作者鄙弃“浮名”,却公然去填写被统治阶级轻视的“艳曲”,留下了广泛传唱的词篇,这反而是他对历史的贡献了。 这首词的构思、层次、结构和语言均与柳永其他作品有所不同。

    全篇直说,绝少用典,不仅与民间曲子词极为接近,而且还保留了当时的某些口语方言,如“如何向”、“争不”、“且恁”等。 全词写得自然流畅,平白如话,读来琅琅上口。

    不独在柳词中,即使在北宋词中,这一类作品也是少见的。这种“明白而家常”,“到口即消”的语言,正是词中之本色,是经过提炼而后取得的艺术效果。

    指斥柳永词过分俚俗浅直,看来,不能不说是一种偏见了。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②初歇。

    都门帐饮③无绪, 留恋处,④兰舟摧发。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 暮霭沈沈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⑨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 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⑩ --------------------------------------------------------------------------------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 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 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 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 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 “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 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

    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

    古时 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