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李白的唐诗诗出现

    1. 李白的诗中出现“罗衣”两个字的是哪首诗

    鲁东门观刈蒲①

    唐·李白

    鲁国寒事早②,初霜刈渚蒲③。

    挥镰若转月④,拂月生连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⑤,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⑥。[1]

    ①《埤雅》:“蒲,水草也,似莞而褊,有脊,生于水涯,柔滑而温,可以为席。” ②陆倕诗:“江关寒事早,夜露伤秋草。” ③梁简文帝诗:“渚蒲变新节。” ④《方言》:“刈钩,自关而西或谓之钩,或谓之镰。”颜师古《急就篇注》:“钩,即镰也,形曲如钩,因以名云。” ⑤《蜀本草》:“龙刍,丛生,茎如綖,所在有之,俗名龙须草,可为席。” ⑥谢朓《咏席》诗:“但愿罗衣拂,无使素尘弥。”[2]

    2. 李白的诗里面为什么就有疑这个字

    疑这个字产生很早,甲骨文和钟鼎文里就有。郭沫若说甲骨文中的疑字“象人持杖出行而仰望天色”。李白是唐代诗人,诗中出现疑字当然不值得奇怪。李白诗中用到疑字的有多首,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又疑瑶台镜,飞在青天端”(《古朗月行》)。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一)。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梁园吟》)。疑字在与李白同时代诗人的诗中也多有出现,例如: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孟浩然《登望楚山最高顶》)。我来折此狱,五听辨疑似(崔颢《结定襄郡狱效陶体》)。

    下图截自《汉语大字典》,可看出疑字由来已久:

    3. 《寻李白》中出现的典故

    寻李白

    余光中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李白草檄傲狂胡,高力士脱靴~具体百度一下】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地苦吟 【杜甫。。诗史不是?.】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作谪仙,便更加佯狂【【他给唐玄宗推荐了李白。

    贺知章他爱才若渴,热情提携诗坛后辈。当他身居太子宾客时,李白还是一个平民,诗才也只初露头角。贺知章读了李白写的《蜀道难》后,赞叹不已,称李白是“谪仙”。两人年龄相差40多岁,但一见如故,对饮畅叙,结为忘年知已。那天,贺知章身上没钱买酒,竟毫不犹豫地解下佩在身上的显示官品级别的金龟,换取酒菜,这就是著名的“金龟换酒”典故的由来。后来,贺知章在皇帝面前推荐了李白,皇帝把李白召进宫中,任为供奉翰林。从此,李白的名声鹊起】】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看《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句】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这句我咋记得是余秋雨的呢?应该是引用吧】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铛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谪仙嘛~】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

    唐玄宗后期变得无才无德,昏聩荒淫,被安贼碌山侵占了大好河山,玄宗太子李亨和十六子永王李璘均领兵平叛,李白又看到了出仕为政安邦定国的机会,于是当了永王的幕僚,这时他又意气风发,写了无数豪言壮句,比如:“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梦想着挥师平叛、重还皇都、再创盛世。怎奈何皇位之争历来残酷,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李亨坐了天下,李璘被定为叛逆,李白自然也就成了叛臣,被流放去夜郎。

    好在他还没走到夜郎,就传来了大赦的消息,时李白在白帝城,闻此消息,欣喜若狂,写下了《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李白故乡,可百度一下】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惟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李白不是喝酒掉下去么?】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著名那个神医~】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笑,向西哭

    长安都早已陷落 【安史之乱。.不是黄某人哈哈~】

    这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见《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缘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完毕,某引用+原创~~~~希望能帮到楼主

    4. 李白所有的诗中出现月亮的有多少首

    一、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张果老、吴刚、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

    李白咏月,不象别的诗人仅留下若干名篇名句,他还用多不胜计的篇句构织出一个特殊的世界。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千姿百态: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月,青天悬玉钩。”(《挂席西江上待月有怀》)

    满月如镜,新月如钩,这是说月的形状。

    “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主人出美酒,灭烛延清光。”(《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宗之》)

    这是写月出的位置及其周围环境。李白写得最多的是山上月和山间月,视野开阔,月的动态使人顿生清新明媚的舒畅之感。另有水上月,望去又别是一种迷蒙幽冷的景象: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树。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初月》)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雨后望月》)

    有时月挂松梢,给人以窅缈古奥之感: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送杨山人归嵩山》)

    有时月亮透过藤萝窥见,则又令人心清神爽:

    “闲窥石镜清我心,绿萝开处悬明月。”(《庐山谣》)

    “摇荡女萝枝,半挂青天月。”(《忆秋浦桃花旧游》)

    以上所举山、水、松、萝,是为说明月出的位置,其本身又是李白咏月诗中常见的景物,或幽冷隽永,或刻削古峭,无不具有一种非人间的童话般的幻想色彩。景物是真实的,极为寻常的,却又好象是在梦幻中看见的。有时还能看见些在月光下活动的小动物——猿和鹭,也使人产生同样感觉: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秋浦歌》其五)

    “痛饮龙筇下,灯青月复寒。醉歌惊白鹭,半夜起沙滩。”(《送殷淑》其三)

    白猿饮水、白鹭受惊起飞,都是从现实里捕捉到的真实动态。有趣的是,这些动态并未破坏,反而增强了月光世界的静谧和神奇。甚至是人的活动,也很难打破上述的意境。李白的月光世界里人物形象为数不多,均出自下层社会,如: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越女词》其四)

    “镜潮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同上其五)

    前写月下等待幽会的男女,后写月夜从远处看见的一群湖上少女,均具有活泼的生活气息,却又使人感到真中有幻、动中有静。后首仅以月比水,其实写的也是月夜,只有在月光下才能产生那样的透明感。在这神奇的世界有时还传出劳动者的歌声: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莲女,一道夜歌归。”(《秋浦歌》其十三)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其十四)

    采莲女已很传神,冶炼工写得尤有声色。火光映脸、歌声远播,何等热烈!但妙处还在画外有画:月夜、寒川。热烈的劳动场面出现在静谧的月光世界,相反相成,相映成趣,可谓画中之神品!

    5. 出现在《杨贵妃秘史》中李白的诗

    我个人觉得第二种解释更合理一些,因为有这样一个故事天宝初年,唐玄宗刚宠杨玉环时,李白结识了贺知章。

    贺知章将李白引见给唐玄宗,皇帝见了李白的诗也赞叹不已,就在金銮殿上召见李白,当诗人远远步上台阶时,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谈起当时的政事,李白能当场根据唐玄宗的意思,写下一篇“和番书”,而且一面口若悬河地与玄宗谈话,一面手不停笔地写下来,唐玄宗大为高兴,亲手调制了一碗羹送给李白吃,从此任命他为翰林。 一天晚上,唐玄宗带着他的宠妃杨玉环,乘月色观赏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贵牡丹。

    兴庆湖畔,他们漫步长堤,身后是空辇和一行最出色的梨园弟子。他们在花香月色之中,摆下歌舞。

    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子准备唱的时候,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叫李龟年拿着金花笺赐给李白,让李白赶紧写词(也就是配合歌唱的七言律诗)。哪想到这时李白正和几个朋友躺在酒楼里呢。

    李龟年赶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进兴庆宫,半醉半醒的李白,写下了三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唐玄宗见新词不错,当然高兴,但想李白古体诗超凡脱俗,律诗不大多见,眼下已唱了三首七言律诗,不知五言诗写得怎么样,于是让李白以“宫中行乐”为题写十首五言律诗。 李白醉意朦胧中,也明白皇帝在试他的本事,就对唐玄宗奏道:“臣今天不巧已醉,倘若陛下赐给我无畏的胆子,这才能尽情发挥臣的薄技。”

    皇帝一笑:“好吧!”就叫两个内侍扶住摇摇晃晃的李白,再让两个内侍按住朱丝为栏的稿纸。 李白命令道:“杨国忠,快给我捧墨!高力士,快把我的靴子脱了!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高力士是当时最得宠的宦官,这两位是皇上的心腹宠臣,朝中大臣也没资格这样无礼,李白岂不是狂妄到不想要脑袋了!但唐玄宗当时心情特别畅快,又见到李白的律诗能在醉意中写得那么完美,就让杨国忠和高力士去伺候李白。

    高力士给李白脱了靴子,李白在席上坐下。杨国忠捧过研好的墨来。

    李白拿过笔略一沉思,便刷刷刷,手不停笔地又写了十首《宫中行乐词》。 唐玄宗读了很高兴,马上让乐师谱曲,让乐工演唱。

    杨国忠和高力士哪儿能忍下这口气,虽然表面上侍候李白,心里早把李白咒了无数遍,准备伺机收拾李白。إ 李白写完诗就睡着了。

    李龟年配着李白的诗唱着清平调,杨玉环见那些诗写的全是称赞自己的美丽,也与玄宗尽情赏花才回去。 过了两天,杨玉环一个人唱那几支清平调玩的时候,高力士乘机说:“我还以为娘娘对李白恨之入骨呢,怎么您会唱他的词?” 杨玉环很奇怪地问:“他一个翰林学士,怎么能使我恨他到这个地步呢?” 高力士说:“第二首《清平调》里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那不是把您比作秽乱汉宫的赵飞燕了吗?” 杨玉环想想也有道理,从此,每当唐玄宗想重用李白时,杨玉环总在一旁阻止。

    李白等了很长时间不见皇帝重用,便猜到一定是有人从中作梗,就干脆向唐玄宗辞去那只能逗君王开心的翰林差事。唐玄宗虽然爱惜李白的才能,但什么事也比不上杨玉环重要,既然她讨厌李白,就只好赏给李白许多黄金让他出京游历。

    从此,李白骑着毛驴云游四方,到华阴时,醉醺醺地想登山,走过华阴县衙门口却没有下驴。县令不认识李白,见一个小百姓竟敢骑驴闯县衙,大怒,吩咐把李白抓到大堂之上叱问他:“你是什么人?胆敢如此无礼?” 李白当时接笔写下一纸奇怪的供状,上面没写姓名籍贯,只写着:“曾经用皇上的手帕抹嘴;皇帝亲自为我调制羹汤;杨国忠为我捧砚;高力士替我脱靴;天子的门前我尚能骑马,华阴县门口却骑不得驴。”

    县令又惊讶又羞愧,忙向李白作揖拜谢道:“不知翰林到此,失敬,失敬!” 李白高声笑着,骑上他的驴继续浪迹天涯去了。 唐肃宗乾元年间,年过花甲的李白仍在骑着毛驴浪迹天涯。

    一天,他正行走在至金陵途中,炎热的天气使他渴得七窍生烟,忽见前边一家门前挑着一面小旗,上书“佳醋”二字。李白到了门前,见是一醋店。

    他想,没有酒喝,喝点醋解解渴也不错。إ 李白把毛驴。

    6. 王维和李白的出现顺序是怎样的

    如果不考虑史书是否记错,王维与李白的生活日期简直惊人的相似:他们都是公元701年出生,一个死于公元761年,一个晚一年去世。他们都有很多相同的朋友,比如王昌龄比如孟浩然比如杜甫比如。。。。。。他们也曾在相同的时间在相同的地方生活过——李白到长安来的那些年当中的几天,王维应该是“出差”回来了吧。。。。。。等等等等,然而,他们俩人,却像真正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一点交集也没有。

    也许是性格上的不同吧。李白,大家都知道的,狂放不羁,潇洒而不受世俗约束。从他的诗歌、行为、言辞中,你所感受到的,是豪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傲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甚至是童稚的天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率性的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看着他的诗,你会觉得一切都变得开阔了,那是一种洒脱的解脱。

    王维则有些雅的极致,是那种文人似的纯粹的雅,他的行为,他的诗歌中,让你感受到的,便是那种温文。他的诗中也会有豪气干云的时候,——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也会有士不平则鸣——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沙(更合适的那句一时想不起来);也会有雄浑的气魄——风劲角弓鸣;也会有自负——今生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但是,无论是哪一种,你从中都不会找到那种“金刚怒目”似的东西,即便是不平,也表现得那么温柔。他好像更多情一些,“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千百年后,这诗中所表达出的友情仍令我们感动。

    或许,正因如此,他们俩人,或者说,他们代表两类人,才不会走到一起。

    但是,还有个问题,即便是性格完全不同,其实也不应该是影响成为朋友的障碍。比如,杜甫就和李白一样吗?他和王维也不一样啊。然而,杜甫却与两人都有深厚的友谊,尤其是李白——那个与他更不一样的人。

    我不敢往下想。难道是“文人相轻”在作怪?现在王维的诗名是不如李白了,可在当时,他无疑也是诗坛一巨匠——代宗曾说过他是“天下文宗”,这地位够高了。李白,当然,他从那时起就已经是一个享誉全国的大诗人了。他们都真挚的对待自己的朋友们,也从来没有妒忌过谁的恶行,为什么偏偏他们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呢?

    唉,一个谜。。。。

    7. 盛唐时期为什么出现李白杜甫这样的大家

    因为国家安定,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李白父亲也当过官,生活环境、氛围对李白也有一定的影响;杜甫是生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因此极大的影响了他后期晚年的作品,安史之乱后更是写了很多爱国忧民的诗。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仕途不顺,所谓逆境出人才,官场不顺使他们的作品风格更为淬炼,千古流传。

    盛唐时期民风开放,社会整体都处于上升阶段,经济实力雄厚,政治严明,军事强大,文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一个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人民思想浪漫又有深度,唐朝全盛时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唐朝这个时期从外族文明汲取也诸多,接收到的文化文学知识更为广泛,兼容并蓄是文学文化水平达到更高的层次,也是唐诗盛行的原因之一。

    自陈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代著名诗人层出不穷,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岑参、王维,中唐时期的李贺、韩愈、白居易,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是其中的几个代表。他们的诗作风格各异,既有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既有激昂雄浑的边塞诗,亦有沉郁厚重的“诗史”,还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律诗和古诗的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诗人,使得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

    李白的唐诗诗出现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