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晚唐诗整体特点

    1. 晚唐诗的风格特点

    晚唐诗歌的艺术特点:伤感无奈,细腻柔软。借古讽今,颓然消极。

    晚唐时社会状况急转而下,宦官专权、藩镇割剧、又爆发了最终令唐王朝轰然坍塌的黄巢大起义,面对这种情况,诗人们大都忧时嗟生、消极悲观,关注对象从社会转入自身情感,吟诵男女之情蔚成风气,艺术格调上,一方面继承中唐精工雕琢的“人工之美”诗风,另一方面也推重天真隽永、平淡的诗风。依风格可大致分为五类:以杜牧、许浑为代表的清丽感伤风格,追求语言典丽、空灵飘逸的感伤诗风;以李商隐、温庭筠为代表的深婉绮艳风格,李深婉蕴藉,是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而温则开香艳一派;以司空图、陆龟蒙为代表的隐逸诗风;以贾岛、姚合为代表的苦吟诗风,贾凄清幽曲,姚平淡含蓄;以郑谷、韦庄、罗隐、杜荀鹤、皮日休等人为代表的乱世悲慨与怨刺诗风 ,郑谷、韦庄、皮日休乱世悲慨,罗隐、杜荀鹤怨刺讥弹(注:隐逸派与乱世悲慨、怨刺常互有穿插,不能决对论之)。

    其他问题不想多说,只说一点。

    记得当时先生上课时,曾经提到过一点,那就是中唐盛世时,诗歌已经到了一个颠峰,很难被超越了。

    到中唐后期和晚唐时,大家就想着要突破,但是很难,非常难。盛唐的风格、趣味、技巧,都是面面俱到而且面面都是颠峰。要超越几乎是不可能的。

    找来找去,最后韩、孟、贾、李等人,还是决定剑走偏锋,发现奇趣,搞点奇崛的东西。“悬崖架屋”,郊寒岛瘦,都是这种趣味的反映。

    到了晚唐,诗歌的发展,主要不是继承和继续盛唐的艺术繁华,而是破然后立,是打破牢笼,是如何自新。这是内在的。

    现实环境的变化同时也要求诗歌必须有所反映,盛世不再,艺术必须有所改变。这是外在的。

    个人感觉,韩、孟、贾、李等人的意义,在文学史上非常重要,最主要的贡献是趣味上的,奇趣成为后世人做诗歌也好写文章也好,一个很难得、很上档次的美学追求,机器重要。这是从意义上看。

    从美学境界、文学造诣、艺术成就上来看,这些人比不过晚唐诸公,晚唐诗歌在美学境界上堪称绝品,丝毫不逊色于盛唐,甚至有过之。晚唐诗是完全可以与盛唐诗并肩的另一个极顶颠峰。

    个人感觉,晚唐诗的特点,主要应该有以下几个:

    1、老趣。内容历练中有苍凉。

    2、感伤。凄迷,朦胧,空朦。

    3、工整、历练。典雅而规范。

    4、多重、复调。万千滋味集于一体。

    5、意境。

    6、其他。

    晚唐诗的和中晚唐的那些追求奇趣的人一样,极大地丰富和拓宽了诗歌的美学意境,极大地扩张了诗歌艺术的表现力。

    2. 初唐中唐晚唐诗区别,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

    初唐诗歌最初受隋以来的浮艳的宫廷诗风影响很大,上官仪,虞世南就是著名的宫廷诗人,诗风繁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自初唐四杰起,诗风陡转,尤其是陈子昂提出诗歌革新,一扫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诗风,从诗歌形式看,经过沈全期、宋之问的过渡,律诗已经定型。

    盛唐诗歌百花齐放,空前繁荣,成就最高,流派多,伟大诗人多。李白、杜甫均为盛唐诗人,这一时期的诗歌风格以蓬勃向上的豪放浪漫主义为主,亦有清新自然的山水田园诗,名家辈出,风格多样,提现了盛唐之音。

    到了中唐,以白居易为代表,发起了盛世浩大的新乐府运动,倡导诗歌应为时,为事而作,与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一脉相承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以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为代表,体现了这一时期诗歌的创作主旋律。晚唐时期,有才华的诗人不少,李商隐杜牧被称为“小李杜”,他们的诗作表现出对日益没落的时政的忧虑,同时流露出盛世不在的伤感、忧郁。

    3. 理解以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诗特色

    (一)李商隐

    识记:李商隐的生平。

    理解:①李商隐的政治诗;②李商隐的无题诗。

    应用:①李商隐无题诗朦胧美的主要体现;②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杜牧与许浑

    识记:①杜牧的生平;②“小李杜”。

    理解:①“二十八字史论”;②许浑《金陵怀古》。

    应用:杜牧怀古咏史诗的特点。

    (三)贾岛与姚合

    识记:贾岛、姚合是晚唐著名“苦吟”诗人。理解:“武功体”。

    应用:①贾岛诗歌的情思内涵和艺术特点;②姚合诗歌的情思内涵和艺术特点。

    4. 唐诗有啥好处与特点

    唐诗为历代广大读者所喜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引的两句话说得好:“唐诗色泽鲜妍,如旦晚脱笔砚者;今诗才脱笔砚已是陈言”。

    这里所谓的“今诗”指的是明诗。明代以七子为代表的诗坛专意摹仿唐诗,但摹仿是陈陈相因没有生气的,所以“才脱笔砚”便“已是陈言”。

    至于唐诗本身呢,则千载之下仍是那么“色泽鲜妍,如旦晚脱笔砚者”。两者之间,相去又如何之远呵! 我们今天学习唐诗,当然就更不是要去摹仿唐诗,而是要从中感受到那“色泽鲜妍,如旦晚脱笔砚者”的新鲜活力。

    正是这种新鲜的活力,带着蓬勃的朝气,形成为盛唐之音,展现为绚丽壮观的广阔天地,使我们感受到饱满的艺术享受;这就是唐诗使我们百读不厌的缘故。 马克思说:“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一句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①优秀的诗篇因此总是不断地激发着、唤醒着人们新鲜的感受,又以这方面的素养促进了诗歌的创作发展。这乃是一个辩证的历史过程。

    唐诗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出现的,又以它全新的创作不断地启发着人们,这就是我们学习唐诗最感到兴趣的地方。我们一方面在欣赏着那些最富于生活气息的名章秀句,一方面探索着那蓬勃涌现的过程;唐诗由于它具有最鲜明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就成为我们最好的学习的典范。

    唐诗的语言明白易懂,这也是大家所都能感受得到的。它不但比起唐以前的诗坛来是如此的,而且比起它以后的诗坛来也是如此的。

    例如明、清的诗歌,它离我们的时代比唐诗要近得多,那么为什么反而不如唐诗那么明白易懂呢?这难道不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明白易懂也并不难,难得的是以那么浅近的语言却能取得那么精湛的艺术成就;这深入浅出的诗歌造诣,又正是唐诗为人们赞赏的一个缘故。明白易懂自然更不等于一览无余,一览无余又怎能百读不厌呢?而唐诗却正是以其明白易懂而更为人们所百读不厌。

    这之间既有统一又有矛盾。唐诗中有一些人人传诵的名篇,其间的诗歌语言就不一定都那么明白易懂。

    即以杜甫而论,也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并不那么易懂的诗句,但无疑的却又是好诗;这里的情况正应该作具体的分析。诗歌语言本来是允许有一定跳跃性的,有时跳跃得比较突出了些,就可能感到不那么平易;可是如果它因此却取得了强烈的艺术实感,那么人们就会爱不忍释;杜甫《秋兴八首》中的这两句诗的情况可能就是如此的。

    但这样的诗句在《秋兴八首》中又毕竟是偶然出现的。而语言的明白易懂乃是语言的美德,诗歌虽然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却不能不植根于日常的生活语言之上,远离了生活语言,诗歌的花果就容易枯萎,明白易懂乃是诗坛的一条康庄大道。

    唐诗中既有大量明白易懂的杰作,又有少量不太明白易懂的名篇;这里的矛盾统一可以成为我们探索诗歌语言艺术奥秘最好的桥梁。而唐诗的可贵正在于语言艺术上深入浅出的统一,这乃是它的最高成就,最鲜明的特色;这也是唐诗为什么能那么繁荣旺盛的一个原因。

    唐代诗人辈出,他们好象得天独厚,信手拈来多成好诗,都与这一鲜明的特色是分不开的。 研究唐诗繁荣的原因,也是我们学习唐诗一个方面的课题,我们很少看到人们对于其他时代诗歌繁荣的原因有那么大的兴趣去进行研究。

    这当然首先由于唐诗是一个大家公认的诗歌高潮。而这个高潮又被传统地分为初、盛、中、晚,起伏分明的四个时期;我们也很少看到其他时代的诗坛有这么完整的时代性的划分,这当然也由于它是一个波澜壮阔巨大持久的高潮,所以才能分得清它的潮头、潮尾、顶峰与转折。

    而这个初、盛、中、晚的四个时期,又恰恰与唐代整个社会的起伏发展,如影随形,相为终始。唐代社会的发展乃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高潮,这也是为大家所公认的。

    这两个高潮的息息相通,就更增加了初、盛、中、晚的鲜明性。这里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也就不限于诗歌本身,而是诗歌与时代的关系。

    诗歌作为一个特殊的语言艺术,它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内部规律,而它的发展如何才能获得充分的成熟,则又取决于它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客观条件。这里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广泛生活内容,是我们研究唐诗的广阔领域。

    唐诗的时代感越鲜明,它的生活气息也就越浓厚。唐代诗坛的这一特色,又是对唐诗自身的一个高度概括。

    以上举出的这些鲜明特色,并不是什么结论,而只是最亲切的感受。我们的感受可能还有更多的方面,那就更好。

    我们研究任何课题,总是需要掌握它特殊性的第一手资料。这些客观存在的鲜明特色,其实就正是唐诗的第一手资料。

    我们从事唐诗的研究,也可以从任何问题入手,但目的总是在向精华所在进军;而这些鲜明的特色,就正是唐诗的精华之所在。离开了这些特色,我们就感觉不到唐诗为什么可爱,认识不出唐诗的特殊成就,摸索不到唐诗起伏的脉搏。

    在我们学习唐诗的道路上,这些鲜明的特色,随时都将成为治学中一个最亲切的路标。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