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解析微盘txt

    1. 哪里有唐诗宋词下载

    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 ) 《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辛弃疾)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 )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人物。这些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词

    希望满意

    2. 唐诗解析

    节妇吟 唐·张籍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解释: 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 我家的高楼就连著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著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我侍奉丈夫发誓要生死共患难。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只恨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重点词句: 吟:一种诗体的名称。 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

    缠绵:情意深厚。 罗:一类丝织品,质薄、手感滑爽而透气。

    襦:短衣、短袄。苑: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

    良人:丈夫。 戟:一种古代的兵器。

    明光:明光殿,此指皇宫。 事:服事、侍奉。

    拟:打算。 赏析: 这是一首具有双层面内涵的唐诗精品。

    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节妇:能守住节操的妇女,特别是对丈夫忠贞的妻子。

    据本诗另一版本,标题下有“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

    当时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这首诗实际上是作者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只不过用了比兴手法,说得比较委婉、客气。 下面把比喻层面的内涵大略串讲一下(注意,用夫妇比喻君臣在古诗中是一个传统用法):你明知我是皇上的官员身在朝廷,却还勾引我不惜地位和名声。

    感激你对我的深情厚意,我把你的美意记在了心里。我住在离皇上很近的京城里,皇上在宫中执掌著最高权力。

    我知你对我是真心一片,但我为朝廷效力,还是要忠于皇上和中央政权。我现在拒绝你的请求和许诺,心中很是伤感,只恨我没能遇到你,在我被皇上任官以前。

    诗中所说“双明珠”是李师道用来拉拢、引诱作者为其助势的代价,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声名地位、富贵荣华一类的东西。作者慎重考虑后委婉的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象一个节妇守住了真操一样的守住了自己的严正立场。

    但当时李师道是个炙手可热的藩镇高官,作者并不想得罪他、让他难堪,因此写了这首非常巧妙的双层面的诗去回拒他。 此诗情理真挚,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全诗委婉曲折而动人。

    除了它所表现的是君子坦荡胸怀这一因素外,其在艺术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 此诗一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还,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

    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

    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勾引而写的名作。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脱胎而来,但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 此诗富有民歌风味,它的一些描写,在心理刻画中显示,写得如此细腻,熨贴,入情入理,短幅中有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你虽有一番‘好意’,我不得不拒绝。”这就是张籍所要表达的,可是它表达得这样委婉,李师道读了,也就无可奈何了。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解释: 隔着千山万水般书信的断绝,知道你想念着我在睡梦担心着我。由于我心神恍惚不能自主,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梦见你。

    重点词句: 赏析: 做梦包含了希望与绝望之间极深沉、极痛苦的感情。元稹更推进一层,把不能入梦的原因作了近乎离奇的解释:我本来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和你梦里相逢,过去也曾多次梦见过你。

    但此刻,我的身心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颠倒,所以“惟梦闲人不梦君”。这就把凄苦的心境写得入骨三分,内容也更为深广。

    再说,元稹这首诗是次韵和诗,在韵脚。

    3. 唐诗解析

    节妇吟 唐·张籍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解释: 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 我家的高楼就连著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著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我侍奉丈夫发誓要生死共患难。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只恨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重点词句: 吟:一种诗体的名称。 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

    缠绵:情意深厚。 罗:一类丝织品,质薄、手感滑爽而透气。

    襦:短衣、短袄。苑: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

    良人:丈夫。 戟:一种古代的兵器。

    明光:明光殿,此指皇宫。 事:服事、侍奉。

    拟:打算。 赏析: 这是一首具有双层面内涵的唐诗精品。

    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节妇:能守住节操的妇女,特别是对丈夫忠贞的妻子。

    据本诗另一版本,标题下有“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

    当时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这首诗实际上是作者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只不过用了比兴手法,说得比较委婉、客气。 下面把比喻层面的内涵大略串讲一下(注意,用夫妇比喻君臣在古诗中是一个传统用法):你明知我是皇上的官员身在朝廷,却还勾引我不惜地位和名声。

    感激你对我的深情厚意,我把你的美意记在了心里。我住在离皇上很近的京城里,皇上在宫中执掌著最高权力。

    我知你对我是真心一片,但我为朝廷效力,还是要忠于皇上和中央政权。我现在拒绝你的请求和许诺,心中很是伤感,只恨我没能遇到你,在我被皇上任官以前。

    诗中所说“双明珠”是李师道用来拉拢、引诱作者为其助势的代价,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声名地位、富贵荣华一类的东西。作者慎重考虑后委婉的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象一个节妇守住了真操一样的守住了自己的严正立场。

    但当时李师道是个炙手可热的藩镇高官,作者并不想得罪他、让他难堪,因此写了这首非常巧妙的双层面的诗去回拒他。 此诗情理真挚,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全诗委婉曲折而动人。

    除了它所表现的是君子坦荡胸怀这一因素外,其在艺术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 此诗一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还,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

    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

    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勾引而写的名作。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脱胎而来,但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 此诗富有民歌风味,它的一些描写,在心理刻画中显示,写得如此细腻,熨贴,入情入理,短幅中有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你虽有一番‘好意’,我不得不拒绝。”这就是张籍所要表达的,可是它表达得这样委婉,李师道读了,也就无可奈何了。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解释: 隔着千山万水般书信的断绝,知道你想念着我在睡梦担心着我。由于我心神恍惚不能自主,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梦见你。

    重点词句: 赏析: 做梦包含了希望与绝望之间极深沉、极痛苦的感情。元稹更推进一层,把不能入梦的原因作了近乎离奇的解释:我本来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和你梦里相逢,过去也曾多次梦见过你。

    但此刻,我的身心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颠倒,所以“惟梦闲人不梦君”。这就把凄苦的心境写得入骨三分,内容也更为深广。

    再说,元稹这首诗是次韵和诗,在韵脚。

    4. 唐诗解析 作者:孟云卿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孟云卿,唐代诗人。

    武昌(今湖北鄂州市)人,一说河南人。约生活于八世纪中叶。

    天宝(742一756年)间,应举不第,流寓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他一生失意,飘泊不定,展转南北,悲苦苍凉,不被重用。

    其诗宗陈子昴,风格高古。为杜甫、元结、韦应物等人所推重,仕终校书郎。

    其《箧中记》选入孟云卿诗5首,其他流传至今的尚有20多首。 《伤情》一诗的大意是:年长时容易忧愁,幼年又常常伤感。

    出门在外或在家里都是踌躇不定,彷徨无依,茫然无措。这一生的经历是何等的痛苦,从前的事又哪里能够忘怀!兄弟先我去世,抛下孤儿幼女挤满我的身旁。

    我的故乡在东南方,河上新架起了桥梁。但是,父母的坟墓在这里,我又怎能老是思念故乡呢?四季更替与日月运行,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常规。

    秋风一刮起来,草木都披上了霜花。我还是应该努力自勉啊,不再思念这些伤心事了!诗人生活的时代,应该是这样一种境况:中小地主阶级的文人,为了寻求出路,不得不远离乡里,奔走权门,或游京师,或拜州郡,以博一官半职。

    落拓失意,游宦无成者自然容易感到寂寞、苦闷,痛感其才华不得施展,再加上作者身世之悲、境遇之艰、怀乡之思、伤秋之感集于一身,写出的诗作怎么能不凄惋动人呢!但是作者从自身的命运遭际、生活体验出发,把叙事和抒情很自然地糅合在一起,对其多舛的命运和颠沛流离的痛苦生活没有作空洞的呐喊,也没有自怨自艾地哀叹,而是以一颗平和之心进行了具体地描绘,表达了自己坦然面对困厄的人生态度,这种达观的心境令人感佩!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而又饱含着情感,接近口语,不饰雕琢,通俗晓畅。全诗将叙事和抒情紧密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该诗显著的艺术特点就是善于通过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叙事中又带有抒情意味,两者互相烘托,密切结合,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更鲜明突出。此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衬映烘托,着墨虽不多,却语短情长,言近旨远,余味无穷。

    例如“四时与日月,万物各有常。秋风已一起,草木无不霜。

    行行当自勉,不忍再思量。”秋风刮起时,草木枯萎,染上秋霜,我的落拓不就如秋风中草木一般,是万物的常规,又何必沉湎于感伤之中不能自拔呢?这里巧用比兴,减轻了诗歌过于浓重的悲伤情绪,使诗句温丽清新,自然浅近,耐人寻味,增强了诗歌的美学效果。

    5. 唐诗解析

    芦花 唐 雍裕之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复:又。浪花:比喻芦花。浑:完全。

    翻译:

    从河流两岸,一直延伸到整片沙滩上,全都长满了芦草。

    当微风吹起时,层层翻动的芦花就像波浪一样,煞是好看。

    在月明的夜晚,银白色的芦花像雪一般,

    白茫茫一片,令人认不出渔翁的家在哪了呢!

    解析:

    这是一首绝妙的诗,夹岸沙地上芦苇密布,那苇花一支支的如浪花翻滚,此起彼伏,在朗月之下,如一片片白雪似的.

    诗中写的是芦花飞舞的景象。没有“芦花”二字,却句句是描写芦花的白。此时,其他草木逐渐凋零,独有芦花似雪,随风翻动,可谓奇观。

    6. 唐诗解析 作者:孟云卿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孟云卿,唐代诗人。武昌(今湖北鄂州市)人,一说河南人。约生活于八世纪中叶。天宝(742一756年)间,应举不第,流寓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他一生失意,飘泊不定,展转南北,悲苦苍凉,不被重用。其诗宗陈子昴,风格高古。为杜甫、元结、韦应物等人所推重,仕终校书郎。其《箧中记》选入孟云卿诗5首,其他流传至今的尚有20多首。

    《伤情》一诗的大意是:年长时容易忧愁,幼年又常常伤感。出门在外或在家里都是踌躇不定,彷徨无依,茫然无措。这一生的经历是何等的痛苦,从前的事又哪里能够忘怀!兄弟先我去世,抛下孤儿幼女挤满我的身旁。我的故乡在东南方,河上新架起了桥梁。但是,父母的坟墓在这里,我又怎能老是思念故乡呢?四季更替与日月运行,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常规。秋风一刮起来,草木都披上了霜花。我还是应该努力自勉啊,不再思念这些伤心事了!诗人生活的时代,应该是这样一种境况:中小地主阶级的文人,为了寻求出路,不得不远离乡里,奔走权门,或游京师,或拜州郡,以博一官半职。落拓失意,游宦无成者自然容易感到寂寞、苦闷,痛感其才华不得施展,再加上作者身世之悲、境遇之艰、怀乡之思、伤秋之感集于一身,写出的诗作怎么能不凄惋动人呢!但是作者从自身的命运遭际、生活体验出发,把叙事和抒情很自然地糅合在一起,对其多舛的命运和颠沛流离的痛苦生活没有作空洞的呐喊,也没有自怨自艾地哀叹,而是以一颗平和之心进行了具体地描绘,表达了自己坦然面对困厄的人生态度,这种达观的心境令人感佩!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而又饱含着情感,接近口语,不饰雕琢,通俗晓畅。全诗将叙事和抒情紧密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该诗显著的艺术特点就是善于通过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叙事中又带有抒情意味,两者互相烘托,密切结合,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更鲜明突出。此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衬映烘托,着墨虽不多,却语短情长,言近旨远,余味无穷。例如“四时与日月,万物各有常。秋风已一起,草木无不霜。行行当自勉,不忍再思量。”秋风刮起时,草木枯萎,染上秋霜,我的落拓不就如秋风中草木一般,是万物的常规,又何必沉湎于感伤之中不能自拔呢?这里巧用比兴,减轻了诗歌过于浓重的悲伤情绪,使诗句温丽清新,自然浅近,耐人寻味,增强了诗歌的美学效果。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