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朗诵赠卫八处士
1. 急求模仿《赠卫八处士》古诗一首
叹生死炎凉
生死无交汇,恰似阴和阳。
他年是宾年,同沐茶芳香。
人间长何久,亲朋皆魂殇。
访友多移迁,孤走罗雀廊。
怎道半辈子,复临旧居墙。
今探兄不治,子嗣亦过房。
戚然拜冠冢,慨汝投哪家。
慨凄尚至中,聚雨漫水沆。
春雷划天际,古碑劈断梁。
我叹罹逝快,两甲修三堂。
三堂仍缺足,悲余哀心凉。
再世间百载,眼角泪行行。
注:宾(古也称哪儿的意思,广东话有保留)
沆(沆沆。水面广阔无际的样子)
修三堂(堂的意思在这里是祠堂)
缺足(不够)
余(我)
间(间隔,也和原诗对上)
说实话,太难写,凑出一首,兄台看得上眼,就纳之。
=======旋风客
2. 赠卫八处士诗词鉴赏400字
此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
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从“焉知”到“意长”十四句,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低徊婉转,耐人寻味。
全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写得非常生动自然开头四句说:人生动辄如参、商二星,此出彼没,不得相见;今夕又是何夕,咱们一同在这灯烛光下叙谈。这几句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了诗篇。
诗人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虽然两京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受。
久别重逢,彼此容颜的变化,自然最容易引起注意。别离时两人都还年轻,而此时俱已鬓发斑白了。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两句,由“能几时”引出,对于世事、人生的迅速变化,表现出一片惋惜、惊悸的心情。接着互相询问亲朋故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里火辣辣地难受。
按说,杜甫这一年才四十八岁,亲故已经死亡半数很不正常。如果说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已经隐隐透露了一点时代气氛,那么这种亲故半数死亡,则更强烈地暗示着一场大的干戈乱离。
“焉知”二句承接上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人故意用反问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其中既不无幸存的欣慰,又带着深深的痛伤。
前十句主要是抒情。接下去,则转为叙事,而无处不关人世感慨。
随着二十年岁月的过去,此番重来,眼前出现了儿女成行的景象。这里面当然有倏忽之间迟暮已至的喟叹。
“怡然”以下四句,写出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亲切可爱的情态。诗人款款写来,毫端始终流露出一种真挚感人的情意。
这里“问我来何方”一句后,本可以写些路途颠簸的情景,然而诗人只用“问答乃未已”一笔轻轻带过,可见其裁剪净炼之妙。接着又写处士的热情款待: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香喷喷的二米饭。
这自然是随其所有而具办的家常饭菜,体现出老朋友间不拘形迹的淳朴友情。“主称”以下四句,叙主客畅饮的情形。
故人重逢话旧,不是细斟慢酌,而是一连就进了十大杯酒,这是主人内心不平静的表现。主人尚且如此,杜甫心情的激动,当然更不待言。
“感子故意长”,概括地点出了今昔感受,总束上文。这样,对“今夕”的眷恋,自然要引起对明日离别的慨叹。
末二句回应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暗示着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复会;明日之别,后会何年?低回深婉,耐人玩味。诗人是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寻访故人的;是在长别二十年,经历了沧桑巨变的情况下与老朋友见面的,这就使短暂的一夕相会,特别不寻常。
于是,那眼前灯光所照,就成了乱离环境中幸存的美好的一角;那一夜时光,就成了烽火乱世中带着和平宁静气氛的仅有的一瞬;而荡漾于其中的人情之美,相对于纷纷扰扰的杀伐争夺,更显出光彩。“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被战乱推得遥远的、恍如隔世的和平生活,似乎一下子又来到眼前。
可以想象,那烛光融融、散发着黄粱与春韭香味、与故人相伴话旧的一夜,对于饱经离乱的诗人,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重啊。诗人对这一夕情事的描写,正是流露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它使读者感到结束这种战乱,是多么符合人们的感情与愿望。
3. 求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赠卫八处士》诗
《赠卫八处士》
作者: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解】:
1、参与商:星座名,参星在西而商星在东,当一个上升,另一个下沉,故不相见。
2、间:掺合。
3、故意:故交的情意。
4·“驱儿罗酒浆。”一句争议较大,也有许多版本叫“儿女罗酒浆”
【韵译】:
世间上的挚友真难得相见,
好比此起彼落的参星商辰。
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
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青春壮年实在是没有几时,
不觉得你我各巳鬓发苍苍。
打听故友大半早成了鬼藉,
听到你惊呼胸中热流回荡。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
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
今日见到你儿女已经成行。
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
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
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
你便叫他们张罗家常酒筵。
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
刚烧好黄粱掺米饭喷喷香。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
一举杯就接连地喝了十觞。
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
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
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
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
【评析】:
4. 杜甫的诗《赠卫八处士》中“十觞亦不醉”的下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赠卫八处士
作者: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5.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如商
白话译文 人生旅途常有别离不易相见,就像参星商星实在难得相遇。
今夜又是一个什么吉日良辰,让我们共同在这烛光下叙谈。 青春壮健年少岁月能有多少,转瞬间你我都已经两鬓如霜。
昔日往来的朋友一半已去世,我内心激荡不得不连声哀叹。 没想到我们已分别廿个春秋,今天还能亲临你家里的厅堂。
相分别是你还没有结婚成家,倏忽间你的子女已成帮成行。 他们彬彬有礼笑迎父亲老友,亲切地询问我来自什么地方? 还来不及讲述完所有的往事,你就催促儿女快把酒菜摆上。
冒着夜雨剪来了青鲜的韭菜,呈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 主人感慨见面的机会太难得,开怀畅饮一连喝干了十几杯。
一连喝干十几杯还没有醉意,令我感动你对老友情深意长。 明日分别后又相隔千山万水,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绪难断。
作品原文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⑽,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⑿,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⒂,世事两茫茫。
6. 赠卫八处士的作品鉴赏
此诗写久别的老友重逢话旧,家常情境,家常话语,娓娓写来,表现了乱离时代一般人所共有的“沧海桑田”和“别易会难”之感,同时又写得非常生动自然,所以向来为人们所爱读。
开头四句说:人生动辄如参、商二星,此出彼没,不得相见;今夕又是何夕,咱们一同在这灯烛光下叙谈。这几句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了诗篇。
诗人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虽然两京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受。
久别重逢,彼此容颜的变化,自然最容易引起注意。别离时两人都还年轻,而此时俱已鬓发斑白了。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两句,由“能几时”引出,对于世事、人生的迅速变化,表现出一片惋惜、惊悸的心情。接着互相询问亲朋故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里火辣辣地难受。
按说,杜甫这一年才四十八岁,亲故已经死亡半数很不正常。如果说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已经隐隐透露了一点时代气氛,那么这种亲故半数死亡,则更强烈地暗示着一场大的干戈乱离。
“焉知”二句承接上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人故意用反问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其中既不无幸存的欣慰,又带着深深的痛伤。
前十句主要是抒情。接下去,则转为叙事,而无处不关人世感慨。
随着二十年岁月的过去,此番重来,眼前出现了儿女成行的景象。这里面当然有倏忽之间迟暮已至的喟叹。
“怡然”以下四句,写出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亲切可爱的情态。诗人款款写来,毫端始终流露出一种真挚感人的情意。
这里“问我来何方”一句后,本可以写些路途颠簸的情景,然而诗人只用“问答乃未已”一笔轻轻带过,可见其裁剪净炼之妙。接着又写处士的热情款待: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香喷喷的二米饭。
这自然是随其所有而具办的家常饭菜,体现出老朋友间不拘形迹的淳朴友情。“主称”以下四句,叙主客畅饮的情形。
故人重逢话旧,不是细斟慢酌,而是一连就进了十大杯酒,这是主人内心不平静的表现。主人尚且如此,杜甫心情的激动,当然更不待言。
“感子故意长”,概括地点出了今昔感受,总束上文。这样,对“今夕”的眷恋,自然要引起对明日离别的慨叹。
末二句回应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暗示着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复会;明日之别,后会何年?低回深婉,耐人玩味。诗人是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寻访故人的;是在长别二十年,经历了沧桑巨变的情况下与老朋友见面的,这就使短暂的一夕相会,特别不寻常。
于是,那眼前灯光所照,就成了乱离环境中幸存的美好的一角;那一夜时光,就成了烽火乱世中带着和平宁静气氛的仅有的一瞬;而荡漾于其中的人情之美,相对于纷纷扰扰的杀伐争夺,更显出光彩。“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被战乱推得遥远的、恍如隔世的和平生活,似乎一下子又来到眼前。
可以想象,那烛光融融、散发着黄粱与春韭香味、与故人相伴话旧的一夜,对于饱经离乱的诗人,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重啊。诗人对这一夕情事的描写,正是流露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它使读者感到结束这种战乱,是多么符合人们的感情与愿望。
这首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诗人只是随其所感,顺手写来,便有一种浓厚的气氛。
它与杜甫以沉郁顿挫为显著特征的大多数古体诗有别,而更近于浑朴的汉魏古诗和陶渊明的创作;但它的感情内涵毕竟比汉魏古诗丰富复杂,有杜诗所独具的感情波澜,如层漪迭浪,展开于作品内部,是一种内在的沉郁顿挫。诗写朋友相会,却由“人生不相见”的慨叹发端,因而转入“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时,便格外见出内心的激动。
但下面并不因为相会便抒写喜悦之情,而是接以“少壮能几时”至“惊呼热中肠”四句,感情又趋向沉郁。诗的中间部分,酒宴的款待,冲淡了世事茫茫的凄惋,带给诗人幸福的微醺,但劝酒的语辞却是“主称会面难”,又带来离乱的感慨。
诗以“人生不相见”开篇,以“世事两茫茫”结尾,前后一片苍茫,把一夕的温馨之感,置于苍凉的感情基调上。这些,正是诗的内在沉郁的表现。
如果把这首诗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对照,就可以发现,二者同样表现故人淳朴而深厚的友情,但由于不同的时代气氛,诗人的感受和文字风格都很不相同,孟浩然心情平静而愉悦,连文字风格都是淡淡的。而杜甫则是悲喜交集,内心蕴积着深深的感情波澜,因之,反映在文字上尽管自然浑朴,而仍极顿挫之致。
《唐诗品汇》:刘云:《阳关》之后,此语为畅(末二句下)。《唐诗快》:此首无甚奇妙处,既逸而复收之,不过一真。
《唐诗归》:钟云:写情寂寂(首四句下)。谭云:“父执”二字凄然,读之使人自老(“怡然”句下)。
钟云:只叙真境,如道家常,欲歌,欲哭(“问我”句下)。钟云:幽事著色(“夜雨”二句下)。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凡诗,情真者不厌浅。钟、谭虽喜深,不能删此作。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情真,浅不堕肤;淡雅,的然陶派。
7. 诗歌朗诵(多人)多人的诗歌朗诵,不限题材急
中华少年甲 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 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 乙 从碧波环抱的宝岛走来, 我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 丙 从苍苍茫茫的草原走来, 我是蓝天下翱(áo)翔的雏鹰; 丁 从七沟八梁的黄土坡走来, 我是黄河边鲜嫩的山丹丹。
齐 啊!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 我们是中华的少年! 丁 九曲黄河让我懂得百折不回, 甲 莽(mǎng)莽昆仑(lún)使我学会立地顶天, 丙 教我纯洁的是北国的雪花, 乙 教我热烈的是南疆的红棉。 甲乙 龙的故土,民族的摇篮, 锦绣山川,我们的家园。
甲 到刚劲(jìng)端庄的方块字里, 感受“水浒(hǔ)”“三国”的英雄豪气; 乙 到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 领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 丙 在外婆的歌谣里牙牙学语, 女娲(wā)、大禹(yǔ)的故事萦(yíng)绕耳畔; 丁 在爷爷的臂弯下蹒(pán)跚(shān)学步, 冬子、雷锋的脚印引我向前。 丙丁 炎黄子孙,中华儿女, 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
丁 五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 乙 八月中秋,借皎皎圆月遥寄思念。 丙 敖(áo)包会上,射箭摔跤,尽显小牧民的强悍; 甲 手捧哈(hǎ)达,欢歌劲舞,献给朋友美好的祝愿。
乙丙 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 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丁 我们铭(míng)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 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
黄河纤(qiàn)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丙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甲 先驱者的热血复苏了千年冻土, 神州才露出青春的笑脸, 乙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甲 今天,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hàn)接, 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响亮回答: 齐 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cuǐ)璨(càn)的诗篇! 甲 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 乙 不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 丙 不迷恋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 丁 不忘记“最危险的时候”战歌飞旋! 甲 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 乙 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 丙 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 丁 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甲丁 听,芦笙(shēng)和唢(suǒ)呐一齐吹响, 乙丙 看,乳燕和雏鹰比翼联翩。 齐 五十六朵鲜花竞(jìng)相开放, 装点祖国万里大花园。
甲 让先辈的英灵自豪地惊叹: 齐 啊!这就是我的中华! 这就是中华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