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古诗词曲中“桂树,明月”的意象是什么

    古诗词曲中“桂树,明月”的意象是什么

    诗中的明月意象随处可见,其中绝大部份描写明月的诗句都是以表达离愁别绪,思乡怀人为主旨的,这在唐以后的诗歌仍比比皆是,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杨州慢》)等等.由此可以说唐诗中的明月意象已渗透了古人的思乡怀人情绪.由于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传承,以致后来的文学作品中仍然保留和发展了这种审美意识,从而逐渐形成了我国民族文学中一种比较稳定而鲜明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心理.

    在中国文学中"桂花"有美好事物象征的意象。

    桂花的神话传说不断出现,尤其是唐代小说中的吴刚伐桂的故事,更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

    传说中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

    汉朝河西人吴刚,因学仙时,不遵道规,被罚至月中伐桂,但此树随砍随合,总不能伐倒。

    千万年过去了,吴刚总是每日辛勤伐树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树却依然如故,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

    只有中秋这一天,吴刚才在树下稍事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

    毛泽东的诗词“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就源出于这一典故。

    唐宋以后,桂花已被广泛用于庭园中栽培观赏。

    宋之问的《灵隐寺》诗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著名诗句,故后人亦称桂花为“天香”。

    李白在《咏桂》诗中则有“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植君园”。

    表明诗人要植桂园中,既可时时观赏,又可时时自勉。

    这种需要,导致园中栽培桂花日渐普遍。

    如宋朝梅尧臣《临轩桂》:“山楹无恶木,但有绿桂丛”。

    欧阳修《谢人寄双桂树子》中“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暗示桂花已移植到诗人庭院中的芍药栏杆旁。

    宋代毛滂《桂花歌》中“玉阶桂影秋绰约”说明在玉色的台阶前植桂。

    元代倪瓒《桂花》诗中“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指出窗前植桂。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