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春江花月夜在唐诗中的地位

    1. 《春江花月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与永恒江月的相遇,意味着初唐的先觉诗人们的诗学触角开始伸向天地宇宙,做着迎接“醉态盛唐”的准备,而且就其宇宙精神而言,无疑足以站在时代的峰巅,遥遥地回眸天人关系的文化原点,迢迢地引领灵魂的经典走向不朽.这正是它“以孤篇压全唐”“竟为大家”的魅力之所在,无疑也是它的文学史价值之所在.作为描述中国文学发生、发展和演变的文学史,不可不对作家及其作品中所会通的宇宙意识和由宇宙意识升华、凝练的宇宙精神进行点睛勾勒和重笔书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以孤篇压全唐”之誉,并被王闿运称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令人刮目相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价值何在?这是学术界一个关注的亮点.对它的评价涉及到文学史的重大问题,现、当代的大师们的观点无疑在人们的心头引起了震撼.。

    2. 春江花月夜在唐诗中的地位与影响

    一首《春江花月夜》就能孤篇盖全唐,孤篇横绝,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 张若虚,扬州人。

    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诗二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该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等皆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极佳之句。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3. 请分析张若虚及其《春江花月夜》在唐诗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张若虚,字、号均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初唐(660-720)[诗人,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中,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文词俊秀。存诗仅2首,尤以《春江花月夜》著名,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地位。“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春江花月夜》

    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名家评论

    锺惺曰: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 ——《唐诗归》卷六陆时雍曰:微情渺思,多以悬感见奇。 ——《唐诗镜》九 盛唐卷一

    4. 春江花月夜在唐诗史上的地位与贡献,(要详细,不要仅仅一两句概

    文学造诣上,春江花月夜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

    在文学史的地位上, 张若虚是初唐诗人,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洗净了之前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这种对世界、对生活所作的单纯明净而又充满渴慕和欣喜之情的观照,使全诗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自此以后,这些富有青春旋律的诗篇就如潮水般涌来,成为唐诗的鲜明特色之一。所以有学者说,这首诗将大唐引入了诗歌时代。

    5. 《春江花月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张若虚因写诗的数量特别少,因此在唐宋时期并不著名,各家诗评很少关注此《春江花月夜》一诗,自然也无人承认它是旷世杰作了。

    自明代以后的唐诗开始收录这首诗,明代钟惺在《唐诗归》中评价道:“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清代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中说此诗“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绝处,则在顺手积去,宛然成章。”

    王凯运《论唐诗诸家源流-----陈完夫问》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可多得的艺术篇横绝,竞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

    陆时雍《唐诗镜》:“微情渺思,多以悬感见奇。”王尧衢《古唐诗合解》:“情文相生,各各呈艳,光怪陆离,不可端倪,真奇制也!”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认为该诗一脱宫廷空洞艳体之诗风,“清除了盛唐的路”;为雄奇壮美的一代盛唐诗风的到来,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作用,并在传承中有所创新。

    因而“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他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这样评价《春江花月夜》的:“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我认为《春江花月夜》一诗可以肯定的是属于宫体诗,但南北朝以来的宫体诗多以抒写闺阁情怀、以女人为咏物、写实、消遣娱乐为特点,那些诗一般格调不高,而唯独此诗吸收了宫体诗的优点,抛弃其缺陷,抒发了建功立业、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这种宏豁之气已成为盛唐之音的前奏曲,其调高远,名垂千古。该诗之所以成为人们传诵不衰的名篇,被誉为“孤篇盖全唐”,除上述诸多评论家高度赞誉外,还跟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夕阳箫鼓》的演奏和传唱有很大的关系,根据网上一些资料介绍:《夕阳箫鼓》是一首琵琶文曲,又名《夕阳箫歌》,最初有人认为《夕阳箫鼓》的立意,来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事实上《夕阳箫鼓》的意境与《琵琶行》有很大的差异。

    史上更多人认为《夕阳箫鼓》的音乐内容和其展示的意境,来自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改编《夕阳箫鼓》为管弦乐曲,更直接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因为把它作为名曲演奏要比阅读鉴赏的速度快得多,范围宽广得多。

    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在史诗上的地位

    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这篇诗受到明清以来诗论家的高度赞扬。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锺惺《唐诗归》石:“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真化工手!”陆时雍《唐诗 镜》:“微情渺思,多以悬感见奇。”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云:“情文相生,各各呈艳,光怪陆离,不可端倪,真奇制也!”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

    7. 2.一首《春江花月夜》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闻一多称

    春江花月夜朝代:唐代作者:张若虚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全唐》中存诗仅两首的张若虚,在唐代灿如繁星的诗人群里实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爱国学、爱唐诗宋词的人,想必都知道张若虚及其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 据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始创于那个“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叔宝。

    然而陈叔宝究竟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却因诗已失传,无从知晓。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倒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两首《春江花月夜》,不过只五言四句,短浅空洞。

    陈叔宝还写过一首《玉树后庭花》,常被后人在文论中与《春江花月夜》并提,诗也还留存于世,虽是七言,却仅六句,况且肉麻得紧,与隋炀帝如出一辙,都是臭名昭著的宫体诗。 附隋炀帝《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陈后主《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春江花月夜在唐诗中的地位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