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新选唐诗三百首前言

    1. 古诗书的前言

    前言:

    《诗词三百首》顺应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把李白的浪漫主义和杜甫的现实主义完美地结合起来,继承了白居易简洁明快、清新自然的表现手法,兼具苏东坡的豪放风格和辛弃疾的爱国情怀。神奇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古体诗词的无限辉煌和永久魅力。在时间上架起了一座横跨九个世纪的宏伟桥梁;在空间上引起了世界各地华人的强烈共鸣。 “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诗词三百首》的诞生,给华文诗坛带来了新的生机,是时代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前奏曲。 唯其如此,高唱《诗词三百首》的歌声才永远回荡在历史的上空!

    2. 唐诗三百首序

    唐宋人的诗混编在一块儿,择其尤要者,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就学习《千家诗》,因为它容易背诵,所以一直流传不衰。

    但它选诗太随便,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世俗儿童就学,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好坏不分,而且只有五七言律诗和绝句两种体裁、宋人又杂出其间,熟读唐诗三百首,一共三百多首诗?谚云:“熟能唐诗三百首,俾童而习之。

    我便从唐诗中流传的名作里挑出最重要的作品,每种体裁有几十首。 社会上的儿童一上学,即授《千家诗》,编成一本书作为家庭私塾的课本,让孩子从小学习,就算到老也照样能读,这比起《千家诗》来不是更好吗,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馀首,录成一编,体例没有个标准?熟话说,为家塾课本,不会吟诗也也会吟。”

    请以是篇验之,不会吟诗也也会吟,就拿我这本书作验证吧。

    3. 古诗书的前言

    前言:《诗词三百首》顺应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把李白的浪漫主义和杜甫的现实主义完美地结合起来,继承了白居易简洁明快、清新自然的表现手法,兼具苏东坡的豪放风格和辛弃疾的爱国情怀。

    神奇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古体诗词的无限辉煌和永久魅力。在时间上架起了一座横跨九个世纪的宏伟桥梁;在空间上引起了世界各地华人的强烈共鸣。

    “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诗词三百首》的诞生,给华文诗坛带来了新的生机,是时代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前奏曲。

    唯其如此,高唱《诗词三百首》的歌声才永远回荡在历史的上空。

    4. 《唐诗三百首序》全诗

    序: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

    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馀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能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也会吟。” 请以是篇验之。

    释义: 社会上的儿童一上学,就学习《千家诗》,因为它容易背诵,所以一直流传不衰.但它选诗太随便,好坏不分,而且只有五七言律诗和绝句两种体裁,唐宋人的诗混编在一块儿,体例没有个标准.我便从唐诗中流传的名作里挑出最重要的作品,每种体裁有几十首,一共三百多首诗,编成一本书作为家庭私塾的课本,让孩子从小学习,就算到老也照样能读,这比起《千家诗》来不是更好吗?熟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也会吟,就拿我这本书作验证吧. 作者:《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

    5. 古诗集的前言

    [琴]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杨尘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

    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

    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棋] 少年不识棋,但见剥剥琢琢更相围。

    有人指授予,冲关夺角劫复持。 少年不识星,但见腷腷膊膊还如棋。

    亦有告予者,缩赢伏见元有期。 七年五溪读书暇,时把二事相悦怡。

    久之剨然悟,是闲有数人不知。 三百六十一棋子,此是乾策藏其奇。

    万有一千五百二十星,若以三十六乘之。 乘之既尽除坤策,恰与棋数无参差。

    此理极精密,归后不复思。 罗生挟二长,过我沪之湄。

    恍如著我五溪上,欲与之语无闲时。 此须静观乃有得,而我家住西山西。

    生揣我,何时归。 ——罗五星善奕棋干诗 宋代魏了翁的 [书] 君谟善书能别书,宣献家藏天下无。

    宣献既殁二子立,漆匣甲乙收盈厨。 锺王真迹尚可睹,欧褚遗墨非因模。

    开元大历名流夥,一一手泽存有余。 行草楷正大小异,点画劲宛精神殊。

    坐中邻几素近视,最辨纤悉时惊吁。 逡巡蔡侯得所得,索研铺纸才须臾。

    一扫一幅太快健,檀溪跃过瘦的颅。 观书已毕复观画,数轴江吴种稻图。

    稻苗秧秧水拍拍,群鹭矫翼人荷锄。 陂塍高下石笼密,竹树参倚荆篱疏。

    大车立轮转流急,小犊欺愿稚小驱。 令人频有故乡念,春事况及蚕桑初。

    虎头将军画列女,二十余子拖裙裾。 许穆夫人尤窈窕,因诵载驰诚起予。

    余无书性无田区,美人虽见身老癯。 举头事事不称意,不如倒尽君酒壶。

    同蔡君谟江邻几观宋中道书画,这个是梅尧臣的 姑且算,还有一首七古 大令书法美少年,玉函金签随飞烟。 累累一百又五字,岂意近出黄閍砖。

    字奇文古两超绝,保母从兹倾众帖。 谁将瓦合嘲玉碎,一片孤衷本相接。

    快剑横斫铁山摧,戏龙猛蹴银河欹。 方庭无月天地黑,仰视别有星离离。

    浪言贞石志千载,不及永和洼砚在。 白石已仙千里死,千百人中几人爱。

    兰亭信美如捕风,贵耳残目人响从。 三日呕血饥捶胸,叶公画龙惧真龙。

    这个是宋代白珽的,这首是从四库里找到的 [画] 画的可就多了 随便说几个都行。 不过多是诗人说的画中之事。

    十朝风雨若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饥。 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

    青山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 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

    荒村风雨杂鸡鸣,轑釜朝厨愧老妻。 谋写一枝新竹卖,市中笋价贱如泥。

    书画诗文总不工,偶然生计寓其中。 肯嫌斗栗囊钱少,也济先生一日穷。

    白板门扉红槿篱,比邻鹅鸭对妻儿。 天然兴趣难摹写,三日无烟不觉饥。

    唐伯虎在《贫士吟》中有此调侃。哈。

    李白的《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比较推荐 佽飞斩长蛟,遗图画中见。 登舟既虎啸,激水方龙战。

    惊波动连山,拔剑曳雷电。 鳞摧白刃下,血染沧江变。

    感此壮古人,千秋若对面。 还有白居易一首也比较推荐:题旧写真图 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

    我今四十六,衰悴卧江城。 岂止十年老,曾与众苦并。

    一照旧图画,无复昔仪形。 形影默相顾,如弟对老兄。

    况使他人见,能不昧平生? 羲和鞭日走,不为我少停。 形骸属日月,老去何足惊。

    所恨凌烟阁,不得画功名。

    6. 古诗集前言、后记600字

    在这次旅行中,你将尽情的漫游。

    生活有多么广阔,古诗的世界有多么广阔。诗,是唐朝的一株柳,摇荡在古风河畔;诗,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于清澈柔波;诗,是元时的一首曲,传颂在天山草原;诗,是明时的一股风,悠扬在深深胡同;诗,是清时的浣纱女,在河边唱着绝代的歌。

    华夏五千年,二十四史间,人才辈出惊世绝,诸子百家齐争鸣。不必说夏时的古老传说,不必说商代的甲骨铭文,光是古代的著作文化就足以让我们骄傲良多,铭表、词赋、杂说、诗歌……在这万古奇妍中,唯有诗歌是万古不倒的青松,是万千瑰丽的亮点,长存于世,永不消逝…… 千百年来,我们一直在传诵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知君”,被那朋友间诚挚的关怀深深感动;吟唱着“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为那至爱真情而热泪盈眶。

    更有那浸着桃花潭水的酒情,令远行的朋友热泪沾巾;面对楼高危栏的关切,令多少愁男怨女彻夜难眠。这一句句诗,一幅幅画历久弥新,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始于《诗经》,历唐风宋雨的濡染,经元曲明戏的扩张,千里万里,千年万年,生出多少流韵生香的诗文?没人能数得清,说得明。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诗文,我们被它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丰富的哲理所深深震撼。

    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我们的情操,增强我们的修养,丰富我们的思想。为了便于中学生朋友更好地领悟必背古诗文的意境、思想、内涵,我们除了对“课标”指定篇目和人教版七至九年级教材指定“课外背诵古诗词”作以翻译、介绍外,还对其作了精辟的赏析。

    这是本书的亮点之一。相信你读了它,一定会感觉与众不同,受益更多。

    除此之外,我们依据“课标”精神和中考实际,精心设计了赏析类思考题。它实用性强,对于我们加深对诗文工团的理解以及应对考试,都是大有裨益的。

    此乃本书亮点之二。为了扩大朋友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文史知识,我们还适当地选编了一些“资料链接”短文。

    相信朋友们一定会喜欢它。此乃本书亮点之三。

    胭脂红散着鲜艳的色,招示明媚的美;碧螺春沁着迷人的香,透着醉人的绿。谁人不爱那胭脂红?谁人不爱那碧螺春?让我们一起到本书中去找那胭脂红,寻那碧螺春吧!我还有故事集一起发给你吧 古诗中的花鸟鱼虫 带“花”的诗句 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赏析: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一,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

    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渔歌子》赏析: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 然的情怀。

    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 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 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而这既体现了作者 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 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7a64e4b893e5b19e31333365646238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 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

    当依陆游 《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 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 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

    (徐俯《鹧鸪天》 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 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山相对。

    徐俯《鹧鸪天》词:“西 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

    7. 唐诗三百首的目录

    【本书目录】 送兄(七岁女) 蝉(虞世南) 咏风(虞世南) 野望(王绩) 咏鹅(骆宾王) 易水送别(骆宾王) 风(李峤) 中秋月(李峤)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送社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山中(王勃) 从军行(杨炯) 渡汉江(宋之问)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咏柳(贺知章) 回乡偶书(贺知章) 回乡偶书(贺知章) 幽州夜饮(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张说) 边词(张敬忠)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 望月怀远(张九龄) 照镜见白发(张九龄) 登鹤雀楼(王之涣) 凉州词(王之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过故人庄(孟浩然) 送朱大入秦(孟浩然) 春晓(孟浩然) 宿建德江(孟浩然) 渡浙江问舟中人(孟浩然) 从军行(王昌龄) 从军行(王昌龄) 从军行(王昌龄) 出塞(王昌龄) 采莲曲(王昌龄) 闺怨(王昌龄) 卢溪别人(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送柴侍御(王昌龄) 终南望余雪(祖咏) 使至塞上(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山居秋瞑(王维) 现猎(王维) 鹿柴(王维) 竹里馆(王维) 鸟鸣洞(王维) 莲花坞(王维) 杂诗(王维) 相思(王维) 山中(王维) 田园乐(王维) 少年行(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秋浦歌(李白) 静夜思(李白) 军行(李白) 越女词(李白) 峨眉山月歌(李白) 赠汪伦(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送友人(李白) 山中问答(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望天门山(李白)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月下独酌(李白) 独坐敬亭山(李白)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夜宿山寺(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黄鹤楼(崔颢) 凉州词(王翰) 桃花溪(张旭) 山中留客(张旭)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塞下曲(戎昱) 夜别韦司主(高适) 别董大(高适) 除夜作(高适) 营州歌(高适) 军城早秋(严武) 钓鱼湾(储光义) 早梅(张谓)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听弹琴(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刘长卿) 望岳(杜甫) 前出塞(杜甫) 月夜(杜甫) 春望(杜甫) 江村(杜甫) 客至(杜甫) 绝句漫兴(杜甫) 春夜喜雨(杜甫) 赠花卿(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绝句(杜甫) 绝句(杜甫) 绝句(杜甫) 旅夜书怀(杜甫) 登高(杜甫) 登岳阳楼(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八阵图(杜甫) 着行即兴(李华) 送人赴安西(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碛中作(岑参) 逢入京使(岑参) 山房春事(岁参) 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 月夜(刘方平) 赋新月(缪氏子) 枫桥夜泊(张继) 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 归雁(钱起) 送彭将军(郎士元) 柏林寺南望(郎土元) 听邻家笙(郎土元) 寒食(韩雄) 宿石邑山中(韩雄) 江村即事(司空曙)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拜新月(李瑞) 小儿垂钓(胡令能)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征人怨(柳中庸) 题三间大夫庙(戴叔伦) 兰溪掉歌(戴叔伦) 送人游岭南(戴叔伦) 寒食寄京师请弟(韦应物)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韦应物) 滁州西洞(韦应物) 塞下曲(卢纶) 逢病军人(卢纶)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江南曲(李益) 题邻居(于鹊) 江南曲(于鹤) 巴女谣(于鹤) 游子吟(孟郊) 古别离(孟郊) 古怨别(孟郊) 登科后(孟郊) 洛桥晚望(孟郊) 少年行(令狐楚) 观祈雨(李约〕 和练秀才杨柳(杨巨源) 春兴(武元衡) 口罗口贡曲(刘采春) 题都城南庄(崔护)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惊雪(陆畅) 湘江曲(张籍) 成都曲(张籍) 野老歌(张籍) 秋思(张籍) 雨过山村(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湘中(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游太平公主山庄(韩愈) 晚春(韩愈)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 白二十二舍人(韩愈) 春闺思(张仲素) 秋夜曲(张仲素) 塞下曲(王涯) 竹枝词(刘禹锡) 秋风引(刘禹锡) 堤上行(刘禹锡) 秋词(刘禹锡) 浪淘沙(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 诸君子(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乌衣巷(刘禹锡) 望洞庭(刘禹锡) 夏夜宿表兄宅话旧(窦叔向〕 池上(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惜牡丹花(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暮江吟(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白云泉(白居易) 遗爱寺(白居易) 陈情上韦令公(薛涛) 悯农(-)(李绅) 们农(二)(李绅)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 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江雪(柳宗元) 偶书(刘叉) 井栏砂宿遇夜客(李涉) 牧童词(李涉) 菊花(元稹) 离思(元稹) 剑客(贾岛) 题李凝幽居(贾岛) 送唐环归敷水庄(贾岛) 寻隐者不遇(贾岛) 题诗后(贾岛) 题金陵渡(张枯) 农父(张碧) 瀑布(施肩吾) 消山中叟(施肩吾) 登玄都阁(朱庆馀)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吕温) 题西施石(王轩) 淹河直进船(李敬方) 马诗。

    8. 唐诗300首是乾隆年间谁编纂的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孙洙。

    蘅塘退士(171l一1778),本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曾任过知县。他因不满于当时广为流传的《千家诗》选诗不精,且仅五绝、七绝两体,遂“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模仿《诗经》的规模,选编了《唐诗三百首》。初时只是想为学童提供“家塾课本”,后因所选大多是唐诗传世佳作,并且选诗数量适中,故得以广泛流行,甚至达到“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的程度。

    《唐诗三百首》,诗实选309首,显然是让篇数和《诗经》311篇(其中六篇有目无辞)大体相同。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只选了两首。道光十一年四滕吟社重印时将五首选全,故今本为312首。

    衡塘退士在书前写了一篇仅132字的序,他的选择标准也只是“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而已。

    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个“家塾课本”竟有极强的生命力。历代的诗歌选本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除《诗经》、《文选》之外,五七言诗选没有任何一本可以和《唐诗三百首》相比;而且它较之《诗经》、《文选》更容易为一般人所接受。《千家诗》虽流传亦广,但确有孙洙所说的缺点,够不上档次。“五四”以来,特别是1949年以后,近代学者用“新观点”编的唐诗选本多不胜数,有若干种还冠以“新选唐诗三百首”的名目,竟然没有一种可以和孙选相抗。孙选三百首无数次重印,总是出来就一抢而空,今人选本却默默无闻,甚至不久就湮没了。

    《唐诗三百首》成功的秘诀究竟何在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孙洙让所选的作品范围在一个美学体系、一种审美标准之内。全书凡选录77位诗人的作品,但我们读起来除极少数以外,好像是在读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诗作,只觉其温厚和平,和谐顺畅,不会因风格内容变化太大而感到不谐调。因为他所选的都是风格典雅浑厚而语言典范流畅的诗篇,节奏和美,音韵铿锵,而于冷峭幽涩险怪纤巧绮靡之作则加以排斥。一般不涉复杂的历史事件,即使涉及,由于表达的顺畅也容易理解;白居易的《长恨歌》即属于这种典型(少数作品如韩愈《石鼓歌》、李商隐《韩碑》例外),作品绝大多数非常优美。

    孙洙的选录标准,自有其时代渊源。孙氏生当乾隆盛世,其时在江南,沈德潜的诗教影响很大,孙洙的选诗标准,基本上脱不出沈氏的藩篱。沈德潜论诗强调“温柔敦厚”,追求“体格声调”。他在《唐诗别裁序》中揭示他的选诗标准时说:“既审其宗旨,复观其题材,徐讽其音节,未尝立异,不求苟同,大约去淫滥以归于雅正,与古人所云微而婉、和而庄者,庶几一合焉;此原意所存也。”这正是孙氏三百首选录的依归,所选录的作品也明显受沈氏《唐诗别裁》的影响。全书312首诗,有239首与《唐诗别裁》所选相同,只有73首是别裁所没有选的。所选大多仍符合沈德潜的诗选标准。沈德潜的诗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乾隆盛世的风尚,因之受沈氏影响选就的《唐诗三百首》也曲折地反映出乾隆盛世的气象。

    《唐诗三百首》之所以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却又简单的作法,就是突出重点。有唐三百年,突出盛唐一段,选录达150首之多,将近全书的二分之一。盛唐又突出李白、杜甫、王维三家,凡选录98首,也将近全书的三分之一。其次孟浩然、王昌龄、岑参等选录也不少。盛唐以后也各有重点。由盛唐进入大历的诗人突出韦应物和刘长卿。白居易的诗入选不算太多,只有六首,但因选入了《长恨歌》、《琵琶行》两篇无与伦比的长诗,就使白居易在书中具有特殊的分量。中晚唐近体诗则突出李商隐和杜牧。如此重点突出,使全书的作品成为最优的选择。不过,尽管《唐诗三百首》所选的作品绝大多数确是优秀之作,也有少数作品选录不当。如綦毋潜《春泛若耶溪》、元结《石鱼湖上醉歌》,都不够水平。

    应该看到,《唐诗三百首》的选择,受选家诗论的局限,从整体说也是有缺点的。孙洙强调风格的协调,而忽视甚至排斥艺术的多样性。如李贺的作品一首也不选,大概是认为他过于诡谲;储光羲的作品也不选,可能是嫌其轻淡。初唐仅选了王勃、骆宾王、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五律各一首,沈还选了一首七律,而卢照邻《长安古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都不入选,显然是认为他们风格轻绮。《唐诗三百首》皈依温柔敦厚、中正和平的诗教,而回避矛盾斗争,对于反映现实较为尖锐的作品都尽力排斥。李白的作品总的说来选录恰当,但《古风五十九首》一篇不录。杜甫诗选录如此之多,而“三吏”“三别”《赴奉先咏怀》《北征》这些名作一篇未选。整个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作品一篇不取。中唐李绅的《悯农诗》,晚唐聂夷中的《伤田家》、皮日休的《正乐府》,这些反映社会现实较为深切的作品都一概摈斥。因之《唐诗三百首》作为怡情悦性的读物是很好的,而于通过诗歌了解历史、认识生活则有严重的不足。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