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描写山又高又陡的唐诗

    1. 描述北岳恒山高而陡的古诗词

    第一首《唐代贾岛》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

    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第二首《登恒山 金·元好问 》

    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

    乾坤自有灵境在,奠位岂合他山尊

    椒原旌旗白日跃,山界楼观苍烟屯

    谁能借我两黄鹄,长袖一拂元都门 。

    第三首《登恒山 汪承爵》

    云中天下脊,尤见此山尊。

    八水皆南汇,群峰尽北蹲。

    仙台临日迥,风窟护云屯。

    剩有搜奇兴,空怜前路昏。

    第四首《登恒山 陈培脉》

    上应天枢象北辰,众山环拱碧嶙峋。

    云霞隐见金银阙,昏旦盘旋日月轮。

    呼吸苍冥通一所,逍遥紫峤会群真。

    阳终阴始扶元化,朔漠长留太古春。

    氤氲雾霭拥危峦,象肖灵蛇势郁盘。

    望去神光凌斗极,飞来秀色落桑乾。

    龙潭云出千岩雨,虎口风生万壑寒。

    我欲摩崖登绝顶,扶摇何处觅青鸾。

    第五首《登恒岳》

    帝孙遥拜祖先封,太古混开化岳功。

    我欲登之凭展翅,回眸一瞥堕尘中。

    第六首《悬空寺》

    自在悬空无二寺,公输神木赖撑持。

    释香儒道同庐享,争看千年信者痴.

    第七首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

    岩峦叠万里,诡怪浩难测。

    第八首

    盘径百转势难跻,

    一线凌空尚有梯,

    缓步直缘青壁上,

    置身真与白云齐

    第九首《悬空寺 楹联诗》

    蕴毕昂之精,霞蔚云蒸,万丈光芒连北极。

    作华夷之限,龙盘虎踞,千秋保障镇边陲。

    第十首《望悬空寺 明·汪承爵》

    刻石成香地,凭虚结构工。

    梵宫依碧献,栈阁俯丹枫。

    涛壮磁窑雨,僧寒谷口风。

    跻攀真不易,遥望意无穷。

    第十一首《过悬空寺 明·郑洛》

    石壁何年结梵宫,悬崖细路小径通。

    山川缭绕苍寞外,殿宇参差碧落中。

    残月淡烟窥色相,疏风幽籁动禅空。

    停车欲向山僧问,安得山僧是远公。

    第十二首《游悬空寺 清·邓克劭》

    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悬。

    净土绝尘境,岑楼缀远天。

    一湾岩畔月,半壁画中禅。

    俯视行人小,飘然意欲仙。

    第十三首《恒山之悬空 陈润民》

    如果有什么,曾经只在画上,不见林海,

    仰胸呼吸,偏生出大海茫茫的云气。

    海市蜃楼,那只虚幻,古人也有大手笔,

    浓彩重描的笔法绘出心中的精采。

    不能龙飞凤舞的红柱,在下安身立命,

    画梁雕栋的飞檐从插天的崖壁飞出。

    重叠贯通的逥廊楼台空中参差辉映,

    儒释道也入形式,殿堂寺庙欲置云端。

    窗格里游人出没上演一部古装大戏,

    踩上阶梯颇有几分得道成仙的模样。

    人在画中感慨,观光客成厅堂间主角,

    丢失诵经念佛道场的出家人,在何处?

    留下对面千刃石壁,只一片苍黄颜色,

    不多的草木,空旷的山谷绽放起秋花。

    在中国,能在彩虹上面感受风花雪月,

    享有过程变最重要,是几千年的参悟?

    2. 描写山高险峻的诗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 描写山峰非常陡峭的诗句古诗有哪些

    1、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登飞来峰 宋代: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山中 宋代:秘演 结茅临水石,淡寂益闲吟。

    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

    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 5、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代: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4. 写庐山山路陡的古诗

    1、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一江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庐山到处是浮图,若问凡家半个无;只为渊明曾好酒,至今有鸟号提壶。

    6、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7、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

    8、庐山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

    9、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10、身出草堂心不出,庐山未来动移文。

    11、石龙有口口无根,龙口汤泉自吐吞,若信众生本无垢,此泉何处觅寒温

    12、自从庐阜泻双练, 至今银湾岐两支。

    13、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14、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

    15、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

    16、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

    17、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5. 写山的唐诗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小传】: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内容】: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十一队;可"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押。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注释】: 1.天门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

    《元和郡县志》卷二八江南道宣州当涂县:"博望山,在县西三十五里,与和州对岸。江西岸曰梁山,在溧阳县南七十里。

    两山相望如门,俗谓之天门山"。《方舆胜览》卷一五太平洲当涂:"天门山,东曰博望,西曰梁山。

    李白诗'天门中断……'"。 2.楚江:长江流经战国时楚国的一段,李白称其为为楚江。

    李白《天门山铭》:"梁山、博望关扃楚滨,夹据洪流,寔为吴津"。 3.至此回:一作直北回。

    长江流至当涂分为东西两脉,西脉流经梁山下,直赴东博望山而折向北流。回:此为转折意。

    【赏析】: 此诗为开元十三年(725)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

    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

    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

    “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翻译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本诗描写了天门山的美景,令人回味无穷。

    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

    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

    6. 古诗描写最高的山的的诗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交庄》 白天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尽头,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描写水的诗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叹息 水之如天,实质是矣。

    水色至黑,天之幽冥。 水之根,源于天,昔苍穹洞开,雨四十九日。

    水之象,天为本,水天一色,霞骛齐飞。 水之性,天之化,春夏秋冬,雨雹雾雪。

    水清灵,天空明,水如天否? 水至清则无鱼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静水流深 两首回文诗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推门送青来。

    宋·王安石《书胡阴先生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东汉·曹操《观沧海》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唐·杜甫《望岳》 .会当凌尽头,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交庄》 .千嶂里,长烟夕阳孤城闭。宋·范仲淹《渔家傲》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 一零.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眺》 逐一.山光悦鸟性,潭影空民气。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会当凌尽头,一览众山小。 跨文化交际英语论文唐·杜甫《望岳》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宋·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周到为探看。唐·李商隐《无题》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_向日葵的花语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巴山楚水悲凉地,二十三年弃捐身。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晋·陶渊明《饮酒》 旦辞爷娘去,暮至黑山头。北朝民歌《木兰诗》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北朝民歌《木兰诗》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泰山:>杜甫 (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水调歌头·泰山(词) 岱岳雄姿在, 极顶聚岚烟。

    当年巡狩封禅, 典盛仪连连。 无论康乾尧舜, 抑或秦皇汉武, 顶礼祈苍天。

    五岳泰山厚, 兀立享千年。 江山易, 星月动, 换人间。

    秋来信步登岳, 一路醉欢颜。 幽壑泉鸣松古, 峭壁峰回路转, 红日碧空悬。

    云海胸中荡, 举目小雄关! 归嵩山作@王维(诗)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唐 - 李白 - 赠嵩山焦炼师 二室凌青天。 三花含紫烟。

    中有蓬海客。 宛疑麻姑仙. 道在喧莫染。

    迹高想已绵。 时餐金鹅蕊。

    ( 鹅蕊一作蛾药 ) 屡读青苔篇。 ( 青一作古 ) 八极恣游憩。

    九垓长周旋。 下瓢酌颍水。

    舞鹤来伊川。 还归空山上。

    独拂秋霞眠。 萝月挂朝镜。

    松风鸣夜弦。 潜光隐嵩岳。

    炼魄栖云幄。 霓裳何飘摇。

    ( 裳一作衣 ) ( 飘摇一作萎蕤 ) 凤吹转绵邈。 愿同西王母。

    下顾东方朔。 紫书傥可传。

    铭骨誓相学。 唐 > 杜甫 > 夔府书怀四十韵(昔罢河西尉) 【题目】:夔府书怀四十韵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内容】: 昔罢河西尉,初兴蓟北师。

    不才名位晚,敢恨省郎迟。扈圣崆峒日,端居滟滪时。

    萍流仍汲引,樗散尚恩慈。遂阻云台宿,常怀湛露诗。

    翠华森远矣,白首飒凄其。拙被林泉滞,生逢酒赋欺。

    文园终寂寞,汉阁自磷缁。病隔君臣议,惭纡德泽私。

    扬镳惊主辱,拔剑拨年衰。社稷经纶地,风云际会期。

    血流纷在眼,涕洒乱交颐。四渎楼船泛,中原鼓角悲。

    贼壕连白翟,战瓦落丹墀。先帝严灵寝,宗臣切受遗。

    恒山犹突骑,辽海竞张旗。田父嗟胶漆,行人避蒺藜。

    总戎存大体,降将饰卑词。楚贡何年绝,尧封旧俗疑。

    长吁翻北寇,一望卷西夷。不必陪玄圃,超然待具茨。

    凶兵铸农器,讲殿辟书帷。庙算高难测,天忧实在兹。

    形容真潦倒,答效莫支持。使者分王命,群公各典司。

    恐乖均赋敛,不似问疮痍。万里烦供给,孤城最怨思。

    绿林宁小患,云梦欲难追。即事须尝胆,苍生可察眉。

    议堂犹集凤,正观是元龟。处处喧飞檄,家家急竞锥。

    萧车安不定,蜀使下何之。钓濑疏坟籍,耕岩进弈棋。

    地蒸馀破扇,冬暖更纤絺。豺遘哀登楚,麟伤泣象尼。

    衣冠迷。

    7. 描写山的古诗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天柱峰》 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江上望皖公山》 李白 奇峰出奇云。

    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

    口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

    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

    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

    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

    投迹归此地。 《咏江郎山》 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 卓立千仞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依傍, 撑持天地与人看。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