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自考唐诗研究试卷

    1. 谁有《唐诗宋词研究的试卷啊谁有唐诗宋词研究》华师自考历届的试

    2002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唐宋名家词导读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目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 1.认为"词之情文节奏,并皆有余于诗,故日诗余"的批评家是()。 A。

    汪森 B.况周颐 C.王国维 D.俞彦 2.将词体明确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是从()开始的。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3.明确按照词风不同,把词分为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的批评家是()。

    A.张蜒 B.张炎 C.王土祯 D.俞彦 4.《河传》词调的声韵以()为特征。 A.欢快 B.悲切 C.愤怒 D.惆怅 5.下列词调中带有和声的是()。

    A.《菩萨蛮》 B.《忆江南》 C.《采莲子》 D.《渔歌子》 6.牛希济作了七首分咏七个神话传说中的女神故事的词,其所用的词牌名为()。 A.《河传》 B.《临江仙》 C.《忆江南》 D.《念奴娇》 7.李煜的籍贯是()。

    A.江苏南京 B.江苏苏州 C.江苏泰州 D.江苏徐州 8.被誉为词中的"清明上河图"的是()。 A.欧阳修的《采桑子》 B.柳永的《蝶恋花》 C.柳永的《抛球乐》 D.辛弃疾的《蝶恋花》 9."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词句出自()。

    A。 张先的《天仙子》 B.张先的《浣溪沙》 C.王安石的《桂技香》 D。

    吴殊的《鹊踏枝》 10.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写作地点是()。 A。

    惠州 B.密州 C.黄州 D.杭州 11.被陈师道誉为"今代词手"的词人是()。 A.苏武 B.秦观 C.柳永 D.黄庭坚 12.存词数量在北来仅次于苏武的词人是()。

    A.贺铸 B.秦观 C.柳永 D.周邦彦 13.苏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词的形式来追悼()。 A.小妾朝云 B.妻子王弗 C.弟子秦观 D.王安石 14.清代周济编选《宋四家词选》建立词统,以清真词的()为最高标准。

    A.清空 B.雅正 C.浑化 D.质实 15.南渡初年广为传唱,并被称为《渭城三叠》的周邦彦所作的词是()。 A.《少年游》(并刀如水) B.《兰陵王》(柳阴直) C.《满庭芳》(风老莺雏) D.《六丑》(正单衣试酒) 16.李清照《醉花明》(薄雾浓云愁永昼)所写的节日是()。

    A.元宵节 B.端午节 C.重阳节 D.中秋节 17.李清照词句"闻说双溪春尚好"中的"双溪"在今()境内。 A.山东省 B.江苏省 C.浙江省 D.福建省 18.张元干《贺新郎》词结句"举大白,听《金缕》"中的"《金缕》"是指()。

    A.古典乐曲名 B.《贺新郎》的别名 C.《菩萨蛮》的别名 D.福建民歌名 19."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词句出自()。 A.陆游的《夜游宫》 B.陆游的《诉衷情》 C.辛弃疾的《夜游宫》 D.辛弃疾的《诉衷情》 20.其词被张炎比喻为"七宝楼台"的词人是()。

    A.姜整 B.史达祖 C.吴文英 D.周密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唐圭璋《宋词四考》考订宋词作者籍贯,占籍最多的是》四省。 A.江苏 B.江西 C.渐江 D.山东 E.福建 22.传为李煌的绝笔之作有()。

    A。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B.《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C.《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D.《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E.《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 2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并称为"咏春草绝调"的三首咏春草的词是()。

    A.林逋《点绛唇》 B.欧阳修《少年游》 C。 梅尧臣《苏幕遮》 D.欧阳修《浪淘沙》 E.晏殊《破阵子》 24。

    下列各项中与周邦彦有关的有()。 A。

    词集名《片玉词》 B.字美成 C。 "苏门四学士"之一 D.词与秦观齐名 E.浙江温洲人 25.被王国维《人间词话》拟之为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必经的三种境界的词句是()。

    A."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D."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杯新月人归后。" E."昨夜西风调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缪铖曾在《诗词鼓论》中将词的情感特点归纳为__________四字。

    27.《词律》一书的作者是________。 28,________《忆江南》词是文学史上依曲拍填词的最早记录。

    29.皇甫松的两首《采莲子》词均是歌咏采莲本事的曲子,其中______、"年少"是相和之声。 30.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至________而眼界始大,感慨逐深,遂变传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 31.________称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为"穷塞主之词"的人是。 32.苏武诗云:"诗人老去鸳鸯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诗中的"诗人"和"公子"是指_______ 33。_______曾做《评本朝乐章》为李清照《词论》前的重要词评。

    34.姜夔词集名为_______ 35.______以擅写咏物词而赢得"张春水"、"张孤雁"等雅号。 四、简答和简析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韦庄《思帝乡》(春日游)的创作主题。

    37.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一词的创作角度是如何从观潮人向弄潮儿转变的? 38.简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的写作特色。 39.简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2. 唐诗研究试题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之一,是一门必修的基础学科、传统学科,它在中文专业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设置本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知识与能力兼顾,重在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学好这门课,对于掌握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和成就,对于提高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阅读鉴赏、分析评论能力,对于全面提高文学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学好这门课,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具有积极意义。

    本课程的历史跨度为先秦到近代,其基本内容包括文学史和作品选两大部分。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及诸种文学现象的兴衰变异、联系交融等情况;掌握本大纲规定的文学史基本知识;了解重要作家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并熟悉掌握各个历史时期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阅读鉴赏能力、分析评论能力和口头、笔头表达能力,即借助于注释和有关资料能读懂非艰深的古代文学作品;能独立地分析、评论中国古代的作家作品,比较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内容及基本艺术特征;能够写出观点明确、文从字顺的学术论文,具备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注:请点击相应编名查看详细信息) 序号 章 目 名 称 课时分配 序号 章 目 名 称 课时分配 1 第一编 先秦文学 46 5 第五编 宋辽金文学 54 2 第二编 秦汉文学 30 6 第六编 元代文学 32 3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32 7 第七编 明代文学 40 4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54 8 第八编 清初至清中叶文学 36 导 言 一、基本线索与基本内容: 中国文学在其文字诞生以前就已经产生了。

    战国时期诗人屈原的诗作《离骚》、《天问》、《九歌》中就能发现,中国曾经有过非常丰富的神话和传说,只是没有能在上古时代得到系统整理。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得到最为充分发展的体裁。

    《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最早的诗篇产生于西周初年,最晚的产生于春秋中叶。

    紧接着,在南方的楚地又兴起一种新的诗体——楚辞。楚辞是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并以伟大诗人屈原为其光辉代表。

    自古以来,“风” (《诗经》中的“国风”)“骚”并称,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随着楚辞逐渐向接近于散文的赋体演变,另一种诗体——乐府。

    带着民间文学特有的刚健清新的风格步入了汉魏六朝诗坛。强烈的现实感是它们的一个重要标志。

    这种现实主义精神直接影响了尔后诗人创作的“乐府古题”,以及唐代的“新乐府运动”。在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中产生了象《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等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中的瑰宝。

    在乐府诗的发展过程中,五言、七言的句式日渐引人注目。到了汉末佚名诗人作的《古诗十九首》出现,五言诗便基本成熟了。

    七言诗的产生稍后于五言诗,它的广泛流行,大约在晋宋之际。经过了齐梁间以沈约为代表的“永明体”诗歌在声律方面的充分准备,到唐代,近体诗确立了,诗歌进入了鼎盛时期,这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古体诗与近体诗全面发展,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后来世界闻名的诗人。 中国的诗歌同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二者关系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从“以乐为诗”、“采诗入乐”和“倚声填词”三个阶段。

    后来的词和散曲都是沿着“倚声填词”的途径发展过来的。词起源于民间,盛唐以后,文人才士填词渐成风气。

    五代时,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问世。到宋代,词这一特殊的文学样式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欢迎。

    宋代艺术家在词中能言诗之所不能言,使得词达到了可以和唐诗并列的中国文学的另一座高峰,出现了一批大词人,如柳永、苏轼等。南宋后期,词逐渐失去了和乐的能力。

    同时,北方少数民族的乐曲不断传进中原地区,带来了粗犷的格调。这种“胡乐”结合北方民间的俚曲,配入通俗化的语言,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散曲。

    散曲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通俗文学色彩,在元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很高兴回答楼主的问题 如有错误请见谅。

    3. 自考莎士比亚研究试卷

    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

    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莎士比亚幼年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

    历史学家乔治·斯蒂文森说,后人从这些文字资料中大概勾勒出莎士比亚的生 活轨迹:13岁时家道中落,此后辍学经商,22岁时前往伦敦,在剧院工作,后来成为演员和剧作家;1597年重返家乡购置房产,度过人生最后时光。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

    1582年,18岁 中,列举莎士比亚35岁以前的剧作,称赞他的喜剧、悲剧都“无与伦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但他生前没出版过自己的剧作。

    1596年,他以他父亲的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和拥有纹章的权利,又先后3次购置了可观的房地产。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他的剧团改称“国王供奉剧团”,他和团中演员被任命为御前侍从。

    1612年左右他告别伦敦回到家乡定居。1616年 4月23日病逝,葬于镇上的圣三一教堂。

    死前留有遗嘱。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 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

    1623年,演员J.海明和H.康代尔把他的剧作印成对开本,收进36出戏(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号称“第一对开本”。从1772年开始,有人对于莎剧的作者不断提出过疑问,并且企图证实作者是培根、C.马洛、勒特兰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等等,但都缺乏证据。

    4. 华师大

    这个确实很麻烦,华师大也蛮难考的

    你找不到这类书也没办法的,只有自己按照考纲看看了。

    文学史你有吧?建议把唐代文学好好看看,包括唐代前后的部分,因为出题很可能是问你一些流变问题,这个是现在文学命题的趋势。

    还有,你学校图书馆,或者你所在地方的当地图书馆里,应该会有人大资料的,是白皮的,有专门的古代文学研究,你挑唐诗的看,很有用。举个例子,今年大概是四月那一期,就有个论文是讲登高主题的诗,很不错。此类刊物还有山大的《文史哲》,《文学评论》,《文史知识》(这本基本每期都讲诗)。这些刊物一般没的卖的,只有图书馆有,坚持看下来!到过刊收藏室去翻翻以前的。

    我考研准备考古代文学,如果你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可以交流交流

    5. 诗词研究的,能帮我做下下面的题么

    1。

    BCDE 2。ABCD 3。

    ABC 4。B 5。

    D 四1。(1)此诗是送别的名作。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这首诗意境开阔,音调爽朗,没有浓重的悲伤色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成为千古吟诵不绝的佳句。

    主要是离别了还那么乐观。一洗以前悲伤的气氛。

    (2)。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2。

    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赏析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张元干,字仲宗,别号芦川居士,长乐(在今福建省)人。他的词,风格豪放,晚年所写的两首《贺新郎》,气势磅礴,悲凉慷慨。

    这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词是送胡邦衡的。

    胡邦衡,名铨,是南宋朝廷中坚决的主战派。在秦桧主持屈辱的和议时,他上书请斩秦桧,被贬官到福州做签判(属员)。

    和议成,再把他流放新州(今广东省新兴县),加以管制的处分。他当时在做签判,早已不做待制(朝廷的顾问官)了,题目里称他为“待制”,是用他过去的官衔。

    张元干不顾当时主和派田强大压力,特地写这首《贺新郎》来给胡铨送行,在词里对朝廷的妥协投降政策表示强烈不满,对胡铨的遭遇表示了无限的同情。 词从国破家亡的现实写起。

    “梦绕神州路”是说自己日夜思念北方国土,连做梦都在绕着上汴京的路上转。 “神州”本指中国,这里主要指被金人侵占的汴京。

    “怅秋风”以下三句写自己梦中所见。当他梦里走向汴京时,被秋风引起了惆怅的感情。

    那里已是“连营画角”,驻扎着金兵的各个军营,吹起了此起彼伏的军号声。再看看汴京的宫殿已经荒废了。

    “故宫离黍”是说以前盖着宫殿的地方如今长满了禾黍(大黄米一类植物)。 这里写他梦到汴京所见,也许是他真的做了这样的梦,也许是他的想象,总之是写出北宋灭亡、汴京荒芜了。

    接下去就提出了问题。 “底事昆仑倾砥柱”以下三句,就是问为什么北宋会灭亡的呢?接下去先不作回答,先描写北宋灭亡、人民遭难的惨状。

    因为什么缘故昆仑山崩塌,砥柱山倾倒,以致黄河泛滥成灾,到处乱流呢?在这里,词人用山崩地裂、洪水泛滥来比喻金兵灭亡北宋,把广大人民置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历史事实。洪水冲毁了家园,人们纷纷逃难,千万个村庄成了狐狸和野兔的乐园。

    “底事”,什么事。“昆仑”、“砥柱”都是山名。

    昆仑山是黄河的发源地,砥柱山在黄河中。“九地”,也就是九州大地。

    “乱注”,到处乱流。“聚万落千村狐兔”的“聚”字,突出了狐、兔之多,表现出人民遭受了严重的苦难。

    作者已用浓重的笔墨写出了亡国之痛,至此便很自然地要问: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究竟是谁的过错呢?在当时,这答案不能明白讲出,所以,词人只好借杜甫的“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两句诗,来暗示亡国破家的罪责应该由最高统治者来承担。 “天意高难问”以下四句是说:天(比喻最高统治者)因为高高在上,所以它的心意很难问明白,人之常情是越到老年就越容易产生悲感,更何况今天在南浦送胡铨到新州去呢?“老易”,越老越容易。

    “悲难诉”,是说悲愁无法诉说得清楚。“南浦”,泛指送别的地方。

    “君”,指胡铨。 这里从“天意高难问”,联系到胡铨因反对屈辱和议而被流放,就婉转地透露出南宋小朝廷走投降主义路线,造成苟安局面,无法收复失地。

    下片写出了作者对胡铨的深厚友谊以及对他的慰勉。 开头四句是写词人送别胡铨时所看到的景致。

    “凉生岸柳催残暑”点明季节,说明作者写词时,是在夏末秋初。凉风吹动岸边的柳树,仿佛在催着残存的暑气赶快退尽。

    天上,银河明亮,星星稀疏,月亮清淡,不时有一两片云彩轻轻遮住月亮,又忽然飞了过去。“耿斜河”是说银河在夏夜显得很清晰。

    “耿”是明亮的意思。 “斜河”指夜深时银河的方位已变得倾斜了。

    “断云”,这里指小片的云。“微度”,轻轻地飘过去。

    这时词人在想些什么?从“万里江山知何处”到“书成谁与”几句,就具体地写出了作者所想的内容。胡铨流放新州,从此相隔万里,再不知他究竟在什么地方。

    回想以前,两人常常在夜里面对面躺在床上谈心,而今后,传书的大雁飞不到偏僻边远的新州,信写成了,又该交给谁寄去呢?读到这里,我们能不被作者对友人的深挚感情所感动吗?“回首”,回想起。 “书成谁与”,是说,写好信,让谁给送去呢? 但是,作者并不到此为止,“目尽青天怀今古”以下两句,便把词的思想境界大大提高了一步。

    “目尽青天”是说词人仰起头来久久地凝视青天,仿佛要把它看透。“怀。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