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行走在唐诗宋词间

    1. 作文 行走在唐诗宋词间

    向往古人,向往古诗词中清静自在的女子。初夏季节,远处总会传来时高时低的鸟鸣声,在这热风冷雨的无赖光阴中乱人心肠。三炷沉香已沓,瑶琴置于案几。女子青丝低挽,斜卧在榻,衣袂半拖。一手扶头,一手随意垂下,细看她“……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书卷半掩着,似睡非睡。堂前一株白蕊海棠,轻风起处,潮湿的香气,微微一荡,扑面而来。女子轻蹙眉头“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眼前的好风贴水,好树缀锦,堂前花香,更勾起女子的情思低吟。

    感伤愁怨历来是中国古诗词的主调,从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到厚地高天、痴男怨女,无不有着美丽彻骨的感伤。“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均的《望江南》,是我比较喜爱的一首小词,那种闺思难了,那种伊人盼归,从一个“望”字,到“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到失望,末了,幽幽的生出的这一句“斜晖脉脉水悠悠”怎能不令人柔肠寸断,百转千回?

    常常的,一杯清茶,手捧书卷,便会不知不觉地浸入古诗词,似于古人同行。你看那秋凉之夜,月圆之时,她“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掩不住心中淡淡的遗憾。然而,一旦“雁字回时”,心中的人来了书信,便觉“月满西楼”月圆人团圆了。当然,纵使短暂的团圆,终究“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闲愁,淡如轻烟;这情思,缠绵俳侧,更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你再看她,”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随性随情的快乐,“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无奈轻叹。李清照的词,读罢,总能令人回味无穷,仿佛已经感受到在那样一个红莲、玉簟、兰舟的秋夜,思念之人的无可奈何,情何以堪……

    李清照之词的婉约清丽,更多的表现在前期的哀伤清愁中,常令少女时期的我,无端的感伤惆怅。比如这首有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叠七字,此伤,此悲,无人能及。更有那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每逢秋雨梧桐叶落时,便会想起。虽然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却也总爱念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诗词中对我影响深刻的感伤文人,另还有秦少游和李后主两位。秦观将诗词中的那种无峰无由、无端无绪的感伤具体化也情景化了。《满庭芳》中“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一个“抹微云”,一个“连衰草”,令人拍案叫绝。这句“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有名家评论:“虽不识字,亦知是天生好言语”。而此词的最后一句“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与李后主“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那种互相印证的感伤,让人觉得感伤即是一种倾诉又是一种寄托。李后主丢失了江山,秦少游丢失了爱人,这种人间最根本的丢失使今生今生变成了他们的伤心之地,也就有了这种彻骨绝笔的描绘。而秦观的“两情若是长久,又岂在朝朝暮暮”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被后人传唱咏颂至今。

    记得那年张家界之行,置身于奇山秀石的仙境之地,人也愈发的豪情浪漫,诗情大发。金鞭溪水温婉如玉,清冽透彻。让我想起张志和《渔歌子》中的一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多想重温夜游山脚的时光“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开怀的双溪漂流,如在眼前。那时的心情,惟有苏东坡诗词的豪放才能比喻“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今想来,词中“一蓑烟雨任平生”淡泊从容的生活态度,依旧包含我们所追求的人生哲学。有了“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超越宠辱得失,才能坦然自若,才会感到“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境界。

    此时,窗外的风,吹来一丝的清凉。今夜,星稀月淡,不知觉地在唐诗宋词中倘佯了许久,在古文人的感伤情怀中嘘唏慨叹,竟没觉得时间的流逝。真正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2. 作文:行走在唐诗宋词里,550字左右

    走进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它就静静地躺在那里,你不去理它,它也不去理你,一旦你走近它,你会听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倾诉,你会看到一千多年前的智慧光芒。品唐诗宋词,其实就是一次心灵的熏陶,当你合上那微微泛黄的书本时,你就会发现,它并不朦胧,并不难以领略,但,他很高尚,很深奥。走近它,其实很简单,来,让我们踏上这“简单”的心灵旅程……

    ——题记

    那是你吗?迎着春而来。“万紫千红总是春”,花儿是你甜美的笑;“草色遥看近却无”,绿草是你明亮的眸;“春风吹又生”,和风是你柔顺的发;“春来江水绿如蓝”碧水是你俊丽的嘴。春之美,即是唐诗美。

    那是你吗?送着秋而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梧桐是你难言的凄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满月是你对亲人的思念;“无可奈何花落去”,败花是你沉默的无奈;“衡阳雁去无留意”,北雁是你思乡的苦涩。秋之悲,即是宋词悲。

    听你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感悟到母爱的伟大;听你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感悟到时间的流逝;听你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感悟到一往无前的勇气。

    听你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品味到苏东坡的狂放,豪迈;听你说,“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我品味到岳飞的英雄气概;听你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品味到柳永的执著。

    你是平凡的,你又是深奥的;你是开心的;你又是惆怅的。走近你,我看到了春之美,秋之悲,战场上的英雄豪情,士兵们的思想盼归。

    唐诗宋词,中华之财富,世界之绝唱。正是一千年来的智慧结晶,缔造了无数的绝词妙句;留下了令人称道的千古奇词;贡献了百读不厌的人文经典;传颂了永不褪色的中华笑颜。

    走近唐诗宋词,如畅饮沁人心脾的甘泉,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澄澈而明亮;走近唐诗宋词,如感受熏人心醉的海风,我们的内心会变得纯净而宽敞;走近唐诗宋词,如领略令人心折的白雪,我们的内心会变得安静而平和……

    在经历这心灵之旅后;在感受一千年前的智慧光芒后;在领略久经逝去的自然之美后,相信你也会喊出:“走近唐诗宋词很简单!”

    3. 写一篇《行走在唐诗宋词的秋天中》的作文

    李煜《虞美人》词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名句。

    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李煜以实拟虚,把难见的情变作了可视的物,使人可以切实感受。江河之大莫过于长江,南唐都城南京又紧靠长江,所以亡国之君李煜用长江之水喻思念故国之痛,寓意深刻,给人印象强烈。

    “一江”,有盈满之意,春天冰化雪消,江河水量最大,以“春水”喻愁,更是浩荡不息。一江春水东流,前浪后浪层层叠叠,犹如新愁压旧愁,无休无止。

    李煜的愁不是缠绵的爱情相思之苦,而是社稷倾覆的家国之恨,因之用气势磅礴的一江春水作比更为恰当,有一种与天地山河同在的厚重感。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因为诗人身在浊世,烦恼剪不断理还乱。

    当诗人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产生矛盾之时却又无法发泄。可贵的是作者虽然精神上承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却并未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正如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了高昂乐观的音调。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卷中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过一段记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今人王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则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

    此则所云,显非事实。”(第 页)王说甚是。

    这首词肯定不会写于新婚后不久。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居山东青州,一直到李清照 岁左右,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这首词应该作于这一段时间。

    婚后,李清照与赵明诚志趣相投,相互爱慕,多年的婚姻生活使他们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夫妻感情。丈夫外出做官,分离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但是,李清照还是无法忍受离别所带来的相思痛苦折磨,她将这种情感淋漓尽至地倾吐到这首作品之中。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就为相思怀人设置了一个凄艳哀婉的场景:色彩鲜艳、气味芳香的红色荷花已经凋零殆尽,坐在精美的竹席上可以感觉到秋的凉意。

    秋的萧瑟枯萎,叫离人更难以抵御相思愁绪的侵袭,这秋凉,甚至一直穿透离人的心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曹丕《燕歌行》),自古以来,冷落的秋天就是一个典型的悲伤怀人的环境。

    在这样的季节里,丈夫只身赴任,将自己留在家中,离别的愁苦意绪就时时涌上心头。“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暗含对轻易别离、独自登程的怨苦之意。

    为生计、前程奔波,离家为官,这在普通夫妻之间都是十分平常的事情,而且还是一件为家庭带来光明前景的令人高兴的事情。对丈夫一腔深情的李清照却并不注重光宗耀祖或丈夫的前程,在乎的只是夫妻的恩爱。

    所以,她才会埋怨丈夫的轻易离别,将自己独自留在家中。这种埋怨是没有道理的,正是词人这无理的埋怨,才透露出夫妻之间的深厚情感。

    既然离别已经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李清照只能盼望着早日重聚。“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三句,充满着热切的期待之情。

    自从夫妻分手之后,李清照经常翘首遥望“云中”。其间,或许也有“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之类的误会,有满怀的希望和时时的失望,但是,李清照坚信丈夫对自己的爱情,坚信丈夫牵挂自己如同自己对他的思念。

    当“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时候,大雁会捎来丈夫的书信,夫妻团圆的日子便指日可待。这种期待与自信,是对丈夫的深情眷恋,是对美满婚姻的最好回味,是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希望。

    李清照在古代社会里是幸运的,她有了一位心爱的丈夫,有了一段美满的婚姻。甚至是分手之后牵肠挂肚的思恋,也令人羡慕不已。

    下片写别后的相思,脱口而出,自然感人。“花自飘零水自流”,写别离已成事实,令人深感无奈,就象春花不由自主地飘零、随着流水消逝而去一样。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词人感觉到一种“长恨此身非我有”的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悲苦。况且,舜华转眼即逝,人生又有多少如春花一般的美好时光呢?词人不禁为此长长叹息。

    李清照深深懂得丈夫对自己的思念也是相同的,所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对丈夫的理解,更增添了思念之情。

    于是,这种恋情别思就再也没有法排解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说明词人不堪相思的折磨,也曾做过多种努力,想把自己从痛苦中摆脱出来。

    然而,所有的努力都归之失败,表面上眉头虽然舒来了,但心头的愁结依然如故。相思之情从外在的“眉头”深入到内心的深处,无论如。

    4. 一篇行走在唐诗宋词的秋天里的400字左右的作文

    放眼望去,拥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

    不论唐诗还是宋词,不论是李白;杜甫,还是辛弃疾;范仲淹。

    他们的诗词风格都各有千秋,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浩瀚的

    星空中,唐诗宋词是最璀璨的一颗星。

    在朦胧的月色中,我看见他端着一碗酒朝我走来,他用一壶酒

    醉倒了你;醉倒了我;醉倒了他;醉倒了整个天下。

    在他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中我读懂了他那

    放荡不羁的性格和那磅礴的气势。他展示着“我自狂歌空度日,飞

    扬跋扈为谁雄”的个性。试想,站在飞泻直下的瀑布前,大哄一声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是何等的气势。这才是真

    正的诗仙,真正的“天子呼来不上朝”的狂傲豪气。

    我站在月色之中,看着他手持一壶玉酒,扬扬洒洒,脱口几句

    便成一篇令后世传唱千古的诗词,高傲的性格,磅礴的气势,令

    后人不仅赞不绝口,他的诗篇流传至今。

    走进唐诗宋词,那一首“醉里挑灯看剑”虽有报国之志却无处

    施展,看那“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悲壮。

    我走在唐诗宋词的诗韵里,听着词人那一句句或悲或喜的诗词

    清风拂面,把我灌醉……

    5. 行走在古诗里作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儿时读这首李清照的《声声漫》,就喜欢第一句,叠字形式很有趣。长大一点,了解到作者的悲哀,诗词的凄凉。

    初中时,知道了李清照生活的背景,生于书香门第,文采出众,晚年却连遭国破,家亡,夫死之痛,再读它时,却要忍不住流泪,不知其原因,“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深深印在脑海中。现在再拿起这首词,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敲击着我的心,她的爱国思想,亡夫之痛表现在句里行间,一幅冷冷清清的画面,一张孤独凄凉的山水画。

    这首诗使我每逢秋天,都不尽想起这首诗。常读常新,这是诗词给我感受,随着年龄的增大,认知事物的能力增强,感情的丰富,让我对许多诗词有了新的认识,仅仅几个字或更多一些,但份量却是其它文体难于比拟的。

    遨游在诗词中,惊叹于“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门。”的气势,折服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的壮阔,陶醉于“随风。

    6. 求助《行走在诗词中》为题目的作文

    不知这个系列的文字能持续多久,于我,这或许是一种纪念的方式。

    回忆,与等待。了却心愿。

    最后,离去亦能无有遗憾。 这一次,想来说浣沙。

    一 刚去过洞庭西山,听说这里是太湖七十二峰中的最高峰,有吴越古兵场,有夫差携西施避暑的消夏湾。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人极乏,未随同事去登峰顶,只在半山亭里休息。

    身边一老者,听我说前晚住苏州,很耐心地问我路线,然后言之凿凿地对我说:“你走的就是当年西施上山的路。”我笑,能这么跟传说拉近距离,只觉内心柔和。

    而浣溪沙,这个美丽的词牌名,便与这一位美丽的女子相关。青山绿水不经意间的绝代芳华,她自越国来,她住在苎萝村,她浣纱的溪名若耶。

    夷光夷光……他这么唤她,予她以万千宠爱,甘愿以生命家国以一个城池的倾颓为代价,只为向她证明,这爱不是幻象,是我持久的爱惜与守护,无论今夕何夕。 心悦君兮君不知。

    心到深处,原是与落寞和苍凉相伴的。然以她的灵慧,又怎会不解他。

    “在这暗夜,即便只是懒懒的光,也让我的眼睛觉得压力,垂下眼帘,更多是为了掩饰心底的寂寞”——多年的相伴,你暗夜里垂首时分的落寞,那片刻的茫然,于瞬间苍老般的心境,我原是知晓并怜惜的…… 面对茫茫湖水,或许她亦愿只与他在山水间厮守终老吧。 然身处局中,竟是不可得的。

    忽然想到黛玉的《五美吟》“莫笑东村效颦女,白首溪边尚浣沙”,亦是至诚女子的至诚心愿。 二 自半山亭看去,太湖烟波浩淼,鸥鹭翩翩,这里应该便是当年张志和的归隐地了。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苏轼喜欢张志和这首《渔歌子》,说它“语极清丽”。为了更好地传唱,曾“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改后的词作,于清丽淡雅中多了一份东坡独有的洒脱与乐天,添了欣喜欢然。

    但作为唐教坊曲的浣溪沙,却是带有一份淡淡的愁情的。晏殊有一首是其中佳作: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瀚海漂流燕,乍归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世事变幻原如镜花水月,人心脆弱亦似薄冰,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斜阳影里景物依稀旧时难再,我已归来,看这红尘纷纷扰扰,而你却在天涯。

    三 ——是蓦然而起的萧索吗? ——萧索早已有之,非蓦然而来,乃蓦然而触…… 总要想起这番话,问和答。 长亭连短亭,何处是归程。

    与这些相关的,是你的一首浣沙: 夜冷长阶雾冷枫 蓦闻老壁一声钟 心花常似镜花空 霰雪无心尘色染 层笺有意墨痕浓 都随风去五湖中 原本无心染尘。或许我们都在寻找这样一方天地,孤舟一叶飘然而去,单纯地休憩,无有纷争。

    但纷争却每每如影随形。 四 ——萧索早已有之,非蓦然而来,乃蓦然而触…… 去年十一,夜间无眠,曾走在扬州的街头。

    是凌晨了,一个城市都在沉睡,只街灯辉煌得落寞。一个人静静走过。

    心里默默浮起所有的文字,所有的点点滴滴。和,那些瞬间。

    以及关于一个城市的记忆。 ——霰雪无心尘色染……都随风去五湖中…… 临行,是留言了的。

    有段时间,即使离开三两天亦习惯要说一声。 五湖何方?空于何处?默默问着自己。

    ——疼痛之后的默默告别,告别一种心境,告别一个时代,也是告别你。心里有个地方,从此只为你而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斜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这首浣沙以前是说过的,原是淡语,种种,当时只道是寻常。

    梦里花开花落,多少人去了又回,弹指不觉经年。人生疏离,这年来苦乐,好知他,与谁相倚? 五 远夜烟花渡乱红, 从来绚丽易成空。

    当时年少正春风…… 指上残音凝一缕, 心头乱绪蹈千重。 阿谁心事寄眉中。

    这是你的另一首浣沙,印象很深。有人说,所有的情感原本是一种需要不断被人证明的虚妄,一如烟花,需要被点燃才能看到辉煌。

    许多的许多,是深藏的,轻易不触及,因为会疼。 这首曲子,是新读到的帖子里的。

    我不能确定那是否是你,可我能感觉到你。文字有时也是密码,当你愿让它成为钥匙,让我打开那扇门的时候,我便看到你了。

    “过去只是经历,不是负担”,读到这句话了。微笑,因为我亦作此想。

    生命,原当是光明与慈悲。霰雪无心尘色染,只要是自己愿意的,付出和承受再多也无怨——正是我所深知的你。

    若果真是你,于我,便也无憾。 我也有一首浣沙,以前步韵写的,打这些字时得了一句“五湖归去月明中”,略作改动,也放上来: 何处天涯数落红, 韶华堪惜怕成空。

    多情最是晚来风。 心字随它凝一缕, 关山与我隔千重。

    五湖归去月明中。

    7. 求作文 在唐诗宋词中长大 500字左右

    在唐诗宋词里惝徉 唐诗宋词可称作国粹,是国人的骄傲,说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恐怕不足为过。

    它能把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事一物,一个细节、一个过程,无不纳入作品之中。其细腻、其委婉;其粗犷、其直白,如行去流水、似自然天成,它有时跌宕起伏、有时别有洞天。

    说它是一幅画,它色彩艳丽,国色天香、秀色可餐;说它是一朵奇葩,它芬芳四溢、花枝招展、姹紫嫣红。千百年来,它的理想境界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国人世代研习,视作瑰宝。

    但是,唐诗宋词又有着明显的区别,不说它本身的写意与风格,单说它们的氛围,就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我们不得不承认唐代发达的经济沃土,让唐诗的工整绝句达到了极至;宋代的开放盛世与历史沧桑,使宋词婉约与豪放走向顶峰。

    我喜爱它们的华丽与朴实,即使唐诗在视觉上显得严谨刻版,我仍然喜爱有加,让我无法割舍。但是,如果硬要我在唐诗和宋词中二选其一的话,我还是要不由自主地被异彩纷呈的宋词所倾倒。

    其理由是,宋词里有倍受仕途折磨的苏东坡,有命运多舛的女强人李清照,有多情才子柳永,有多情善感又不违母命的陆游,有秉承发展豪放词派的爱国词人辛弃疾……耳熟能享的词人太多太多,相传的词人佳话源远流长,让我不得不爱,让我无法不倾倒。如果说我喜欢宋词的婉约与纤巧,不如说我更喜欢它的粗犷与豪放;如果说我羡慕宋朝的歌舞升平,不如说我更同情词作者与南宋国的挫折和不幸。

    读宋词,我有一种个人的渺小与国家弱败的仓凉与悲伤,有一种性格坚强与命运无情抗争的感动,有一种唇亡齿寒、国破家亡的壮烈与沉痛。 大唐盛世造就的雄厚基业,让子孙后代有享不尽的富贵和荣耀。

    也许从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大宋王朝崇尚的将是一派莺歌燕舞、歌舞升平。也许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就注定了宋朝的重文轻武,最后导致大金蚕食,命陨踏平欧亚大陆无敌手的强盛大元。

    最可笑的是到南唐后主李煜那,作为一国之君,一心沉迷在词曲歌舞上,他面对宋朝的强大压力,无心治理国家,只图逆来顺受,以图苟且偷安,郁闷中只能是饮鸩止渴,最后命丧他乡。宋朝开国后宽松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文强武弱的事实摧生了宋代文化的大发展,成就了一批文化名人,造就了宋词的异军突起,使宋词由仅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迷迷之音,发展到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时代强音。

    这不能不说是时代创造了宋词,宋词又还时代一个奇迹。使宋词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形成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高峰。

    其中,苏东坡对宋词的贡献是令人敬仰的,他不仅拓宽了宋词的写作题材和写作范围,而且,把自己的一生与词作紧密相联,他的生活是一首词、他的爱情是一首词、他的仕途是一首词,他把自己的精神、思想、态度,甚至整个生命都融入了词作中。远大的抱负与事业上屡受打击,数次贬谪,没能把他击倒,反倒造就了一个精神永立、以苦为乐的文学巨匠。

    我们学习苏轼的词,不仅从中学习了他的作品,更学习了他的人品;不仅学习了他的写人、状物、抒怀,更学习了他的勇于面对困难、勇于战胜困难,敢于直面人生的积极态度。 如果说北宋时期的苏轼面对的是个人的挫折与不幸的话,那么到了南宋的辛弃疾、陆游、岳飞、李清照,面对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而是整个国家与民族的不幸和灾难。

    因为金人南侵,国破家亡。我们从中不难看到那一个个“梦里挑灯看剑”的惆怅、“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无奈、“待从头收拾旧河山”的铮铮誓言! 个人的力量毕竟太渺小,历史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时空飞转、时代变迁,使多少仁人志士空有一腔报国梦!看古词、学古人,让我们珍惜拥有、把握现在、聚沙成塔! 行走在唐诗宋词间 向往古人,向往古诗词中清静自在的女子。初夏季节,远处总会传来时高时低的鸟鸣声,在这热风冷雨的无赖光阴中乱人心肠。

    三炷沉香已沓,瑶琴置于案几。女子青丝低挽,斜卧在榻,衣袂半拖。

    一手扶头,一手随意垂下,细看她“……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

    玉钗头上风”。书卷半掩着,似睡非睡。

    堂前一株白蕊海棠,轻风起处,潮湿的香气,微微一荡,扑面而来。女子轻蹙眉头“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眼前的好风贴水,好树缀锦,堂前花香,更勾起女子的情思低吟。

    感伤愁怨历来是中国古诗词的主调,从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到厚地高天、痴男怨女,无不有着美丽彻骨的感伤。“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温庭均的《望江南》,是我比较喜爱的一首小词,那种闺思难了,那种伊人盼归,从一个“望”字,到“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到失望,末了,幽幽的生出的这一句“斜晖脉脉水悠悠”怎能不令人柔肠寸断,百转千回? 常常的,一杯清茶,手捧书卷,便会不知不觉地浸入古诗词,似于古人同行。

    你看那秋凉之夜,月圆之时,她“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掩不住心中淡淡的遗憾。然而,一旦“雁字回时”,心中的人来了书信,便觉“月满西楼”月圆人团圆了。

    当然,纵。

    8. 作文唐诗宋词润我心600字

    作文唐诗宋词润我心

    一弯明月悬空,我漫步着,却不知方向。是什么?淡淡的薄雾一片,我微敛双眸,仿佛看到了丝丝缕缕的光,在慢慢地往我心底最深处流淌。好温暖……那是灵魂的一番洗礼,不同于初见时的记忆,它给了我更深更久的回味。

    小时候读诗,老师教我这个诗,要平仄平仄的去读。因为一直都是以那种严肃的面孔对待诗词,我也只是知道答题怎么答,其他的都是厌倦。直到上了高中,才真正开始接触诗词。那么最好没有人强调,没有人告诉我,你必须平仄平仄的读,你必须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有怎样的思想,怎样的经历。这些都无关紧要,我只要记得它们,喜欢它们,然后,终有一天,我们互相明白。

    一直觉得易安的诗词,那灵魂是凄凄切切的,仿佛秋风里吹来的萧瑟。

    风住尘香花已尽。易安是从骨子里就散发着傲气的女人,她前半生是过得美好,但是,上帝到底嫉妒了。他给了她绝世的才华,娇美的容颜,给了她一个美好的开始,却给了她一个“国破家何在”的凄凉收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终于还是逃不过命运的玩弄,她被彻底包围,是情愁,是家愁,是国愁。她熬住了,就算丈夫故去,亲人离散;就算国破山河破,新愁旧愁齐上心头,她毕竟是熬住了。曾经见过天花乱坠的美,所以后来的满纸浓愁,一片惨淡,都显得格外触目惊心。原来,需等到风住尘香花已尽,才可以看到最后的风清月朗,花好月圆。易安是凄切的,她从灵魂里散发出的,那若有若无的韵味,是一片浓愁。

    还记得很小就知道太白的诗,现在看起来,那灵魂是浪漫多情的,总是和着淡淡的酒香在我心间萦绕不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