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人张仲素

    1. 秋夜曲 张仲素中逼字的好处

    “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了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缺少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

    秋夜曲

    张仲素①

    丁丁漏水②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译文

    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

    天幕上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

    暗处的秋虫通宵一直在鸣叫着。

    突然想起还没有给丈夫准备寒衣,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2. 秋夜曲 张仲素 阅读答案

    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第三句中,“逼”字妙在何处?(3分)(2)简析这首诗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3分)参考答案: 6.(6分) (1)“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了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缺少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3分,大意对即可) (2)这首诗前三句以情取景,末一句画龙点睛,读者读至未句顿时明白:原来是思妇在漫漫秋凉的夜晚,担忧着远征的爱人尚无御寒的衣物。

    诗人在诗中所要弹奏的,正是思妇心上那根幽思绵绵的情弦。(3分,言之有理即可。)

    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1.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夜何其漫长;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

    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2.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

    10.(1)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透过它可以推知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主人公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4分)答: (2)“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4分)答: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10.(1)诗中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2分)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

    (2分)(2)照应诗题(1分);表现秋虫呜叫时间之长(1分);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1分);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1分)。

    3. 唐诗人都有哪些

    初唐诗人

    骆宾王 王 勃 卢照邻 宋之问 杜审言 杨 炯 陈子昂 沈全期 王 绩 李世民

    盛唐诗人

    李 白 杜 甫 张九龄 王 维 孟浩然 皇甫冉 王昌龄 贺知章 王之涣 李 颀 崔 颢 顾 况 元 结 刘长卿 岑 参 邱 为 高 适 皇甫冉

    祖 咏 王 翰 钱 起 綦毋潜 常 建

    中唐诗人

    柳宗元 孟 郊 韩 愈 白居易 卢 纶 李 贺 李 益 刘禹锡 贾 岛 张 继 韦应物 李 坤 元 稹 张 祜 杜秋娘 张 籍 戴叔伦 顾 况

    晚唐诗人

    李商隐 温庭筠 杜 牧 陈 陶 马 戴 杜荀鹤唐朝诗人

    万 楚 上官仪 于 鹄 于良史 于武陵 马 戴 元 结

    元 稹 方 干 无 可 王 建 王 驾 王 勃 王 涯

    王 绩 王 惟 王 湾 王 韩 王之涣 王昌龄 韦 庄

    韦应物 丘 为 卢 纶 卢汝弼 卢照邻 司马札 司空图

    司空曙 白居易 皮日休 刘 叉 刘 沧 刘 皂 刘 驾

    刘 商 刘方平 刘长卿 刘希夷 刘采春 刘禹锡 吕 温

    权德舆 许 浑 齐 己 严 武 严 惟 吴 融 宋之问

    张 乔 张 旭 张 孜 张 泌 张 说 张 继 张 谓

    张 潮 张 籍 张九龄 张仲素 张若虚 张敬忠 李 白

    李 华 李 约 李 冶 李 绅 李 洞 李 贺 李 涉

    李 益 李 颀 李 频 李 端 李适之 李商隐 李群玉

    李德裕 杜 甫 杜 牧 杜审言 来 鹄 杨巨源 杨敬之

    沈如筠 苏味道 陆龟蒙 陈 羽 陈 陶 陈玉兰 陈子昂

    孟 郊 孟云卿 孟宾于 孟浩然 武元衡 畅 当 罗 虬

    罗 隐 贯 休 郎士元 郑 裕 金昌绪 鱼玄机 姚 合

    施肩吾 柳中庸 柳宗元 皇甫松 祖 咏 胡令能 贺知章

    项 斯 骆宾王 唐彦谦 徐 凝 秦韬玉 翁 宏 聂荑中

    贾 至 贾 岛 郭 震 钱 起 顾 况 高 适 高 骈

    高 蟾 崔 护 崔 郊 崔 钰 崔 涂 崔 橹 崔 灏

    崔国辅 崔道融 常 建 捧剑仆 曹 邺 曹 松 皎 然

    黄 巢 储光曦 寒 山 景 云 温庭筠 葛鸦儿 韩 琮

    韩 愈 虞世南 雍 陶 雍裕之 谭用之 薛 涛 薛 逢

    戴叔伦 花蕊夫人

    4. 春闺思 张仲素 东栏梨花 苏轼 求助

    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春闺思 东栏梨花

    张仲素 苏轼

    袅袅城边柳, 梨花淡白柳深青,

    青青陌上桑。 柳絮飞时花满城。

    提笼忘采叶, 惆怅东栏一株雪,

    昨夜梦渔阳①。 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①渔阳:是唐时征戍之地。

    (1)缪钺《诗词散论·宋诗》中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的描写中,试分析张诗之韵、苏诗之意是如何表现的。(4分)

    张诗之韵:

    苏诗之意:

    (2)叠字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的表达作用是:(3分)

    答案:

    (1)(张诗之韵)作者以春意盎然的城郊景象,不仅为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而且以乐景衬哀情,有力地衬托了她深切的思夫之情。(苏诗之意)作者借东栏梨花盛开、柳絮飞花的美景,抒发出春光易逝、人生如寄的无限感慨,含蕴甚深。

    (2)不仅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还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 。

    诗歌鉴赏:

    此首诗是苏轼在熙宁十年(1077)四月到徐州任知州时写给孙宗翰的《和孔密州五绝》之一。这是一首因梨花盛开而感叹春光易逝,人生如寄的诗篇。含蕴甚深,有弦外之音,题外之旨。

    首句以“淡白”写梨花,“深青”状柳叶,以暗含伤春之感。第二句是前句的回复,首句写“梨花”“柳叶”之色,次句写梨花盛开、柳絮纷飞之景,加重伤春之色彩。第三句点明“梨花淡白”的主旨。末句补足前句,正是“惆怅”的内容,诗意化用唐诗人杜牧的《初冬夜饮》:“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但比之杜诗感慨更深沉。

    春闺思诗境很像画,甚而有几分像雕塑:一位采桑女子手提空笼(一种篮状竹器),斜倚在树旁,神情恍惚若有所忆……从这凝思的顷刻,借助作品标题(可命名为“梦渔阳”),观众会悟到很多画外之意。当然,诗毕竟是诗,终究有许多画图难足而只有文字可以传达的东西。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城边、陌上、柳丝与桑林,已构成一幅春郊场景。“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又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这就使读者如睹一幅村女采桑图:“蚕生春三月,春柳正含绿。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采桑度》),真可谓“无字处皆具义”(王夫之)。于是,这两句不仅是一般地写景,还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城边千万丝杨柳,会勾起送人的往事;而青青的柔桑,会使人联想到“昼夜常怀丝(思)”的春蚕,则思妇眼中之景无非难堪之离情了。

    后二句在蚕事渐忙、众女采桑的背景上现出女主人公的特写形象:她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笼”——这是一个极富暗示性的“道具”,“提笼忘采叶”,表露出她身在桑下而心不在焉。心儿何往?末句就此点出“渔阳”二字,意味深长。“渔阳”是唐时征戍之地,当是这位闺中少妇所怀之人所在的地方。原来她是思念起从军的丈夫,伤心怨望。诗写到此已入正题,但它并未直说眼前少妇想夫之意,而是推到昨夜,说“昨夜梦渔阳”。写来不仅更婉曲,且能见昼夜怀思、无时或已之意,比单写眼前之思,情意更加深厚。

    “提笼忘采叶”,这诗中精彩的~笔,许会使读者觉得似曾相识。杨慎早有见得,道是:“从《卷耳》首章翻出。”《诗经·卷耳》是写女子怀念征夫之诗,其首章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斜口小筐不难填满,卷耳也不难得,老采不满,是因心不在焉、老是“忘采叶”之故,其情景确与此诗有神似处。但就诗的整体说,彼此又很不同。《卷耳》接着就写了女子白日做梦,幻想丈夫上山、过冈、马疲、人病及饮酒自宽种种情景,把怀思写得非常具体。而此诗说到“梦渔阳”,似乎开了个头,接下去该写梦见什么,梦见

    怎样,但作者就此带住,不了了之。提笼少妇昨夜之梦境及她此刻的心情,一概留给读者,让其从人物的具体处境回味和推断,语约而意远。这就以最简的办法,获得很大的效果。因此,《春闰思》不是《卷耳》的摹拟,它已从古诗人手心“翻出”了。

    5. 唐诗人并称有哪些

    诗人的并称有:

    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苏李--苏味道、李峤

    文章四友--杜审言、苏味道、李峤、崔融

    元白--元缜、白居易

    刘白--刘禹锡、白居易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

    高岑--高适、岑参 边塞诗人

    王孟--王维、孟浩然 山水诗人

    郊寒岛瘦--孟郊、贾岛 苦吟诗人

    温韦--温庭筠、韦庆 花间派的代表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二李--李益、李贺

    皮陆--皮日休、陆龟蒙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