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100首评析

    1. 五首唐诗及每首一百字赏析

    1、《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赏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2、《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此诗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3、《登鹤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

    这首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4、《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心.

    2. 唐诗10首写出评价100字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以“锦瑟”起兴,既写瑟之华美,又写弦之细密繁复.“无端五十弦”暗示华年悄然流逝,伤痛之情,悲愤之意,隐隐含于“无端”之感叹中,这两句可以说是这一首诗的总起.“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瑟上的每一条弦、每一根柱都牵引着诗人藏埋心底的一段伤痛.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颔、颈两联承首联中的“思”字追忆往昔,诗人慨叹怀才见弃,自伤一生遭际.对于李商隐来说,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却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中进退维谷,怀才不遇而竟致终生潦倒无为,挚爱的妻子早逝于华年,如今只留下诗人自己在孤独凄凉中追忆往事.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尾联自问自答,点出此诗系追忆往昔,痛定思痛,当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李商隐在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旅夜书怀》 杜甫 此诗写于作者漂泊途中.通过旅夜所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 诗的头四句写景.首两句写近景,岸上的小草在微风中飘摆,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月夜的江面上.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揭示了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颔联写远景,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诗的后四句笔势急转,直抒情怀.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写出诗人极度愤慨之情,前句说明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读来令人心沉;后句诗人以自嘲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岂”“应”是关键字眼,上下关联.尾两句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运用形象的比喻收结全诗.诗人以天地间一只形单影孤的沙鸥来寄托自己功业未成的慨叹,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量. 《蜀相》 ,前四句由思人而谒祠,后四句由谒祠而及人.第五句写先主,第六句写诸葛,第七句写出师未捷,第八句写泪满襟.正是因先主三顾,而为蜀相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由蜀相的出师未捷引出杜甫的泪满襟,环环相扣,思路清晰,正与前四句相呼应.祠长存而人已逝,怎不令人唏嘘?而此时泪满襟的杜甫,却有千言万语,永远无法对人说出.长安十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悲辛;肃宗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上疏救房琯时的满腔忠诚;肃宗“荃不察余之衷情兮”的冷酷决绝;朝廷的危机四伏和自己的报国无门……都化作汩汩的泪,洒啊,洒啊. 国难当头,人心动摇,乱世“思”英雄,乱世“思”良相.杜甫对国家的忧虑,对时局的牵挂,是那么深切.而由于自己的亲身感受,他痛切地认识到:只有良相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那个以皇帝为中心的高度集权的体制下,良相离开了明君的信任、支持,毫无作为.这正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在武侯祠的呼告,正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在武侯祠的哭诉. 《琵琶行》 白居易 琵琶行》里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者很难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语,比之于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两弦的美妙各具特色.诗里还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比喻曲调的流转和凝涩,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曲调的高亢雄壮,都把琵琶的声音描写得淋漓尽致.元稹《琵琶歌》里的“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李绅《悲善才》里的“秋吹动摇神女佩.月珠敲击水晶盘”,也都是以声喻声的.元诗比白诗为早,白诗“莺语”二句,可能受到元诗的影响,但较元诗为胜. 以声喻声,不在于声音的完全相似,不能过于黏滞. 如“莺”在“花底”,“泉”在“冰下”,“瓶”是“银瓶”,“骑”是“铁骑”,“佩”,是“神女佩”,“盘”是“水晶盘”等等,有的并不直接关系到音响,却能够令人从中联想到音乐的美妙. 描写音乐,除了较多地运用比喻之外,还运用其他的手法.妙语点睛,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法. 《琵琶行》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又写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音乐是用来抒发感情的.奏曲的能手,能够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哀愁或欢乐.听曲的行家,也能够从曲调中领会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倘若听曲者和奏曲者有同样的心情,那感受会是很强烈的.白居易真不愧为听曲的行家,于琵琶未成曲调时已经感到弦声饱含感情,于演奏的过程中又听出琵琶女有无限心事,于演奏终结时更听到了弦外之音,听到了于无声处表露的哀愁.“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所以感动得青衫泪湿.这里,用比喻已经不够了,诗人就直接出面为乐曲解说.诗人的解说犹如画龙点睛,点到了妙处.只轻轻一点,就提示出乐。

    3. 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的评论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高峰。在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国人灵魂的咏叹,诗歌是中国人浪漫精神、文化气质的体现与象征。诗以唐冠,宋以词我,说明了唐诗宋词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作为浓缩了唐诗宋词精华的《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被奉为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而备受推崇。自书成以来,伟人英雄,歌以咏志;达官巨贾,诵以怡情;家家户户,诗书传家。凡中国文化影响的地方,都有《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的诵读声,而且还将伴着时代的风雨永远传诵。

    唐诗,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将中国的诗歌成就推向历史的顶峰。这一时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开启唐诗盛象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所谓的“初唐四杰”。处于初、盛唐之间,起着承前启后重要作用的诗人是陈子昂,他极力提倡“汉魏风骨”,对盛唐诗文豪放风气的形成起了重大影响。

    到了开元、天宝盛唐时期,唐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景象。这一时期,不仅产生了我国两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而且人才济济。贺知章、王昌龄、王之涣、崔颢、高适、岑参、孟浩然、王维等名家,都活跃在这一时期的诗坛上,写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在创作方法和写作风格上,这一时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景,边塞派、山水派、田园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各领风骚,争奇斗艳。

    李白、杜甫的成就标志着唐诗的鼎盛,随后进入一个低潮。到了元和、长庆中唐年间,唐诗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这一时期的佼佼者是白居易、刘长韩愈、柳宗元、孟郊、贾岛、李贺等。

    唐诗经过中唐的再度繁荣以后,到了晚唐,呈现出衰颓之势,但这一阶段也出现了两个重要诗人杜牧和李商隐。

    唐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了今天,依然焕发着不灭的光辉,且历久弥香。

    词是宋代文学的灵魂,它继承着晚唐五代词体初兴的机运,经许多天才作家的努力创作,发扬光大,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绩。

    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前期小令,是北宋词坛的第一批报春花,紧接着伟大文学家柳永的慢词创作给宋词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柳永的词广泛吸取民间音律的优点,以白描的手法叙事抒情,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阶段。苏轼的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他与擅写恻艳之情的柳永不同,他的词以豪放著称。“词为艳科”,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牢固的传统,苏轼成功地转为了这种风气。以苏轼为中心的元佑词林,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气象,一时名家辈出,如秦观、黄庭坚、陈师道、王安石、谢逸等,都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词作品。在苏轼以后,北宋词坛出现了以周邦彦为代表的格律词派,一散一整,各有所长。北宋末期则出现了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她能于“苏豪”、“柳俗”和“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形成有名的“易安体”。

    南宋词坛因为北方的沦陷、国家命运的改变,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以辛弃疾为代表,贯穿其词中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坚强信念。这样,苏轼所开创的豪放派被移植到爱国主义的沃壤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一时期,著名的词人还有陆游、文天祥、刘克庄等。

    宋词,作为中华民族一座浩大的文学艺术殿堂,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宝藏。经和唐诗一起,成为滋养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药石。

    本书特色

    4. 唐诗三百首赏析

    1)桃花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中春怀 【唐】齐己 何物不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 2)梨花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初冬夜饮 【唐】杜牧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3)兰花 兰溪 【唐】杜牧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病起 【唐】贾岛 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

    4)梅花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梅花 【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5)菊花 晚菊 【唐】韩愈 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 饮新酒 【唐】元稹 闻君新酒熟,况值菊花秋。

    6)杏花 清夜怨 【唐】李商隐 绿池荷叶嫩,红砌杏花娇。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7)牡丹 白牡丹 【唐】白居易 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牡丹 【唐】王睿 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8)蔷薇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唐】李白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仙萼池亭侍宴应制 【唐】沈佺期 闲花开石竹,幽叶吐蔷薇。

    9)海棠 蜀中春日 【唐】郑谷 海棠风外独沾巾,襟袖无端惹蜀尘。 春日书怀 【唐】薛能 垄月正当寒食夜,春阴初过海棠时。

    10)茶花 红茶花 【唐】司空图 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 同朱庆馀宿翊西上人房 【唐】周贺 屋雪凌高烛,山茶称远泉。

    11)荷花 韩翃舍人即事 【唐】李商隐 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绿房。 晓出净慈寺 【宋】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杜鹃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杜鹃花 【唐】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13)杨花 春感 【唐】李白 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 章江作 【唐】韦庄 杨花慢惹霏霏雨,竹叶闲倾满满杯。

    14)桐花 桐花 【唐】白居易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唐】李商隐 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15)桂花 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 【唐】刘长卿 桂花寥寥闲自落,流水无心西复东。

    送高三之桂林 【唐】王昌龄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6)茉莉花 法性寺六祖戒坛 【唐】李群玉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檀口 【唐】赵鸾鸾 衔杯微动樱桃颗,咳唾轻飘茉莉香。 17)石榴花 夏日 【唐】刘复 映日纱窗深且闲,含桃红日石榴殷。

    石榴歌 【唐】皮日休 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 杜甫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桃花: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贾至《春思》) 桃花细逐杨花落, 黄鸟时兼白鸟飞。

    (杜甫《曲江对酒》)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王维《田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 僧志南)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 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明·王冕《题墨梅图》) 水仙:送内弟袁德师 (唐)窦群 南渡登舟即水仙,西垣有客思悠然。 因君相问为官意,不卖毗陵负郭田。

    板桥晓别 (唐)李商隐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水仙操 (唐)李咸用 大波相拍流水鸣,蓬山鸟兽多奇形。 琴心不喜亦不惊,安弦缓爪何泠泠? 水仙缥缈来相迎,伯牙从此留嘉名。

    峄阳散木虚且轻,重华斧下知其声。 檿丝相纠成凄清,调和引得薰风生。

    指底先王长养情,曲终天下称太平。 后人好事传其曲,有时声足意不足。

    始峨峨兮复洋洋,但见山青兼水绿。 成连入海移人情,岂是本来无嗜欲! 琴兮琴兮在自然,不在徽金将轸玉。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词释义 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毕竟 : 到底。

    西湖 : 在浙江省杭州市区西。 古诗今译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5. 唐诗三百首赏析

    1)桃花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中春怀 【唐】齐己 何物不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 2)梨花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初冬夜饮 【唐】杜牧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3)兰花 兰溪 【唐】杜牧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病起 【唐】贾岛 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

    4)梅花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梅花 【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5)菊花 晚菊 【唐】韩愈 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 饮新酒 【唐】元稹 闻君新酒熟,况值菊花秋。

    6)杏花 清夜怨 【唐】李商隐 绿池荷叶嫩,红砌杏花娇。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7)牡丹 白牡丹 【唐】白居易 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牡丹 【唐】王睿 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8)蔷薇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唐】李白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仙萼池亭侍宴应制 【唐】沈佺期 闲花开石竹,幽叶吐蔷薇。

    9)海棠 蜀中春日 【唐】郑谷 海棠风外独沾巾,襟袖无端惹蜀尘。 春日书怀 【唐】薛能 垄月正当寒食夜,春阴初过海棠时。

    10)茶花 红茶花 【唐】司空图 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 同朱庆馀宿翊西上人房 【唐】周贺 屋雪凌高烛,山茶称远泉。

    11)荷花 韩翃舍人即事 【唐】李商隐 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绿房。 晓出净慈寺 【宋】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杜鹃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杜鹃花 【唐】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13)杨花 春感 【唐】李白 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 章江作 【唐】韦庄 杨花慢惹霏霏雨,竹叶闲倾满满杯。

    14)桐花 桐花 【唐】白居易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唐】李商隐 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15)桂花 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 【唐】刘长卿 桂花寥寥闲自落,流水无心西复东。

    送高三之桂林 【唐】王昌龄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6)茉莉花 法性寺六祖戒坛 【唐】李群玉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檀口 【唐】赵鸾鸾 衔杯微动樱桃颗,咳唾轻飘茉莉香。 17)石榴花 夏日 【唐】刘复 映日纱窗深且闲,含桃红日石榴殷。

    石榴歌 【唐】皮日休 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 杜甫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桃花: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贾至《春思》) 桃花细逐杨花落, 黄鸟时兼白鸟飞。

    (杜甫《曲江对酒》)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王维《田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 僧志南)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 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明·王冕《题墨梅图》) 水仙:送内弟袁德师 (唐)窦群 南渡登舟即水仙,西垣有客思悠然。 因君相问为官意,不卖毗陵负郭田。

    板桥晓别 (唐)李商隐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水仙操 (唐)李咸用 大波相拍流水鸣,蓬山鸟兽多奇形。 琴心不喜亦不惊,安弦缓爪何泠泠? 水仙缥缈来相迎,伯牙从此留嘉名。

    峄阳散木虚且轻,重华斧下知其声。 檿丝相纠成凄清,调和引得薰风生。

    指底先王长养情,曲终天下称太平。 后人好事传其曲,有时声足意不足。

    始峨峨兮复洋洋,但见山青兼水绿。 成连入海移人情,岂是本来无嗜欲! 琴兮琴兮在自然,不在徽金将轸玉。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词释义 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毕竟 : 到底。

    西湖 : 在浙江省杭州市区西。 古诗今译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6. 求唐诗三百首赏析

    原文地址:唐诗三百首 不能说思无邪作者:孔祥旭 孔子说:“诗(指《诗经》)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一直对孔子说的“邪”,不大明白。直到一天晚上翻阅《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选编),豁然开朗。

    现在还记得当时的兴奋劲儿,愣愣地看着书架,一夜无眠。但是,却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表述。

    近来看余秋雨《寻觅中华》一书,算是有了一合适的表述(我看余秋雨的书,完全是为了了解中国大陆的文化市场,看看一斤玉米面到底可以出几斤发糕)。书里有这样一段话:“唐代诗坛有一股空前的大丈夫之风,连忧伤都是浩荡的,连曲折都是透彻的,连私情都是干爽的,连隐语都是靓丽的。

    这种气象,在唐之后再也没有完整出现,因此又是绝后的。” 这话我不同意。

    但要是把“唐代”或者“唐”换成“先秦”,把“诗坛”换成“《诗经》”,我觉得非常合适。 唐代,即使是古代盛世,也是一集权专制社会。

    唐代诗坛以官僚,特别是落魄的大小官僚为主。集权专制社会的官僚中,有“君子坦荡荡”,也有“小人常戚戚”,但更多的人是兼有“君子”“小人”等多重人格。

    并且,随着个人境遇的变化,他们一会儿是人,一会儿是鬼;一会儿君子,一会儿小人,甚至一会儿还可能是仙人圣人。这在先秦,是很难见到的。

    唐诗的好,人人知道,我就不说了。关于唐诗的“邪”,让我们用例子说吧。

    《唐诗三百首》的第一首是张九龄《感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是韶州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这首诗是张九龄在宫廷斗争受挫被贬后所作。

    如果取胜,他的诗肯定不会反映这样的心情。但受挫了,就说自己“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就不厚道了,甚至有些虚伪。混迹于古代集权社会的官场,哪有“草木”不“求美人折”的?谁不争宠于皇帝?否则,学陶渊明不就得了。

    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整天对体制牢骚满腹的人,只要一入体制,干起当初他们深恶痛绝的事来不亚于原来体制内的人,甚或有过之。禽兽就禽兽,衣冠禽兽就没意思了。

    这确实是一值得考虑的问题。 要是在先秦,人是不会这样矫情的。

    比如孔子,他直言:“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给人当车夫赶车,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干我爱好的事) 即使是“混官儿”,孔子也毫不掩饰自己的“官欲”。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说:“有一块美玉在这里,是把它珍藏在匣中好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把它卖出去好呢?”孔子说:“卖出去吧!卖出去吧!我正等待着识货的商人哩。”

    ) ——率真而幽默!没有那么多遮遮掩掩,故作清高。喜欢当官就是喜欢当官,喜欢发财就喜欢发财。

    在官言官,在商言商。斗败了,就承认自己在混官儿或者叫争宠方面技不如人。

    宦海无常、伴君如伴虎的常识,谁都明白。如果不适合当官,就干点别的! 如果还想混官儿,就要有思想准备,可能屡战屡败,别怨天尤人。

    还是孔子,在“郑”这个地方,跟弟子失散,学生子贡到处找他。逢人就打听他的下落,有人就告诉子贡说:“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意思是,东门那里有个人,脸长得有些像尧,颈脖子跟皋陶一样,肩膀则跟子产差不多,从腰以下比禹短三寸,跟没家的野狗一样颓丧。子贡见孔子后,实话实说,孔子听了大笑:外貌嘛,倒不一定准,至于丧家之狗,说得还真像我(子贡以实告孔子。

    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真是率真而幽默,真大丈夫也! 与张九龄相比,白居易诚实些。在贬为江州司马后,见到一人老珠黄的女艺人悲哀地弹琵琶,非常动情地写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失去了皇帝的宠幸,感觉像落魄的老戏子。

    这是中国官场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古代,官场像一后宫,只有一个人是男人,其他人不是嫔妃宫女就是太监,大家伙儿生活的惟一目的,就是争宠于一个男人,围着一个男人各个心怀鬼胎唯唯诺诺地混饭吃,甚至一有机会还常常偷东西。当然,也有像王昭君那样大彻大悟的女子。

    这惟一的“男人”,肯定体会到了孔子那句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唯独女子与小人难养啊,与他们亲近,他们就不尊重你;疏远他们,他们又会怨恨你。)

    这种体制下生活的人,在面对自然,面对友谊,面对爱情乡情等人之常情时,都可能流露出异乎寻常的真挚情感,写出意境绝妙的文字,但一遇到仕途,总是像孔子说的“女子”“小人”。 比如说李白。

    因写诗为玄宗皇帝赏识,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但自我感觉太好,不按照官场规则行事,。

    7. 唐诗三百首详析怎么样

    在众多的唐诗选本中,三百首并不算最好的一种。

    首先选诗标准在今天看来封建意识形态残留较多,其次犯了大而全的毛病。只要对浩如烟海的唐诗略窥一二,便可知三百首所选其实挂一漏万。

    然而,该选本在清代作为童学蒙书却流传甚广,直至今天,当人们普遍失去了对诗歌的兴趣时,父母们还会把唐诗三百首作为教孩子读书的教材。 以前看过的版本大都是中学教科书式的,论一首诗必先将字句用白话翻译出来,然后升华主题时,又必言及作者的身世,最后的结论,无论是言志还是抒情,都莫名奇妙地归为作者对人民的热爱或者对封建统治的憎恨。

    即便是田园山水诗,也免不了与时事和作者的抱负扯上关系。古书看多了,才惊觉这是对古书的一大误读。

    古人的情趣常常是审美居多,而诗也不过是言性情之物,非要有所兴寄,便难免牵强附会,歪曲诗人原意,而落入腐儒之列。 读一首诗,只需怀一颗单纯的心,才能与诗人不期而遇。

    读唐诗三百首,也是如此。 三月下江南,偶于无锡南禅寺旧书市场淘得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慕于编者的威望,欣然买下。

    回家一读,果然不同于俗流。似乎千年之后为诗人代言,诗人于诗中的所思所感,经他一解,宛然如在目前,诗中的风雨潇潇和诗人的思乡落寞都可闻可见。

    除了为生僻名物作注之外,余者皆不加注释。注后以一言点题,指出诗人作意何在。

    最后详析本诗做法。 分析诗的创作方法常常易于八股化,如浦起龙的读杜心解便因此而为一些研究者所诟病,喻守真在分析作法时,并不偏重于从章法韵律上着手,而是从诗的意境上加以点染,加上他本人典雅精丽的语言,竟可以当诗话来读。

    读前辈学者的著作,还能看到古人读书治学的遗风,即无论才情高下,总能成一家之言。言语字句间,作者一片性情跃然纸上。

    不似今日许多学者,并非为心读书,做学问只是干禄的途径,这与古人往往无心名利之闲居隐逸时才著书立说截然不同。所以也无怪今天的学术著作,要么东拼西凑,堆积资料,要么堆砌专业术语,以晦涩的学术语言眩人耳目,读者云里雾里读了半天,就是不见半点作者真性情。

    学术学西方,除了这些皮毛之外,是不是更应该把搜寻的目光返回中国古代,从古人身上这些感动我们的地方获得启悟呢?。

    唐诗100首评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