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坛的代表人物
1. 盛唐诗坛最为杰出的代表诗人是
1、王湾,生卒年不可考。
今所知他约在先天年间登进士第,开元初为荥阳主薄,开元五年后曾参预《群书四部录》的修撰,大约卒于开元中。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盛唐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
故知文章关气远,非人力。”这“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句子,便出自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其余四句分别是:中唐于良史《冬日野望寄李赞府》和晚唐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据说当时的宰相张说非常喜欢这两句诗,曾手题于政事堂,每示能文者以为楷模式。
全诗如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行旅中的乡思,却没有一点凄凉的情调。诗中明朗的感情,壮阔的气象,喜悦的情思以及那海日、江春及早而来,仿佛要驱走“残夜”和“旧年”,都向我们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一种更为健康、昂扬、乐观、壮大的时代情绪分明浸润于其间。
这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平凡的开端。 2、张说(667-730),字道济,或字说之,洛阳人。
官至中书令,封燕国公。当时苏 被许国公,二人均善为文,朝廷的大述作多出二人之手,因被称为“燕许大手笔”。
他在当时文坛上地位显赫,很多文人都曾受到他的提携,聚集于他的门下,玄宗曾称为“当朝师表,一代文宗”。由于他一生曾三任宰相,也曾任边镇节度、贬谪岳州,因此他的诗除大量应制诗外,还有不少朴实凄婉之作,特别是贬谪岳州之作,凄婉而有情致,人谓“得江山之助”。
他的作品中,《邺都引》一诗,慷慨悲壮,已具有盛唐七古情韵。诗中凭吊邺都,赞扬曹操的英雄业绩,寄托自己的雄心壮志。
沈德潜曾评云:“声调渐响,去王杨卢络体远矣”。(《唐诗别裁》),所以也是盛唐诗风形成中的一个重要作家。
3、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人。曾先后任中书舍人,集贤院学士,开元二十二年迁中书令,为贤贤明,正直不阿,是盛唐时期难得的名相,后为李林甫所排挤,开元二十五年贬荆州长史,二十八年病卒于曲江。
有《曲江集》二十卷,存诗二百余首。 张九龄在唐诗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大致有两个方面是值得注意的。
一是他是一个好文的宰相,对于形成盛唐诗坛的彬彬之盛的局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从开元初年开始,他以左补阙的身份,用右拾遗赵冬曦主持吏部考选,前后数次,都被称为详正公允,此后二十年间,他为朝廷选拔了不少人才,其中尤以文士为多,许多优秀诗人都与他有密切的关系,如孟浩然、卢象、王维等等。
由于他的提拔和奖掖了一批能诗能文的人才,自己也成为事实上的文坛领袖,并进而在诗坛上形成了好文的风气。二是他的创作实践,他以简约清淡之笔扭转齐梁之浮艳,同陈子昂以古朴豪迈抨击六朝的效用是一致的。
胡应麟《诗薮》评云:“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大雅之源,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者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卷以风神者也。
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孟云卿,本子昂古雅而加以气骨者也。”沈德潜《唐诗别裁》中说:“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格未遒,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之而诗品乃醇。”
他的《感遇》十二首是贬荆州时所作,与陈子昂的《感遇》相似,都是托兴讽谏之作。如: 兰若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以兰若秋桂比喻自己坚贞、清高的品德,确可看出其简约的风格。
又如《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把怀恋相思,写得十分真挚浓郁,而又淡雅明朗。 4、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官至太子宾客,秘书少监。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年八十六而卒。
为人性放诞嗜酒,善草隶,自号“四明狂客”(四明山在今浙江鄞县西南百五十里)。今存诗十九首。
其中绝句写得十分清新,如《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明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又如《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王翰(生卒不评详),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张说入相期间,曾荐引其入朝任秘书省正字,为人性豪荡,恃才不羁,在登进士后赴吏部诠选时,他将海内文士分为九等于吏部东街张榜公布,第一等中仅三人,除张说、李邕外,就是他自己。
喜纵酒游乐。今存诗十四首,多壮丽之词,《凉州词》其一是他的代表作。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此诗的情感,或云:“作旷达语,倍觉悲痛”,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作悲伤语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十分繁荣,作家作。
2. 简述唐代诗坛的代表人物及其诗作特点
10: 陈子昂
初唐的诗歌大部分还沿用着前人浮糜的笔风,唐人诗歌至陈公方真正大变。他开启了后来的李白杜甫,也影响了盛唐乃至以后的众多诗人。我将他排进前十只要考虑了他对后人的影响,当然也因为他确实留下了一些绝唱。代表作《登幽州台歌》。
9: 杜牧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诗人的代表,诗至晚唐,已经明显走了下风,不如前人的大气。但“小李杜”的出现却使晚唐出现了一片诗歌的新的景象。可就写诗的艺术性和对文字的驾御力,杜牧还是逊于李商隐的。但就整个唐朝来说,能比他强的,恐怕也不多了。代表作 《江南春》《泊秦淮》《寄扬州韩绰判官》。 8:王昌龄
以绝句驰名大唐的王昌龄,诗歌或是浑壮有力,或是暗喻深情,笔法的彰弛是很少有对手的。他的绝句在唐朝和李白齐名,可以说是唐人绝句的绝顶人物之一。放眼大唐,能在绝句上与王昌龄一争高下的,恐怕也只有李白一人。所以我将他列在第八。《出塞》《从军行》。
7:李商隐
作为晚唐诗人的第一代言人,他的诗歌水平是不容别人说二话的。特别是他自开一派诗风,其诗令人百思而百得。绝句和律诗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其诗歌给唐诗开了一片洞天。我将其排在了第七。《夜雨寄北》《锦瑟》。
6:孟浩然
虽然常有人把他和王维放在一起,但要是真论起来,他和王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其文风自然,笔法不食烟火,对文字的驾御能力是唐人少有的。就其对诗歌的影响力确实是少有人能比,基于此,我还是将他排进了前六名。《春晓》。
5:崔灏
也许我将他排在这里会有很多人不服气,但是就其在诗歌上的真正成就来说,崔灏确实在孟浩然李商隐之上。
能和杜甫在其看家本事上律诗上一较高下的,唐人中仅有崔灏一人。虽然王昌龄也能在李白擅长的绝句上一争高下,但是李白真正纵横诗坛的却是古风,也就是古体歌行。崔灏一首《黄鹤楼》令李白都不得不叹“眼前有景题不得”,也让杜甫虽然律诗众多,却始终不能拿得“第一律诗”的称号。就此一点,已经是李商隐、孟浩然比不了的。况且崔灏极长长篇古体歌行,在盛唐能在这方面强于崔灏的,也只有李白杜甫二人而已。所以我将他排在第五。《黄鹤楼》。
4:白居易
以诗歌的水平而论,白居易和王维是不分高下的。但是在白王之间,我更偏爱王维。所以只能将白居易放在王维后面了。白居易是中唐第一诗人,也是新乐府诗的代表,长于长篇叙事,深受杜甫影响。其诗歌的艺术水平,放眼大唐,能真正压过他的,也只有李白和杜甫了。 《琵琶行》。
3:王维
王维是多才多艺的诗人,众体皆善,其山水诗在唐朝可以说是没有对手。他的诗歌意境深远,笔法如出水芙蓉,又尽带蝉性。只可惜,他对自己的才华没有好好开发,否则他也许真能和李白杜甫一争高下。但历史不能假设,所以他还是落在了李杜之下。《山居秋暝》《鸟鸣涧》。
2:杜甫 其实杜甫和李白之间历来根本没有谁强谁弱之分。可是我最喜欢的文人是李白,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也是李白。所以我只能把子美放在第二位。这位诗坛上的圣人,以其浑厚的文笔,写着一个封建王朝的衰落,写着一位儒士的报国忠君之心。也正是他的这种思想,使他的文章适应了整个封建一统,被封建时代的中国文人竭力推崇这。但他也有一一面。他诗里,上黎民的疾苦,是百姓的无奈。他,蹬上了中国现实主义的最高峰,在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坛中,绝无第二人敢一较高下。《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李白
这是个妇孺接知的名字,中国人有不知道苏轼和杜甫的,但绝对没有不知道李白的。他以大开大和的文风,飘逸脱俗的语言,美幻绝伦的想像造就了中国浪漫主义的最高峰。他的诗是盛唐时代的百科全书,将整个社会全面溶在其中。山川的秀丽,风俗的快歌,一切都在李诗里彰显的那么高超。他让人仰观,让人叹服,让人望而止步。他或做小桥流水,细腻处自显大家风情。一段青梅竹马,一首《长干行》,写尽爱的真谛,写尽少妇的无奈。更有《蜀道难》《将进酒》等绝世歌行,文坛独步,谁不称服。子美尚曰:“诗无敌”。况他人乎?《月下独酌》《望庐山瀑布》《秋浦歌 十七首》,他的代表作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写出了。
3. 唐代诗歌的十大代表人物
一:唐诗十大名家(倒序排名)
10: 陈子昂
初唐的诗歌大部分还沿用着前人浮糜的笔风,唐人诗歌至陈公方真正大变。他开启了后来的李白杜甫,也影响了盛唐乃至以后的众多诗人。我将他排进前十只要考虑了他对后人的影响,当然也因为他确实留下了一些绝唱。代表作《登幽州台歌》。
9: 杜牧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诗人的代表,诗至晚唐,已经明显走了下风,不如前人的大气。但“小李杜”的出现却使晚唐出现了一片诗歌的新的景象。可就写诗的艺术性和对文字的驾御力,杜牧还是逊于李商隐的。但就整个唐朝来说,能比他强的,恐怕也不多了。代表作 《江南春》《泊秦淮》《寄扬州韩绰判官》。
8:王昌龄
以绝句驰名大唐的王昌龄,诗歌或是浑壮有力,或是暗喻深情,笔法的彰弛是很少有对手的。他的绝句在唐朝和李白齐名,可以说是唐人绝句的绝顶人物之一。放眼大唐,能在绝句上与王昌龄一争高下的,恐怕也只有李白一人。所以我将他列在第八。《出塞》《从军行》。
7:李商隐
作为晚唐诗人的第一代言人,他的诗歌水平是不容别人说二话的。特别是他自开一派诗风,其诗令人百思而百得。绝句和律诗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其诗歌给唐诗开了一片洞天。我将其排在了第七。《夜雨寄北》《锦瑟》。
6:孟浩然
虽然常有人把他和王维放在一起,但要是真论起来,他和王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其文风自然,笔法不食烟火,对文字的驾御能力是唐人少有的。就其对诗歌的影响力确实是少有人能比,基于此,我还是将他排进了前六名。《春晓》。
5:崔灏
也许我将他排在这里会有很多人不服气,但是就其在诗歌上的真正成就来说,崔灏确实在孟浩然李商隐之上。
能和杜甫在其看家本事上律诗上一较高下的,唐人中仅有崔灏一人。虽然王昌龄也能在李白擅长的绝句上一争高下,但是李白真正纵横诗坛的却是古风,也就是古体歌行。崔灏一首《黄鹤楼》令李白都不得不叹“眼前有景题不得”,也让杜甫虽然律诗众多,却始终不能拿得“第一律诗”的称号。就此一点,已经是李商隐、孟浩然比不了的。况且崔灏极长长篇古体歌行,在盛唐能在这方面强于崔灏的,也只有李白杜甫二人而已。所以我将他排在第五。《黄鹤楼》。
4:白居易
以诗歌的水平而论,白居易和王维是不分高下的。但是在白王之间,我更偏爱王维。所以只能将白居易放在王维后面了。白居易是中唐第一诗人,也是新乐府诗的代表,长于长篇叙事,深受杜甫影响。其诗歌的艺术水平,放眼大唐,能真正压过他的,也只有李白和杜甫了。 《琵琶行》。
3:王维
王维是多才多艺的诗人,众体皆善,其山水诗在唐朝可以说是没有对手。他的诗歌意境深远,笔法如出水芙蓉,又尽带蝉性。只可惜,他对自己的才华没有好好开发,否则他也许真能和李白杜甫一争高下。但历史不能假设,所以他还是落在了李杜之下。《山居秋暝》《鸟鸣涧》。
2:杜甫
其实杜甫和李白之间历来根本没有谁强谁弱之分。可是我最喜欢的文人是李白,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也是李白。所以我只能把子美放在第二位。这位诗坛上的圣人,以其浑厚的文笔,写着一个封建王朝的衰落,写着一位儒士的报国忠君之心。也正是他的这种思想,使他的文章适应了整个封建一统,被封建时代的中国文人竭力推崇这。但他也有一一面。他诗里,上黎民的疾苦,是百姓的无奈。他,蹬上了中国现实主义的最高峰,在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坛中,绝无第二人敢一较高下。《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李白
这是个妇孺接知的名字,中国人有不知道苏轼和杜甫的,但绝对没有不知道李白的。他以大开大和的文风,飘逸脱俗的语言,美幻绝伦的想像造就了中国浪漫主义的最高峰。他的诗是盛唐时代的百科全书,将整个社会全面溶在其中。山川的秀丽,风俗的快歌,一切都在李诗里彰显的那么高超。他让人仰观,让人叹服,让人望而止步。他或做小桥流水,细腻处自显大家风情。一段青梅竹马,一首《长干行》,写尽爱的真谛,写尽少妇的无奈。更有《蜀道难》《将进酒》等绝世歌行,文坛独步,谁不称服。子美尚曰:“诗无敌”。况他人乎?《月下独酌》《望庐山瀑布》《秋浦歌 十七首》,他的代表作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写出了。
4. 盛唐的代表诗人
1、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2.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3、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4、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5、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6、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7、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8、诗鬼--李贺
从内在审美上是一种苦闷至死亡的悲怨,他常站在死的边缘来看世界,似乎用的是鬼眼望人间,用西方美学理论可以说是用逝去的理想来参照逝去的现实,在悲欣的层面上冷眼望世。这样的体验使读者震撼,触及灵魂深处。
5. 初唐,盛唐,晚唐的诗歌各有什么特点
(一)初唐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
(二)盛唐时期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杜甫的《三吏》、《三别》等等。
(三)中唐时期 在中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四)晚唐时期 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等。
6. 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
屈原啊`
(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汉族,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部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居》《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
7. 盛唐的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王维 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起自晋宋之间。
陶渊明为田园诗之祖,谢灵运为山水诗之祖。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即与陶谢一脉相承:在艺术上,他们能综合陶谢所长,融陶诗浑成与谢诗工巧于一炉,不仅模山容,范水态,而且力求表现山水的个性;不仅表现山水个性,而且力求表象与意象的合一、内情与外景的交融。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他们大大提高了对山水田园的审美能力,把山水田园诗推向高峰。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这一概念有特定的内涵:首先,顾名思义,它形成与活动于盛唐时期。
明乎此,前代的陶、谢与后代的韦、柳等山水田园诗人当不在其列。其次,它从一开始便同隐逸之风联系在一起,其成员多以五言的体式,借歌咏山水田园风光,表现隐逸意趣,抒发闲适情调,诗风清新淡雅。
明乎此,我们也就不会把同处于盛唐时期,并且也写过山水田园诗的高、岑、李、杜划归这一流派了。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当然不是偶然的。
隐逸风气盛行,庄园经济的发展,佛老思想的广为传播,分别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产生的政治原因、经济原因和思想原因。其中,隐逸风气的盛行尤为一大关键——在经济繁荣、生活富足的开、天盛世,既有视隐逸为“终南捷径”者,也有借隐逸以遁离现实者。
他们都寄情于山水、栖心于田园,使山水田园成为自己的主要审美对象。于是,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也就盛乎一时了。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除了王维、孟浩然之外,还包括储光羲、常建、祖咏、刘春虚、裴迪、卢象、丘为等人。但其中最能代表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成就和卓异风貌的,当推王、孟二人。
王、孟历来齐名并称。审视他们的生活道路,堪称“殊途同归”:在经历了各自的艰难跋涉后,他们都把“山水田园”当作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渴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寄托自己疲惫的身心。
于是,在长期的隐逸生活中,他们成为自然美的寻求者、发现者、欣赏者、表现者,并进而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 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王、孟都在诗中描绘并展示了一个清淡的世界。
构成这个清淡世界的主要经纬有两根:一是田园之乐,一是山水之美。前者往往更多融入了闲适的隐逸意趣,后者则往往更多地融入孤高的志士情怀。
但这只是就其大较而言,细加寻绎,王、孟则又各具灵光: 首先从内容看,孟诗的题材较王维的更为集中。王诗既有寄情山水田园之作,自抒理想抱负之作,也有讴歌边塞将士之作,如《陇西行》、《从军行》等;也有揭露社会现实之作,以及倾诉妇女怨情之作,如《洛阳女儿行》、《西施咏》等。
而孟诗除了表现田园之乐、山水之美外,便是抒写自己的出仕之念和失志之痛。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王的生活阅历较为丰富:他后期固然消极隐退,前期却热衷政治,奋发有为,既曾居朝为官,也曾出塞问边;而孟却以隐逸终世,尽管他并不甘心终身隐沦。
苏轼曾评论说:“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酒乎,而无材料耳。”如果将“才短”的“才”理解为“题材”的“材”话,倒是深中肯綮。
其次,从情调看,王、孟都乐于表现隐逸生活的闲适意趣,但王诗往往夹杂着幽冷寂灭的心绪,孟诗则往往坦露出耿介郁勃的心态。一般地说,徜徉于清淡世界中的这两位抒情主人公是那样悠然自得,仿佛已与秀丽的山水田园取得了高度的默契。
但实际上无论山水之美还是田园之乐,都未能使他们宠辱皆忘。就孟浩然而言,仕进无路的痛苦不时啮咬着他的心灵,并化为一股郁勃不平之气浮现在字里行间。
如《晚春卧疾寄张八子容》一诗,上半篇笔调何等清新闲雅,但短暂的惊喜之后被触发起的却是知音难觅、功名无望的一腔惆怅:“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翅仪”。而在《与诸子登岘山》一诗中,江山胜迹,固然撩拨起诗人的登临清兴和思古幽情,但同时却也使他油然生出见贤思齐的愿望和自叹弗逮的感愧:“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这泪既是感愧之泪,也是忧愤之泪。就王维而言,其外表不及孟浩然旷达、飘逸,却比孟浩然显得更为静穆和淡泊。
有时,这种静穆和淡泊几乎近于幽冷寂灭。“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酬张少府》),正是诗人对自己这种幽冷寂灭的心绪的最好概括。
如《竹里馆》一诗,乍看,诗中的人物是那样的自得其乐,诗中的景物也是那样清幽秀美。但如果我们把“深林人不知”一句与另诗中的“空山不见人”(《鹿柴》)、“涧户寂无人”(《辛夷坞》)等句联系起来,就不能不惊讶诗人感情的幽冷了。
《终南别业》一诗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曾经被人认为是最得理趣的名句。其实,在他观赏行云流水的盎然兴致中包藏着的却正是“万事不关心”的幽冷寂灭的心绪。
这种幽冷寂灭的心绪无疑与王维的奉佛有关。早在生前,他就被誉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得到了“诗佛”的称号。
表现在他诗中的“空”、“寂”、“闲”的境界,正是佛教禅宗的心性学说的艺术投影。 再次,从意境上看,王、孟都注重寓主观于客观,造成画面的和谐与美感。
但孟诗往往止于情与景的交融,而王诗除促使情景交融外,还将“理”字打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