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读唐诗的一个版本

    1. 《古诗十九首》哪个版本比较适合中学生读

    中华书局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都可以,通俗易懂而且不会误人子弟。

    以下资料可参考: 大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五言抒情诗。它们大多抒写游子、思妇主题,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

    但是,它们没有题目,也不知作者是谁,因此就被笼统地称为“古诗”,意思指它们是魏、晋以前的古人所作的诗。 西晋诗人陆机曾经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十四首,总题目就叫《拟古诗》。

    东晋诗人陶渊明,宋代诗人鲍照,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梁代,刘勰在文论专著《文心雕龙》里,锺嵘在诗论专著《诗品》里,都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这批“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的作品。

    也是在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作品总集《文选》,从这批“古诗”中选取了十九首。按照《文选》的诗歌分类原则,凡没有题目的诗歌作品,统归“杂诗”一类。

    这些“古诗”便入了“杂诗”类。而它们又不知作者,所以就沿用“古诗”的名称,给这十九首诗拟了个总题目,即《古诗十九首》。

    这就是“古诗”的名称和《古诗十九首》的由来。可见在梁代,“古诗”已经形成一个具有特指涵义的专类名称。

    它与两汉乐府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徒诗。而由于两晋南北朝许多“拟古诗”的出现,它又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名称。

    在《文选》问世以后,由于萧统选择精当,《古诗十九首》也同《文选》一起流传深广,成为公认的“古诗”代表作,这个标题也成为一个专题的名称。 其实,这十九首诗既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古诗”作品在梁代尚存有五十九首(见锺嵘《诗品·古诗》),但现在只留存三十多首,包括《古诗十九首》在内。就在梁代,对“古诗”的作者和写作年代,已有疑议。

    刘勰说:“《古诗》佳丽,或称枚叔(指西汉枚乘),其‘孤竹’(指《古诗》“冉冉孤生竹”)一篇,则傅毅(东汉作家)之词。 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文心雕龙·明诗》)锺嵘说:“旧疑是建安中曹(曹植)、王(王桀)所制。”

    (《诗品·古诗》)大概正因为作者“疑莫能明”,所以萧统把《文选》入选的十九首古诗都归之无名氏。然而,陈代徐陵编选《玉台新咏》,却又把《古诗十九首》中的八首诗确定为枚乘《杂诗》。

    这样,虽然大体确定“古诗”是汉代作品,但对于其中是否有西汉枚乘、东汉傅毅、汉末曹植、王粲的作品,后来甚至猜测“杂有枚生或张衡、蔡邕(均东汉作家)作”(明王世贞《艺苑卮言》),究竟是两汉产物或者都是东汉作品等问题,形成长期纷争。由于上述梁、陈时的疑议,都没有提供具体证据,加上这些问题又涉及“苏武、李陵诗”的真伪、五言诗究竟成立于东汉还是西汉等问题,因此日趋纠缠,直到晚近仍争执不下。

    现代学者大多摆脱了前人成见的纠缠,主要根据《古诗十九首》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点,指出它们“虽不是一个人所作,却是一个时代——先后不过数十年间所作”,并论证它们应是东汉后期安、顺、桓、灵帝年间,约公元二世纪的作品(见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得出了比较合乎实际的结论。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标榜,“窃选举、盗荣宠者不可胜数。

    既获者贤已而遂往,羡慕者并驱而追之,悠悠者,是孰能不然者乎”(徐斡《中论·谴交》)。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

    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

    《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这样的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古诗十九首》从思想内容上看,大致可分两类:游子诗和思妇诗。

    它的游子诗有着共同的主题思想,都是抒发仕途碰壁后产生的人生苦闷和厌世情绪。这类诗普遍写到人生寄世如同行客,寿命短促,而穷贱轗辆。

    但由于作者们的处世态度不尽相同,因此其中各首诗又有各自的具体主题。 第三首“青青陵上柏”(按《文选》所列次序,以首句标题,下同),劝人安贫达观,知足行乐:“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不必羡慕王侯权贵穷奢极欲的生活。第四首“今日良宴会”,则反语嘲弄,劝人钻营要职,攫取高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常苦辛!”曲折发泄失意愤世的情绪。

    第五首“西北有高楼”感慨世无知音;第七首“明月皎夜光”怨恨不讲交情;第十一首“回车驾言迈”讽劝珍惜荣名;第十四首“去者日以疎”悲哀死不得归。而第十三首“驱车上东门”,第十五首“生年不满百”,都直截了当宣扬及时享乐:“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这些诗毫无壮志豪情,更多表露出诗中主人公们,实即作者们。

    2. 读唐诗的歌词

    歌曲:读唐诗

    歌手:小海龟

    爱词酷.歌词网.谢谢您支持

    读唐诗

    小海龟演唱组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相思的红豆, 吴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

    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相思的红豆, 吴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

    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相思的红豆, 吴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

    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相思的红豆, 吴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

    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3. 六神磊磊读唐诗第一篇的读后感

    两天时间读完了《六神磊磊读唐诗》。

    不是什么名著,但读完了却颇有些感触。且还想写出来,这该能算得有感而发吧,很高兴的是自己还能有感,还能发。

    六神磊磊在自媒体百花齐放的当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一个特别的存在。他的微信公号“六神磊磊读金庸”在网络上非常火,但是我知道他才不过一年的时间。

    一年前在朋友圈看到转载的一篇写金庸小说的文章,看完觉得特别有意思。文章来自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作者是六神磊磊。

    于是我果断关注了这个公号。不久他又开了公号“六神磊磊读唐诗”。

    读唐诗里推送的文章并不多,但是文章的品质不俗。六神磊磊的写作风格独特,语言幽默风趣,在一众自媒体公号中独树一帜,吸引着众多的粉丝,一篇文章的点击阅读转发量动辄十万加。

    前段时间,读唐诗这个公号好像被平台封了。我想找一篇他之前写的关于王维的一篇文章竟然找不到了,好在他的书《读唐诗》出版了。

    早就被种草,前几天终于到手了。拿到书我就迫不及待的看起来,就看睡前的一会儿功夫,已经被它深深吸引,让我欲罢不能。

    红色的保护套,书皮是素雅的白色。这一红一白,不正是太阳和月亮的颜色?我觉得正好映证了书中的一篇文章:唐诗,就是一场太阳和月亮的战争。

    封面的画是一幅线描的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里船”般意境的远山的中式抽象山水画。书是不薄的一本,拿到手里,超带感,正如那千万首唐诗带给我们的承载了近千年历史的厚重感。

    未及正文,作者的自序就能吸引你想要一直往下看。他说“只要你认识常用汉字,懂得二十一世纪的汉语,你就是唐诗的有缘人,你和唐诗的距离,真是只隔一道矮矮的墙而已。”

    读完全书,你会发现,他此言非虚。亦如书后附带的评论中的罗振宇的评论“从此,唐诗不仅仅通向远古,还通向当下。

    在这本书里,你对诗人不会再仰望,而是相逢。” 开篇 读了多少年书,就背了多少年唐诗。

    也知唐诗三百首,却从来汉有想过这些诗是怎么经过千年时空、朝代更迭流传到今天的。读完这一章,才体会到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能读到唐诗真的是太幸运、太幸福了!通过此篇,我第一次知道了胡震亨、季振宜的名字。

    他们俩为了让唐诗能流传到后世,付出了十年心血去为唐诗编写集子。他们之间还有钱谦益,最后到康熙皇帝号令曹寅等人集前人之所成,编著成《全唐诗》,收录当时存世的近五万首唐诗。

    这样,那些古老的诗篇才得以保存并流传下来。了解到这几个人前仆后继的为唐诗的传世做出的贡献,我觉得他们的伟大不逊于当年写出传世名篇的大家们。

    因为正是他们,我们才能看到一千年前的诗啊。没有他们设法使这些伟大的诗篇保存下来,也许那些诗篇真的无法抵挡岁月的流转而散轶贻尽了。

    他们的功劳值得被后世永远铭记。书中写到的诗人及诗篇,除了那些大名鼎鼎的诗人和我们耳熟能详著名诗篇,还有很多我们大多数人(汉细读唐诗三百首、全唐诗的人)没听说过的诗人和他们的诗篇。

    他们不是不出名,他们的诗不是写得不好。他们不被我们熟知,乃是我们自己孤陋寡闻。

    比如谢胱。六神说他是被李白视为偶像的一位诗人。

    他的诗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也是极好的。他虽然不是唐朝人,但是他的诗与唐朝的名诗比也丝毫不逊色。

    果然是当得起诗仙崇拜的一位诗人。(附李白写的致敬这位谢公的诗句)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长风万里送秋雁,中间小谢又清发。月下沉吟久不归,令人长忆谢玄晖。

    又比如王绩。严格来说他也算不得唐代的诗人,但是作者却难掩对他的喜爱之情,多次的提到他,并且赞美他。

    作者说这位王绩性格豪放不羁,有陶渊明之风。又夸他对夫人好,和他的琴瑟和鸣,恩爱到老。

    (附他的两首诗在下面)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秋夜喜遇王处士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接下来的篇章作者就按大家所熟知的对唐朝的四个阶段的划分展开了他对唐诗和唐朝诗人们的详尽而独特的解析。这些解析,是六神磊磊式的解析,绝对不同于以往任何人的解析。

    他讲出来的故事,生动有趣,经常会加上他个人的想象甚至导演,画面感极强,让人感觉如亲临其境一般。然当你以为这些都是事实的时候,作者笔峰一转,后面加一括号告诉你,这些都是他想象的,当时未必如此或者根本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

    这就是六神厉害之处。然而,这并不是说本书里的描写都是杜撰的,相反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查阅和收录了很多的权威典籍资料。

    每篇文章后面都附有多条注解,说明这些说法的出处或来源。这是一本有深度的书,甚至是一本可以当工具书使用的书,而绝不是一本戏说唐诗、只为逗你一乐的书。

    初唐四杰 看这本书之前,我所知道的初唐四杰就是王勃、杨炯、卢照邻、洛宾王的并称。他们四人都是极有才华,年少即成名。

    成年后,留下的作品却并不多,知道他们差不多都是英年早逝。对他们的诗作,也就是曾经出现在课本上的那些。

    四人中王勃算是名气最大的吧,因为那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4. 选读一首唐诗,以‘读唐诗《》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静夜思》,它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大作。记得我们最近学的一首歌,歌的歌名是《读唐诗》。这首歌的开头就是朗诵了这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诉说的是远在它乡的游子李白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乡。这首诗虽然只是说了李白想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可我觉得他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他很想自己的母亲,很想回到遥远的家乡与年老的母亲一起度过这寂静而冷清的中秋之夜。

    学古诗的好处有很多。读唐诗,丰富我的课外生活,让我知道不少名人故事,也能从中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让我感受到陆游这颗深深的爱国之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做一个爱惜粮食的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感受到母亲博大的爱,有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我读了唐诗以后,觉得自己变得有教养了,不像以前那样孩子气,不懂道理。整个人就像脱胎换骨一样,成了一个小大人。

    读唐诗的一个版本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