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花开小城香雪落唐诗阅读短文
1. 云林秘府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梅花书屋
张岱
陔萼楼后老屋倾圮,余筑基四尺,乃造书屋一大间。旁广耳室如纱幮①,设卧榻。前后空地,后墙坛其趾,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花出墙上,岁满三百余朵。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西溪梅骨古劲,滇茶数茎,妩媚其旁。其旁梅根种西番莲,缠绕如缨络。窗外竹棚,密宝襄盖之。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前后明窗,宝襄西府,渐作绿暗。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慕倪迂“清閟②”,又以“云林秘阁”名之。
(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幮(chú):古代一种似橱形的帐子。②閟:同“闭”。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花 时 积 三 尺 香 雪
(2)西 溪 梅 骨 古 劲
9.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余筑基四尺( ▲ ) (2)岁满三百余朵( ▲ )
(3)密宝襄盖之( ▲ ) (4)又以“云林秘阁”名之( ▲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
11.张岱是小品名家,他善于运用修辞,熔才情、气节、学识于一炉,灵笔点化,简练中见丰富、平实中显新妙、单纯中透雅致,营构了独具个性的艺术妙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你能结合本文相关语句,进行精当的赏析吗?(4分)
12.张岱说:“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陋室铭》中,刘禹锡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你如何看待他们的交友观?说说你的想法。(4分)
答案:
8.(2分)(1)花时/积三尺香雪(2)西溪梅/骨古劲(西溪梅骨/古劲)
9.(4分)(1)我;(2)每年;(3)覆盖;(4)命名。
10.(3分)台阶下长着厚厚的青草,草间疏疏地点缀着一些秋海棠。
11.(4分,不设统一答案,从修辞、词语等角度赏析均可)示例:张岱的修辞手法用得很妙,如“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把繁茂的花朵比作积累了几尺高的香雪,写出了花的清丽可人,语言简洁,却给人以无尽的想象。
12.(4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觉得他们的交友观值得借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选择高雅的人交朋友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完善自己的品行,可以让自己的学识得到提升。
【译文】
陔萼楼后面的老房子倒塌后,我就将它的地基加高四尺,建造了一大间书屋。书屋侧面的耳房(正房的两侧各有一间或两间进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间,如同挂在正房两侧的两只耳朵,故称耳房)扩展了一下,用纱橱那样的隔扇隔出来一个休息间,里面安放卧榻。书屋前后都有空地,我在后墙墙根那里栽种了三棵西瓜瓤大牡丹花树(西瓜瓤是牡丹花品种名,即红色牡丹),牡丹长得比墙还高,每年都要开三百多朵花。书房正面台基前种了两棵西府海棠,开花时,繁茂的花朵仿佛是积聚了几尺高的香雪,清丽可人。前院四壁有些高,于是就在墙对面砌石花台,用太湖石树了几座假山,旁边种着枝干苍劲古拙的西溪梅花,还有几株云南茶花,以妩媚的花树来衬托湖石假山。梅花下种着卷曲缠绕如璎珞花样的西番莲覆盖地面。书屋窗外有竹子搭建的凉棚,就种了很多宝相花(攀援蔷薇)把它覆盖起来。台阶下长着厚厚的青草,草间疏疏地点缀一些秋海棠。书屋前后窗户都很敞亮,窗外宝相花和西府海棠长得茂盛后,绿荫遮住阳光,屋内显得幽静凉爽。我消闲休息都在这个书屋里,不是文才风流的高雅客人,是不允许他进来的。这间书屋本来名为梅花书屋,因为我一向倾慕倪云林的书阁“清閟”,所以又用“云林秘府”来命名它。
2. 诗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1)水中花影是比较容易看出的,既然有影,就应该有花,题目为杏花,可知是树上的杏花.(2)从表现手法看,后两句有两种,分别是比喻和托物言志.可选择一个角度作答,从文意看,表现的是诗人崇高的理想和情操,寄托了诗人心志高洁、不合流俗的情怀.答案(1)①树上的杏花 ②倒映在水中的花影.(2)示例一:后两句运用对比(托物言志)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 示例二:后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意思是诗人宁可象雪花那样凋零消失在水中,也不愿零落在尘埃里被玷污、被践踏,寄托着诗人心志高洁、不合流俗的情怀.全诗意为:池塘中的春水环绕着杏花,花与水中的倒影各有千秋.即使被春风像雪一样吹落,也胜过落在南边小路上被碾作尘土.。
3.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1)此题考查了“炼字”.答题模式: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颔联中用得好的两个字是“空”“冒”,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即可.(2)作答本题也就是分析托物言志手法在文中的具体体现.“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从形、色两方面赞兰若风采的秀美,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众的才华;“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写兰若摇落,芳意无成,感叹其芳华零落,从而感慨年华流逝,理想破灭.答案:(1)“空”“冒”(1分)“空”突出了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际上是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2分)“冒”意为“覆盖”,不但描摹兰若的身姿,而且突出了它花冠纷披、繁盛的情态.(2分)(2)前四句从形、色两方面赞兰若风采的秀美,突出其幽雅独特,借指自己出众的才华.(3分)后四句写兰若摇落,芳意无成,感叹其芳华零落,从而抒发自己对年华流逝,理想破灭的感慨.(3分)参考译文: 兰花和杜若生于春夏, 枝叶多么茂盛. 幽雅清秀, 空绝林中群芳的秀丽色彩, 朱红色的花下垂, 覆盖着紫色的花茎. 渐渐地白天渐短, 秋风也慢慢的吹拂起来. 时光流逝,花儿凋零, 美好的心愿到底如何实现?赏析: 如果说“芊蔚何青青”是用以衬托花色之美的话,“朱蕤冒紫茎”则是由茎及花,从正面刻画了.这一笔以“朱”、“紫”等鲜明的色彩加以描绘,并由一“冒”字,将“朱蕤”、“紫茎”联成一体.全句的意思是:朱红色的花垂下来覆盖着紫色的茎,不但勾勒出了兰若的身姿,而且描绘出了它花簇纷披的情态. 兰若不象菊花那样昂首怒放,自命清高;也不象牡丹那般富贵骄傲.兰若花红茎紫,叶儿青青,显得幽雅清秀,独具风采.“幽独空林色”,诗人赞美兰若秀色超群,以群花的失色来衬托兰若的绰约风姿.其中对比和反衬手法的结合运用,大大增强了艺术效果.“幽独”二字,可见诗中孤芳自赏的命意. 诗的前四句赞美兰若风采的秀丽,后四句转而感叹其芳华的凋落.“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由夏入秋,白天渐短.“迟迟”二字所表现的就是这种逐渐变化的特点.用“嫋嫋”来表现秋风乍起、寒而不冽,形象十分传神. 《感遇》,是陈子昂所写的以感慨身世及时政为主旨的组诗,共三十八首,此篇为其中的第二首.诗中以兰若自比,寄托了个人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陈子昂颇有政治才干,但屡遭排挤压抑,报国无门,四十一岁为射洪县令段简所害.这正如秀美幽独的兰若,在风刀霜剑的摧残下枯萎凋谢了. 此诗用比兴手法,诗的前半着力突出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半以“白日晚”、“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抒发美人迟暮之感.“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花草之凋零,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寓意凄婉,寄寓颇深.这首诗颇像五律,而实际上却是一首五言古诗.它以效古为革新,继承了阮籍《咏怀》的传统手法,托物感怀,寄意深远.与初唐诗坛上那些“采丽竞繁”、吟风弄月之作相比,显得格外健康而清新,正像芬芳的兰若,散发出诱人的清香.。
4. 【阅读唐朝高骈的《山亭夏日》一诗,完成第7题.绿树浓阴夏日长,楼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景色的诗,主要是捕捉夏日凉快的一面,在炎夏或者烦闷气躁时读来倍感清凉安详.作者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绿树荫浓、池塘倒影,这些景象都可消除暑气,让人的心很自然的平静下来,如果再看到微风轻拂水晶帘,吹动满庭花香,那么就更能感觉出夏日的可爱,而不觉得它的漫长与闷热了.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宁静. 诗的第三句中“水精帘动”是比喻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chè);微风吹来,水光潋(liàn)滟(yàn),碧波粼粼(lín),这一景象,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美妙而逼真,多美啊!可见作者的心情是轻松愉悦的.。
5. 阅读《山亭夏日》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再现画面时,注意结合诗句,找出诗中景物.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分别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找出不同.示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梁衡的《夏》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3)本是对诗句的理解.根据诗句中的景物判断诗歌表现的季节.这首是写的是夏季.A:春季;B:冬季;C:秋季;D:夏季.与本诗相同.故选:D.答案:(1)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2)示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梁衡的《夏》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3)D.译文: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