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杂论中李白

    1. 闻一多在《唐诗杂论·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所附伍学藻 孟浩然寻梅图 与王维画的孟浩然像应该神似) 当年孙润夫家所藏王维画的孟浩然像,据《韵语阳秋》的作者葛立方说,是个很不高明的摹本,连所附的王维自己和陆羽、张洎等三篇题识,据他看,也是一手摹出的。

    葛氏的鉴定大概是对的,但他并没有否认那“俗工”所据的底本——即张泊亲眼见到的孟浩然像,确是王维的真迹。这幅画,据张洎的题识说, 虽轴尘缣古,尚可窥览。

    观右丞笔迹,穷极神妙。襄阳之状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靴帽重戴,乘款段马——一童总角,提书笈负琴而从——风仪落落,凛然如生。

    这在今天,差不多不用证明,就可以相信是逼真的孟浩然。并不是说我们知道浩然多病,就可以断定他当瘦。

    实在经验告诉我们,什九人是当如其诗的。你在孟浩然诗中所意识到的诗人那身影,能不是“颀而长,峭而瘦”的吗?连那件白袍,恐怕都是天造地设,丝毫不可移动的成分。

    白袍靴帽固然是“布衣”孟浩然分内的装束,尤其是诗人孟浩然必然的扮相。编《孟浩然集》的王士源应是和浩然很熟的人,不错,他在序文里用来开始介绍这位诗人的“骨貌淑清,风神散朗”八字,与夫陶翰〈送孟六入蜀序〉所谓“精朗奇素”,无一不与画像的精神相合,也无一不与孟浩然的诗境一致。

    总之,诗如其人,或人就是诗,再没有比孟浩然更具体的例证了。 张枯曾有过“襄阳属浩然”之句,我们却要说:浩然也属于襄阳。

    也许正惟浩然是属于襄阳的,所以襄阳也属于他。大半辈子岁月在这里度过,大多数诗章是在这地方、因这地方、为这地方而写的。

    没有第二个襄阳人比孟浩然更忠于襄阳,更爱襄阳的。晚年漫游南北,看过多少名胜,到头还是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实在襄阳的人杰地灵,恐怕比它的山水形胜更值得人赞美。从汉阴丈人到庞德公,多少令人神往的风流人物,我们简直不能想象一部《襄阳耆旧传》,对于少年的孟浩然是何等深厚的一个影响。

    了解了这一层,我们才可以认识孟浩然的人,孟浩然的诗。 隐居本是那时代普遍的倾向,但在旁人仅仅是一个期望,至多也只是点暂时的调济,或过期的赔偿,在孟浩然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事实。

    在构成这事实的复杂因素中,家乡的历史地理背景,我想,是很重要的一点。 在一个乱世,例如庞德公的时代,对于某种特别性格的人,人山采药,一去不返,本是唯一的出路。

    但生在“开元全盛日”的孟浩然,有那必要吗?然则为什么三番两次朋友伸过援引的手来,都被拒绝,甚至最后和本州岛采访使韩朝宗约好了一同人京,到头还是喝得酩酊大醉,让韩公等烦了,一赌气独自先走了呢?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在他这回,无疑的那成立默契的对象便是庞德公。

    孟浩然当然不能为韩朝宗背弃庞公。鹿门山不许他,他自己家园所在,也就是“庞公栖隐处”的鹿门山,决不许他那样做。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这幽人究竟是谁?庞公的精灵,还是诗人自己?恐怕那时他自己也分辨不出,因为心理上他早与那位先贤同体化了。

    历史的庞德公给了他启示,地理的鹿门山给了他方便,这两项重要条件具备了,隐居的事实便容易完成得多了。实在,鹿门山的家园早已使隐居成为既成事实,只要念头一转,承认自己是庞公的继承人,此身便俨然是《高士传》中的人物了。

    总之,是襄阳的历史地理环境促成孟浩然一生老于布衣的。孟浩然毕竟是襄阳的孟浩然。

    我们似乎为奖励人性中的矛盾,以保证生活的丰富,几千年来一直让儒道两派思想维持着均势,于是读书人便永远在一种心灵的僵局中折磨自己,巢由与伊皋,江湖与魏阙,永远矛盾着,冲突着,于是生活便永远不谐调,而文艺也便永远不缺少题材。矛盾是常态,愈矛盾则愈常态。

    今天是伊皋,明天是巢由,后天又是伊皋,这是行为的矛盾。当巢由时向往着伊皋,当了伊皋,又不能忘怀于巢由,这是行为与感情间的矛盾。

    在这双重矛盾的夹缠中打转,是当时一般的现象。反正用诗一发泄,任何矛盾都注销了。

    诗是唐人排解感情纠葛的特效剂,说不定他们正因有诗作保障,才敢于放心大胆的制造矛盾,因而那时代的矛盾人格才特别多。自然,反过来说,矛盾愈深愈多,诗的产量也愈大了。

    孟浩然一生没有功名,除在张九龄的荆州幕中当过一度清客外,也没有半个官职,自然不会发生第一项矛盾问题。但这似乎就是他的一贯性的最高限度。

    因为虽然身在江湖,他的心并没有完全忘记魏阙。下面不过是许多显明例证中之一: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然而“羡鱼”毕竟是人情所难免的,能始终仅仅“临渊羡鱼”,而并不“退而结网”,实在已经是难得的一贯了。

    听李白这番热情的赞叹,便知道孟浩然超出他的时代多么远: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可是我们不要忘记矛盾与诗的因果关系,许多诗是为给生活的矛盾求统一,求调和而产生的。孟浩然既免除了一部分矛盾。

    2. 唐诗中李白的代表作

    古体诗

    乐府: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塞下曲六首 ,清平乐三首,长门怨,长干行,长相思二首,关山月,侠客行,行路难 三首

    七古:把酒问月,金陵酒肆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五古:春思,广陵赠别

    近体诗

    七绝:春夜洛城笛 ,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赠汪伦 ,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山

    七律:登金陵凤凰台【仿崔颢《黄鹤楼》所做,高下未判】

    五律: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渡荆门送别,赠孟浩然,送友人

    五绝:独坐敬亭山 ,送友人下蜀

    还有一些就不罗列了,你要详细分类就再发一条我打给你,之前高考我们分得很仔细

    3. 李白的共三首古诗内容

    1.行路难三首·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满山一作暗天 ) 闲来垂钓碧溪上.( 碧一作坐 ) 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行路难三首·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狗一作雉 )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节一作腰 ) 剧辛乐毅感恩分 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 蔓一作烂 ) 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3.行路难三首·其三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雄才岂自保.( 雄才一作才多 ) 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 称一作真 ) 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4. 闻一多的《杜甫和李白》中的词语解释请解释下列词语:商贾仙风道骨

    这是在他的《唐诗杂论》中的文章商贾:古代称行走贩卖货物为商,住着出售货物为贾.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仙风道骨: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出处: 唐·李白《大鹏赋序》:“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这是道教语.指的是有仙人及得道者的气质神采. 李白是一个道教信奉者.倒屣:倒穿着鞋.飞扬跋扈:在古时候是没有现在的贬义的,它指的是一种豪迈潇洒的气质.杜甫在《赠李白》诗中写道“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昏庸,脑子发蒙,不清醒,不理智.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轻拢慢捻:是琵琶弹奏的指法拢、捻、抹、挑.骁:好马.邂逅:这个词主要是指偶然的、不期待的相遇。

    5. 闻一多的《杜甫和李白》中的词语解释

    这是在他的《唐诗杂论》中的文章

    商贾:古代称行走贩卖货物为商,住着出售货物为贾。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仙风道骨: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出处: 唐·李白《大鹏赋序》:“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这是道教语。指的是有仙人及得道者的气质神采。 李白是一个道教信奉者。

    倒屣:倒穿着鞋。

    飞扬跋扈:在古时候是没有现在的贬义的,它指的是一种豪迈潇洒的气质。杜甫在《赠李白》诗中写道“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昏庸,脑子发蒙,不清醒,不理智。

    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轻拢慢捻:是琵琶弹奏的指法拢、捻、抹、挑。

    骁:好马。

    邂逅:这个词主要是指偶然的、不期待的相遇

    6. 唐诗三百首中李白有哪些诗

    月下独酌

    长干行

    梦游天姥吟留别

    将进酒

    送友人

    夜思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春思

    关山月

    子夜秋歌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金陵酒肆留别

    蜀道难

    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其二

    行路难

    赠孟浩然

    渡荆门送别

    夜泊牛渚怀古

    登金陵凤凰台

    怨情

    玉阶怨

    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

    清平调·其一

    清平调·其二

    清平调·其三

    听蜀僧浚弹琴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就是全部了

    7. 唐诗杂论怎么样

    这本薄薄的小书是地道的诗人评诗的文字,很优美,很生动,几乎没有学究气,很多地方能感受到作者的个性。

    比如他写孟浩然的: “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 出谷未停午,到家日已曛。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伫立望夫君。

    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鸟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沼月棹歌还。 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盂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

    在许多旁人,诗是人的精华,在孟浩然,诗纵非人的糟粕,也是人的剩余。在最后这首诗里,孟浩然几曾做过诗?他只是谈话而已。

    甚至要紧的还不是那些话,而是谈话人的那副“风神散朗”的姿态。” 虽然听说书中很多观点从学术上来说不太站得住脚(我是纯外行,无从判断,见笑了),但是从欣赏的角度来说这本书是相当惊喜的。

    唐诗杂论中李白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