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夏碧碧
1. 唐朝诗人韩栩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
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抄安十年。
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著有《韩君平诗袭集》。作品《送齐山人归长白山》《寄裴郓州》《梁城赠一二同幕》《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寒食》《宿石邑山中》名作《寒食》诗文如下:《寒 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注释:寒食:古代的节令之一,在清明前两日。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长安。御柳:指皇宫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译文] 春天的京城长安到处的柳絮知随风飘扬,皇家花园里的杨柳随着春风飘拂。
傍晚时分,权宠大丞在传送皇帝赐的蜡烛,蜡烛的青烟散入了五侯的家。【简析】:此诗含蓄而有情韵。
前二句描绘出京城落花飞舞、杨柳摇曳的暮春景色,写花用一“飞”字,写柳用一“斜道”字,均极为工巧传神。后二句写出寒食日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颇有意趣。
2. 晚唐诗人杜牧所作的《清明》这首诗中的“杏花村”是指哪里呢
根据相关资料,有三处地方被认为最有可能是杏花村所地在,它们分别是山西汾阳、安徽贵池以及江苏丰县。
但是即便这三处地方被认为“最有可能”,也还是存在不少疑点。 山西汾阳,自南北朝以来,便以盛产美酒著称。
历代文人墨客还在当地杏花村旁古井前的石碑上留下不少诗篇,而杜牧的《清明》就赫然列于碑群之首。令人生疑的是,杜牧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他晚年落魄于江南之际,而此间他并未到过汾阳。
另一处有可能的地方是安徽池州市的贵池。据史料记载,杜牧曾在池州任职两年。
不过作为地方最高长官,他应该不至于冒雨跑到荒郊野外找酒喝。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在去安徽池州的路上作了此诗,不过他到池州上任是农历九月,与“清明时节”不符。
还有一处可能的地方是江苏丰县。但丰县一带自古以来只有一个张杏村,且向来不产酒。
三处呼声较高的“杏花村”,都因有不符合事实之处而纷纷落榜,那么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到底是实还是虚?。
3. 下面是我国唐朝诗人胡玢的一首题为“桑落洲”的诗,请结合长江中游
(1)可能位于丁图中的②,即河中的江心洲上。?
(2)南岸。由于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所以长江的北岸沉积,南岸冲刷。?
(3)“桑落洲”即江心洲,它是含有较多泥沙的河流,河道变宽时,水流速度减缓,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
该诗虽感叹人世,但对地表形态变化的表述非常深刻。本题主要考查了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对河流的影响及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四幅图反映了不同时期长江沿岸堆积地貌的形成,丁图中②处面积大,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最有可能形成聚落。诗中的“数家新住处”可能位于丁图中的②,即河中的江心洲上。由于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所以长江的北岸沉积,南岸冲刷,所以,“古岸崩欲尽”的“古岸”是指长江的南岸。“桑落洲”即江心洲,它是含有较多泥沙的河流,河道变宽时,水流速度减缓,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长江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岸被侵蚀,泥沙向北岸。?
4. 请你写出唐代诗人白易咏草两句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 离离:繁盛的样子。
2. 原:原野。
3. 荣:繁盛。
4. 远芳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5. 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6.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王孙:贵族。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萋萋:草盛的样子。
[简析]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