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三百首是近百年

    1. 唐诗三百首是哪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具体每一首的名字就不给你一一列举了,自己有兴趣就去买一本看好了,一般超市就有卖的。

    2. '唐诗三百首'是哪三百首

    下面是唐诗三百首目录 送兄(七岁女) 蝉(虞世南) 咏风(虞世南) 野望(王绩) 咏鹅(骆宾王) 易水送别(骆宾王) 风(李峤) 中秋月(李峤)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送社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山中(王勃) 从军行(杨炯) 渡汉江(宋之问)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咏柳(贺知章) 回乡偶书(贺知章) 回乡偶书(贺知章) 幽州夜饮(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张说) 边词(张敬忠)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 望月怀远(张九龄) 照镜见白发(张九龄) 登鹤雀楼(王之涣) 凉州词(王之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过故人庄(孟浩然) 送朱大入秦(孟浩然) 春晓(孟浩然) 宿建德江(孟浩然) 渡浙江问舟中人(孟浩然) 从军行(王昌龄) 从军行(王昌龄) 从军行(王昌龄) 出塞(王昌龄) 采莲曲(王昌龄) 闺怨(王昌龄) 卢溪别人(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送柴侍御(王昌龄) 终南望余雪(祖咏) 使至塞上(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山居秋瞑(王维) 现猎(王维) 鹿柴(王维) 竹里馆(王维) 鸟鸣洞(王维) 莲花坞(王维) 杂诗(王维) 相思(王维) 山中(王维) 田园乐(王维) 少年行(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秋浦歌(李白) 静夜思(李白) 军行(李白) 越女词(李白) 峨眉山月歌(李白) 赠汪伦(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送友人(李白) 山中问答(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望天门山(李白)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月下独酌(李白) 独坐敬亭山(李白)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夜宿山寺(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黄鹤楼(崔颢) 凉州词(王翰) 桃花溪(张旭) 山中留客(张旭)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塞下曲(戎昱) 夜别韦司主(高适) 别董大(高适) 除夜作(高适) 营州歌(高适) 军城早秋(严武) 钓鱼湾(储光义) 早梅(张谓)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听弹琴(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刘长卿) 望岳(杜甫) 前出塞(杜甫) 月夜(杜甫) 春望(杜甫) 江村(杜甫) 客至(杜甫) 绝句漫兴(杜甫) 春夜喜雨(杜甫) 赠花卿(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绝句(杜甫) 绝句(杜甫) 绝句(杜甫) 旅夜书怀(杜甫) 登高(杜甫) 登岳阳楼(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八阵图(杜甫) 着行即兴(李华) 送人赴安西(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碛中作(岑参) 逢入京使(岑参) 山房春事(岁参) 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 月夜(刘方平) 赋新月(缪氏子) 枫桥夜泊(张继) 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 归雁(钱起) 送彭将军(郎士元) 柏林寺南望(郎土元) 听邻家笙(郎土元) 寒食(韩雄) 宿石邑山中(韩雄) 江村即事(司空曙)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拜新月(李瑞) 小儿垂钓(胡令能)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征人怨(柳中庸) 题三间大夫庙(戴叔伦) 兰溪掉歌(戴叔伦) 送人游岭南(戴叔伦) 寒食寄京师请弟(韦应物)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韦应物) 滁州西洞(韦应物) 塞下曲(卢纶) 逢病军人(卢纶)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江南曲(李益) 题邻居(于鹊) 江南曲(于鹤) 巴女谣(于鹤) 游子吟(孟郊) 古别离(孟郊) 古怨别(孟郊) 登科后(孟郊) 洛桥晚望(孟郊) 少年行(令狐楚) 观祈雨(李约〕 和练秀才杨柳(杨巨源) 春兴(武元衡) 口罗口贡曲(刘采春) 题都城南庄(崔护)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惊雪(陆畅) 湘江曲(张籍) 成都曲(张籍) 野老歌(张籍) 秋思(张籍) 雨过山村(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湘中(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游太平公主山庄(韩愈) 晚春(韩愈)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 白二十二舍人(韩愈) 春闺思(张仲素) 秋夜曲(张仲素) 塞下曲(王涯) 竹枝词(刘禹锡) 秋风引(刘禹锡) 堤上行(刘禹锡) 秋词(刘禹锡) 浪淘沙(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 诸君子(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乌衣巷(刘禹锡) 望洞庭(刘禹锡) 夏夜宿表兄宅话旧(窦叔向〕 池上(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惜牡丹花(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暮江吟(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白云泉(白居易) 遗爱寺(白居易) 陈情上韦令公(薛涛) 悯农(-)(李绅) 们农(二)(李绅)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 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江雪(柳宗元) 偶书(刘叉) 井栏砂宿遇夜客(李涉) 牧童词(李涉) 菊花(元稹) 离思(元稹) 剑客(贾岛) 题李凝幽居(贾岛) 送唐环归敷水庄(贾岛) 寻隐者不遇(贾岛) 题诗后(贾岛) 题金陵渡(张枯) 农父(张碧) 瀑布(施肩吾) 消山中叟(施肩吾) 登玄都阁(朱庆馀)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吕温) 题西施石(王轩) 淹河直进船(李敬。

    3. 唐诗三百首是

    唐诗三百首 五言古诗: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 李白:月下独酌 · 李白:春思 · 杜甫:望岳 · 杜甫:赠卫八处士 · 杜甫:佳人 ·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二 · 王维:送别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王维:青溪 · 王维:渭川田家 · 王维:西施咏 ·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 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 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 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 ·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 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 韦应物:东郊 · 韦应物:送杨氏女 ·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 柳宗元:溪居 五言乐府: · 王昌龄:塞上曲 · 王昌龄:塞下曲 · 李白:关山月 · 李白:子夜四时歌〔春歌〕 · 李白:子夜四时歌〔夏歌〕 · 李白:子夜四时歌〔秋歌〕 · 李白:子夜四时歌〔冬歌〕 · 李白:长干行 · 孟郊:烈女操 · 孟郊:游子吟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七言古诗: · 李颀:古意 · 李颀:送陈章甫 · 李颀:琴歌 ·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 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 李白: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 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 杜甫:寄韩谏议 · 杜甫:古柏行 ·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 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 韩愈:山石 ·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 韩愈:石鼓歌 · 柳宗元:渔翁 · 白居易:长恨歌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李商隐:韩碑 七言乐府: · 高适:燕歌行并序 · 李颀:古从军行 · 王维:洛阳女儿行 · 王维:老将行 · 王维:桃源行 · 李白:蜀道难 · 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一 · 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二 ·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 ·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三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兵车行 · 杜甫:丽人行 · 杜甫:哀江头 · 杜甫:哀王孙 五言律诗: · 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 张九龄:望月怀远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 · 杜审言: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 沈全期:杂诗 ·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 李白:赠孟浩然 · 李白:渡荆门送别 · 李白:送友人 · 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 · 杜甫:春望 · 杜甫:春宿左省 · 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

    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

    有悲往事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杜甫:天末怀李白 ·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 杜甫:别房太尉墓 · 杜甫:旅夜书怀 · 杜甫:登岳阳楼 ·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王维:山居秋暝 · 王维:归嵩山作 · 王维:终南山 · 王维:酬张少府 · 王维:过香积寺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 王维:汉江临眺 · 王维:终南别业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孟浩然:过故人庄 · 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 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 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刘长卿:新年作 · 钱起:送僧归日本 ·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 刘脊虚:阙题 · 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 卢纶:李端公 ·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 刘禹锡:蜀先主庙 · 张籍:没蕃故人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牧:旅宿 ·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许浑:早秋 · 李商隐:蝉 · 李商隐:风雨 · 李商隐:落花 · 李商隐:凉思 · 李商隐:北青萝 · 温庭筠:送人东游 · 马戴:灞上秋居 · 马戴:楚江怀古 · 张乔:书边事 · 崔涂:巴山道中除夜有怀 · 崔涂:孤雁 · 杜荀鹤:春宫怨 · 韦庄:章台夜思 · 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七言律诗: · 崔颢:黄鹤楼 · 崔颢:行经华阴 · 祖咏:望蓟门 · 李颀:送魏万之京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 王维:酬。

    4. 唐诗三百首是哪些诗啊

    五言古诗: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 李白:月下独酌 · 李白:春思 · 杜甫:望岳 · 杜甫:赠卫八处士 · 杜甫:佳人 ·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二 · 王维:送别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王维:青溪 · 王维:渭川田家 · 王维:西施咏 ·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 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 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 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 ·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 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 韦应物:东郊 · 韦应物:送杨氏女 ·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 柳宗元:溪居 五言乐府: · 王昌龄:塞上曲 · 王昌龄:塞下曲 · 李白:关山月 · 李白:子夜四时歌[春歌] · 李白:子夜四时歌[夏歌] · 李白:子夜四时歌[秋歌] · 李白:子夜四时歌[冬歌] · 李白:长干行 · 孟郊:烈女操 · 孟郊:游子吟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 唐诗三百首,请问是哪三百首啊

    感遇·其一 感遇·其二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独酌 春思 望岳 赠卫八处士 佳人 梦李白·其一 梦李白·其二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送别 青溪 渭川田家 西施咏 秋登兰山寄张五 夏日南亭怀辛大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寻西山隐者不遇 春泛若耶溪 宿王昌龄隐居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贼退示官吏·并序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寄全椒山中道士 长安遇冯著 夕次盱眙县 东郊 送杨氏女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溪居 塞下曲·其一 塞下曲·其二 关山月 子夜秋歌 长干行 列女操 游子吟 登幽州台歌 古意 琴歌 送陈章甫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夜归鹿门山歌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梦游天姥吟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寄韩谏议 古柏行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山石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石鼓歌 渔翁 长恨歌 琵琶行·并序 韩碑 燕歌行·并序 古从军行 洛阳女儿行 老将行 桃源行 蜀道难 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其二 行路难 将进酒 兵车行 丽人行 哀江头 哀王孙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望月怀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在狱咏蝉·并序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杂诗 题大庾岭北驿 次北固山下 破山寺后禅院 寄左省杜拾遗 赠孟浩然 渡荆门送别 送友人 听蜀僧浚弹琴 夜泊牛渚怀古 春望 月夜 春宿左省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月夜忆舍弟 天末怀李白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别房太尉墓 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山居秋暝 归嵩山作 终南山 酬张少府 过香积寺 送梓州李使君 汉江临泛 终南别业 临洞庭上张丞相 与诸子登岘山 宴梅道士山房 岁暮归南山 过故人庄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留别王维 早寒江上有怀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饯别王十一南游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新年作 送僧归日本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赋得暮雨送李胄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阙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送李端 喜见外弟又言别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贼平后送人北归 蜀先主庙 没蕃故人 草 旅宿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早秋 蝉 风雨 落花 凉思 北青萝 送人东游 灞上秋居 楚江怀古 书边事 除夜有怀 孤雁 春宫怨 章台夜思 寻陆鸿渐不遇 黄鹤楼 行经华阴 望蓟门 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送魏万之京 登金陵凤凰台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积雨辋川庄作 赠郭给事 蜀相 客至 野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高 登楼 宿府 阁夜 咏怀古迹·其一 咏怀古迹·其二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四 咏怀古迹·其五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长沙过贾谊宅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赠阙下裴舍人 寄李儋元锡 同题仙游观 春思 晚次鄂州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西塞山怀古 遣悲怀·其一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三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锦瑟 无题 隋宫 无题·其一 无题·其二 筹笔驿 无题 春雨 无题·其一 无题·其二 利州南渡 苏武庙 宫词 贫女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鹿柴 竹里馆 送别 相思 杂诗 送崔九 终南望余雪 宿建德江 春晓 夜思 怨情 八阵图 登鹳雀楼 送灵澈 弹琴 送上人 秋夜寄邱员外 听筝 新嫁娘 玉台体 江雪 行宫 问刘十九 何满子 登乐游原 寻隐者不遇 渡汉江 春怨 哥舒歌 长干行·其一 长干行·其二 玉阶怨 塞下曲·其一 塞下曲·其二 塞下曲·其三 塞下曲·其四 江南曲 回乡偶书 桃花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芙蓉楼送辛渐 闺怨 春宫曲 凉州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 逢入京使 江南逢李龟年 滁州西涧 枫桥夜泊 寒食 月夜 春怨 征人怨 宫词 夜上受降城闻笛 乌衣巷 春词 后宫词 赠内人 集灵台·其一 集灵台·其二 题金陵渡 宫词 近试上张水部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赤壁 泊秦淮 寄扬州韩绰判官 遣怀 秋夕 赠别·其一 赠别·其二 金谷园 夜雨寄北 寄令狐郎中 为有 隋宫 瑶池 嫦娥 贾生 瑶瑟怨 马嵬坡 已凉 金陵图 陇西行 寄人 杂诗 渭城曲 秋夜曲 长信怨 出塞 清平调·其一 清平调·其二 清平调·其三 出塞 金缕衣。

    6. 请问唐诗三百首指的是什么

    唐诗的体裁和类别 唐诗主要可分为律诗、绝句、古诗三大类。

    律诗、绝句、古诗 又各分为五言、七言。如在格律上区分,可分为古体和近体两类。

    古体诗用字不讲平仄,句数多寡无定(但须偶数句),押韵可通可转,不受束缚自由地抒写。 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和排律)用字讲平仄,句数有一定,讲究用韵,讲求对仗,有一定的规律。

    格律的基础在字调的平仄;字调有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是仄声。

    因格律很严,故称律诗。 ◎律诗:是四联八句, 五言的称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的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一、二句为『首联』、『头联』或『起联』,三、四句为『颔联』或『前联』, 五、六句为『颈联』或『后联』,七、八句为『尾联』、『末联』或『结联』。 二、四、六、八句的末字同韵。

    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排律:也称『长律』。

    它是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每首句数不限。每句用字平仄有一定,双句末字须押韵。

    ◎对仗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绝句的两联也是可对可不对。

    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最后一联不对,以便结束。 对仗的特点,是1.字数要相同。

    2.句法要相同(词性要相对)。3.平仄要相反。

    ◎押韵: 1.开始的第一句与第二句可以连接用韵,其余都只限隔句用韵,亦即偶数句用韵。 2.律诗、排律限平声韵,绝句以平声韵为主,五言绝句则有采仄声韵者。

    3.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4.不可以有重复的韵脚。

    5.绝句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绝句亦有少数押仄声韵的例子。 6.律诗中间四句必须两两成对,第一句起韵,二、四、六、八句 韵(首句不起韵,次句起韵的就算变格)。

    排律亦同,只有首尾两联可以不对,其余则排排对偶。 7.诗的平起、仄起以第一句第二个字为准。

    ◎唐诗的分期:唐代 (618 -- 907) 的诗主要可为四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初唐 (618 -- 712): 初唐是唐诗的酝酿形成时期,主要的诗人有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沉佺期、宋之问、陈子昂。

    2.盛唐 (712 -- 675): 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当时优秀诗人如群星丽天,还出现两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

    除李、杜外,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也是杰出诗人。 3.中唐 (766 -- 835): 中唐的诗歌,不过是盛唐的延续。

    主要的诗人有韦应物、柳宗元、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 4.晚唐 (836 -- 906): 晚唐时期是唐诗从盛转入衰微的时代,多数的诗人以摹仿前人为能事,气度不足,艺术成就不高。

    主要诗人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诗(词)有所谓「诗眼」,《中国文学史初稿》说:「诗眼的所在,即在诗句中以一字为工巧的,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中的垂和涌字,便是诗眼。

    」凡是「诗眼」,用字都很高妙,它能使整句诗显得气势非凡,韵味无穷。杜诗中这种情形的用字很多,如「身轻一鸟过」,这是句描写一位骁将鞭马向阵前飞驰而去的情形,「过」字不但用得轻快,而且表现出一种神气活现的气概。

    诗主要可分为律诗、绝句、古诗三大类。

    7. 诗三百是指唐诗三百首还是诗经

    <<唐诗三百首>>成书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由无锡进士孙洙(1711-1776)(别号蘅塘退士)编选,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深受人民喜爱的唐诗读物,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唐诗三百首》共选唐诗三百一十馀首,其命名沿袭了“诗三百”的说法,既有继承《诗经》传统的深意,又表明了对唐诗取精用宏的态度。

    全书共分八卷,按诗体分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六类,乐府诗附在各体之后,涵盖了唐诗诸体。所选唐诗不仅未遗漏表现盛唐气象的大家之作,也兼顾初唐及中、晚唐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同时,也不忽略默默无闻的诗人的杰作,的确做到了荟萃名篇佳作之旨。

    8. 唐诗300首是乾隆年间谁编纂的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孙洙。

    蘅塘退士(171l一1778),本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曾任过知县。他因不满于当时广为流传的《千家诗》选诗不精,且仅五绝、七绝两体,遂“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模仿《诗经》的规模,选编了《唐诗三百首》。初时只是想为学童提供“家塾课本”,后因所选大多是唐诗传世佳作,并且选诗数量适中,故得以广泛流行,甚至达到“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的程度。

    《唐诗三百首》,诗实选309首,显然是让篇数和《诗经》311篇(其中六篇有目无辞)大体相同。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只选了两首。道光十一年四滕吟社重印时将五首选全,故今本为312首。

    衡塘退士在书前写了一篇仅132字的序,他的选择标准也只是“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而已。

    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个“家塾课本”竟有极强的生命力。历代的诗歌选本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除《诗经》、《文选》之外,五七言诗选没有任何一本可以和《唐诗三百首》相比;而且它较之《诗经》、《文选》更容易为一般人所接受。《千家诗》虽流传亦广,但确有孙洙所说的缺点,够不上档次。“五四”以来,特别是1949年以后,近代学者用“新观点”编的唐诗选本多不胜数,有若干种还冠以“新选唐诗三百首”的名目,竟然没有一种可以和孙选相抗。孙选三百首无数次重印,总是出来就一抢而空,今人选本却默默无闻,甚至不久就湮没了。

    《唐诗三百首》成功的秘诀究竟何在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孙洙让所选的作品范围在一个美学体系、一种审美标准之内。全书凡选录77位诗人的作品,但我们读起来除极少数以外,好像是在读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诗作,只觉其温厚和平,和谐顺畅,不会因风格内容变化太大而感到不谐调。因为他所选的都是风格典雅浑厚而语言典范流畅的诗篇,节奏和美,音韵铿锵,而于冷峭幽涩险怪纤巧绮靡之作则加以排斥。一般不涉复杂的历史事件,即使涉及,由于表达的顺畅也容易理解;白居易的《长恨歌》即属于这种典型(少数作品如韩愈《石鼓歌》、李商隐《韩碑》例外),作品绝大多数非常优美。

    孙洙的选录标准,自有其时代渊源。孙氏生当乾隆盛世,其时在江南,沈德潜的诗教影响很大,孙洙的选诗标准,基本上脱不出沈氏的藩篱。沈德潜论诗强调“温柔敦厚”,追求“体格声调”。他在《唐诗别裁序》中揭示他的选诗标准时说:“既审其宗旨,复观其题材,徐讽其音节,未尝立异,不求苟同,大约去淫滥以归于雅正,与古人所云微而婉、和而庄者,庶几一合焉;此原意所存也。”这正是孙氏三百首选录的依归,所选录的作品也明显受沈氏《唐诗别裁》的影响。全书312首诗,有239首与《唐诗别裁》所选相同,只有73首是别裁所没有选的。所选大多仍符合沈德潜的诗选标准。沈德潜的诗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乾隆盛世的风尚,因之受沈氏影响选就的《唐诗三百首》也曲折地反映出乾隆盛世的气象。

    《唐诗三百首》之所以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却又简单的作法,就是突出重点。有唐三百年,突出盛唐一段,选录达150首之多,将近全书的二分之一。盛唐又突出李白、杜甫、王维三家,凡选录98首,也将近全书的三分之一。其次孟浩然、王昌龄、岑参等选录也不少。盛唐以后也各有重点。由盛唐进入大历的诗人突出韦应物和刘长卿。白居易的诗入选不算太多,只有六首,但因选入了《长恨歌》、《琵琶行》两篇无与伦比的长诗,就使白居易在书中具有特殊的分量。中晚唐近体诗则突出李商隐和杜牧。如此重点突出,使全书的作品成为最优的选择。不过,尽管《唐诗三百首》所选的作品绝大多数确是优秀之作,也有少数作品选录不当。如綦毋潜《春泛若耶溪》、元结《石鱼湖上醉歌》,都不够水平。

    应该看到,《唐诗三百首》的选择,受选家诗论的局限,从整体说也是有缺点的。孙洙强调风格的协调,而忽视甚至排斥艺术的多样性。如李贺的作品一首也不选,大概是认为他过于诡谲;储光羲的作品也不选,可能是嫌其轻淡。初唐仅选了王勃、骆宾王、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五律各一首,沈还选了一首七律,而卢照邻《长安古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都不入选,显然是认为他们风格轻绮。《唐诗三百首》皈依温柔敦厚、中正和平的诗教,而回避矛盾斗争,对于反映现实较为尖锐的作品都尽力排斥。李白的作品总的说来选录恰当,但《古风五十九首》一篇不录。杜甫诗选录如此之多,而“三吏”“三别”《赴奉先咏怀》《北征》这些名作一篇未选。整个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作品一篇不取。中唐李绅的《悯农诗》,晚唐聂夷中的《伤田家》、皮日休的《正乐府》,这些反映社会现实较为深切的作品都一概摈斥。因之《唐诗三百首》作为怡情悦性的读物是很好的,而于通过诗歌了解历史、认识生活则有严重的不足。

    唐诗三百首是近百年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