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董其昌唐诗宋词双帖

    1. 董其昌的诗词及生平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

    董其昌出身贫寒之家,但在仕途上春风得意,青云直上。公元1589年,(万历十七年)三十四岁的董其昌举进士,开始了他此后几十年的仕途生涯。

    当过编修、讲官,后来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他对政治异常敏感,一有风波,他就坚决辞官归乡,几次反复起用。

    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他是海内文宗,执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

    董其昌的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画史绘要》评价道:“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

    董的绘画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很大,并波及到近代画坛。一直以来,董其昌的作品都是海内外大收藏家寻觅的目标。

    董其昌精收藏,曾珍藏董源4幅山水《潇湘图》、《溪山行旅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并以“四源堂”名斋,还有精选李思训《蜀江图》、《秋江待渡图》,董源《征商图》、《云山图》、《秋山行旅图》,巨然《山水图》,范宽《雪山图》、《辋川山居图》,李成《着色山图》,郭忠恕《辋川山居图》,江贯道《江居图》,赵大年《夏山图》,赵子昂《洞庭二图》、《高山流水图》,王蒙《秋山图》,《宋人册页》等18幅。从中可以看出,董其昌的收藏足以令其傲视当代。

    董其昌的书法成就也很高,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董其昌虽处于赵孟、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

    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

    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

    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

    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倍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

    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

    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盖其生平多临《阁帖》,于《兰亭》、《圣教 》,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

    ……颜真卿、苏轼、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晋人。赵孟尤规模二王。

    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

    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绝。临摹最多, 每谓天姿功力俱优,良不易也。”

    据说,康熙还亲自临写董书,致使董书得以风靡一时,出现了满朝皆学董书的热潮。一时追逐功名的士子几乎都以董书为求仕捷径。

    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无法比拟的。董其昌的书法,历来评说褒贬不一。

    褒者倾其溢美之词,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王文治《论书绝句》称董其昌的书法为“书家神品”。谢肇称其“合作之笔,往往前无古人”。

    周之士说他“六体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苏,入乎米 ,而丰采姿神,飘飘欲仙”。但对董其昌的批评者也很多,包世臣、康有为最为激烈。

    包世臣云:“行笔不免空怯”。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讽刺道:“香光(董其昌)虽负盛名,然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

    若遇大将整军厉武,壁垒摩天,旌旗变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董其昌走上书法艺术的道路,出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起因是在考试时书法不好,遂发愤用功自成名家。

    这在他的《画禅室随笔》有所记述,其中还自述学书经过:他在十七岁时参加会考,松江知府衷贞吉在批阅考卷时,本可因董其昌的文才而将他名列第一 ,但嫌其考卷上字写得太差,遂将第一改为第二,同时将字写得较好些的董其昌堂侄董源正拔为第一。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董其昌,自此钻研书法。

    董其昌回忆说:“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矣。初师颜平原 (真卿)《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世南),以为唐书不如魏晋,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繇)《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

    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征仲(征明)、祝希哲(允明)置之眼角。”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董其昌几乎学习研究了以前绝大部分名家,从钟王到颜、柳,从怀素到杨凝式、米芾,直至元代的赵孟。

    董其昌没有留下一部书论专著,但他在实践和研究中得出的心得和主张,散见于其大量的题跋中, 董其昌有句名言:“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这是历史上书法理论家第一次用韵、法、意三个概念划定晋、唐、宋 三代书法的审美取向。

    这些看法对人们理解和学习古典书法,起了很好的阐释和引导作用。董其昌一。

    2. 有那位书家知道董其昌行书宋词的译文(原文)给发一下谢了

    秋意 枕簟溪堂冷欲秋。

    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深如怨,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春)新来懒上楼。(辛弃疾 鹧鸪天)重阳 点点楼前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苏轼 西江月)春恨 鸳鸯浦。

    春涨一江花雨,隔岸数声初过橹,晚风生碧树。舟子相呼相语,载取暮愁归去。

    寒食江村芳草路,愁来无着处。(秦湛 谒金门)秋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杨(扬)州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 雨霖铃)冬景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自少人行!(周邦彦 少年游)晓行 霁霞散 晓月犹明 疏木挂残星 山迳人稀 翠萝深处 啼鸟两三声 霜(重)华重逼云袭冷 心共马蹄轻 十里青山 一溪流水 都做许多情(林少瞻 少年游)秋日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闹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仲殊 南柯子)上元 紫禁烟花一万重。

    鳌山宫阙隐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星转斗,驾逥龙。五侯池馆醉春风。

    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向子諲 鹧鸪天)梅花 见梅惊笑,问经年何处,收香藏白。

    似语如愁,却问我、何苦尘红久客。观里栽桃,坛边种杏,到处成疏隔。

    千林无伴,淡然独傲霜雪。且与管领春回,孤标争肯接、雄蜂雌蝶。

    岂是无情,知受了、多少凄凉风月。寄驿人遥,和羹心在,漫使芳尘歇。

    东风寂寞,可人谁为攀折。(朱敦儒 念奴娇)对梅花怀人 漠漠江皋 迢迢驿路 天教为传春信 万木丛边 百花头上 不管雪风飞紧 寻交访旧 惟翠竹寒松相认不意牵诗动兴 何心衬妆添晕 孤标最堪冷落 不许蝶亲蜂近 直自从来洁白 个中清韵 侭做重闻塞管也何害香消粉痕尽 待到和羹 才明底蕴 (刘方叔 天香)咏雪 云垂幕。

    阴风惨淡天花落。天花落。

    千林琼玖,满空莺鹤。征车渺渺穿花薄。

    路迷迷路增离索。增离索。

    梦溪山水,碧湘楼阁。(朱熹 忆秦娥)宋人特工于词曲,苏、欧、秦、黄其最著者。

    唯王半山为之,风骨棱棱,脱去艳冶,态虽秀,铁面严冷,不得以教坏人家男女相嘲也 戊辰十月望书竟 其昌。

    3. 唐诗宋词 蝶恋花 百度知道

    这不是《蝶恋花》,而是李煜的《虞美人》,似读si (四声)。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

    李煜,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品评】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4. 【写竹的唐诗宋词】

    霜筠亭 【宋】苏轼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于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北窗竹石 【唐】白居易 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况临北窗下,复近西塘曲.筠风散余清,苔雨含微绿.有妻亦衰老,无子方茕独.莫掩夜窗扉,共渠相伴宿.别桥上竹 【唐】白居易 穿桥迸竹不依行,恐碍行人被损伤.我去自惭遗爱少,不教君得似甘棠.池上竹下作 【唐】白居易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玩松竹二首 【唐】白居易 龙蛇隐大泽,糜鹿游丰草.栖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吾亦爱吾庐,庐中乐吾道.前松后修竹,偃卧可终老.各附其所安,不知他物好.坐爱前檐前,卧爱北窗北.窗竹多好风,檐松有嘉色.幽怀一以合,俗念随缘息.在尔虽无情,于予即有得.乃知性相近,不必动与植.东楼竹 【唐】白居易 潇洒城东楼,绕楼多修竹.森然一万竿,白粉封青玉.卷帘睡初觉,欹枕看未足.影转色入楼,床席生浮绿.空城绝宾客,向夕弥幽独.楼上夜不归,此君留我宿.和汴州令狐相公,新于郡内栽竹…… 【唐】白居易 梁园修竹旧传名,园废年深竹不生.千亩荒凉寻未得,百竿青翠种新成.墙开乍见重添兴,窗静时闻别有情.烟叶蒙笼侵夜色,风枝萧飒欲秋声.更登楼望尤堪重,千万人家无一茎.题李次云窗竹 【唐】白居易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题小桥前新竹招客 【唐】白居易 雁齿小红桥,垂檐低白屋.桥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皮开坼褐锦,节露抽青玉.筠翠如可餐,粉霜不忍触.闲吟声未已,幽玩心难足.管领好风烟,轻欺凡草木.谁能有月夜,伴我林中宿.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新栽竹 【唐】白居易 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见此溪上色,忆得山中情.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已觉庭宇内,稍稍有余清.最爱近窗卧,秋风枝有声.食笋诗 【唐】白居易 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把,把来早市鬻.咏竹 (唐.李峤) 高簳楚江濆,婵娟含曙气.白花摇风影,青节动龙文.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郡斋左偏栽竹百余诗 (唐 .令狐楚) 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青蔼近当行药处,绿阴深到卧帷前.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老子忆山心暂缓,退公闲坐对婵娟.秋日白沙馆对竹 (唐 .许浑)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初食笋呈座中 (唐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金.咏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诬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竹风 (唐.唐彦谦) 竹映风窗数阵斜,---人愁坐思无涯.夜来留得江湖梦,全为乾声似荻花.春日山中竹 (唐.裴说) 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咏竹 (唐.张必) 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载.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朱门处处多闲地,正好移云抚翠苔.霜筠亭 (宋.苏轼)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赋园中所有 (宋.苏辙) 寒地竹不生,虽生常若病.斸根种幽砌,开叶何已猛.婵娟冰雪姿,散乱风日影.繁华见孤深,一个敌千顷.令人忆江上,森耸缘崖劲.无风箨自飘,策策鸣荒径.新竹 (宋.杨万里)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未信怯春寒.咏东湖新竹 (宋.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竹 唐·李贺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栽堪钓绵鳞.。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