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宋词带赏析

    1. 寻唐诗或宋词一首及其赏析,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呵,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表达的思想感情:希望早日辞官回家的愿望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2. 唐诗宋词鉴赏十五首

    1 感遇十二首之一 五言古诗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赏析】: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 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2 感遇十二首之二 五言古诗 张九龄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赏析】:此诗中作者自比幽居的隐士,虽然自己被贬官在外,没有尘世间的杂念,但是一片忠君报国的赤心不灭,仍然怀念远在朝延的君王。

    诗中以“高鸟”比喻君王,以“飞”比喻在朝廷,以“沉”比喻在野,非常形象新颖。 3 感遇十二首之三 五言古诗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赏析】: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

    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

    诗中前四句是“比兴”,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

    五、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感叹。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

    结句以反诘作收,深沉有力,情味无穷。 4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五言古诗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

    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共忘机”。

    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同时也是作者政治失望的一种表现。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

    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着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无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

    而李诗却着意渲染。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6 月下独酌 五言古诗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赏析】: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

    全诗围绕一个“独”字,写一种世无知音的孤寂之情。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

    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

    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7 春思 五言古诗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

    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三、四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归怀己,此时秦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32626138桑已低,妾已断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

    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诗以景寄情,春景成了征夫思妇刻骨相思的引信,别具一格,委婉动人。

    8 望岳 五言古诗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沈德潜《唐诗别裁》评论说:“齐鲁青未了五字已尽泰山。”

    诗以“望”入题,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前两句,开门见山,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

    3. 求十篇唐诗(宋词)鉴赏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星梦压星河。 初唐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与之相对应的另一首唐诗,晚唐诗人唐温如唯一的传世之作《题龙阳县青草湖》,似乎可以作为晚唐诗歌的一个清新点缀。 关于作者,历史上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这首诗就像是他的一幅自画像,读过之后诗人的风貌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诗题中的龙阳县,即今天湖南汉寿。

    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试题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为“洞庭”,是因为两水相连相通的缘故。

    这是一首极富艺术个性的纪游诗。开首两句,诗人把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结合起来,以虚幻的神话传递出真实的感情:在秋风飒飒、广袤无垠的洞庭湖上,泛起层层白波,让人不由想起白发湘君的形象。

    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啼竹成斑,那是够悲切了;而今萧瑟的秋景,也使美丽的湘君一夜白发,洞庭秋色是多么触目惊心。后两句则是对梦的描述,醉酒之后的诗人感觉好像是在银河里荡波,梦境里留下的是无尽的惆怅。

    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笔调轻灵,无一粘笔,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诗人着意于真情实感的表现,并不拘泥于形貌,因而写来不拘一格,超尘脱俗。

    古代写梦的诗歌不少,象这首诗歌写得清新奇丽而又含蓄丰富,无论写景叙梦,诗境之缥缈奇幻,构思之新颖独特,为前人诗作少见。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中一青螺。 历来描写洞庭景色的诗文很多,要写得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是十分不易。

    刘禹锡这首《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轻着笔,配以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把洞庭美景再现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尤其是后两句,把君山比喻作“白银盘中一青螺”,是匪夷所思的妙句。

    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只表现在设喻的精警上,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这首诗歌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是难以措笔的。

    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风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

    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的味道,是白诗中的一个特例。 该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它们环环相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

    这叫做博喻。此诗中只见喻体而不见喻本,从而为此诗的意境蒙上了一层“朦胧”色彩。

    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是当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以“花非花”为调名。

    词对五七言诗在内容上的一大转关,就在于更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在这点上,此诗也与词相近。

    这种“诗似小词”的现象,出现在唐代较早从事词体创作的诗人白居易笔下,很自然。 南园十三首(其一) 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南园十三首》是李贺回乡居住,家中所作。

    这是一首描写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把鲜花比喻作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物以某种人的素质,显得格外精神。

    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日暮就落下了,随着春风飘落满地。一前一后“越女腮”和“嫁”相映照,越发显得有些辛酸。

    这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手法,清新委婉,风格别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作。 陇西行 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使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这是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 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

    一、二句形容“一走马”、“一扬鞭”,“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一般闪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

    一个“围”字显示了情形严重,一个“至”字则交待了军书终于及时送达。最后两句,补充交待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

    按理,应该先见烽火,后到军书,然而现在是先接到军书,却见满天大雪,望断关山,不见烽火。写到这里,全诗嘎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尽管形势告急,气氛紧张,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自信。 这首诗取材很有特点。

    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诗人着眼点不在边关如何被围、军书送达后援军如何出动,而是撷取军史飞马告急的片断去描写。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在艺术构思上显得不落俗套。

    霜 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白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兴。读了李商隐这首《霜月》,就会有这样的感受。

    这诗是写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清霄的月影霜痕却格外光明皎洁。

    4. 唐诗宋词各5首并各附带50字赏析

    唐诗: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赏析: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

    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

    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 “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

    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

    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2、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赏析:“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所谓”自明高志”。

    其中”冰心”二字见于《宋书》卷九十二:”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这是刘宋时代”清平无私”、”为上民所爱咏”的良吏陆徽的话,王昌龄取用”冰心”二字,当表示自己与”厉志廉洁,历任恪勤,奉公尽诚,克己无倦”的陆徽志同。

    ”玉壶‘‘二字见于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是高洁的象征。

    此外,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的”周苛慷慨,心若怀冰”、姚崇《冰壶诫序》的”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大致都是”不牵于宦情”之意。

    王昌龄的这一名句不仅包蕴了”冰心”、”玉壶”、”心若怀冰”、”玉壶之德”等语意,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 3、春怨 唐代: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译文:我敲打树枝,赶走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上乱叫。

    它清脆的叫声,惊醒了我的梦,害得我在梦中不能赶到辽西,与戍守边关的亲人相见。 赏析:诗的首句似平地奇峰,突然而起。

    照说,黄莺是讨人欢喜的鸟。而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却要“打起黄莺儿”呢?人们看了这句诗会茫然不知诗意所在,不能不产生疑问,不能不急于从下句寻求答案。

    第二句诗果然对第一句作了解释,使人们知道,原来“打起黄莺儿”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 但鸟语与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而在鸟语中,黄莺的啼声又是特别清脆动听的。

    人们不禁还要追问:又为什么不让莺啼呢?第三句诗说明了“莫教啼”的原因是怕“啼时惊妾梦”。但人们仍不会满足于这一解释,因为黄莺啼晓,说明本该是梦醒的时候了。

    那么,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这样怕惊醒她的梦呢?她做的是什么梦呢?最后一句诗的答复是:这位诗中人怕惊破的不是一般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是惟恐梦中“不得到辽西”。 4、登乐游原 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赏析: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

    “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5、送别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 一作:年年) 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5. 【5首唐诗,5首宋词,并从内容特色.人物形象等方面赏析】

    1李煜《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赏析二】 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最后,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淹没了. 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

    6. 20首唐诗宋词加赏析,原文50字左右,赏析300字左右

    1.苦涩的求学路还很长,但我不会寂寞;因为我满怀母亲与大山的期望,因为我的心中有个永不会落下的太阳——母亲,大山! ——《招招手,豆角般的月儿》 山东淄博市一考生 2.今夜,星光灿烂!浩瀚的天际中划过一颗流星,我默默地许下一个心愿,愿世界永远和平! ——《今夜星光灿烂》 江西考生 3. 随着时间的流逝,你是否发现心灵已粘满尘埃?那么用友善把心注满,用爱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你就会发现世界依然美丽如昔! ——《用友善把心注满》 河南考生 4. 每个人都可能面临机会。

    有的人能把握机会,取得成功,有的人却只能对机会望而兴叹,因为机会只垂青有准备充分的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逆境对于强者来说,是迈向高一级台阶的垫脚石,是驶向万里征途的加油站,是大海上乘风破浪航船的强劲风帆。 ——《逆境造就成功》 河北考生 5.书之声悠远,书之声激昂,书之声清脆,书之声涵盖了千古。

    ——《书之声》 江苏南通考生 6. 笛声清越,萧声深沉,古琴丁冬,琵琶瑟瑟,这些丝竹之音,吹之抚之,皆使人沉醉,却都比不上书之声。 ——《书之声》 江苏南通考生 7.从不怨自己没有动人的容颜,从不怨自己没有婉转的歌喉,从不怨自己没有婀娜的舞姿……从来不怨什么,而是一直对自己说,即使没有这些,我也是一颗美丽的星。

    ——《我也是一颗美丽的星》 湖南怀化考生 8.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不是不可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不是不可能。

    只要你做了,面对着世间万象,请你不要轻易说不可能。 ——《1+1=?》 福建南平考生 9.我为书而醉,醉在那书卷的馨香里;书如酒般让人沉醉,而我愿意一生守望。

    ——《醉在书卷飘香里》 广东深圳考生 10.自然像一道无比绚烂的彩虹,生活像一杯浓郁可口的咖啡;自然像一枝悠扬婉转的乐曲,生活像一片蔚蓝浩瀚的大海。不管生活是酸,是甜,是苦还是咸,看一看美丽的自然,我的生活边充满了情趣。

    ——《我美丽,因为我热爱自然》 湖南长沙考生 11.交往的条件是真心,而真心却需要长时间才体现出来,但真心交往的,就是你真正的朋友。 ——《关于交往条件的实验报告》 成都考生 12.交往能使你的心理不断完善、进步;交往能使你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感到快乐;交往还能使你学会许多知识,弥补自己不足。

    ——《交往说明书》 成都考生 13.雪花随着时间降落了有融化;玫瑰伴着时间绽开了又凋谢,凋谢了又绽放;而不同时间里的人,他的思想又会怎么样呢?是否也会变换?…… ——《浸在“赞”海中的树》 湖北宜昌考生 14.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不要自我设限,超越你的心理高度。每天高声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 ——《成功的告白》云南考生 15.心平气和待人,是醉人的馨香,更是豁达的胸襟与气度,是对生活理解和感悟。

    ——《馨香醉人》 甘肃兰州考生 16. 生命, 总是美好的。不是因为苦恼太多,而是我们不懂得生活;不是因为幸福太少,而是我们不懂得把握。

    ——《我需要的生命》 辽宁大连考生 17.小鸟为灿烂的阳光歌唱,绿叶为拂过的春风歌唱,大海为蔚蓝的天空歌唱。那些动人的音符串起了支支旋律,飞进我的心里,让我也想唱首歌。

    ——《我想唱首歌》 上海考生 18. 同一轮太阳,不同的角色,落日的余辉总是使人安静,它给人历决不仅仅是温暖和光辉,它使人踏实,使人奋起,使人满足,新一轮初生的太阳与永远灿烂不朽的太阳总是同一轮太阳,朋友,和不感受一下落日带给你的光辉? ——《日暮里的歌声》 深圳考生 19.在现实生活中,使我感动的事实在太多了。但我不为一件漂亮的衣服所感动,不为能住上豪华的新房子所感动,不为金钱所感动,不为名利所感动……能感动我的只有世间那点点滴滴的真情。

    ——《点滴真情令我感动》 河北考生 20 。没有的大奖的喜悦,没有当明星的荣耀,平平凡凡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使我读懂了人生这本书,真正体会到人间的真情,正是一次次的感动,使我走向了成熟,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点滴真情另我感动》 河北考生 21.坚强的人值得喝彩。同时我们心里也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也要做一个坚强的人,赢得别人的喝彩! ——《喝彩》 北京考生 22.鼓励,是学海中劈波斩浪的浆;鼓励,是人生中相互依持的拐杖;总在汹涌波涛中给予你无穷力量,总在低谷中增强你的自信! ——《“鼓励”自传》 江苏考生 23. 海,给了鱼儿一片蔚蓝的天空,鱼儿,也给了海一片生机;大地,给了树木成长的润土,树,也反赠给大地一片阴凉;天空,给了鸟儿们自由翱翔的天堂,鸟儿,也赋予天空一片快乐。

    ——《无语》 20004江苏常州考生 24.如果你还在遥望蓝天等待着青云直上,那么就请你低下头来,为自己成功的路上铺设一条平凡的助跑线,并请记住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厚积才能薄发》2005陕西考生 25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管失败还是痛苦,我们如果能快乐地笑一笑,高歌生活多么好,蓝天白云多么美,那我们就会获得微笑的幸福,甚至能拥有金灿灿的硕果。

    朋友快快亮出你的笑容吧。 ——《微笑的魅力》 2005湖南考生 26.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每个人降生在世上。

    7. 求10篇唐诗宋词的鉴赏文章

    长恨歌 七言古诗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子弟白发新, 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 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 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 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 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 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 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 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解】: 1.汉皇:指唐明皇。

    2.御宇:上帝治理天下。 3.“姊妹”句:姊妹指杨贵妃受宠后,其姊妹三人皆封夫人。

    4.渔阳鼙鼓:指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叛乱。 5.薄:临近、靠近。

    6.信:任凭。 7.碧落:道家称天空为碧落。

    8.青娥:年轻美貌的女子。 9.玉扃(jiong1):门闩。

    10.迤(yi3)逦(li3)开:一路敞开。 11.阑干:纵横。

    12.“昭阳”两句:意谓和玄宗的恩爱已成为过去,永远断绝了。在蓬莱宫中却要长久度过寂寞的岁月。

    13.钿(dian4)合:镶金花的合子。 14.“此恨”句:玄宗和杨贵妃生死离别的遗恨,永无绝期。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歌颂爱情的长篇叙事诗,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 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 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 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又鸟)犬升天。

    并反复渲染玄宗之 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 ”的内因。

    形象地暗示唐玄宗迷色误国,是这悲剧的根源。“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 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 死”是爱情悲剧的形成。

    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 思。

    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临邛道士鸿都客” 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

    诗人采用浪漫主义手法, 忽而天上,忽而人间,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 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深化“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 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令人低回沉思。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 。

    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 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 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圭”右加“阝”旁]人(今陕西渭南)人。

    贞元十六年(800) 中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京兆府户。

    8. 50分

    1、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也许是这十首中最缺乏文采,最朴实无华的。

    但确是感情最真挚的,千百年里,不知有多少人为此感动得流泪。的确,作者把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成为了千年悼亡词之首,堪称千古绝唱。

    2、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是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名作,上片都是场景烘托,最后一句才是关键,手法上颇象《破阵子》。此词表面写的是作者寻意中人,写出了她的忧愁,孤独。

    实际上此人就暗指作者自己,表达了自己孤独,壮志难酬的苦闷心理。全词含而不露,极富哲理,读来令人深思,是不可多得的好词。

    3、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是宋词婉约派的名作,写的细腻深情,在写作手法上颇为人称道。

    该词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尤其是最后一句,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极尽了相思之苦。

    历来为人所称道。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

    将其排到第八应该没有争议。 4、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这是辛弃疾豪放词的代表作,全词写的慷慨激昂,最后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写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

    5、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作者的绝命词,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

    尤其是最后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恰当运用比喻,极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的国破家忘的愁苦之情,遂成为了千古名句。 6、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但是此词在当代流传并不广泛,应不及同为婉约名作的《鹊桥仙》。

    7、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其实此词在历史上的地位应低于《雨霖铃》,也许是该词写于《雨霖铃》之后的原因,不如其有开创性。但是该词在历史和当代的耳熟能详程度应远超过《雨霖铃》,全词明白如话,表达了高尚的爱情观。

    是千古传诵的爱情词和婉约词,其经典性毋庸置疑。 8、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该词是苏轼的代表作,豪放派的代表作,乃至是宋词的代表作。该词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当时婉约的词风,彻底开启了豪放派,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

    全词也写的豪放异常,尤其是首句,已成为了名句中的名句。但是全词并不完美,末尾有消极思想呈现,同为豪放词名作,在思想性上我觉得不如《满江红》。

    9、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虽然陆游,辛弃疾和陈亮等都写过不少抗战词,但是他们都远不如该词。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这首词写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不屈的精神,它早已成为了伟大。

    9. 比较有意义的唐诗宋词并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年代:【南宋】 作者:【辛弃疾】 体裁:【词】原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注释译文注释:1.选自《稼轩长短句》 。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

    2.博山:山名,在江西广丰西南。3.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5.层楼:高楼。

    6.“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愁。强,勉强的,硬要。

    7.识尽:尝够,深深懂得。8.欲说还休:想说(愁)而终于没有说9.“却道”句: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 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 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 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呀啊!例词赏析这首词是辛弃疾罢官后,在闲居地信州代湖所写。全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在思想感情方面,这首词的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

    青少年时代的他,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

    因此,他不知何为“愁”,“爱上层楼”,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也只有不懂忧愁为何物时才有兴致登上高楼,效仿前辈的文人雅士们抒发一下所谓的忧苦之情。

    到了下片时,话锋一转到了如今,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

    作者怀着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不仅让他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

    而这所有的愁绪着重体现在这里的“尽”字,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

    唐诗宋词带赏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