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唐诗宋词设计选题
1. 怎样写好研究性学习,课题为"唐诗宋词与女性文化"
怎样写社会研究调查报告?
怎样写研究调查报告?
一旦你开始撰写研究报告,那就意味着你的研究工作已接近尾声。有的同学很怕做这一工作,以为撰写研究报告是个高深的工作。实际上,这个工作只是你的一篇带有研究性质的作文而已,只要你牢记这样一个宗旨:中心突出、简洁明了,那么无论你撰写哪一类型的研究报告,你都会成功。
研究报告不是写日记,这个报告是写给别人看的。所以,你应该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把你所做的工作表述清楚。你应该让读者很快地明了你所做的工作是个什么样的工作,你为什么做这件事,你所采用的研究步骤是怎样的,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你的结论是什么。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报告可以有多种,这根据你所研究的内容而定。不同类型的研究,其报告的写法也略有差异。
在高中阶段,你们所进行的各种类型的研究大致有以下几种:
科学实验类型
科学实验类型的研究报告,实际上是一种实验报告。在这一类研究报告中,你必须向读者表明:你的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材料是什么?实验过程如何?由实验得到哪些数据?你是如何处理这些数据的?由数据的分析中得出什么结论?如有必要,再向读者阐明有待要讨论的问题。
读书报告类型
中学生的读书报告类型的研究报告不应该受到太多的限制。你对你感兴趣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去查找资料,汇编成文,并在其中谈一些自己的体会。这也是一中研究,只是采用的方法不是实验验证的方法罢了。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去限定读书报告的程式,但有一点必须强调:你的报告内容必须和题目贴切,内容的阐述必须围绕题目而进行,每大段之间最好加一个标题,不同的内容放在不同的大段标题之下,使读者能一目了然。 社会调查研究类型
社会调查的范围很广,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然而,社会调查报告还是有着一定的程式。一般来说,社会调查报告应该包含以下一些内容: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样本的情况、调查的内容、调查表的分析、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设计类型
设计类型的研究多种多样,其研究的程度也各有差异。有的设计可能是一种顿悟,有的设计需要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研究性学习针对的主要是后者。该类型研究报告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要求有同一的格式。但一般应包含下面这些内容:设计目的、设计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的成品描述等等。在你们的面前,到处都有着可供你们进行创意的对象,只要你们多思考,勤思考,一定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研究课题。
精简一下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也就是第零步是示范和技能准备。技能包括工具使用,论点论证论据的结构和关系,资料收集整理加工,交流的技巧等等。
第一步是 确定命提
第二步是 初步准备和讨论
第三步是 论文准备
第四步是 报告和讲评
课题名称
学科领域
课题类型
指导老师
起止时间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的背景及由来:
课题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重点:
难点:
课题预设成果形式:
①课题报告 ②论文 ③课件
课题研究的学习规划: ①进行调查问卷
②对老师、家长进行访问
③对书店、报刊亭、网吧等场所进行访问
2. 如何加强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
古典诗歌鉴赏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
新课改特别强调审美教育,而诗歌鉴赏是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的途径和重要内容。系统、深入地研究诗歌鉴赏教学的规律,寻觅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希望对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有一定的益处。 1.能培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近几年的高考诗歌赏析题,全国卷及各省市卷均要求考生要用文字来表述,也就是说要学生用通顺流畅的语言,概括表达出自己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看法。
高考对诗歌赏析的考查已不再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都采用文字作答的形式来考查。它要求学生不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能把“茶壶里的饺子”倒出来。
心里琢磨好了的,嘴里要说得出来,笔下还要写得出来。不仅要读懂,弄清楚,还得句子通顺,语言表达准确,才能得较高的分数。
笔者认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是建立在对语言理解的基础上的。高中学生处于基础教育的最高层次,已经储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语言知识和人生阅历,这些是欣赏诗歌的前提和条件。
但与小说、散文、戏剧相比较而言,诗歌又有它的特殊性。篇幅短小,意蕴深刻,叙事简练,情感内敛,它虽立足于现实,但又往往高于现实。
诗人大多采取避实就虚的形式,或浓缩历史,或观照未来,或挖掘内心,学生很容易造成对诗歌理解的隔阂感。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诗歌的学习和考查,无论是着眼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其知识的逻辑性,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品质,塑造完美人格,都显得尤为重要。
2.朗读感受,深化理解 朗读是学生走进诗歌殿堂的一把钥匙,也是一个深入体会诗歌内涵的过程。在琅琅读书声中,学生可以亲身体味到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苏轼的旷达、辛弃疾的雄浑、李清照的婉约。
诗歌是感情高度凝结的文体,必须以读者细腻的体味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咀嚼、品味诗歌,而朗读恰恰是捕捉诗歌所表现的微妙情感变化的一种良好方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充分感受诗歌的韵味;只有在朗读中,才能使学生有效赏析和理解诗歌。
教师可以在诗歌教学之前,让同学们把聆听名家配音朗诵作为新课的切人点,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朗读,在朗读中激发学生赏析诗歌的兴趣。通过朗读,学生可体会诗歌所蕴涵的超越时空的喜、怒、哀、乐,在感情上与诗人产生共鸣。
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达的就是喜悦。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就是忧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透露的是激愤。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是豪放之情言于溢表。只有通过朗读,而且是大声朗读,才能体味出诗歌中无限的意味。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对经典诗歌的点评,针对诗歌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思考,指导学生汲取更多的优秀诗歌的养份。并不断地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强化语感,又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终身受用。
3.指导学生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找出意象,组合画面,想景悟情是感受诗歌意境的有效途径。首先是找出意象。
所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且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情感的东西。所以教学唐诗宋词时想要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一定要先让学生抓住这些意象来理解诗歌。
其次是组合画面,想景悟情。找出的意象经过读者的想象可以组合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受到诗歌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了。
如唐代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诗选取的主要意象是月、海、烛。
那么我们可以抓住这几个意象来展开想象,组合画面: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远在天涯的亲人与我同样望月。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
屋里光照耀眼,于是将烛火熄灭,披衣步出门庭,月明夜深。露水湿衣,寒意袭人,此刻,恨不能捧一把月光送给远方亲人。
但是月光又怎么能抓在手里呢,还是回去再睡吧,也许能在梦中与亲人相会。从诗歌联想到的几个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远在天涯,在漫长月夜竞彻夜难眠的真切的相思之情。
4.依托载体,优化教学 古典诗歌所特有的含蓄、意境和美感,是一种主观感受的过程。这一特点给诗歌鉴赏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优美意蕴,让书面文字的感知转化为有效的消化和吸收,真正让学生在情感上靠近诗人、在感知上体会诗意,这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难点。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地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获取诗歌的意境,有效地弥补常。
3. 论《蜀道难》的诗歌意象
中国古代诗歌意象大搜查 ——高三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广州市培英中学 戴庆忠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转变: 诗歌鉴赏,就是感受形象,品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
《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定位于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对学生而言,高考诗歌鉴赏题是他们“心口永远的痛”。
学生平时积累少,看诗歌鉴赏理论文章更少,面对这类题往往无从下手。200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采用主观题的形式,很多人认为,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
恰恰相反,笔者认为,这是降低了难度,因为,表达技巧很具有争议性,特别是一些名词术语的判断和表述更没有唯一性。中国古典诗歌有很多典型的意象,意象是客观物象与审美主体(诗人)的二合一,诗歌鉴赏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意象的理解,掌握意象就掌握诗人感情,就能破解思想内涵;而且,学生容易从生活现象联想到诗歌意象,有话可说。
只要有话可说,就不愁得不到分。从某种程度上说,掌握了意象,高考诗歌鉴赏题就成功了一半。
2、高三时间的局限性: 高三时间紧迫,升学压力大,学生的课业负担繁重,对教师、学生而言,每节课都非常宝贵,很多老师对高三研究性学习投鼠忌器,学生也不敢放开手脚,研究性学习停滞不前或干脆取消。诗歌意象大搜查基本上不用集中研究、外出调查和老师的指导,所需时间较少。
3、高三复习课的局限性: 一般情况,第8周高三就结束新课,进入全面复习。诗歌复习的基本手段是“讲—练—评--测”,而且,训练周期短,学生对诗歌的基本知识点多是蜻蜓点水式,唯有通过大量的训练题加以强化。
学生被动接受的多,自动出击的少。如此一来,即使不产生厌烦情绪,也只有被动接受。
诗歌意象大搜查还给学生自主性,在自由选题、自主研究中大展拳脚,发掘课堂上、练习中未能深化认识的知识,是有效的复习手段。 4、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优秀的组成部分——古典诗歌,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笔者曾经在高二诗歌单元里组织过诗歌朗诵和摘抄活动,学生都兴趣盎然。我想,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不能让高三繁重的学习任务湮没。
二、课题的实施方式 1、独立选题或成立四人以下合作组; 2、从中国古典诗歌中自由选择任一意象,每一个意象至少要用5首诗歌进行阐述。 3、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形成课题,写成小论文。
小论文以原稿纸或word文档为载体。 4、课外完成,教师适时辅导。
5、活动周期:上学期第18周至下学期第2周(跨寒假)。 三、课题的结题形式和激励措施 别说高三学生麻木,眼睛只盯着高考,不在乎评比表扬。
其实,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及时的表扬不仅必要,而且还要想尽办法去创造机会。笔者用了以下方法: 1、开总结会: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表扬先进,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分组讨论学习,交流心得。
2、结集出版,班内宣传:二次修改后,要求学生抄正在指定的纸张上,学生干部负责装订成册。 3、评比奖励:设三个奖励等级,人人有份,目的重在鼓励学生。
4、优秀作品挂上班级网页,方便学生查找。 5、生品读作品:课前5分钟由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
谭健文老师主张学生多朗读高考优秀作文以提高学生作文素养,同样地,让学生朗读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诗歌素养。诗歌鉴赏复习周期不长,如果让学习诗歌成为习惯,让学生耳濡目染,一来可以营造诗歌学习氛围,二来对学生也是很好的肯定和鼓励。
四、活动总结 一如活动初衷,学生兴趣浓厚,不到两周已经有学生交成果了。大部分学生所举例子远超最低要求的5首。
高三后期复习的诗歌大部分都在学生的研究成果中出现过,而此时学生早已胸有成竹了。另外,学生不再惧怕诗歌鉴赏,做题真正是“有话可说”了。
附:部分学生研究成果: 幸有美酒入诗来 高三(4)班 蔡丽茹 “五花马,千金裘”面前,李白宁愿“呼儿将出换美酒”,“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之后,孟浩然还不忘交代“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春江花朝秋月夜”,白居易“往往取酒还独倾”。
是否真的“唯有饮者留其名”呢?诗人们对酒大多情有独钟,李白道“嗜酒见天真”,杜甫也自称“性豪业嗜酒”,自然地,酒在诗中也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了。 落木有萧杀之感,红豆有相思之情,烽火紧系战争,说明月自然联想到故乡,而说到酒就不能“一言以蔽之”了,且听: 悲时——陆机说:“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短歌行》) 欢时——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尽酒》) 离时——王维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合时——欧阳修说:“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颜。”(《浣溪沙》)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哀时——阮籍说:“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人,对酒不能言,凄怆怀酸辛。”(《咏怀》之三十四) 乐时——杜甫说:“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怀。”
(《客至》。
4. 如何引领学生走进经典儿童文学的殿堂
第一阶段:以趣引路,走近经典儿童文学的殿堂。
孩子要读课外书,究竟读什么书好?孩子不知道,家长也无所适从,教师也很迷茫。在研究的最初阶段,主要是进行选择适合开展课外阅读的经典儿童读物。
课题组成员以满腔热情,便摸索着开始行动。我们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最喜欢的课外读物”的调查。
调查中发现,孩子们对童话一类的书颇有兴趣。于是我们决定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引导他们走进更广泛的儿童经典读物领域。
为此,我们从讲述儿童文学作品开始,把每周一中午12:30至12:50定为学校“听老师讲图画书故事”的时间。校阅读推进组的老师给孩子们讲述一个又一个充满童趣的经典故事;孩子们从听娓娓动听的讲述那一刻起,爱上了《逃家小兔》《爷爷一定有办法》《女儿的故事》……一系列贴近孩子生活的文学作品。
此外,老师们还结合语文教材及时向学生推荐读物,如教学《丑小鸭》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教学《武松打虎》之后,推荐罗贯中的《水浒传》;结合《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并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动学生主动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 第二阶段:以情感人,引导学生进入经典儿童文学的殿堂。
我们尝试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交流阅读收获。试图通过开展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创编童话、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学到的本领。
一系列活动之后学生阅读的兴趣被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作品的阅读不再停留在浅层次的读故事上,而是发展为反复阅读,反复品味,不断挖掘其内在的思想。校园里处处可见学生专注阅读的身影。
用“爱不释手”来描述孩子读书的样子,真是一点也不为过。从喜欢书到爱读书,是孩子对儿童文学感情的细微变化。
孩子们遨游在经典儿童文学殿堂,享受着他儿童时代最为幸福的时光。 第三阶段:明确目标,提取经典儿童文学作品阅读的效能。
尽管儿童文学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如果我们不加以指导,放任自流,还是不能发挥其优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把研究的重心放在了研究如何让孩子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能把儿童文学阅读课与语文教学挂起钩来,让阅读的效能最大化。
为此,我们开始尝试研究不同类型作品的不同表达方式,尝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引导他们学会欣赏、积累、品味好词佳句,让他们逐步掌握一些文学技巧,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吸收书中的营养,并运用到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读写的成果。 第四阶段:建立制度,经典儿童文学作品阅读课程化。
随着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爱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但也遇到了深化的瓶颈,好像再也无法有新的突破。经向专家请教、学习先进理念和反复实践,我们发现我们的经典阅读推广尚未形成制度,尚未课程化,时间久了,自然会流于形式,停滞不前。
校领导和全体课题组成员老师最终达成共识:大华二小要保持经典儿童文学作品阅读特色,长期地开展下去,就必须实行阅读课程化,建立自己的校本课程。虽然学校面临很多困难,但我们还是努力开始课程化研究。
我们首先请课题组各年级针对所教年级教材进行罗列整理,确立课内阅读课教学内容,随后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接受程度、兴趣集中点选编课外阅读课教材。有了自编教材,我们完成了课程化的第一步。
紧接着面临的就是授课教师本身文学功底、授课形式、课型研究的问题。为此,学校不仅请来了儿童文学作家、教育科研专家、领导给全体语文老师作专题讲座,还派出其中的骨干老师去外校、外区、外省学习。
一系列的活动促进了师资的培训,优化了阅读课教学,迈出了课程化的第一步。 第五阶段:深入研讨,在“有效表达”上彰显学校特色。
当校园的儿童文学阅读开展起来后,就要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让儿童文学阅读的效益最大化。 儿童文学的语言之所以深受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富有风趣幽默特色,富有想像力。
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中不乏这些优美句段。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最佳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积累、运用。
实践中,我们感到可通过写读后感、排演、诵读比赛、讲故事等形式帮助学生记忆。 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都是作家长期观察体验生活,用语言经过精心刻画塑造出来的,特别值得孩子们好好地学习。
多读些好作品,对他们作文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经典作品中留给学生的想象空间特别丰富,这是激发学生再创作的最大优势。
教师应充分利用书中提供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运用书中的优美儿童文学语言,激发学生再创作的欲望。如有一次,三年级学生阅读图画书《爷爷一定有办法》,教师趁学生意犹未尽,让学生借助图画学习作者的讲述方式,说说老鼠一家是用这些布料碎片干什么的。
结果同学们写出了许多精彩的片段,连老师也不敢相信是学生写出来的。这是一次成功的再创作活动。
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再创作的活动规范化、常规化。学生在再创作的系列活动中,不仅创作热情高涨,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