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人们常说诗必盛唐没有唐诗

    1. 人们常说诗必盛唐,没有盛唐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解释

    写文章要模仿秦汉时期的风格,作诗歌要遵照盛唐时代的气象。

    背景

    明代“前七子”、“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派垄断文坛,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散文创作中抛弃了唐宋以来文学发展的既成传统,走上复古的道路。影响所及,致使一些文人学者在散文创作中一味以模拟秦汉古人为能事,其作品成为毫无灵魂的假古董。

    明代[2] 中叶前的一个相当时期内,文坛以三杨为代表,在形式上追求曲雅工丽,在内容上歌颂功德、粉饰太平的“台阁体”文风弥漫一时。王九思居官后,感到自己以往的作品,也多追求形式上的典雅,缺乏现实生活内容,并对此种文风产生了怀疑。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倡导“复古”的文学运动,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反对虚浮、萎弱的“台阁体”。

    2. 盛唐之音的本质是什么

    盛唐之音就是指的盛唐时期的诗歌特征。

    在中国诗学思想史上,随着“以盛唐为法”和“诗必盛唐”思潮的形成,人们对于完美体现唐人之生命情调和青春活力的盛唐诗歌充满了神往,虽然,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盛唐为时最短,其成就却最为辉煌。这一时期,不但出现了伟大的诗人李白,还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

    如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杜甫、高适、岑参等,许多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便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的主要特征;而即使是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满、光彩熠熠的。

    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可以想见--盛唐的主旋律、基调是高亢、奔放的,而李白又是这种律动的集大成者!!像什么“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河之水天上来” “古来万事东流水” “白发三千丈”等等等--把五岳星辰搬弄于鼓掌之间,气魄直冲霄汉!--在盛唐,有这种气魄的找不出第二个人了!!就算是可与之有一比的边塞诗人,也写不出那么亢奋的诗句,只是较为中规中矩的环境描写,抒情上比李太白差的还是太远!!就像孟子说自己“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一样--“太白岂好抒情乎--太白不得已也”!!--李白可以说是真正的盛唐孕育出的天地灵秀,每一次发出声音都是水到渠成,如清水芙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每一次发出声音也一定是--盛世最强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李太白的自信;“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李太白的疏狂。

    一旦实现理想的机遇降临,这位太白先生便意气风发,不可一世。“车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横刀立马的英雄少年跃然纸上,这是太白所神往的马革裹尸、沙场建功。“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太白一生豪气如虹,即使忧愁满腹时,笔下也能感觉到豪气干云。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这就是太白眼中的大唐江山。大自然山水的恢宏景状写得淋漓尽致。

    只有李白才会如此雄奇浪漫的想象,一如奔放恣意的滔滔江水。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眼中,这黄河之水自天而来,奔腾不息,流淌的是他的天才与豪情。

    李白的精神世界十分强悍,充满了向往自由的青春激情。 大鹏鸟是李太白诗中的一个经典意象,也是太白自我人格的主观投射,是个体生命自由意志与力量的象征。

    庄子《逍遥游》中有:“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在李白那里,大鹏之歌则变成一种青春的摇滚:“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刻,李白仍在绝唱《临路歌》中以大鹏自许:“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诗中“大鹏飞兮振八裔”的“八裔”就是八方。

    这是在歌唱他当年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鹏鸟,直冲九霄,其声势震动了四面八方。 李白的一生是诗意盎然的一生,也是在云端凌空高蹈的一生;像一只高飞远举的大鹏,也像一匹云中漫步、独来独往的天马。

    当然,也有点像一位跨马提剑、大战风车的唐•吉诃德,开头是“仰天大笑出门去”的喜剧,最后却演出了“中天摧兮力不济”的悲剧意味。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就赞他为“谪仙人”。

    杜甫更有诗赞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的诗笔是飘逸的、奔放不羁的。

    这源自诗人瑰丽、神奇、飞扬的想象力,气势如排山倒海而来,具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听觉震撼力。读李白的诗有时常常让我想起读庄子、读尼采的感觉,有一种高纬度阳光下的眩晕感,有一种因激动、振奋而醺醺然或酒神狂欢般的极乐与颤栗感。

    甚至,有时会联想到贝多芬的《命运》和《欢乐颂》。 其实李白诗里还有非常莫扎特或柴科夫斯基的另一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我们很小时候就读过、背过的诗。

    李白此时是个内心无比柔软的孤独游子。乡愁是一种清寒而孤独的银白色,是轻覆着霜露、通向远方的小路,是一路照着游子落寞孤影的月光。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亮代表了李白精神世界的纯粹与孤独,象征了李白内心深处的安顿与宁静,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永恒乡愁,体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孤独感。

    这种孤独对于天生敏感的李白来说,格外深刻而广阔。在月夜里读这种诗,就会有听《小夜曲》的轻音乐感觉,心头弥漫着一种如歌的慢板。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双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天才的寂寞与孤独。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只有风儿在轻轻唱。在这迷人。

    3.

    太长,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

    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

    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

    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

    4. 哪些悲伤诗句提到了‘恨晚"两个字,要唐诗那种形式的哦,宋词不

    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宋·王安石《别葛使君》)

    地有高斋要名士。相逢恨晚,老矣酒兵诗帅。岁寒同一笑、千年事。(元·程文海《感皇恩 次韵姚牧庵题岁寒亭 此首下原附牧庵》)

    当初相见,君恨相逢晚。一曲秦筝弹未遍,无奈昭阳人怨。(宋·朱敦儒《清平乐》)

    恣雅态、明眸回美盼。同心绾。算国艳仙材,翻恨相逢晚。(宋·柳永《洞仙歌》)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宋·施酒监《卜算子》)

    君知妾有夫,赠妾以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唐·张籍《节妇吟》

    5. 对于没有基础的人,怎样学习古诗词

    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

    说简单,诗词不过是一种文体,与其他类型的文体一样,按要求去做便是。说复杂,毕竟诗词有与其他文体不同的特点,要学好它,除了要基本上掌握平仄、音韵、粘对、对仗等基本格律外,还要掌握诗词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如铺陈、比喻、起兴、夸张、虚实、对比、通感等等。

    学习的基本途径不能一概而论,但总免不了从学习古人开始。俗话说“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也。

    所以,首先你要多读各种各样不同风格的古诗,由简单到难.由五言,七言到乐府诗等. 第一步,你要了解古诗词最基本的常识:韵脚和平仄.下面有可供参考的资料. /view/722.htm /view/641.htm 然后,再落实到读每一首诗中,我是这样学习中国古诗的: 拿过来一首诗,1:认识诗中的每个字,搞懂生涩字词; 2:了解诗人及诗人做诗的历史背景; 3: 吟读至熟; 4: 弄明白该首诗的韵脚和平仄; 5:了解诗中的意思和思想感情. 这样,你坚持下去多读多背,加以理解,慢慢的就可以熟悉古诗词了.红楼梦里面有黛玉教香菱学诗的片段,虽是小说,但真的收益无穷. /view/644052.htm 每位诗人写诗都有自己的风格,这个道理同书法是相通的。学作诗词从哪位诗人入手,这也和书法学习一样,“性之所近者”当为首选。

    先学格律,格律可以先读王力的《诗词格律》,一般几天就可以通过。然后宜从律诗入手,五律多读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七律多读杜甫、李商隐、苏东坡、黄庭坚的作品。

    最好先背上几百手,培养感觉。 诗可从小处学,比如你的学法;也可从大处学,即先背熟许多。

    小处学的好处是可得精致,坏处是难放的开;大处学的好处是可见大气,但容易粗陋。最好的方法却是在网上,写来贴上去,自会有好事者评说讨论,一来二去,进步不快也难 学诗百法·对偶 一字对偶法 学作律诗,以对偶工稳为最要。

    学习对偶之法,不外以平声字对仄声字,以仄声字对平声字;而字面则以类相从,如天类对天类,地类对地类,人类对人类,物类对物类,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其入手初步,可先任拈一字求其配偶,如风对雨、山对水之类。

    因风雨皆天类字,山水皆地类字,风与山皆平声,雨与水皆仄声,故均可对。但亦有一字而可两对者,如风对雨,自是同类字之最相合者,然而亦可与地类之“水”相对。

    又如宫对室、皮对革,皆以类相从,而宫又为五音宫、商、角、徵、羽为五音。徵,音止之一,故可对角、徵、羽等字;革又为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谓之八音之一,故可对金、丝、匏等字。

    明乎此,则属对自易,而不致为同类之字所束缚也。兹试就天、地、人、物四类,略举其例如下: 天类 风——雨 日——云 霜——雪 月——星 烟——露 雾——霞 雷——电 二字属对法 一字之对既熟矣,然后增一字而为二字对。

    二字之对,有两字平行者,有两字侧串者。何谓平行?上下二字皆实字,或皆形容字。

    如日月对虹霓、浓淡对深浅之类。何谓侧串?上为形容字而下为实字,或上为实字而下为形容字。

    如蕙风对甘雨、月瘦对云痴之类。学者须知平行之字止可对平行,侧串之字止可对侧串。

    至平仄则下一字须平对仄,仄对平,上一字则可平可仄,不必拘定。今再举例如下: 天类 春风——夏雨 白日——青天 风剪——月轮 三星——十雨 煮雪——餐霞 三字属对法 由二字对而增为三字对,其连缀之字须要自然,不可勉强硬凑。

    兹试按照前例,分举如后: 天类 风吹花 对 日照树 月移栏 对 云出岫 看花日 对 斗草天 学诗百法·规则 〔 作者:刘坡公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录校:哈哈儿 〕 考订四则法 何谓四则?一曰字,二曰句,三曰格,四曰法是也。学诗之有四则,尤大匠之有规矩。

    因规以成圆,因矩以成方,是万古不易之常道,作诗亦何独不然?否则为拗句,为变体,不得谓之正格矣。故学者须先明四则,然后乃有进步。

    而文人学士虽具出类拔萃之才智,亦断难越此范围焉。今试分析言之如下: 字 诗中用字,一毫不可苟且,倘一字不雅,则一句不工;一句不工,则全诗皆废矣。

    故字贵圆活善用,如转枢机;清新自然,如瞻佩玉。 句 作诗最重句法,一句不妥,则全诗皆弱;一句不炼,则全诗皆涣。

    盖以一诗之中,妙在一句为诗之根本。根本不凡,则枝叶自茂,故欲全诗有精彩,句法不可不讲究也。

    格 诗之品格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学诗第一要义,诗格需求高尚,所谓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是也。

    若念头一差,势必愈鹜愈远。故曰“取法乎上,仅 得其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

    法 作诗之法,不论律绝,先须除去五俗。一除俗体,二除俗意,三除俗句,四除俗字,五除俗韵。

    至于古体今制之别,精朴深浅之殊,贵乎各求其似。汉晋高古、盛唐风流、西昆秾冶、晚唐叶藻、宋氏乖缕等类,若将自己之诗置诸古人诗中,识者不能辨别其真伪,斯可耳。

    领会四体法 诗必有所谓而作。所为者何?既喜、怒、哀、乐之四体也。

    喜而得之则其辞丽,怒而得之则其辞愤,哀而得之则其辞伤,乐而得之则其辞。

    6. 《终南望余雪》这首诗的全意

    终南山北岭的景色秀丽,积雪好像浮在云端上。初晴的阳光照在树林末梢,傍晚的长安城中增添了寒意。

    【词语解释】

    林表:林外。

    【诗文赏析】

    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无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付了一下,立刻写完了四句,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又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结果祖咏未被录取。但这首诗一直流传至今,被清代诗人王渔称为咏雪最佳作。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解说]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沧县)人,曾做过散骑常侍。有《高常侍集》。

    7. 找以开头为“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诗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的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流风所及,过和尚、道士、妓女等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唐代的诗坛,不仅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像杜甫、像韩愈、像白居易、等等等等,“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巨匠,宋朝以后的诗从创作时,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无从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 于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来了,放声一唱,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看看这胸襟气度!在交通和通讯工具不发达的古代,山那边是什么样子很少有人知道,天涯是不可能若比邻的。

    这只有人充满自信,相信能自由自在的活着,不会有政治地震与任何外力来阻隔人相会的愿望,才能从容不迫唱出这样的豪情。 于是陈子昂来了,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如春雷炸响一样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多么悲壮的歌声,像从历史的深处腾出,不仅一声就唤醒了永远辉煌的盛唐诗,而且直到今天仍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审美的冲击波! 于是那一群气势磅礴的边塞诗人来了,他们是盛唐的仪仗队,展示着盛唐的国威。

    王昌龄来了,高唱战地进行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于是高适来了,他的千古绝唱《燕歌行》如钱塘江潮一样而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于是岑参来了,这个渴望建功立业的诗人满怀激情高唱着:“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这群边塞诗人,或歌颂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或诉说战争的艰苦和残酷,都那么英姿飒爽,气势灼人,因为他们是盛唐的诗人,盛唐诗坛的风云人物,喷发的是永远震撼人心的边塞英雄交响曲。

    终于李白来了,他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里才能找到的感觉。

    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超级巨人,把盛唐精神上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然而,盛极一时的唐五朝终于酿出了“安史之乱”,这一场延续了八年的战争,把盛唐的气象一下扫得七零八落。

    于是杜甫颜色憔悴地走来了。这个悲天悯人的诗人,虽然到“安史之乱”爆发那一年已经四十四岁,但他唱不出盛唐的理想主义,唱不出盛唐的浪漫气质。

    他用嘶哑的歌喉唱出来的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一片中唐的血泪,是目睹盛唐气象破灭的悲哀。 于是韩愈来了。

    这位个性极强、想把盛唐气象召唤回来以重新振起自信的诗人,开创了一个奇崛险怪的诗派。他大声疾呼,用诗一样的语言喊出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千古名言。

    显示出想用地震的强力重新推出一个高峰的魄力。于是白居易来了,一出场就倔强地唱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

    显示出唐王朝仍然是一个具有活力的存在。他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诗歌的风格浅切平易,与韩愈的奇崛险怪双峰并峙,使唐诗呈现出又一个气象万千的新天地。

    然而,唐王朝毕竟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唐诗也从中唐的再度繁荣跌进了晚唐的衰飒。

    于是李商隐来了。他眼前一片朦胧,不知风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路向哪里去。

    他的歌声是古人感伤的、低沉的,望着逐渐黯淡的黄昏,一唱一咽地低吟着:“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是在哀叹自己的不得意,可我们从中也看到了唐王朝的日暮途穷。

    唐王朝,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道辉煌,终于黯然熄灭了。唐诗也以寒蝉一样凄切的声音,唱出了最后的失落。

    韦庄站在南京古城墙上唱着:“江南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是在哀悼六朝的沦落,也是为唐五朝送终,为唐诗留下最后的叹息。

    唐诗结束的时候,它的影响却刚刚开始。到唐代才终于定型的绝句,兴起于唐代的律诗,穿越千年,被一直沿用到今天。

    今人写旧体诗,提笔就是一首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大概很少有人想过,这是唐朝诗人铸成了现成的模子,才使我们起诗来能这么方便。

    宋、元、明、清这几代的诗人,绝大多数或深或浅,或直接或间接都曾受到过唐朝的影响。且不说个人,就说较大的诗派和较有影。

    8. 《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中的诗词的出处

    王昌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贺《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过碛】岑参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诗的第二首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再游玄都观 : 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李白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登鹳(guàn)雀楼 (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qiāng)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单车欲问边1,属国过居延2。 征蓬出汉塞3,归雁入胡天4。

    大漠孤烟直5,长河落日圆6。 萧关逢候骑7,都护在燕然8。

    将 进 酒 【唐】李白 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3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4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hái)复来。

    5 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6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7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8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9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wéi)有饮者留其名。 10 陈王昔时宴(yàn)平乐,斗(dǒu)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11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zhuó)。 12 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蜀道难1 作者:李白 噫吁嚱2!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3,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4,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5,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土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6。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7,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8。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揉欲度愁攀援9。

    青泥10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11,以手抚膺12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13啼月夜,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14。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15乎来哉? 剑阁16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7。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18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19。

    李白 行路难三首之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梦游天姥吟留别 作者: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

    9. 诗分唐宋说 在线等

    我觉得,唐诗更重情,宋诗更重理。

    重情者,求境界完整,丰腴自然;重理者,求考证详备,梗介多气。例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洵为唐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的是宋调。

    其中原因,有经济,也有文学内部因素。

    唐朝国力强大,疆域辽阔。文人也多豪情,充满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宋朝便不同了,有宋一代,外部压力始终没有减轻,文人参政议政之风盛行,多忧患意识。

    宋朝的经济较为发达,印刷业兴盛,书籍数量远较唐为多。这一方面是文人能够博览群书,重视典故的运用,即“以文为诗”;另一方面,也造成考据的兴起,使文人喜欢用诗来议论。

    其实从杜甫开始,便以议论入诗。这个风气延续到宋代,经黄庭坚等人推波助澜,影响更为广泛。黄庭坚开创的江西诗派,重学问,号称“无字无出处”,对宋诗影响非常大。

    会说的只有这么多了。希望对你有些稍微的帮助。

    人们常说诗必盛唐没有唐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