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渔家傲范仲淹唐诗

    1. 【渔家傲古诗的意思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

    《渔家傲》赏析【作者介绍】范伸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少孤贫,能刻苦自学.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仁宗宝元三年(1040),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副使(掌管边防军事的副长官),对巩固边防颇有贡献.康定元年(1043)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推行政治革新,因保守势力反抗而失败,被贬为地方官.后死于赴颍州途中.谥“文正”.范仲淹诗、文、词都有成就,语言简练,风格豪迈.诗歌创作继承了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给以后的诗文革新运动开了先河,有《范文正公集》.【解题】这首词选自《全宋词》第一册,题作《秋思》作者在仁宗康定元年(1040)八月,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延安市),抗击西夏.庆历元年(1041)四月调知耀州(治所在今陕西省耀县).《渔家傲》即作于这个时期.据宋人魏泰《东轩笔录》说,范仲淹守边时,作《渔家傲》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修称为“穷塞主”之词云云.现在仅存这一首了.《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五仄韵.【注评】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下:也作“塞上”指当耐的西北边境.秋:秋天.来:到来.风景异:意思是延州一带秋季的风光和内地大不相同.○总写“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_.大雁是候鸟,秋天向南飞,春天向北飞.衡阳,县名,在现在湖南省衡阳市,旧县城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无留意:没有稍停的意思,说飞走就飞走了.○大雁南飞,是典型的秋季物候.以雁衬人,暗示“归无计”. 四面边声连角起, 四面:指边境各处.边声:边境上的马嘶、风号等声音.连:这里是随着的意思.角:军中用的号角.起:响起.全句意思是:军中号角吹响的时候,边境上四面的各种声音也随着响起来了.○声音之异.所闻. 千嶂(zhàng)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千嶂:意思是丛山.里:(丛山)之中.长烟落日:落日余晖中,烟雾茫茫.长烟:大片的雾气.孤城:边远的孤立城寨.闭:(城门)关闭.○驻地孤独.所见.上阕侧重写景,展示环境的险恶.浊酒一杯家万里, 浊酒:品质差的酒.古代酒分清浊二色,清酒甘醇,是为美酒.浊酒质量差.家万里:家乡在万里之外.意即远离家乡来到万里之外的边防阵地.○抒情.故土之思. 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然未勒:指抗敌的功业还没有完成.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杭爱山脉.东汉将军窦宪追击匈奴,登燕然山,刻石纪功.勒:刻(字于石上).归无计:即“无计归”,意思是没有理由回家.○抒情.军功未立. 羌(Qiāng)管悠悠霜满地, 羌管:即羌笛.古代的管乐器.长二尺四寸,三孔或四孔,因出于羌中,故名.悠悠:连绵不尽.霜满地:北方寒冷,秋天初霜较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相当于西历十月下旬),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延州一带初霜比这个时间还要早.○写景.耳闻目见,暗示“人不寐”.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人不寐:诗中人(作者)难以安睡.寐:入睡.将军:词人自指.白发:头发为之变白.暗示形势的严峻.征夫:戍边士卒.泪:落泪.○以叙事结,传达出复杂而矛盾的情绪.下阕侧重描绘戍边将士的精神面貌,爱国激情和浓重乡思兼而有之.【译文】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 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丛山峻岭之间,落照将尽烟雾飘动孤城紧刚. 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 悠悠笛声在严霜的夜空回荡,谁能安然入睡,将军白了头发士卒泪流不尽.【简析】范仲淹少有大志,长有作为.作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兼文学家,他的作品往往带有政治家独有的远见卓识,给读者以深刻启迪.例如他的散文名作《岳阳楼记》,借洞庭湖景色变化引起的不l同感受,宣扬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所谓“古仁人之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人生理想,具有一种催人奋发的感召力.《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和同类题材的作品一样,也描绘了边塞的荒寒,以及戍边将士生活和精神的痛苦,但同时又突出了“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思想.将士们处在险恶的环境中,既有生命危险,又经受着怀乡思亲的精神折磨,这些固然值得同情,但不能以“妇人之仁”去同情.个人的痛苦和军人的使命相比较,巩固边防以捍卫国家的安宁要重要得多.“燕然未勒”,“归''就无从谈起──这才是鼓舞士气、振奋军威的大道理.宝元元年(1038)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而事起仓卒,将不知兵,兵不知战,以致每战辄败.范仲淹移知延州后,他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力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取守势而不轻易出击,才使局势以满头白发的将军形象收束全篇,章法结构颇具匠心.【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塞下“塞”的本义是险要之处.多指边界上可以据险固守的要地.“塞下”本指边境附近.但由于我国从秦汉以后抵御外族入侵的边防主要在北方和西北,因而“塞下”一语也就用来泛指;匕方边境地区.本词中“塞下秋来风景异”一句的“塞下”具体指当时的西北边境,即作者所处的延州一带.“塞上”与“塞。

    2. 《渔家傲》范仲淹整篇诗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宋名臣范仲淹的这首词,写在他率师西北边陲, 平定西夏叛乱的时候。

    这是二首评价上有争论的作品, 欧阳修尝呼为穷塞主之词,揣度大意是说,作为主帅不 抒发雄豪慷慨之情,却去写塞外凄凉穷愁的景象与思归 之心,是不好的。瞿佑在《归田诗话》中一方面用自己的 生活经历证明这首词确实状写了塞外景色,一方面又说:“以总帅出此语,宜乎士气不振而无成功。”这都是从 政治教育角度着眼的评价。另一些评家却称道其,写得 “沉雄”,“有排荡之势”,“至今读之犹凛凛有生气”。夏承焘先生则盛赞这首词“情感浑厚,气概阔大”。

    笔者认为,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如此耿耿丹心,怎能视而不见?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蜂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为何思归,是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吗?不是。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何况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下阕一开头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为什么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靖乱之,功未成,又何颜以上觐朝廷,下见百姓?“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哩。“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这首《渔家傲》绝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不正是这种祟高精神的生动写照吗?欧阳修对这首词的负面评价,是很不公平的。黄蓼园说它“读之凛凛有生气”,倒是深得其旨趣。

    3. 范仲淹《渔家傲》诗意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重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边患没有平息,那能谈得到归去?再加上满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声碎,又叫人如何能够入睡?将士们只能是愁白了乌发,流下了浊泪。在这里,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4.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的诗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自发征夫泪。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北宋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他在当时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副宰相。他了解民间疾苦,深知宋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张革除积弊,但因统治集团内部守旧派的反对,没能实现。

    他也是著名的文学家。这首《渔家傲》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他亲身经历的边塞生活。

    古代把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界地方叫做“塞[sài]”或“塞上”、“塞下”。这首词所说的塞下,指的是北宋和西夏交界的陕北一带。

    词的上片写塞上秋天的景色。边塞地区本来就较落后,又遭到长期战乱的破坏,春夏两季国有绿杨青草的点缀,人们不会觉得它太荒凉。

    但秋风一来,草木雕零,四处光秃秃的。景象顿然改变了。

    作者是江南人,对西北之秋特别敏感。他觉得这里和自己家乡的秋天是不同的,所以说“塞下秋来风景异”。

    “异”,不同。不用说人会思念家乡,连长空不时飞过的雁群也显得那么匆忙,它们似乎也不愿停留,想早早离开这里飞回到衡阳去,因此,又说“衡阳雁去无留意”。

    这是倒装句,正常的词序应是“雁去衡阳”。大雁是候鸟,每年秋天成群往南飞,衡阳城南有一座回雁峰,传说大雁到此为止。

    作者大约是巡视归来,在途中望见了南飞雁。这时天色已近黄昏,边城的军营中响起了召唤部队的号角声,即所谓“四面边声连角起”。

    “角”,古代军中一种吹的乐器。角声应和着四面八方的边声在耳畔鸣响。

    “边声”,指形成边地悲凉气氛的声音,如风吼、马嘶、少数民族的音乐声等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象屏风一样的山叫“嶂”。群山莽莽,重重叠叠,所以词里用“千嶂”来描写。

    “长烟”,形容雾气一大片。这时一大片雾气弥漫在落日的孤城上空。

    边地戒备森严,城门已经关闭了。词的上片所写的凄凉景象,显然是染上了作者当时的感情色彩。

    词的下片转入直接抒写作者忧国思家的苦闷心情。他长时间镇守西北,不免动了思家的念头,产生了思想上的矛盾:“浊酒一怀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浊酒”,就是江米酒一类的酒。因为这种酒的酒汁和酒糟混在一起,色浑,所以习惯上叫做浊酒。

    万里,是形容相隔遥远。他思家,但保卫国家的责任感和他的职务又使他不能象大雁那样自由飞走。

    他认为在还没有赶走敌人之前,是“归无计”的。“燕[yān]然未勒”指抗击敌人的大功还没有完成。

    “燕然”,山名,在今蒙古高原。这里用了东汉窦宪的典故。

    公元八十九年,窦宪打败匈奴,乘胜追击到燕然山,在那里立碑,刻(勒)了歌颂汉朝威德和记功的碑文。范仲淹借用古代英雄的事迹来打比喻,写他优国思家的矛盾心情。

    “归无计”等于说无计可归。“羌管悠悠霜满地”。

    是说他正在这心神不宁的时候,忽然从远处传来了一阵一阵的音乐声,把他从沉思中惊醒。于是他放下酒怀,踱出室外,只见繁霜满地,夜已深了。

    细听,那悠悠的乐声原来是士兵在吹奏羌(qiāng〕管。悠悠[yōu],这里是形容音乐声音飘忽不定。

    羌是我国古代西北的一个兄弟民族,传说他们用竹管制造了羌笛。他写到这里,很自然地把自己的苦闷和士兵的痛苦联系起来,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束,表现了国家贫弱时代将帅和士兵们的共同悲哀。

    “寐[mèi]”,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将军是作者自称。他的苦恼前面已作了淋漓尽致的抒发,所以这里只刻画他白发苍苍。

    白发自然也是长期忧思的结果。“征夫”,远征的士兵。

    他们离乡背井被宋王朝征来打仗。由于政治、军事上积弊未除,战争旷日持久地进行着,他们的痛苦更深于将帅。

    词中说他们流泪,不一定是范仲淹当时看见的,很可能是那如怨如诉的羌笛声,使作着想到了他们的不眠、他们的痛苦、他们的眼泪。作者不是那种“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将军,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怀抱,所以他能关心士兵的痛苦。

    5. 诗词范仲淹渔家傲

    渔 家 傲①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下秋来风景异②,衡阳雁去无留意③。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④,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⑤,燕然未勒归无计⑥。

    羌管悠悠霜满地⑦,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①渔家傲:词牌,双调,六十二字。

    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②塞下:边界戍守的要塞,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相传衡阳有回雁峰,北雁至此而不再南飞。④边声:边地的悲凉之声。

    角:军中号角。嶂:屏风一样的山峰。

    ⑤浊酒:米酒,色浑浊。 ⑥燕然未勒:没有击溃敌军,边境还不安宁。

    《后汉书·窦宪传》:窦宪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里,刻石勒功”而返。燕然山,即蒙古境内杭爱山。

    勒:铭刻。⑦羌管:即羌族人吹的笛子。

    【作者】 范仲淹(980——1053),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字希文,祖籍陕西,后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市)。

    幼年孤苦贫寒,但勤勉自学。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

    历任参军、知州、司谏、吏部员外郎等职。范仲淹在政治上力主革新,曾针砭时弊提出改革措施;在军事上,战功卓著,在指挥边地军民抗击西夏入侵中,以文才武略出众,获得很高声望。

    他的诗、词、文皆好,词作现存虽仅5首,但情感深沉,风格豪迈,从内容以至艺术手法上都有一种创新精神。谥号“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

    【点评】1040至1043年,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抵抗西夏侵略。长期的边地生活,使作者非常熟悉边陲景物特征和将士的情感细节。

    因此,作者只写出了几个景物特征:“衡阳雁去”、“四面边声”、“长烟落日”、“孤城闭”,便展示出一幅苍凉的边地画面。词的下阕则用“浊酒思家”、“胡虏未灭”、“征夫难眠”一组情感细节的描写,反映了边境将士的真实情感。

    他们虽然思家,借酒消愁,甚至是难以入眠,但保卫国家的高度责任感是明确的,“燕然未勒归无计”,人能在十分艰苦的时候还能想着国家,克制自己,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渔家傲》一词曾受到一些文人的讥讽,称其为“穷塞主之词”。

    而在我看来,作者正是通过这首词写出了当时边防将士的真实生活和真实情感,不失英雄气概。词的风格苍凉壮阔,一反五代以来柔弱词风,开慷慨雄放风气之先。

    【赏析】 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 ——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

    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 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词人是在与中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的特点的,所以很自然地发现了塞下风景的“异”处,并能有重点地把它们描绘出来。

    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 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结句“人不,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白了头发,征夫流下了眼泪。

    6. 渔家傲这首古诗

    首先,渔家傲不是一首古诗而是一个词牌名,以渔家傲为词牌名的词有很多,例如 渔家傲·秋思等。

    其次,范仲淹、李清照都写过关于渔家傲的词。

    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李清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望采纳,谢谢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