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十万唐军颂唐诗

    1. 十万军声半夜潮是那首诗的句子

    秋月高悬空碧外,仙郎静玩禁闱间 出自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闻崔大员外翰林……

    今年大作中秋事,月色何孤我辈人 出自杨万里 《中秋雨过月出》

    自是清樽负明月,不关明月负清樽 也出自杨万里

    这都是哪来的句子,就说是全文。

    忆钱塘

    唐 李廓

    往岁东游鬓未凋,渡江曾驻木兰桡。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桂倚玉儿吟处雪,蓬遗苏丞舞时腰。

    仍闻江上春来柳,依旧参差拂寺桥。

    又有一说出自赵嘏《钱塘》

    2. 【求3首《诗经》中的诗词及解释

    《维清》 维清缉熙⑴, 文王之典⑵. 肇禋⑶, 迄用有成⑷, 维周之祯⑸. 【注释】 ⑴维:语助词. ⑵典:法. ⑶肇:开始.禋(yīn):祭天. ⑷迄:至. ⑸祯:吉祥. 【译文】 多么清明又是多么荣光, 因为文王有着征伐良方. 自从开始出师祭天, 至今成功全靠师法文王, 真是我周王朝大吉大祥. 《卢令》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注释]: 卢:猎犬,大黑犬,是齐国田犬之名.令令:铃声 重:音虫.重环:子母环 鋂:音梅.重鋂,一个大环套两个小环 其人:指猎人. 鬈:勇壮 偲:音腮,须多而美 《卢令》赞美猎人勇武多才,具有仁慈之心.诗从猎犬写起,乃是烘云托月的手法,既引出猎人,又烘托猎人. 全诗各句,上写犬,下写人.写犬,重在铃声、套环,状猎犬之迅捷、灵便、矫疾;写人,各用一“美”字,突现其英俊.用仁、鬈、偲三字,则极赞猎人的内秀、勇壮、威仪.由犬及人,以犬衬人,以人带犬,共同构成独特的典型形象,声情并茂,表达出齐人的尚武风习,以及对英雄猎手的尊崇. 《河广》 谁谓河广⑴?一苇杭之⑶.谁谓宋远?跂予望之⑶.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⑷.谁谓宋远?曾不崇朝⑸.[1] 【注释】 ⑴河:黄河. ⑶苇:用芦苇编的筏子.杭:通“航”. ⑶跂(qì):踮起脚尖.予:而. ⑷曾:乃,竟;刀:小船.曾不容刀,意为黄河窄,竟容不下一条小船. ⑸崇朝:终朝,自旦至食时.形容时间之短. 【译文】 谁说黄河宽又广?一支苇筏可飞航.谁说宋国太遥远?踮起脚跟即在望. 谁说黄河广又宽?其间难容一小船.谁说宋国太遥远?赶去尚及吃早餐。

    3. 房兵曹胡马 诗意,急需

    房兵曹胡马1

    作者: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1.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房兵曹不详为何人。

    2.胡:此指西域。大宛:汉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国境内,盛产良马。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

    3.锋棱:锋利的棱角。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4.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峻:尖锐。这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5.堪:可以,能够。托死生:马值得信赖,对人的生命有保障。

    6.骁腾:健步奔驰。

    注*:标题“房兵曹胡马”分节为:房/兵曹/胡马 (兵曹为职位)

    此诗约作于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时杜甫在洛阳。杜甫本善骑马,也很爱马,写过不少咏马诗。此诗"前半论骨相,后半并及性情"(《唐诗别裁》语),可谓传神写意,自寓抱负,所以前人说是"为自己写照" (《读杜心解》)。首联写其出身不凡,傲骨铮铮;次联写其峻健敏捷,颔联写其忠诚勇猛的品性;尾联期望骏马立功于万里之外,当是与房兵曹共勉之意。整首诗写得矫健豪放,沉雄隽永。《杜诗详注》引明张綖语:"此四十字中,其种其相,其才其德,无所不备,而形容痛快。"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注家一般认为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自然非凡马可比。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 “六法”,第一为“气韵生动”,第二即是“骨法用笔”,这是作为气韵生动的首要条件提出来的。所谓“骨法”,就是要写出对象的风度、气格。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像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诗人刻画细致,维妙逼真。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正如张彦远评画所云:“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历代名画记》)这就是所谓“写意传神”。

    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颈联承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历块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这难道不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形象吗?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最后宕开一句:“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这一联收得拢,也放得开,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盛唐时代国力的强盛,疆土的开拓,激发了民众的豪情,书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业,封侯万里。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骏马来表现确是最合适不过了。这和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现忧国之情,真不可同日而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