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牧童

    1. 牧童的古诗句

    《牧童》唐代诗人 刘驾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

    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牧童》唐代诗人 卢肇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山中》唐代诗人 李涉 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 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牧童》宋代 诗人 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村晚》宋代诗人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宋代诗人 白玉蟾 杨柳阴初合,村童睡正迷。 一牛贪草嫩,吃过断桥西。

    《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收录于 《全唐诗》中。 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2.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这三首古诗写出了童年生

    瞧!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草,仿佛铺在地上似的!风轻轻一吹“沙沙沙”的响声传的到处都是。

    听!牧童又在吹笛子了,一声声欢快的调子逗弄着晚风,慢慢的小时在耳边。

    早上太阳露出半边脸的时候,牧童就拿着自己的笛子,上山放牛去了,他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哼着小曲。快乐地在草地上奔跑,无拘无束,没有任何烦恼。直到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白云和小鸟们,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吃完晚饭,太阳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去爬了上来。牧童手里拿着笛子,迈着欢乐的脚步来到草堆上,不脱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来,听着草丛里不知名的小虫唱着美妙动听的歌,抬头望着夜空中明亮皎洁的月亮,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画面。

    你听那欢快的调子又吹起来,多动听啊!咦!怎么停下来了,哦……原来是牧童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是啊!他真的累了,就让他听着虫子的催眠曲美美的睡一觉吧

    牧童 祝你学习进步 有不懂的还可以问

    3. 求视频:古诗所见的作者袁枚是哪个朝代的

    你可以到这两个网站看看

    2011-5-7

    v.youku.com/v_show/id_XNzI3OTE3NTY=.html 2011-5-8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注释】①振,震荡的意思,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②樾:指道旁成阴的树。③欲:想要。捕:捉。鸣:叫。【译文】野外的林阴小道上,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他一路行一路唱,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而那不知祸的小东西仍在自鸣得意地“知了……”个不停!【评析】这首诗描写牧童捕蝉的有趣场面。前两句写一个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一边赶路,一边唱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逍遥自在的神态。后两句写牧童听到了知了的鸣叫声,很想捕捉一只,所以突然间歌也不唱了,牛也不走了,生怕发出声音,惊走树上的知了。前后对比一“行”一“立”,一 “动”一“静”,一“唱”一“闭”,很有戏剧效果。诗人通过“欲捕鸣蝉”这一细节,极其传神地写出了牧童的童心和童趣,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4. 谁能把吕岩的古诗《牧童》改编成一篇350~400字的小短文

    绿草如茵,铺满广阔的田野,一望无垠……青翠的草,在阳光照射下显得生机勃勃,翠色欲流,仿佛是一条翠绿色的地毯。

    这地毯可真大,大得望不到边,以至于把整个草原笼罩。 晚风如一条飘动的丝带,舞着,时不时从脸上拂过,给人一种清爽之感。

    在晚风中,偶尔有三四声牧笛,悠扬,悦耳,在原野上徘徊不断。 牧童归来了,他悠闲地散着步,心里想着刚刚想用过的美食。

    夕阳是个吝啬鬼,收起了他那最后一点金子。黄昏之后,月光洒满了大地,给万物披上银装。

    牧童躺在草地上,对他来说,这就是最舒服的“床”了。月光当作帐,知了的叫声当作催眠曲,蓑衣当作被子。

    在月光的照射下,牧童望着月亮,想着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想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牧童想着优美的诗句,产生无数美妙的遐想。

    想着想着,这个自由自在的牧童熟睡了…… 2012-02-03 作者: 刘滢 字数: 368 阅读: 0在一个清凉的夏日夜晚,风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明朗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夜空,把光亮撒向人间,就连往日的欢声笑语也没有了。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一碧千里,好似一片绿色的海洋。

    一眼望去,宛如无边的绿毯。这时还没有见到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了牧童悠扬的笛声,他的笛声让人欢快。

    又时断时续,能使人舒畅,还让人欢心,这随风飘扬的笛声代表着牧童欢快的心情。牧童的笛声愈来愈近,越来越清晰了。

    牧童吃完晚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一边用精湛的技巧吹着笛子,一边向草地走去。

    他悠闲地躺在露天地里欣赏着今晚的明月,心中蹦出了一万个“真美呀!”牧童索性不脱蓑衣,不想错过如此美丽的月亮。牧童一边望着月亮,一边用笛子逗弄着晚风。

    牧童心里又想:要是天天都有如此美丽的月亮,我就可以让小伙伴们也来欣赏。牧童虽然已经休息了,可是心里还在想着今晚的月亮。

    傍晚,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透过树枝,将细碎的光影洒在了杂草丛生的田野里。我来到这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感到神清气爽,便散起步来。

    不过一会儿,太阳那张被云彩遮住的脸庞也消失了。月亮从东方缓缓升起,穿梭在云雾之间,将皎洁的月光洒向每一个寂静的角落。

    放眼望去,在银丝般的月光的照射下,一枝枝草木显得芬芳诱人,如同给田野铺上了一条翠色欲流的绿毯,真是美轮美奂。忽然,几声悠扬的笛声在耳边响起,与这月光下的田野相配,真是美妙绝伦。

    随着笛声,我轻轻抬起脚,走在小路上,唯恐打乱了这深幽的意境。走了一会儿,只见一个晚归牧童,骑在牛背上,一手握着牛角,一手拿着笛子,轻轻吹弄着,仿佛在逗弄晚风呢!牧童回到家,一家人把桌子搬出来,天高地阔地吃起来,不时传出几声欢笑,荡漾在林间。

    好一会儿过去,饭吃饱了,牧童像小鸟一样冲回田野。我快步跟上,只见牧童钻进一片树林,瘦小的身影在皎洁的月光下,更显得轻快、活泼。

    他跑到一处空地,用手把草地弄平,也不脱下身上的蓑衣,便躺在草地上,进入了梦乡。这时我也累了,便找到一处草丛躺下来,回忆起我童年时的快乐时光 我上五年级了,也学了这首诗了。

    我们已经学第六课了。

    5. 《牧童》这首师的诗境

    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草色葱茏。

    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 一、原文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二、译文 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三、出处 清末吕岩的《全唐诗》 扩展资料一、赏析 《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

    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二、创作背景 钟傅原本是一个书生,因李宪推荐做了兰州推官,但是仕途不顺,多次被降职。

    钟傅在镇守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的时候,曾经与一位道士闲游,看见一个牧童牵着一头大黄牛来到院子里。道人说此牧童会作诗。

    牧童应道人之请,即兴作下此诗。

    唐诗牧童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