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宋词鉴赏王步高

    1. 有谁知道王士祥老师的选修课唐诗宋词鉴赏的作业是什么

    唐诗代表人物 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孟浩然等 宋词代表人物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柳永等 代表作品: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全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感受: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2. 唐诗宋词赏析及原文

    江城子①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②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

    【作者】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仁宗朝进士,曾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杭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一生历尽仕途坎坷:神宗年间,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哲宗年间,又以“为文讥斥朝廷”罪远谪惠州、儋州。卒谥文忠。他是宋代最为著名的作家,诗、词、文皆独步一时。其词雄阔超旷,横放杰出,于传统的花间词风外别立一宗。又以诗入词,开拓词境,推尊词体,对北宋词坛多所革新

    【注释】①又名《江神子》。双调,七十字,平韵。 ②乙卯:熙宁八年(1075)。

    【赏析】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这首悼亡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达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的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写这首词时,正是作者任密州知密州时所作。当时苏轼宦海浮沉,南奔北走,心情十分苍老,这时思念起自己甘苦与共的结发夫妻很自然的。当年作者十九岁就同郡的王弗结婚后离开蜀地出任仕途,夫妻恩爱、相敬如宾,谁料十年后王弗亡故,葬于家乡四川的祖莹。生者与死者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有了这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无奈。

    “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生死相约阴阳隔绝,却不能忘怀。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因为作者时至中年,他表达出人们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更能显示出生死不渝的爱情。后面的“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承接着前面的生死两茫茫,更显得凄苦哀凉与无奈。好象让你感受到了在千里之外的哪个孤坟,和秋风瑟瑟乌啼满天的凄凉景色。

    作者又回到了现实,想这即便是再见到自己的先妻,象他这样的老态龙钟,落魄失意妻子也不会认出自己来的。话锋转到作者幽幽的梦中,在故乡乡的家中,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的。相互面对却不知到要说什么, 只有任凭泪水倾盈。

    最后一段“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是对现实的一种感叹,只有着明月夜和短松冈是真实存在的,是年年岁岁的哀思与凭吊。

    3. 唐诗宋词鉴赏十五首

    1 感遇十二首之一 五言古诗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赏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 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 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 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2 感遇十二首之二 五言古诗 张九龄 幽人归独卧, 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 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 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 何所慰吾诚? 【赏析】: 此诗中作者自比幽居的隐士,虽然自己被贬官在外,没有尘世间的杂念,但是一片忠君报国的赤心不灭, 仍然怀念远在朝延的君王。

    诗中以“高鸟”比喻君王,以“飞”比喻在朝廷,以“沉”比喻在野,非常形 象新颖。 3 感遇十二首之三 五言古诗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 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 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 【赏析】: 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

    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

    诗中前四 句是“比兴”,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 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

    五、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 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 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感叹。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

    结句以反诘作收,深沉有力, 情味无穷。 4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五言古诗 李白 暮从碧山下, 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 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 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 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 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 陶然共忘机。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

    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 隐士。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诗以“暮”开首,为“宿” 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共忘机”。

    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同时也是作者政治失望的一种表现。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

    然陶诗显得平 淡恬静,既不着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无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等等。

    而李诗却着意渲染。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6 月下独酌 五言古诗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赏析】: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

    全诗围绕一个“独”字,写一种世无知音的孤寂之情。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 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 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

    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 段,写花、酒、人、月影。

    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 ,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 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 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 看,却极度凄凉。 7 春思 五言古诗 李白 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

    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 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三、四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 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

    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 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诗以景寄情,春景成了征夫思妇刻骨相思的引信, 别具一格,委婉动人。

    8 望岳 五言古诗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赏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沈德潜《唐诗别裁》评论说:“齐鲁青未了五字已尽 泰山。”

    诗以“望”入题,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前两句,开门见山,写泰山的高峻伟大, 先写对它的。

    4. 唐诗宋词赏析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愁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另:此词牌名为《相见欢》,实则写愁之味,形成鲜明对比,将愁思更进一步。

    5. 求10篇唐诗宋词的鉴赏文章

    长恨歌 七言古诗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子弟白发新, 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 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 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 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 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 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 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 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解】: 1.汉皇:指唐明皇。

    2.御宇:上帝治理天下。 3.“姊妹”句:姊妹指杨贵妃受宠后,其姊妹三人皆封夫人。

    4.渔阳鼙鼓:指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叛乱。 5.薄:临近、靠近。

    6.信:任凭。 7.碧落:道家称天空为碧落。

    8.青娥:年轻美貌的女子。 9.玉扃(jiong1):门闩。

    10.迤(yi3)逦(li3)开:一路敞开。 11.阑干:纵横。

    12.“昭阳”两句:意谓和玄宗的恩爱已成为过去,永远断绝了。在蓬莱宫中却要长久度过寂寞的岁月。

    13.钿(dian4)合:镶金花的合子。 14.“此恨”句:玄宗和杨贵妃生死离别的遗恨,永无绝期。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歌颂爱情的长篇叙事诗,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 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 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 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又鸟)犬升天。

    并反复渲染玄宗之 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 ”的内因。

    形象地暗示唐玄宗迷色误国,是这悲剧的根源。“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 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 死”是爱情悲剧的形成。

    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 思。

    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临邛道士鸿都客” 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

    诗人采用浪漫主义手法, 忽而天上,忽而人间,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 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深化“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 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令人低回沉思。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 。

    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 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

    6. 唐诗宋词鉴赏

    唐代文学是我国封建社会上升到高峰并由高峰开始下降时期的产物。

    从总的风貌看,它更富于理想色彩,更抒情而不是更理性,更外向而不是更内敛。从文学自身的发展说,它是艺术经验充分积累之后的一次大繁荣,又为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开拓出新的领域,为下一次的繁荣作了准备。

    唐诗吸收了它之前诗歌艺术的一切经验,更加发扬创造,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峰。唐诗是难以模仿,无法代替的。

    在唐代完成的律诗,成了我国后来诗歌发展的主要体式。唐代的伟大诗人如李白、杜甫,几乎成了我国诗歌的代名词。

    唐代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为后来宋代的作家所发扬,深远地影响着我国后来散文的发展。唐传奇使我国的文言小说走向成熟,也在人情味、情节构造、人物塑造上影响着宋代的话本小说。

    晚唐五代词的成就,则是词这种重要文体在以后得以发展的很好的开端。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