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中的住宅

    1. 古诗词中用什么指代房子

    琼楼玉宇楼、阁、轩、居、斋、堂、厢、榭、屋、舍、房、寝、厅、舫、宫、殿1、轩 (1) 有窗槛的小室或长廊啸傲东轩下。

    (2) 以敞朗为特点的建筑物 2、阁 (1) 一种架空的小楼房,四方、六角或八角,常呈两层,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 (2)指供佛的地方。

    (3) 特指女子的卧房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3、楼 (1)两层和两层以上的房屋;亦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或指楼房的一层 楼,重屋也。

    (2) 房间上部空间附设的可供藏物或住人的分层结构 。 (3) 建筑在高处的建筑物。

    4、斋 (3) 书房。 (4) 屋舍,多指学舍。

    (7) 斋宫的简称 (8) 商店用名 。 5、堂(1)正房。

    堂号:厅堂的名称,旧时多指某一家、某一房或某一家族的名号。6、厢(1)在汉代厢本指房屋东夹西夹前面的空间,阁与厢之间有门相通。

    后来泛指正房两边的房子,叫厢房。7、榭(1)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8、屋⑴ 家⑵ 房,房间9、舍(1)舍即房屋。古人谦称自己的家为“寒舍”、“敝舍”、“舍间”。

    10、房(1)住人或放东西的建筑物(2)结构和作用类似房子的东西11、寝(1)古代总称堂室为“寝”。《广雅》里有道“寝,堂室也。”

    周代又有大寝、小寝之分,大寝即堂,又称“正寝”;小寝为室,又称“内寝”。古俗男子居外女子居内,故古人称妻为“内人”,即源于此。

    与此相应的丧家讣文中,称男为寿终正寝,女为寿终内寝。现代寝一般指卧室。

    12、厅(1)为古人会客、宴会、行李用的房间。13、舫(1)在园林水上仿照船的模样建造起的建筑物。

    14、宫(1)宫殿是居住的处所,古时候私人居住的地方叫“宫”15、殿(1)接待大众,办公集会的场所称为“殿”。

    2. 赞美住宅的诗词

    ★“家”的名言警句

    ○家园,世界的乐园(德国)

    ○鸟自爱巢人爱家(英国)

    ○别人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任何一只害鸟不会弄脏自己的窝巢(英国)

    ○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伏泰)

    ○我的房屋对于我如同一座城堡,法律也无法将我从那里赶出去---(威·斯汤福德)

    ★ 唐诗中的“家”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李世民《过旧宅二首》)

    ○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李昂《题程修己竹障》)

    ○帝宅王家大道边,神马龙龟涌圣泉。(蔡孚《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二章》)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李白《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夏歌》)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王建《杂曲歌辞·辽东行》)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张志和《杂歌谣辞·渔父歌》)

    ○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陈子良《于塞北春日思归》)

    ○黄裳元吉,邦家以宁。(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歌储宫第六》)

    ○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山川只询物,宫观岂为家。(张九龄《奉和圣制初出洛城》)

    ○芙蓉秦地沼,卢橘汉家园。(宋之问《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

    ○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王勃《山扉夜坐》)

    ○浦口多渔家,相与邀我船。(储光羲《采菱词》)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王昌龄《浣纱女》)

    ○万里依孤剑,千峰寄一家。(刘长卿《赠元容州》)

    ○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李白《江夏行》)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韦应物《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

    回答者:乖宝宝_瑶瑶 - 秀才 三级 9-9 21:10

    3. 形容房屋的古诗词有哪些

    1,唐.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 3,唐.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4, 唐.李昌符《题友人屋》 松底诗人宅,闲门远岫孤。

    数家分小径,一水截平芜。 竹节偶相对,鸟名多自呼。

    爱君真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1333363396364静者,欲去又踟蹰。 5, 唐.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 林卧愁春尽,搴帷见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4. 描写房子的古诗词有哪些

    自古以来描写房子的古诗词很多,以下就列举部分参考了: 1、唐朝 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唐朝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唐朝 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4、唐朝 李昌符《题友人屋》 松底诗人宅,闲门远岫孤。

    数家分小径,一水截平芜。 竹节偶相对,鸟名多自呼。

    爱君真静者,欲去又踟蹰。 5、唐朝 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 林卧愁春尽,搴帷见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5. 关于很想住房子的古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

    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

    “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诗人好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故意同他作对似的,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怎能不使诗人万分焦急?“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

    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抽象地抒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我们读这几句诗,分明看见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法,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而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也不能不激起我们心灵上的共鸣。

    第二节五句。这是前一节的发展,也是对前一节的补充。

    前节写“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是不是还有落在平地上可以收回的呢?有的,然而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欺我老无力”五字宜着眼。

    如果诗人不是“老无力”,而是年当壮健有气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忍能对面为盗贼”,意谓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盗贼!这不过是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而已,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

    所以,“唇焦口燥呼不得”,也就无可奈何了。用诗人《又呈吴郎》一诗中的话说,这正是“不为困穷宁有此”!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困穷,也不会冒着狂风抱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

    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愿望,正是从“四海困穷”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归来倚杖自叹息”总收一、二两节。诗人大约是一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盖得不够结实的茅屋发生危险,因而就拄杖出门,直到风吹屋破,茅草无法收回,这才无可奈何地走回家中。

    “倚杖”,当然又与“老无力”照应。“自叹息”中的“自”字,下得很沉痛!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自己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则世风的浇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叹息”的内容,也就十分深广!当他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的时候,分明联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句,没有穷困生活体验的作者是写不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写布被又旧又破,而是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

    成都的八月,天气并不“冷”,正由于“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所以才感到冷。“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一纵一收。

    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怎能入睡呢?“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而这种心情,又是屋破漏雨、布衾似铁的艰苦处境激发出来的。于是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

    唐诗中的住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