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别匡山李白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1.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小题1:(1)①首联描绘了匡山清幽美丽的特点。(1分)首句写匡山远景,晨曦初露,翠峰参差,景色秀美。(1分)次句写匡山近景,山风和畅,藤影摇曳,轻拂栏槛,环境清幽。(1分)②中间两联写出了诗人安闲舒适的生活状态。(1分)诗人 “将犬”为伴,“带樵”晚归,听“猿啼”,看“鹤飞”,心旷神怡,安闲舒适。(1分) (共5分)

    小题2:(2)①诗人表达了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或胸怀天下的大志)。(1分)②全诗用美景和闲适生活来衬托壮志雄心,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固然让人安闲舒适,但诗人“无心恋”, “已将书剑许明时”,决心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表达了奋斗的豪情和高远的追求。(2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先要注意到题目的两个问题分别要求根据首联和中间两联的内容作答。在答题时,可先以一句作结,再以具体诗句为证分析。比如赏析首联,要先总体答出首联描绘了匡山清幽美丽的特点,再具体分析:第一句写匡山远景,晨曦初露,翠峰参差,景色秀美。第二句写匡山近景,山风和畅,藤影摇曳,轻拂栏槛,环境清幽。赏析中间两联也是这样,先总提答出此两联写出了诗人安闲舒适的生活状态。再具体分析诗人“将犬”为伴,“带樵”晚归,听“猿啼”,看“鹤飞”等行为所表现出的心旷神怡,安闲舒适的生活状态。

    小题2:

    试题分析:赏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注意使人在诗中所用的词语和所描绘的景色,再结合注释所传达的作者写作本诗是所处情境的信息分析。根据注释,可知匡山是诗人青少年时曾经读书习剑之地,结合尾联“已将书剑许明时”一语,可知此诗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然后具体分析:全诗用美景和闲适生活来衬托壮志雄心,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固然让人安闲舒适,但诗人“无心恋”,决心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表达了奋斗的豪情和高远的追求。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小题1:①对比手法。(1分)通过 “皆欲杀”和“独怜才”的对比,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1分),突出了对李白的理解和同情。(1分)

    ②对比手法。(1分)李白敏捷的诗才和飘零天涯的遭遇,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突出了杜甫对李白的哀怜。(1分)

    ③直抒胸臆。(1分)杜甫不装点景物,直接表白情感,直说“不见”、“哀”、“怜才”,情真意切,质朴自然(1分),写出了对友人的一往情深。(1分)

    小题2:(2) ①对好友的挂念,②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③为李白的命运担忧,希望他叶落归根,终老故里。④希望好友相聚。⑤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每点1分,任答三点得满分。)

    小题1:

    试题分析: 首先,颔联用了一个“反对”,产生了强烈对比的艺术效果。“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永王璘一案,李白被牵连,这些人就叫嚷要将“乱臣贼子”李白处以极刑。这里“皆欲杀”和“独怜才”,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怜”承上“哀”而来,“怜才”不仅是指文学才能,也包含着对李白政治上蒙冤的同情。其次,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假藻饰。这首诗就是用的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感情深厚,同样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本诗语言看似平常,却写出了对友人的一往情深;另外通过散文化使精工整饬的律体变得灵活多姿,便于传情达意,如本诗用虚字转折诗意,使对偶不切等。这种律诗改变了传统的妃青俪白、四平八稳的老调,增强了律诗的表现力。

    小题2:

    试题分析:开头一句,突兀陡起,好像蓄积于内心的感情一下子迸发出来了。“不见”二字置于句首,表达了渴望见到李白的强烈愿望,又把“久”字放到句末,强调思念时间之长。紧接着第二句,诗人便流露出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 “真可”两字修饰“哀”,生动地传达出诗人无限叹惋和同情的心事。深情的怀念最后化为热切的呼唤:“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诗意承上“飘零”而来,杜甫为李白的命运担忧,希望他叶落归根,终老故里,声声呼唤表达了对老友的深长情意。“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春风飘拂,柳花飞舞,如此撩人春色,自然使人不忍离去;“柳”字谐音又暗扣“留”字,再写“吴姬压酒”劝酒的情景,此种风情,使自己倍增留恋之意。(意对即可)

    (2)①“东流水”暗示酒肆面对长江,诗人将乘江船离去;②诗人将别意与江水比长短,融别意于江水,将愁情形象化;③结语以问句呈现,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意对即可)

    (3)首句写景引出“香”,其实“柳花”本无所谓香,此“香”只为勾出下文的酒香而已,二三两句由景及人,引出因难以别离而尽觞的情形,最后将别意与流水比较,以诘问收结,情景交融。(意对即可)。

    别匡山李白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