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笛唐诗
1. 渔歌子唐诗
渔歌子赏析
渔歌子①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②
桃花流水鳜鱼肥。③
青箬笠,④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②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山名。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③鳜(音贵)鱼:俗称“花鱼”、“桂鱼”。
④箬笠:用竹篾、竹叶编成的斗笠。
⑤蓑衣:用草或棕编成的雨衣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飞翔,桃花盛开,水流急湍,水中的鳜鱼很肥美,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的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去。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2. 渔舟唱晚古诗 谢谢
《渔舟唱晚》之一语出腾王阁序篇,曲成音律古筝弦。
清歌几阕风中荡,碧水千帆浪里穿。归鹭追波齐大海,落霞逐日共长天。
湖光山色渔舟醉,梦做江南一客仙。《渔舟唱晚》之二延绵列岫卧江中,一抹流霞渡彩红。
罟网掠鱼掀细浪,竹筏破水卷微风。支支短棹追新月,点点孤灯照暮空。
荆篓杠肩欢笑语,鸬鹚歇憩醉渔翁。《渔舟唱晚》之三远山夕照半江红,柳岸芦花系缆绳。
名利无心胸荡荡,暮霭有意雾朦朦。举杯不问潇湘月,鼓瑟休邀北斗星。
摇曳舟灯谁晚唱,迎风击浪老渔翁。《渔舟唱晚》之四青山晚照映霞光,碧水鳞波鱼草香。
几缕轻云随暮淡,一声闲鹭唤歌长。棹舟隐隐千帆景,曲浪悠悠万里航。
胸满渔情书笔底,无边惬意举杯觞。《渔舟唱晚》 之五 家住桃花源里边,四时自有藕菱鲜。
晨张银网将鱼捕,晚伴云波对月眠。六尺篙开千顷浪,八方风鼓丈寻帆。
青山翠柏为邻客,一曲渔歌鸥鹭翩。《渔舟唱晚》之六一叶轻舟携碧浪,峰衔玉朵绽蓝天。
幽幽嫩草河边语,涩涩微风柳下眠。把酒横琴调古韵,迎风鼓瑟有新弦。
霞绯暮下夕阳醉,曲荡心湖梦远帆。《渔舟唱晚》之七瑞彩祥云缀暮烟,碧波荡漾水连天。
琴弦拨动和音律,萧瑟悠扬别韵篇。归鹭追波齐大海,落霞逐日共长天。
湖光晚景映山色,妙曲飞歌笑语欢。《渔舟唱晚》之八 红霞织链映波流,碧柳摇丝系渔舟。
唱晚滑绵心沸浪,丝弦挑颤气冲喉。酷如风送瑶台韵,恰似涛咏东海幽。
倥偬星垂银河上,铮然月挂树梢头。《渔舟唱晚》之九夕阳西下落江中,霞染鳞波映碧空。
帆影乘风归意早,渔舟破浪画情丰。彤云悄度泊心岸,孤鹜飞流醉彩虹。
雁阵惊寒共水色,抚筝唱晚向苍穹。《渔舟唱晚》之十日暮清江霞满天,粼光瑟瑟绣金莲。
飞舟一叶逐波荡,苍鹭三只戏羽旋。嘹亮渔歌千浪递,袅娜岸影对眸穿。
醉人美景惊痴月,妙笔难勾入韵笺。《渔舟唱晚》十一日渐西沉月未巡,回巢野鹤掠幽林。
鹭汀蓼草飘香彻,凫渚芦风伴客吟。渺渺落霞催去棹,涓涓流水问归心。
一丛雅韵传霜夜,渔火悠悠唱到今。《渔舟唱晚》十二夕阳抚峤列巅妍,落日携晖画水笺。
筏影悠悠灯曳夜,篙声朗朗网拦川。鱼歌婉约银篓闪,浪语欣欢黛岸喧。
皎笼渔翁双靥醉,闲然坐看远滩船。《渔舟唱晚》十三夕阳晚照送归航,蓑子行舟畅大江。
一曲渔歌烟渚上,万千碧浪竞徜徉。渔光山色春几度,荷笠草衣鬓染霜。
风雨人生心不老,牧云踏月也疏狂。《渔舟唱晚》十四落霞夕暮罩澜沧,疏影横斜景未央。
水映清波扬静逸,风拂柳岸动梳妆。长滩品曲绵愁逝,浅浪摇舟橹韵长。
溪转峰回晴晓日,渔歌荡漾隐平阳。《渔舟唱晚》十五清江慵懒任斜阳,峡影渔舟薄雾镶。
慢桨摇来风景淡,悠情唱醉草花香。千声林暗鸟归急,一抹云沉雨打狂。
抚罢瑶筝闲素指,飞红翠玉泻弦旁。《渔舟唱晚》十六群山嬉闹坠江中,水底云天霞染红。
锦鲤摇首掀细浪,鱼鹰试翼动微风。归鹭追波齐大海,落霞逐日共长天。
篾篓未满填笑语,油灯依旧照渔翁。《渔舟唱晚》十七红霞逐日染江天,七彩凌波惬意然。
几点渔舟摇玉镜,数行水鹭戏云间。疏林影落幽山静,秋韵声随晚笛欢。
莫叹韶光倚鹤去,夕阳艳丽照征鞍。《渔舟唱晚》十八日暮云稠送客船,一行浊泪洒江滩。
轻舟北上回边塞,征雁南飞去远天。莫道此别留恨苦,应期他日诉悲欢。
晚帆疏影落霞尽,回望东山怅月闲。
3. 鱼歌子古诗 诗意
1、诗意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2、原文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 数声渔笛以知何处 出自何处
出自宋代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这首诗,着意刻画了作者贬官后的闲散之态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的另一首诗说:“公事无多客亦稀,朱衣小吏不须随。溪潭直上虚亭里,卧展柴桑处士诗”就是对他那种官冷事闲生活的写照。不过,它没有这首诗写得委婉深切。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纸屏”,即纸屏风,以藤皮茧纸制成,取其雅致通风,屏上常以梅花蝴蝶为饰。这两句说:游亭之后,便躺在纸屏遮挡的石枕、竹方床上,看了一会儿陶渊明的诗(“卧展柴桑处士诗”),感到有些倦怠,便随手抛书,美美地睡了一觉。诗人是“夏日登车盖亭”的,因而,读了“纸屏、石枕、方竹床”,使人顿觉气清意爽;读了“手倦抛书、午梦长”,顿见诗人闲散之态;并且从“午梦长”中,还透出一点半隐半露的消息,这要联系下文来理解。
“睡觉莞然成独笑”,梦醒之后,诗人却要“莞然”一笑。诗人所读的书,是“柴桑处士诗”;诗人所作的梦,也是耕樵处士之梦;梦中是处士,醒来是谪官,他想想昔为布衣平民(“持正年二十许岁时,家苦贫,衣服稍敝。”事见《懒真子》),鸿运一来,金榜题名,仕途廿载,官至丞相,后来天翻地覆,谪居此地,如同大梦一场。诗人“莞然独笑”,是在“午梦长”中有所妙悟,从而领略到人生如梦,富贵如云烟。由此,他想到了归隐;想到归隐,马上便有隐者的呼唤——“数声渔笛在沧浪”。而听到了“数声渔笛”,他的归隐之情就更加迫切了。
5. 含“渔”字的古诗词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旧宅樵渔地,蓬蒿已应没。
腊响惊云梦,渔歌激楚辞。
虎伏被胡尘,渔歌游海滨。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灭影从渔钓。泽渥资投分。
渔家小儿女,见郎娇不避。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
渔得鱼心满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何处沧浪垂钓翁,鼓棹渔歌趣非一。
歌随牧女鞭声淌,画逐渔郎网影流。
芦花远映钓舟行,渔笛时闻两三声。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
6. 带笛 迪等di二声的古诗有哪些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夏日登车盖亭 蔡确
纸屏石道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