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里的1句话
1. “熟读唐诗三百首”的下一句是什么
《唐诗三百首》原序,蘅塘退士引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料读者均知此语,然孰能三思?见诸人乐古诗,善哉,古诗精要,吾辈承之.而些许小子学表失里.欲问之:“果能熟读唐诗三百首?”若“诺”,再问:“何无风骨?” 蘅塘退士原序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
2. “学会唐诗三百首”的下一句是什么
“学会唐诗三百首”的下一句是“不会作诗也会吟”。
【作者简介】
孙洙,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祖籍安徽休宁县,清康熙五十年(1711)生于无锡。早年入京师国子监学习,乾隆九年(1744)中举,乾隆十一年出任江苏上元(今江宁)县学教谕。乾隆十六年中进士,以后历任顺天府大城县知县、直隶卢龙县知县、山东邹平县知县、江宁府学教授等职。
在任知县期间,深入民间访问疾苦,视百姓如家人父子;断案时,还没有笞责,他已先落泪,令人感悟。为了预防灾变,他还捐私银兴修水利,以保农业丰收。每当卸任之时,百姓攀辕哭泣,为他送行。直至告老还乡,仍两袖清风,囊橐萧然。在任期间,鉴于当时通行的《千家诗》“工拙莫辨”,他决定编辑一部唐诗选集取而代之。
在继室徐兰英的协助下,于乾隆二十九年以“蘅塘退士”署名的《唐诗三百首》终告完成。该书选入75位唐代诗人及2位无名氏的诗作共310首。刻印时又补入了杜甫的《咏怀古迹》3首。由于所选作品体裁完备,风格各异,富有代表性,又通俗易懂,刊行后广为流传,“几至家置一编”。
【作者名句】
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余音。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孙洙 《河满子-秋怨》
【译文】
惆怅底想着人生如浮云,来去匆匆之情景,听见琴瑟之音也是满耳凄凉。和朋友之情非常深厚,怨恨朋友之间的离别,在分别之际,一起登上青山眺望河水。眼看着朋友消失在茫茫原野,在静静的夜里传来了零星的声音。
满眼是秋天萧条景象,黄叶零星飘落,天不下雨却是阴沉沉的,让人心情忧郁。天若有情感也会和凡人一样为情所困而变老,幽幽的恨意总是那以消除。忧郁的想起我们以前高兴的情景,等我一觉醒来,再到哪里去寻找呢。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秋夜送别友人的词,是一首集合多种秋景融入秋心的小词。词虽欠含蓄,但天然绝妙。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下片由景入情。全词对友感情真挚,和友离别充满了惆怅之情。上片以情写景,情景交融。下片由秋景来抒情,不忍和朋友离别。
“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余音”:惆怅底想着人生如浮云,来去匆匆之情景,听见琴瑟之音也是满耳凄凉。
“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和朋友之情非常深厚,怨恨朋友之间的离别,在分别之际,一起登上青山眺望河水。
“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眼看着朋友消失在茫茫原野,在静静的夜里传来了零星的声音。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满眼是秋天萧条景象,黄叶零星飘落,天不下雨却是阴沉沉的,让人心情忧郁。
“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历来诗人常引用的诗句,出自于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歌曰:“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写得悲悲切切,感人尤深。此词也是送客,悲悲切切之情一炉无遗。上天若有和我一样的感情,也会有我这样的情感衰落,和朋友分别,飘飘荡荡的隐隐之恨,怎么能禁得住啊。
“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忧郁的想起我们以前高兴的情景,等我一觉醒来,再到哪里去寻找呢?
上片“怅惘浮生急景”,一“浮”一“急”,铺垫了下文的感情色彩。“宝瑟余音”,呼应了“凄凉”二字。通篇两处“怅”字,尽显怆情,而上片尤以末句“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为妙。下片中“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常阴”可谓千古佳句。以两种自然景物的变化不仅显出秋天的悲怆之情,“自”字,更写出了悲伤的不由自主。末句“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可呼应首句“浮生急景”,将一生的悲欢离合演绎得如一幕幕场景,仿佛梦幻的片段浮现,若隐若现。一个“觉来”后的空荡,将“惆怅”表现地淋漓尽致。
3. 唐诗三百首中每首诗的名句
不一定每首诗都是名诗,不一定每首诗中都有名句。
1、五言古诗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佳人》: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杜甫《梦李白二首》: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王维《送别》: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元结《贼退示官吏》: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2、五言乐府 李白《关山月》: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李白《子夜吴歌》: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孟郊《游子呤》: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3、七言古诗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李颀《送陈章甫》: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寄韩谏仪注》: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杜甫《古柏行》:志士仁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李商隐《韩碑》: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4、七言乐府 王维《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李白《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五言律诗 杜秋娘《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别房太尉墓》: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王维《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刘慎《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卢纶《送李端》: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李商隐《落花》: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北青萝》: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温庭筠《送人东归》: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6、七言律诗 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韩翃 《同题仙游观》: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元稹《遣悲怀三首》: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李商隐《锦瑟》: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二首》: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
4. “熟读唐诗三百首”的下一句是什么
《唐诗三百首》原序,蘅塘退士引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料读者均知此语,然孰能三思?见诸人乐古诗,善哉,古诗精要,吾辈承之。而些许小子学表失里。欲问之:“果能熟读唐诗三百首?”若“诺”,再问:“何无风骨?”
蘅塘退士原序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
5. “熟读唐诗三百首”的下一句是什么
"熟读唐诗三百首"的下一句是”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是清乾隆蘅塘退土孙洙对《唐诗三百首》的题词,《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
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有,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早在唐代,流传的唐诗选本就已有了不少品种,宋元明清各代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和版本的唐诗选本。
清蘅塘退士依照以简去繁的原则,从中选取了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辑录而成《唐诗三百首》。 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常人难以全读;此后 沈德潜以《全唐诗》为蓝本,编选《唐诗别裁》,收录诗一千九百二十八首,普通人也难以全读。
于是,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以《唐诗别裁》为蓝本,编选《唐诗三百首》收录诗三百一十首,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普及读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诗三百首 (唐诗选集)。
6. 把唐诗三百首写一句推荐信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是仿《诗经》三百篇(共311篇)之作,从前是家弦户诵的儿童诗教启蒙书,所以比较浅显,读者容易接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原序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该书的编者是孙洙,别号蘅堂退士,江苏无锡人,清乾隆十六年(1761年)进士。孙洙编选唐诗,是依据沈德潜(1673年—1769年)的《唐诗别裁》及王士祯(1634年—1711年)的《古诗选》、《唐贤三昧集》、《唐人万首绝句选》为主,杂以其他唐诗选本。《唐诗三百首》的题材广泛,反映唐代的政治矛盾、边塞军事、宫闺妇怨、酬酢应制、宦海升沈、隐逸生活等。但《唐诗三百首》也有一些遗珠之憾,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白居易《新乐府》以及皮日休等人的作品,未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向来有几种注释本流行,其中以陈婉俊的补注较为简明。朱自清著有《唐诗三百首读法指导大概》一文,近人金性尧根据《唐诗三百首》重新加注。
7. 熟读唐诗300首下一句.
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明熟读背诵是学习诗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熟读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对诗的韵味、声律、意境等有较好的理解。
这是其合理性。 其局限性就是,现代人如果要吟出好诗,不仅仅要掌握谴词造句等文字运用技巧,还要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捕捉题材,提练意境,深化主题。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扩展资料: 唐诗的形式风格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唐诗。
8. 把唐诗三百首写一句推荐信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
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
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
是仿《诗经》三百篇(共311篇)之作,从前是家弦户诵的儿童诗教启蒙书,所以比较浅显,读者容易接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原序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该书的编者是孙洙,别号蘅堂退士,江苏无锡人,清乾隆十六年(1761年)进士。
孙洙编选唐诗,是依据沈德潜(1673年—1769年)的《唐诗别裁》及王士祯(1634年—1711年)的《古诗选》、《唐贤三昧集》、《唐人万首绝句选》为主,杂以其他唐诗选本。《唐诗三百首》的题材广泛,反映唐代的政治矛盾、边塞军事、宫闺妇怨、酬酢应制、宦海升沈、隐逸生活等。
但《唐诗三百首》也有一些遗珠之憾,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白居易《新乐府》以及皮日休等人的作品,未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向来有几种注释本流行,其中以陈婉俊的补注较为简明。
朱自清著有《唐诗三百首读法指导大概》一文,近人金性尧根据《唐诗三百首》重新加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