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王宠唐诗书法集字

    1. 《王宠行草集字对联》

    《王宠行草集字对联》是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年1月1日出版的图书。

    王宠(1494—1533),明代著名书法家。初字履仁,后改字履吉,号雅宜山人。

    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工诗文书画。

    其书学钟、王,出入虞、褚间,行书疏秀出尘,空灵烂漫,小楷潇洒超逸,简远古媚,妙得晋法。与祝允明、文征明并称。

    王士贞谓其书“以拙取巧,合而成雅,婉丽遒逸,奕奕动人”,最为的评。本集联集自其《西苑诗卷》、《游包山诗卷》、《五忆歌卷》、《草书诗册》、《李白诗卷》诸帖。

    本册在编选时,除原帖原有之字均作去粗取精之选用外,凡不备之字皆以相关笔画为元素,依诸帖结字法则建构,力求接近,以成完璧。

    2. 欧阳询集字古诗词

    与欧阳询互嘲(询嘲无忌)

    朝代:唐代

    作者:欧阳询

    原文:

    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

    道失

    朝代:唐代

    作者:欧阳询

    原文:

    已惑孔贵嫔,又被辞人侮。花笺一何荣,七字谁曾许。

    不下结绮阁,空迷江令语。雕戈动地来,误杀陈后主。

    嘲萧瑀射

    朝代:唐代

    作者:欧阳询

    原文:

    急风吹缓箭,弱手驭强弓。欲高翻复下,应西还更东。

    十回俱著地,两手并擎空。借问谁为此,乃应是宋公。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3. 王宠书法有哪些特征

    王宠虽早逝,但因其天资过人,且修养髙,对艺术的敏悟力强,很早即显示出他的个性追求。

    他于真、行、草书皆下过很深功夫,而以小楷和行草最享盛名,当时与祝允明、文徵明并列为三。王宠少从蔡羽学诗文,并及书法,将其行草与蔡氏书对观,可知其根底扎在蔡氏书中,以此进一步钻研晋唐法帖,谋求贯通,自成体貌。

    从蔡羽《临解绪书》和《书说卷》来看,是以刻帖为主要取法途径的。刻帖因为以刀刻而成,不能尽传原迹笔锋的微妙变化,再加上一拓再拓,旧版上字口已磨圆,细劲的连接线条多已断开,甚至消失。

    依样画葫芦地模拟刻帖现象,无意间反获得一种不一样平常的趣味,这在蔡羽书中可能出于不自觉间范本对他的影响所至,而在王宠则为锐意地追求了。 因此,蔡羽书中这种趣味并不鲜明,而王宠书中则表现得十分强烈,以至成为其书个性风格的重要特征。

    王宠行草书《游包山集》卷及其末小楷自识和行草书《张华励志诗》(图138),堪称这种风格的代表作。两种行草书皆夹杂章草结体和用笔,其书笔画一般皆短促含蓄,很少露出笔锋,力求圆润,虚起眼睛来看,通篇短线和圆点,笔势生动呼应,但笔画却很少有连绵数笔之处。

    而两相比较,《张华励志诗》整体更为贯气,无拘滞之处。《游包山集》卷后的小楷七行,写得沉静雅逸,堪称其小楷精品,点画相续处似连非连,体态以拙参巧,耐人品味。

    这“拙”字,首先得益于旧版刻帖拓本的拓秃现象的启示。

    4. 王宠的书法艺术有何成就

    王宠(1494-1533年),初字履仁,后更字履吉,号雅宜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诗文书画享誉一时。

    他的书法最初学自明朝书法家蔡羽,后追风晋唐,楷书师 虞世南、智永,行书临摹王献之,并且融会贯通。他和祝、文二人亦师亦友,他的 书法既有祝允明的奇宕,又有文徵明的谐雅。

    他小楷尤精,字形疏岩洒脱,亭亭玉立,简远空灵。他的传世书迹较多,有小楷《游包山集》、行书《西苑诗》、行草《千字文》、草书《李白古风诗卷》等。

    行草《千字文》结体平稳,俯仰欹侧变化不大,既有魏晋时期王羲之和王献之的风华俊丽、遒逸疏爽,又具初唐时期虞世南的气秀色润、外柔内刚。用笔气息平和, 干净利落,一丝不苟,字字独立。

    王宠唐诗书法集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