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王铎草书唐诗卷释文

    1. 求教王铎的《行书五律诗》的释文

    峰石明夜雪;轩斋发椒花。

    此联作于崇祯十三年(1640)夏,时王铎49岁。《中国书法》2002年第12期封底今人书作“轩斋发柳花”,谬也。

    于文义、文理皆不能通。未见有将柳植于屋舍之内者,而且还居然长出了柳絮。

    疑其将草书“椒”(见图)字误作了“柳”。这是一副写景联。

    上联言,夜雪映照下峰石显得十分明亮。是从高处着眼,状高山雪夜之景,惟亮益凸显高寒。

    下联之“轩斋”,指高敞的外面有走廊的屋舍。“椒花”:指椒的花。

    唐白居易《新丰折臂翁》诗:“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晋·刘臻妻曾于正月初一作诗名《椒花颂》,后常用为春节之典。

    下联目光转向低处,状轩斋之景:椒花初放,已是春意浓浓。春将至,故椒花始放。

    此亦不啻于祝春之《椒花颂》耳。此联作者对联文的构思是用心良苦的,高景对低景、外景对内景、严寒对温暖,对仗工整而巧妙。

    “明”字“发”字尤为传神。绘出一幅迎春图。

    是为佳作。此联行书书法奇崛夭矫,其章法整齐中有错落,富于变化,有气势。

    2. 赠倪元璐草书诗卷释文

    《黄道周赠倪元璐草书》是2010年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此书的作者是黄道周(1585年-1646年),字幼玄,号石斋,漳浦(今福建省漳浦县)人。

    黄道周学问渊博,精天文,工书画,更以文章风貌名扬天下。黄道周的书法,以魏晋为宗,峭立劲道,行笔严峻方折,不偕流俗,亦如其人,刚直不阿。他与倪元璐、王铎交情深厚,相约攻书,相互切磋,以期革新书坛,最终均以巨大的成就而被后人并称为明末三大家。

    此草书卷正是黄道周书赠倪元璐的佳作,展卷观之,通篇气势连绵,如飞鸿舞鹤,恣肆烂漫,可见当时意气风发、精神饱满的书写状态,在连绵的流荡中足可窥见黄道周倔傲的风骨。其用笔方圆转折自如变换,波磔多姿,俊秀而不失生辣,欹肆却见优雅。其结构松紧有度,虚实相生,秦祖永谓其“行草笔意,离夺超妙,深得二王神髓”。

    全卷28cm*343cm,绢本,共42行,为北京文物公司旧藏,卷前有曹步旬藏印。曹氏身世尚不明确,但故宫现存黄道周精品,多有其藏印,可见此人对黄道周颇有研究。此卷无论是艺术欣赏,技法学习,还是考证倪黄二人的交情,都是极为难得的好作品。

    《黄道周赠倪元璐草书》是对于法书经典的理解。人们概念中的法书经典多来自皇家显贵,因被反复印制也似曾相识。而此套《法书经典》系列不同的是,则全部来自于隐秘的民间鉴藏家,亲切而新鲜。相信对热衷书法的行家及初学者而言,足以启发他们的创作智慧和鉴赏技能,是难得的借鉴和学习资料。

    此书现在在京东上有售卖,售价仅8.5。若有兴趣,可以买一本回家看看。

    PS:附图一张

    3. 王铎《草书杜甫秋兴诗卷》是怎么体现非理性色彩的

    王铎《草书杜甫秋兴诗卷》,书文依次为唐杜甫诗《秋兴八首》中的第六、第三、第四、第八和第二首。

    署款有云:“丙戌三月夜,孟津王铎书”,又于钤印后补款:“岩荦先生偶得此,不嫌其拙,同孝升书字,时至五月十三日夜”,可知此卷书于公元1646年,王铎时年54岁,后为戴明说所得。戴明说,字道默,号岩荦,沧州人氏,善书画,与王铎厚交,同仕清。

    1646年是王铎仕清的第一年,同一年里,王铎写过多件杜诗手卷,著名者除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草书杜律卷》之外,当属广州艺术博物院所藏此卷。此卷卷首有王铎自题隶书“杜陵秋兴”四字,卷末署款后钤“王铎之印”“烟潭渔叟”两方白文方印,其后尚有清翁同和、翁方纲、冯敏昌及邱学敏四人的题跋共五则。

    王铎是在明末清初个性解放思潮中出现的代表性书家,他与稍前的徐渭、张瑞图,以及同时代的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一道,突破元、明以赵孟頫、董其昌为代表的传统帖学的限制,注重个性、独创和主体情感的抒发,把行、草书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他也因此成为明末清初书坛的“中兴之主”,在当时具有崇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在其身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虽然与赵孟頫一样由于“贰臣”的身份而未能得到公正的评价,但从清末康有为、吴昌硕开始,他的地位又重新得到肯定,影响力也不断提高,甚至远及东瀛,成为对现代日本书坛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书家之一。

    王铎行书先学王羲之,其后又取法米芾。至于草书,虽然他一再强调自己属于“二王”的“正统”派,但从其作品中不难发现黄庭坚等宋代书家的影响,如此卷用笔提按顿挫的丰富变化便更接近于黄氏草书。

    虽然王铎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明代度过,但其书艺真正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是在明亡之后。作为一位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人士大夫,明朝的灭亡对他内心的打击可想而知,因此,沉迷于书法中勤加钻研便成为他排忧解愁的主要途径。

    而杜甫的不少诗篇描述了战乱连绵、国家衰败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穷途末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也引发王铎内心的共鸣,于是他常借助杜诗抒发自己内心的无限感慨和悲怆。与王铎大部分的后期作品一样,此卷也是当时个性解放思潮的产物,体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具有异端和“非理性”的色彩。

    传统帖学派书家多偏重于韵味的追求,王铎则不同,他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气势的表现,而长轴大幛和长卷无疑更加适合这种要求。正如此卷,虽然使用熟宣和宿墨作为书写材料,但通过极端的干湿对比依然造成章法上强烈的节奏感,既有烟云变幻之妙,又似飞瀑倾泻,汪洋恣肆,造成气势磅礴之感。

    他还善于运用跳宕绞转的笔法,在作品中形成纵横驰骋、飞扬洒落的效果,产生出一种风雨飘摇的动荡之感,可谓那个年代天崩地裂的折射。他的至交好友钱谦益在《王铎墓志铭》中说得好:“风雨发作于行间,鬼神役使其指臂,师宜官之挥壁,子敬之扫帚,天地万物,若有动于中,无不发之于书。”

    这是对王铎书法恰如其分的评价。来源:中国文化报。

    4. 历代行草精选:明·王铎(行书诗卷)怎么样,历代行草

    简述如下:草书的产生于东汉,历朝历代出过许多的草书大家。

    东汉至三国 张芝,代表作《草书帖》;西晋 索靖,代表作《出师颂》(章草);东晋 (书圣)王羲之,真行草皆精,草书代表作《初月帖》;唐朝 张旭,代表作《古诗四帖》;唐朝 怀素,代表作《自序帖》;五代 杨凝式,代表作《新不虚词》;宋朝 黄庭坚,代表作《李白忆旧游诗卷》元朝 赵孟頫,代表作《草书千字文》明朝 宋克,代表作《急就章》;明朝 祝允明,代表作《滕王阁序并诗》;明朝--清初 董其昌,代表作《前赤壁赋》;清朝 王铎,代表作《草书诗卷》;清朝 傅山,代表作《千字文》;近现代于右任,代表作《标准草书帖》;来楚生《千字文》、林散之《自作诗论书》、启功《论书绝句》。

    王铎草书唐诗卷释文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