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背后的故事800
1. 以 “唐诗宋词背后的故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雨霖铃 (原创的,放心使用)
鸽灰色的夜在秦淮河畔静静铺开,蓬船徜徉在夜中,已是灯火阑珊,我独倚栏杆,愁,浓化不开。
柳郎醉了,酒后的他更显落寞,剑眉紧锁,所有的愁,深含具中。我知道,他在念着芸娘,这么多年来,他应科赶考,为的就是报慰爱妻的亡灵,然而屡次不第,“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是天意弄人,还是命该如此?“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句抱怨,换得了“且去填词,要这浮名做甚。”的嘲讽。“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流连于花街柳巷,歌楼舞馆,他却无时无刻不再麻醉着自己的心,日子流水般划过,他对芸娘的思念,有增无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对于这样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我该说什么?柳郎啊柳郎,我该拿什么安慰你满是疮痍的心,拿什么抚平你的伤痕?
芸娘的离去是他毁灭性的打击,试问普天之下,还有哪个男子肯对自己的亡妻抱以这样的深情,转轴拨弦,轻挑素琴,一腔愁怨,缓缓飘出。昨日,皇帝的诏书自汴梁砸张,“宣谢玉英进宫侍驾,择日起程,不得有误”接过旨,心,却再也不的安宁,我清楚抗旨不尊的下场,琴声铮铮然,十指在弦上流连,缠绵忘返,柔风轻摇着柳郎的衣摆。“玉英,若能离开,便走吧。”提起笔又是一首新词,“相思不得长相聚。好天良夜,无端惹起,千愁万绪”。接过词,换了琵琶,不作声的弹着。柳郎啊,你怎么会不知道我舍不得你,琴弦被拨的百转千回,嘤嘤的低唱着,渭出满满的无奈,琴声突兀的断了,看着手中的断弦,千言万语哽在喉间。
往事翻转,几度流年?
柳郎还是走了,带着他的骄傲与才气,飘零的离去。半城缟素,一片哀声,功名利禄与他绝缘,然而他却走的辉煌,千古流芳。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把千年的词溅的好婉约……
伊人不再,独不能忘记的是烟花三月,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中的相遇。
独不能忘记的是杭州城里,西子湖畔参差十万人家,吟赏烟霞。 独不能忘记的是你离开江州,骤雨初歇,执手相看泪眼。
独不能忘记的……
泪,泛滥开来,便再也止不住,想我谢玉英,不过是一介弱质女流,何德何能,拥有你的怜爱,满身“污泥”流连于达官显贵之中,看那些“正人君子”们的丑陋嘴脸,拖着一副没有魂灵的躯壳,咽泪装欢,唯有你,轻捧起我的脸,眼中的悲悯,浓的不散。此生,你我虽不曾为夫妻,对于我,却已是足矣。
小山重叠,金辉明灭,这世间再不会见得你凝眉的愁颜,我笑靥婉婉,该为谁现?别后暗负,光阴多少,泪洒秦淮,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 唐诗宋词背后的故事作文
唐诗宋词,它就静静地躺在那里,你不去理它,它也不去理你,一旦你走近它,你会听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倾诉,你会看到一千多年前的智慧光芒。品唐诗宋词,其实就是一次心灵的熏陶,当你合上那微微泛黄的书本时,你就会发现,它并不朦胧,并不难以领略,但,他很高尚,很深奥。走近它,其实很简单,来,让我们踏上这“简单”的心灵旅程……
——题记
那是你吗?迎着春而来。“万紫千红总是春”,花儿是你甜美的笑;“草色遥看近却无”,绿草是你明亮的眸;“春风吹又生”,和风是你柔顺的发;“春来江水绿如蓝”碧水是你俊丽的嘴。春之美,即是唐诗美。
那是你吗?送着秋而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梧桐是你难言的凄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满月是你对亲人的思念;“无可奈何花落去”,败花是你沉默的无奈;“衡阳雁去无留意”,北雁是你思乡的苦涩。秋之悲,即是宋词悲。
听你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感悟到母爱的伟大;听你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感悟到时间的流逝;听你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感悟到一往无前的勇气。
听你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品味到苏东坡的狂放,豪迈;听你说,“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我品味到岳飞的英雄气概;听你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品味到柳永的执著。
你是平凡的,你又是深奥的;你是开心的;你又是惆怅的。走近你,我看到了春之美,秋之悲,战场上的英雄豪情,士兵们的思想盼归。
3. 写作文唐诗宋词背后的故事
“关心作文 呵护成长” 让奉献之树常青 山西 周 阳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但人们往往主重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设。
我觉得两种文明的发展都源于无私的奉献。因此,奉献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同时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阿里。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世人称颂。
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献,献出自己的力量,构建社会文明的大厦。 有人认为奉献是为了更多地索取。
寓言中猪抱怨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获得人对它的赞扬。恰恰相反,奉献的本质在于它的无私性。
现在有许多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他们从不张扬自己辉煌的功绩,不向国家伸手搞特殊。他们这种无私的精神,同样是奉献。
这种奉献更深沉,更伟大。 奉献是积极主动的。
个人的奉献在于主观愿望的伟大体现。猪在生存之时,一味地索取;而牛在生前是积极地劳作奉献,死后实现同猪一样的贡献。
因此,它得到人们更多的称赞,同时也将它喻为勤劳、善良、仁慈的化身。此时,它的贡献已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的奉献,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奉献。
现在大批的作家、文艺工作者、思想家,他们也在奉献着自己的思维,奉献着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
这正是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见,精神力量的奉献不可忽视。
我们常把老师的奉献比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间最伟大的奉献也在于此。
教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一批批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而奔赴社会建设的洪流。当老师们放下手中的粉笔,满头银丝时候,感叹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感触到奉献之后的欣慰。
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奉献应是自觉自愿的。让我们新世纪的一代青年都投身到乐于奉献的革命洪流中,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
让奉献这棵常青树,永远葱笼、繁茂。 童心梦 山西 孙玲娟 奉献是用爱心铸成的一道彩虹,五颜六色,清新飘逸,带给人们温馨与快乐。
真诚的梦也是在奉献的呵护下萌芽生长的。 完美无瑕冰晶般的童心完全是用奉献装满的,他们没有任何的私心,面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会不假思索地伸出友谊援助之手,相反,一颗经历了风霜雪雨的成年人的心,有时竟没有冶炼到童心般的纯洁程度。
材料中提到的奉献焦点是彻底与不彻底的问题。牛是彻底的、真诚的奉献,远远超出了它向人类索取的东西;而猪只是在索取后做了一点本职的贡献,怪不得人们不喜欢它。
这样看来,童心的梦是最真挚,最美丽;童心的奉献最彻底,最完全。 在纷繁芜杂的社会中,许多人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淡薄,亲朋好友间的距离不断疏远。
五六十年代的"奉献",此时几乎杳无踪影。所谓"贡?quot;、"人生价值"之类的东西也只是喊口号而已。
然而,奉献的火焰并没有熄灭。在社会的每个角落里,一颗颗童心在呼唤。
他们举起摇摆着的双手在擦洗人们心灵的尘埃,梦想着奉献再回到身边。 奉献需要付出,自私的人永远不懂奉献。
正因为童心没有被自私的蛀虫侵蚀,还是"人之初,性本善"的给予。所以,我呼唤童心,让世界充满爱心,让奉献的人受到尊敬,让奉献精神流芳千古。
牛给予人们那么多,依然默默无闻,不求人们回报它什么。猪在生前没有什么大贡献,地还抱怨人们不喜欢它。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人们不同社会属性的反映。 当然童心既需要付出,又需要给予。
他们虽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奉献,但无形中比成年人做得还好。幼稚的童心不懂得如何去战胜"爱的荒原",如何让死神望而生畏,迷惑的双眼还看不清眼前的朦胧,潜意识中会由着性子去做,原来自己正在做最彻底的奉献。
社会需奉献来充实,这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大家庭。否则物质文明再发达也无济于事,始终弥补不了精神文明的缺陷。
永远的童心梦,永远的奉献。 也谈奉献 山西 宋 杰 猪向牛抱怨它不受人们欢迎:"人们经常提及你的善良和你那仁慈的目光。
确实,你给予人们牛奶和奶油,而我给予人类的更多。我献给人类熏肉和火腿,但是人们还是不喜欢我,为什么?" 牛想了想说:"也许因为我是在生前奉献的。
" "生前?"猪睁大了眼睛,"什么意思?" 牛:"呵呵,就是说我的奉献更彻底呀!听说过'初生牛犊不怕虎'吧。你想,我们刚长大一点儿就开始耕地拉车,以后,任劳任怨一辈子,终究还得被人们宰割。
可以说我们的一生都是在奉献中度过的,况且我们只吃青草。而你们呢?成天好吃懒做……" "够了!"猪打断牛的话,愤愤然地说:"原来你是这种意思,还不是拐着弯地自夸,怪不得人们总爱说'吹牛不交税'呢!没错,你们的确可以算得上是贡献一生,我们又何尝不是呢?我们只不过是被养得膘肥体壮后,一次性地把自己全部奉献给人们,使人们获得一次大的收获罢了;你们充其量也不过是'分期付款'而已,形式不同罢了。
再说,你还好意思说你只吃青草呢?人们总。
4. 写作→唐诗宋词背后的故事
北宋末期登上词坛的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
她思想开阔,发展全面。诗文都很有气魄和独创性。
对金石研究也很有成绩。十八岁时,她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这是一对志同道合的爱侣。李清照在她的《金石录后序》里对当时的情况做过介绍。
她说:“明诚每初一十五出来,带半千钱,到相国寺买些碑文回来。俩人相对展玩,每得到一本书,俩人就共同校勘、整集、签题。
然后,俩人到屋里烹茶,指买来的书,说某件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谁答对了为胜者。
可先饮茶。往往举杯大笑不止。
他们在文学上互相切磋,在艺术上共同砥砺。有一次,过重阳节,李清照填了一首《醉花阴》的词,寄给在外地的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看到这阕词后,自愧不如,可还想超过她。于是,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达三日夜。
填了五十阕词。然后把李清照的词也混在一起,给友人陆德夫看。
德夫再三细看,然后说:“这一堆词我看就三句好!”赵问:“是哪三句?”陆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实际上这三句正是清照所作。
这阕词,也是我喜读的一阕。词的开头,描写一系列美好的景物。
美好的环境。“薄雾浓云”是比喻香炉里出来的烟。
看烟反使人发愁。觉得白天那样长。
心中忧愁。“佳节又重阳”三句点出时间是凉爽的秋夜。
纱厨是有纱帐的床。下边是写重阳对酒赏菊。
“东篱”是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的诗意。“黄花”也是指菊花。
“暗香”也指菊花。请看:有金兽焚香,有玉枕纱厨,有对酒赏花,这样的好环境,好光景。
就是没有夫妻团聚。所以引出最后的“人比黄花瘦”的警句。
这“瘦”字,是词眼。我认为这就是画龙点睛。
把感情推向高潮。
5. 古诗中的故事作文800字数
所见古诗作文七月流火,夏日炎炎。
山下,一条弯延的小溪在村庄的边上静静地流淌着。偶尔水中有几块小石头翻动,发出悦耳动听的“叮咚、叮咚”的声响。
引得几只小燕子在水面上来回穿梭。过了村庄,小溪便隐没于一片疏密有致的树林中。
阳光从树叶的空隙中透过,洒在水面上,泛着片片粼粼波光。天热,树林中的小鸟们早早地就收起了歌喉,纷纷躲进了林子的深处。
只有几只知了(蝉)在那里不知疲倦地“知了、知了”地呜唱。“烈日似火,王孙公子…把扇噎牧童树下…拾柴忙……”一阵响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响起,原来,是一个小牧童半骑半躺在一头黄牛背上,在那里引吭高歌。
只见那牧童光着膀子,浑身是水,而那条裤衩却是干的,显然他刚才还光着屁股蛋在水中玩耍,牛角上,一条柳枝上串着的几尾小鱼就是明证。玩累了,躺在牛背上休息一会儿,唱唱歌。
哎,怪不得小牧童会那样的兴致勃勃呢!其实,小牧童也是半工半读;半天读书写字,半天放牛割草。在村里也算得上是读书人呢!这不,这大半天下来,小牧童歌声不断,唱的还都是当时流行的歌曲呢!“山明水秀,荷花盛开…”歌声依然悦耳。
突然,黄牛“哞”的一声,牧童的注意力被黄牛的一阵轻微骚动吸引过去了,在他面前的一棵小树上,一只知了在爬动。歌声嘎然而止,牧童轻轻地翻身而下,慢慢走到树边,他边走边用手指竖在嘴前,警告黄牛不要发出声响。
只见牧童凝神观注,双手合十,突然出手。说时迟那时快,只听那黄牛又“哞“地一声叫唤,知了在牧童的手掌合拢之前,“知”地一声,飞走了。
牧童大怒,回头大骂黄牛不该坏了他的好事!那黄牛也是被牧童宠惯了,摇了摇毛绒绒的双耳,甩了甩尾巴,竞把头一扭,不理那牧童……。
6. 古诗中的故事作文800字数
所见古诗作文
七月流火,夏日炎炎。山下,一条弯延的小溪在村庄的边上静静地流淌着。偶尔水中有几块小石头翻动,发出悦耳动听的“叮咚、叮咚”的声响。引得几只小燕子在水面上来回穿梭。过了村庄,小溪便隐没于一片疏密有致的树林中。阳光从树叶的空隙中透过,洒在水面上,泛着片片粼粼波光。天热,树林中的小鸟们早早地就收起了歌喉,纷纷躲进了林子的深处。只有几只知了(蝉)在那里不知疲倦地“知了、知了”地呜唱。
“烈日似火,王孙公子…把扇噎牧童树下…拾柴忙……”一阵响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响起,原来,是一个小牧童半骑半躺在一头黄牛背上,在那里引吭高歌。只见那牧童光着膀子,浑身是水,而那条裤衩却是干的,显然他刚才还光着屁股蛋在水中玩耍,牛角上,一条柳枝上串着的几尾小鱼就是明证。玩累了,躺在牛背上休息一会儿,唱唱歌。哎,怪不得小牧童会那样的兴致勃勃呢!其实,小牧童也是半工半读;半天读书写字,半天放牛割草。在村里也算得上是读书人呢!这不,这大半天下来,小牧童歌声不断,唱的还都是当时流行的歌曲呢!
“山明水秀,荷花盛开…”歌声依然悦耳。突然,黄牛“哞”的一声,牧童的注意力被黄牛的一阵轻微骚动吸引过去了,在他面前的一棵小树上,一只知了在爬动。歌声嘎然而止,牧童轻轻地翻身而下,慢慢走到树边,他边走边用手指竖在嘴前,警告黄牛不要发出声响。只见牧童凝神观注,双手合十,突然出手。说时迟那时快,只听那黄牛又“哞“地一声叫唤,知了在牧童的手掌合拢之前,“知”地一声,飞走了。牧童大怒,回头大骂黄牛不该坏了他的好事!那黄牛也是被牧童宠惯了,摇了摇毛绒绒的双耳,甩了甩尾巴,竞把头一扭,不理那牧童……
7. 作文:品味唐诗宋词800字数
品味唐诗宋词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文人灿若星汉。
白云般出世,春雨般入世。他们用自己旷达、豪迈的胸怀肆意书写着豪情壮志,勾勒出一幅幅清幽空灵的传世名作,语重心长地道出世间沧桑,天道无常。
以对自然风景的写意朝觐生命的壮丽。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文人们撑起一片底色常青的天空,满天星斗。
我怀着无比的敬意揽下其中最眩目的两颗星辰:唐诗,宋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是否已经从滚滚历史长河中,聆听到他豪放不羁的呐喊?提起唐诗,少不了的是李白,那个“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谪诗仙,那个伫立风雨中的飘逸的骚客,那个贵妃研磨、力士脱靴的狂傲诗人,一个传奇,一个陨落的不世之才…… 长安回望绣成堆,你是否能想象盛唐时的繁华景象,无数诗人们的豪情壮志便湮没在长生殿上的软语呢喃中。
那“寂寂江山摇落处”的风急雨骤终究敌不过贵妃妖娆的“回眸一笑”,可那“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倾城之貌,却最终埋葬了一代江山,一曲《长恨歌》最终为这段为世人所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337376434称道的爱恋划上句号。无数的诗人在那“厩马肥死弓弦断”的年代,傲然挺立,弃笔投戎,挺拔为一介武将,铮铮的誓言萦绕于玉门关外。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句豪言壮语化作斗志印入血肉之中,一颗颗赤子之心碰撞出厉声呐喊。那些诗意磅礴如喷发岩浆的歌者们以乱世为舞台,用战士们的血汗谱写出一首首边塞诗歌,鼓舞着他们悸动的心。
无论是豪迈、繁华抑或是悲壮,一切皆是唐诗的魂,为我们述说着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悲歌。“以月为容,以柳为眉,以玉为骨,以冰为肌,以词为心。”
只因这一段话,我迷上了宋词。一字一句地细细品读,余韵悠扬,一言一语之间无不洋溢着词人的心意。
不仅仅是伤春悲秋的哀怨,更有“聊发少年狂”的豪迈,“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壮烈,一切都激荡着我的心,仿佛心中的一根弦,有了惊叹的弦音,我为之陶醉。撑一叶轻舟,转过秦淮河畔,你是否听到岸上的歌女低唱《后庭花》,那被称为亡国之音的靡靡之声。
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南唐李煜,一个生错帝王之家的词人,一个让我无法去忘怀的人。倾心“落花流水”,垂泪“故国难现”,忧思“梧桐深院”的亡国之君。
在北宋兵马的凌厉攻势下,承受着南唐迅速灭亡的苦痛,终以脍炙人口的“一江春水”换取一杯毒酒,化作无尽的哀怨。诵读之间,不禁潸然泪下,心绪如同疯长的蒿草,似乎一刹那间填满,又被抽空。
闭眼,感动着,品味着,陶醉着…… 黄昏时分,当天际晕染开一片暧昧的嫣红,手捧一本唐诗抑或宋词,轻吸一口气,翻开泛黄的纸张,淡淡的书香,携着情结入梦——扬鞭策马驼铃古道,玉骢踟躇杏花江南。远处,一阵书香飘来,香如茉莉却又淡如芷兰。
那书香,从一千多年前的唐王朝飘来,从烽烟四起的战场飘来,从青山绿水的大自然……在那个诗的王朝里,我们嗅着阵阵诗香,品读着诗一般的生活,诗一般的人生…… 诗里,我们读出了盛唐的精神,盛唐诗人所独有的高昂向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说的是一种超然的自信,像阳光下的花香四溢;“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道的是不畏艰险孤愁的侠客般的豪迈,如大山里飞舞的雪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抒的是男儿救国的一腔热血,一片赤诚……唐诗,让我们看到了多少诗人的抱负与志向。诗里,我们读出了不同的人生哲理,不同的生活取向。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孤傲的李白在朝要力士脱靴、贵妃研磨,在野“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面对日益腐朽奢侈的统治阶级,他愤然离去,在山水中放纵自己以求解脱。
而诗佛王维,则在清幽淡雅的自然中悟出禅理,诗里一片清新宁静与恬淡自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给世人展现的是一幅桃花源式的田园风景图。诗里,我们读出了中唐凄苦的百姓生活,安史之乱后国家的一片狼籍。
杜甫用沾满血泪的笔触为人们写下了历史承载不了的沉重与真实。我们仿佛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里看到了无奈而又痛苦的身影;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里读出对残酷现实的愤怒与不满。
唐诗不仅记载了盛唐的激昂乐观,灿烂辉煌,也记载了战争不断的民不聊生,悲惨凄凉。诗里,我们读出了多少游子乡思,离妇闺愁。
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亲情便如绵延不断的山峦在心灵深处延伸着,倚窗眺望,其间有多少思念如丝如雨,永远剪不断。我们沉醉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景里,惊诧于“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在“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里遐想。
在那个诗的王朝里,有李太白、王维、杜子美、王昌龄……多少自成一家的大诗人,他们轻唇一启,绣口一吐,便啸成了整个盛唐。诗香轻轻地飘着,漫漫的历史长河里,香气满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