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梁启超
1. 梁启超,康有为,袁世凯的古诗有哪些
康有为:
蝶恋花·记得珠帘初
作者:康有为(清代)
记得珠帘初卷处,人倚阑干,被酒刚微醉。
翠叶飘零秋自语,晓风吹堕横塘路。
词客看花心意苦,坠粉零香,果是谁相误。
三十六陂飞细雨,明朝颜色难如故。
澹如楼读书
作者:康有为(清代)
三年不读南朝史,琐艳浓香久懒熏。
偶有遁逃聊学佛,伤於哀乐遂能文。
忏除绮语从居易,悔作雕虫似子云。
忧患百经未闻道,空阶细雨送斜曛。
过虎门
作者:康有为(清代)
粤海重关二虎尊,万龙轰斗事犹存。
至今遗垒余残石,白浪如山过虎门。
2. 关于老师诗句古诗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5.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鸣沙石室佚书》
6.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奉和令公》
7.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对联》
8.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新竹》
名言: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8、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 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9、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1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2、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3. 古诗124首
1、江南(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 2、敕勒歌(敕勒川) 北朝民歌 3、咏鹅(鹅鹅鹅) 骆宾王 4、风(解落三秋叶) 李峤 5、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贺知章 6、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 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 8、春晓(春眠不觉晓) 孟浩然 9、鹿柴(空山不见人) 王维 10、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李白 11、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李白 12、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李白 13、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14、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甫 15、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杜甫 16、绝句(迟日江山丽) 杜甫 17、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张继 18、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孟郊 19、江雪(千山鸟飞绝) 柳宗元 20、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白居易 21、池上(小娃撑小艇) 白居易 22、忆江南(江南好) 白居易 23、悯农(锄禾日当午) 李绅 24、悯农(春种一粒粟) 李绅 25、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贾岛 26、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杜牧 27、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杜牧 28、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杨万里 29、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李白30、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杜牧31、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 高鼎 32、所见(牧童骑黄牛) 袁枚33、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 范仲淹34、梅花(墙角数枝梅)王安石35、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 36、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卢纶 37、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刘禹锡 38、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39、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 40、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王维 41、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 杜甫 42、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高适43、蚕妇(昨日入城市)张俞44、陶者(陶尽门前土)梅尧臣45、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范仲淹46、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47、乐游原(向晚意不适) 李商隐 48、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王安石 49、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王安石 50、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 王安石 51、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苏轼 52、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 53、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苏轼 54、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李清照 55、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陆游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陆游 57、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范成大 58、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 范成大 5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杨万里60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杨万里 61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翰 62、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 63、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王昌龄 6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维 65、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李白 6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李白 67、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李白 6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苏轼 69、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陆游 7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杨万里 71、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 朱熹 72、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 林升 73、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74、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75、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76、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于谦 77、竹石(咬定青山不7放松)郑燮 78、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龚自珍79、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曾几 80、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赵师秀 81、兰溪卓歌(凉月如眉挂柳湾)戴叔伦82、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民歌83、明日(明日复明日)民歌84、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曹植85、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86、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孟浩然87、鸟鸣涧(人闲桂花落)王维88、秋浦歌(炉火照天地)李白89、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90、晚春(草树知春久不归)韩愈91、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颜真卿92、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欧阳修93、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杨万里94、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朱熹95、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朱熹96、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程颢97、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无名氏98、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辛弃疾99、归田园居(种豆南山下)陶渊明100、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昂101、木瓜 《诗经》102、问刘十九 白居易103、次北固山下 王湾104、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105、晚晴 李商隐106、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107、增花卿 杜甫108、十五夜望月 王建109、使至塞上 王维110、菊花 元稹111、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112、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113、陵春 李清照114、虞美人 李煜115、长相思 纳兰性德116、大学之道 《大学》117、论语(节选)118、多言何益 《墨子》119、《墨子》120高山流水 《吕氏春秋》121劝学 《荀子》122颜氏家训 四则123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124一年之计。
4. 康有为 梁启超的小故事
/news/11-3.htm 康有为小时候走失过,过了一天被找回来。
他的妈妈没有抱头痛哭之类,而是坚定的说“我儿是男儿,男儿当自强” 梁启超九岁那年,他的祖父梁维清带着他乘坐木船,由水路经江门前往广州参加考试,这个还是梁启超第一次离开家乡。 当时满船的人都是准备应试的赶考的书生,大家坐在一起都是在讨论学问和夸耀才学的。
一日在船上吃午饭,刚好吃的是白米饭和蒸咸鱼,有一个考生就提议以咸鱼为题进行吟诗或作对。其实用咸鱼入诗入对,是一个非常难的题目,因为咸鱼虽然是广东人饭桌上的名菜,但毕竟是登不了大雅之堂,俗话说:“进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但说的仍然是臭,并且是与“入芝兰之室”相对着的,话题一出,当时满船的考生都一下子被难倒了,大家纷纷都在抓耳挠腮,苦苦思考。
梁启超稍停片刻,便当众吟诵:“太公垂钓后,胶鬲举盐初”。在座的人听了,都不约如同地愣了一下,然后大家都拍手叫好,不约而同地称赞他的诗做得十分切题,风格典雅,诗意浓郁,而且适当地运用典故,不落俗套,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好句。
到后来有人讨论到梁启超的时候,就有这样戏言:“广东咸鱼从此得翻身了,入风流儒雅的一类了”,这个可能都是从梁启超作咸鱼诗中得到的。 梁启超智取寿文的故事 (石绮霞) 梁启超在他十一岁那年,到省城参加考试,一举就得中秀才。
考完试之后,担任主考的三品大员、广东学政使叶大焯,得知广东出了这么一个神童,再细细阅读梁启超的试卷,大为赞赏,就专门召见梁启超和几个年龄稍小的秀才面试一番,和他们谈论经学、唐诗宋词及唐宋八大家等。 被接见的新科秀才一个个进去之后很快就退出,惟独梁启超竟小小年纪就无所不知,对答如流。
叶大焯不觉十分高兴,对梁启超大分赞赏。机灵的梁启超见到这样,马上长跪于地请求说:老师啊,我的祖父今年已经是七十高龄,他的生辰为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弟子很快就回家乡看望他老人家了,如果在我为祖父祝寿时,能得到先生所写的寿言,一定会使我祖父延年益寿,而且还可以告慰叔父和父亲孝顺之心,在我们的宗族交往中会感到更加光彩的。”
叶大焯面对这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听他说出一番成人的语句,大为惊讶,并深深地为他孝心所感动,于是便接受了梁启超的请求,欣然提笔,为梁老先生写了寿文。 回到家中,梁维清一读之下,非同小可啊,广东学政是朝庭三品人员,竟亲自挥笔为自己写寿文,真是大喜过望,茶坑村双喜临门,当即像过节一样庆祝梁启超得中秀才,和梁维清得到高官的祝寿。
两考官争女婿的故事 (石绮霞) 在光绪十五年,年仅17岁的梁启超参加了广东乡试,一次就顺利地考中了举人,排名第八,而且也是这次新会籍考生中的成绩最优秀的一个,同时也是全省考生中年纪最小的一个。 在这次乡试中,梁启超的试卷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气势磅礴,思路敏捷,富有才情,自然就引起了两位主考官的特别关注。
正主考官李端棻,是贵州省贵筑(今并入贵阳)人;副主考官为福建人王仁堪。两人都很赏识梁启超的学识与才华。
李端棻心想,自己多年来担任乡试的主考官,但从来就没有遇到过像梁启超这样才学超群的学子,他感到应该和梁启超见见面,试试他的真正才学,同时,李端棻又想到,自己还有一个年轻的堂妹,正待字闺中,不如乘此机会,还可以缀合这门婚事呢,于是就打定主意请副主考官王仁堪从中作媒。 正当李端棻如此考虑的时候,副主考官王仁堪也因为很欣赏梁启超的才智,想把自己尚未出阁的女儿许配给这位年轻举子。
因此,当李端棻提出请他做媒人的时候,简直目瞪口呆。但由于李端棻是先提出,虽然自己内心有说不出口的惋惜,使他老半天都说不出话来,但最后也只得无奈地答应了。
后来,李端棻便借与考生面谈的机会,直接就向梁启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梁启超在主考官面前,一时之间,他无法拒绝、而且他也无意拒绝这门婚事,便深深感谢主考官的厚意和栽培,并马上写信告诉父母。
梁启超的父亲知道这件事之后,觉得很不妥当,因为自己家世代耕读,而李家则世代为官,难以高攀,门不当户不对的,因而就婉言谢绝。李端棻坦然地写信给梁启超的父亲,他说:“我也知道启超出自寒门,但他前途无量,不久即可青云直上。
我家物色的是人才,而不是从贫富来考虑,而且我也知道我的堂妹深明大义,我才敢于为她主持这门婚事,你们就不不必推却”。 就这样,这门婚事就这样定了下来,后来李小姐在梁启超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一段佳话。
○ 梁启超拜师 (刘永忠) 梁启超考中举人以后,但他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还是继续努力学习,在广州的学海堂继续读书。在学海堂中,有一个同学名叫陈千秋,是南海县西樵乡人,与梁启超非常要好,而且他还是学堂里的高材生。
一天,他从外面回来,非常兴奋地对梁启超说:“梁兄,我听说南海康有为先生上书皇帝请求变法,没有得到皇帝的同意,现在他刚巧从京师回来,我正想前往拜见他,他的学问是我与你所想象不到的。如果我们现在能找到一位好老师,那就太好了。”
陈千秋见到梁启超还是一脸。
5. 关于励志的诗句古诗
1.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 于鹄《题邻居》
2. 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 王建《寄旧山僧》
3. 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 李商隐《陈后宫》
4. 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 —— 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5. 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 —— 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
6. 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 —— 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7. 愁损辞乡去国人。 —— 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8. 休把客衣轻浣濯,此中犹有帝京尘。 —— 边贡《重赠吴国宾》
9. 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 —— 孔夷《南浦·旅怀》
10. 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犹软。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11.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 于谦《岳忠武王祠》
12.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 孟浩然《他乡七夕》
13. 看川空谷静,旌旗动色,得意似,平生战。 —— 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
14.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 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15. 故巢似与人留恋。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16.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17. 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 —— 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18.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 赵鼎《寒食》
19.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 高适《塞下曲》
20.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1. 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 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22.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3.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4.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5.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 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26. 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 —— 范云《效古诗》
27. 最多情、欲黏还坠,落泥片片。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28. 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 —— 潘希白《大有·九日》
29.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啮空林。 —— 郑思肖《二砺》
30. 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 —— 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31. 十二曲阑春寂寂,隔蓬山、何处窥人面?休更问,恨深浅。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32. 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33. 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34. 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 —— 柳永《双声子·晚天萧索》
35. 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 —— 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36.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转自柠檬美文网